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朔州 >> 朔城区 >> 张蔡庄乡 >> 九圪塔村

九圪塔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九圪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圪塔村简介

  九圪塔村地处我乡山前西南角,东、南与窑子头乡的瓦窑头村、南辛村接壤。全村65户、224口人,有党员8名,支部书记张瑞平,村委会主任周林,纪检委员也是李秀。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
  该村地处山脚,地广人稀,发展养殖业条件较好。神木铁路在村东穿村而过。
  2009年因学校生源减少,小学校撤并,经乡党委批准,把村小学校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602208 036000 -- 查看 九圪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圪塔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九圪塔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高于村

  高于村是我乡山前最西边的一个中等村,向西即进入我乡山区南四村。全村111户、347口人,有党员10名,支部书记谷海,村委会主任王伟,纪检委员杨树海。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4元。   该村土地广阔,种植养殖业均有一定优势,唯一缺陷是靠天吃饭。   该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期间全村大部分群众冒着风险,做军衣,筹粮食,接待八路军过往人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0年,该村在当村新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  

张蔡庄村

  张蔡庄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属西部平川区,全村有516户、1377口人,有党员22名,党员人数位居全乡第一。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陶润章。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8元。   该村从2009年开始大搞新农村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硬化、美化了当村主干道和中心广场,新建了高标准舞台,村容村貌大变样,并且北与高庄、东接后村主干道连成一线,路面整洁平整,两侧绿树成荫,形成我乡又一靓丽的风景线。   2010年8月由乡政府组织、村“两委”配合,成功举办了乡蔡庄乡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张蔡庄村“两委”自筹资金,于2009年成立了一支百人秧歌队,2010年又建起了农家书屋,大大活跃了本村及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   

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在张蔡庄村北向,离张蔡庄村仅1公里,再往北就是峙庄村,是西部平川区较大的村。全种共227户、657口人,有党员10名,专职支部副书记张常清,村委会主任宣军,纪检委员张常宝。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4元。   该村退耕不算早,但面积较大。新农村建设从2009年才开始,但力度大、进展快。二年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乡名列前茅。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美化,新建了广场,还建起了高标准舞台,恢复了每年唱戏的老传统。   该村于2007年在学校东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2009年小学校撤并后,把小学校房屋与村级活动场所合二为一,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把卫生室、农家书屋、计生室融为一体,标准高、质量好。   

南洼村

  南洼村地处我乡北山四村中间,2001年双化岭村撤消行政村建制,并入该村。全村122户、334口人,有党员8人,支部书记闫树鑫,村委会主任韩全成,纪检委员韩书银。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   该村与大虫窝村一样,种植山区作物和养羊是主导产业。   该村于2010年利用民宅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   

九圪塔村

  九圪塔村地处我乡山前西南角,东、南与窑子头乡的瓦窑头村、南辛村接壤。全村65户、224口人,有党员8名,支部书记张瑞平,村委会主任周林,纪检委员也是李秀。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   该村地处山脚,地广人稀,发展养殖业条件较好。神木铁路在村东穿村而过。   2009年因学校生源减少,小学校撤并,经乡党委批准,把村小学校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  

魏庄村

  魏庄村处在我乡中心偏北,全村70户、214口人,有党员9名,支部书记刘隆(大学生村官),村委会主任王永红,村委会副主任班斌,纪检委员王文华。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4元。   该村实施退耕还林起步早、面积大,大部分地块成为西山碳汇林基地,保留耕地廖廖无几,人户分离现象严重。   2009年,该村新建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  

南西沟村

  南西沟村是我乡北山四村中最靠南的一个村,西、南即为神池县地界。全村76户、271口人,有党员9名,支部书记谭淑凤,纪检委员滕维。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   该村草坡广阔,发展放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畜牧业收入比重较高。   2010年,该村利用原集体一处空院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   

峙庄村

  峙庄村位于朔城区西山生态核心区,耕地面积11830亩,已退耕还林还草7600亩,荒山造林2400亩,四旁植树6.3万株,全村现有325户968人,党员24名。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忠义同志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峙庄村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紧紧抢抓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市区生态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实现了单一传统作物种植向生态种植、养殖、饲草加工、劳务输出为主导的绿色产业结构转型,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门路。先后两期建成占地5500平米的人畜分离肉羊养殖小区。引资4000万元建成占地5.8万平米年加工5万吨的苜蓿饲草加工厂一座,将周边群众剩余饲草全部消化出售。引资260多万元建成财新园蛋鸡散养养殖厂,现蛋鸡存栏3000多只,年实现收入50多万元。紧抓西山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组织成立林业专业作业合作社,积极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并吸引周边村庄群众530人、专业作业机械117台,参与西山生态建设劳务输出,年收入2160多万元。2012年经济总收入1280万元中,较上年度增加110 万元,其中传统种植业收入仅占比21%,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借助两个“五覆盖”工程的实施,全面加强以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其中街巷硬化10.47 公里,路侧及广场绿化景观苗木9万株,路灯安装39盏,建成文化长廊。农村危房改造175户,新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1140平米,自来水全部入户,管道铺设14公里。新建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 3处 1.1万平米,配套健身路径 7套。建成200多平米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计生室、卫生室,高标准建成2100平米的村级小学,峙庄村由此驶入一条生态引擎、和谐文明的发展快车道,成为产业规模化、基建城镇化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乡寇庄村

  乡寇庄村地处全乡中心位置,多年来一直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有名的“十二连城”所在地,村西即是神木铁路。全村442户、939口人,有党员20人,村支部书记范荣,村委会主任王爱成,纪检委员原生亮。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该村是我乡人口最多、耕地也最多的坡区村,退耕面积居全乡之首,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   2007年该村利用旧学校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村小学。   经乡党委决定,2011年开始重点建设该村。   

露明村

  露明村也在山前,南北分别与高于村、冯庄村为邻。全村116户、326口人,有党员6名,支部书记卢浩然,村委会主任卢佐清,纪检委员张西。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5元。   该村土地广阔,种植、放牧条件较优越,不足之处是靠天吃饭。   2009年村小学校撤消,经乡党委批准,把村小学校改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   露明村与高于村、张蔡庄村、高家庄村、南洼村、九圪塔村、魏庄村、南西沟村、峙庄村、乡寇庄村、前村村、后村村、牛家岭村、乡狼儿村、黄儿庄村、三青梁村、张家堡村、西辛村相邻。  

前村村

  村地处我乡西南角,东与北旺庄办事处厦阁村接壤,是我乡最为平坦的一个大村。全村286户、956口人,有党员17中,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白政,纪检委员李福。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3元。   前村村人多地也多,是我乡水浇地面积最大的村。2010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后,保浇地占总耕地的80%以上。近年来开始蔬菜大棚种植,在调产增收举措上,准备发展苗圃,以培训新疆杨起步,发挥地多可浇水的优势,进一步调产增收。   2009年以来,该村开始起步整治村容村貌。2010年力度加大,打通村中间的道路,空出地方建起了高标准的活动场所,建起了广场,配套的农家书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后村村

  后村村地处我乡最东端,西环路畔有该村的插花地,是典型的西部平川村。全村177户、528口人。有党员12人,支部书记卢宝旺,村委会主任何日龙,纪检委员卢付珍。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8元。   该村是全乡仅有的三个有水浇地村之一。近年来,开始起步搞蔬菜大棚,离城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   该村原在村中间建了活动场所,因道路、地方狭窄,今年在村西新建了高标准的活动场所,配套建设了绿化广场,成为进入我乡一处靓丽的风景。   

牛家岭村

  牛家岭村是我乡山区南四村(另三个村是靳家洼、石湖岭、车道坡)的中心村。2010年撤并乡(镇)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全村116户、437口人,有党员7名,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裕,纪检委员范振银。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6元。   该村地处山区,中岭、南岭、北岭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人口村相间,风景这边独好,放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但因水源奇缺,交通不便,人户分离现象在我乡最严重,石湖岭、车道坡二村已无人居住,只有牛家岭和靳家洼有少量人口居住。   2010年,该村利用一处民宅改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   

乡狼儿村

  乡狼儿村村地我乡中南部,东、南均与窑子头村接壤,由白家窑、东狼儿村、西狼儿村三个自然村构成。全村241户、735口人,有学员19人,支部书记高伟,村委会主任岑义,纪检委员薛义。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5元。   该村是我乡仅有的三个有水浇地村之一,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露地蔬菜种植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大棚蔬菜种植开始兴起,相信这一产业在狼儿村可得到大发展。   2009年该村进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序列。二年来拓修了新路,整治村容村貌,建起了新的村级活动场所。   经乡党委决定,2011年起重点建设该村。   

黄儿庄村

  黄儿庄村在张蔡庄村正南,东北前村、西与寇庄、南与狼儿村相邻,土地平坦,历史上能有效利用洪水浇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查田定产时单产在全县最高。全村119户、422口人,有党员10人,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常进,纪检委员闫登日。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1元。   早在2004年该村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小学校。2007年进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序列,村级活动场所与小学校连成一体,整修美化了广场。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2008年村小学校撤消,村级活动场所更加宽敞。   经乡党委决定,2011年后重点建设该村。   

三青梁村

  三青梁村是位于我乡山前西北角的一个小村,与下团堡乡仓房坪村仅一梁之隔。全村55户、199口人,有党员5人,支部书记刘兴业,村委会主任闫海满,纪检委员刘汉清。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5元。   该村人少地也少,过去开山卖片石是主要副业,因退耕早,耕地保留无几,限制开山,常住人口锐减,青壮年人大多移居,以打工为主业。   2008年,该村把早已撤消的村小学校改建成村级活动场所  

张家堡村

  张家堡村地处我乡山前西南,南、东、北分别与九圪塔、狼儿村、高于村为邻。全村157户、519口人,有党员14名,支部书记曹福山,村委会主任周先,纪检委员邸志明。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6元。   该村土地广阔,退耕较少,种植业、养殖业均占优势。   该村2008年在当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   

西辛村

  西辛村村是我乡中部一个小村,东、西、南、北分别与张蔡庄、冯庄、寇庄、魏庄相邻,村东即为神木铁路。全村76户、243口人,有党员6人,大学生村干部武小丽任支部书记,王富先任村委会主任,纪检委员王玉先。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4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   该村人少地也少,向西被德援项目与山相隔,退耕也不少,青壮年人移居较多,以打工为主业。   2009年该村在村南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村级活动场所。   


九圪塔村特产大全




九圪塔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