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榆次区 >> 修文镇 >> 东白村

东白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白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白村简介

  东白村位于修文镇中南部, 紧傍108国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全村186户,719人,耕地面积1540亩, 主要以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种植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东白村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6月村里与上级水利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畜饮水工程这项惠民工程。东白村困扰多年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庄、庭院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成效显著。2008年3月开工建设的农民公园位于村东部,项目占地35亩,总投资93.6104万元,是一座集休闲、景观、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公园。公园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体生活,为东白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丽色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02105 030600 -- 查看 东白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白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白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疃村

  南疃村位于修文镇的西面,全村102户,397口人,耕地1200多亩。村子区位条件良好,北富民路顺村而过,交通便利;潇河贯穿全境,灌溉着千亩沃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民普遍采用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逐渐形成以蔬菜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现有蔬菜大田生产区及温室大棚区300亩,芦笋种植区200亩,奶牛养殖量达200头。截止今年底,全村共建设沼气80余户,村内80%的人用上了清洁能源;新种各种树木6000余株,有效的改善了村内绿化条件,是修文镇新一批建设的园林村;在政协大力帮扶下,新建的综合办公楼也建成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村内的办公条件;在修文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南疃村兴建的奶牛养殖合作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总投资150余万元,规划入园奶牛500头,现在二期工程正在准备进行,力争在明年把南疃奶牛园区建设成高标准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西郝村

  修文镇西郝村位于位于榆次东南方向,潇河南岸,离市中心2公里,交通便利。现有村民340户,人口943人,土地总面积2000余亩,其中耕地1000余亩,林地55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蔬菜等。西郝村村民多以外出打工为业,每年为我村带来外出打工收入100余万。我村位于潇河南岸,正在建设中的潇河公园在2009年开始规划,2011年正式动工,大部分的景观区将建于西郝村潇河沿岸,潇河公园的建成将为西郝村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西郝村村民多数以外出打工为业,每年为村带来外出打工收入100余万。潇河公园在09年开始规划,大部分的景观区将建于西郝村潇河沿岸,潇河公园的建成将为西郝村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西郝村两委干部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综合素质建设为重点,实施干部带村;以发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切口,实施产业富村;以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推广高新技术为主线,实施科技兴村;以环境治理,转变增长方式,创建文明村为目标,实施生态建村;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实施工商业强村。争取把修文村建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北要村

  北要村位于修文镇中东部,修文工业基地范围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432户、1117人,耕地面积1352亩,有万邦集团等9家企业在村里落户,是修文镇典型的“园区带动型”村庄。   北要村在不断进取中建设新农村,在2005年就进行了村中大街小巷的硬化工作,共投资110万元,3条主要干道铺通柏油路,24条小巷里用砖全部硬化,并且栽植了2300余棵树和绿化植物(包括村委会大院的绿化),方便了群众出行,绿化了生活环境,深得百姓好评。   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北要村投资50万元,进行了北要村文化活动中心、戏台、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的建设,并且购置了健身器材,形成了多功能活动场所,拥有了图书室、多媒体室、棋牌室,让大家农闲时节有地可去。   为了方便群众购买商品,北要有便民超市,货品齐全,由于北要地处工业园区腹地,依托此优势,有更多的商店涌现,更加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现在开始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了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给群众把政策讲透讲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并真正的保未来之险。   

褚村村

  修文镇褚村全村人口1480人,386户,耕地面积2450亩,南富民路穿村而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农产品以大棚种植为主。   

内白村

  修文镇内白村位于修文镇中部,东临108国道,北毗南富民路,交通便利。我村有农户180户,户籍人口623人,耕地面积1616亩,人均纯收入8900左右。2006年我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而且还是省级园林村,2007年我村又被评为省级信用村,成为全区为数不多的信用村之一。特色农产品主要为芦笋及大棚绿色蔬菜等,村内各处及田间道路都进行了很好的绿化,各条街道设计合理,整齐划一,村委大院内设有农民公园,占地9000余平米,绿化面积2700平方米,达到总面积的30%,灯光篮球厂、门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大门两侧两个花池是万寿菊和串串红,照壁前是万寿菊和彩叶草,公园的南面是龙爪槐、千头椿、散金柏组成的绿化带,整个公园绿树成荫,高低植物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王都村

  王都村位于修文镇西部,是修文镇人口第二大村,全村2448人,949余户,富余劳动力880人,耕地面积5400亩,交通便利,地处南北富民路连接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随着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加大,2006年始,王都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王都村大力发展移动工棚技术,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实效。“生活宽裕”——通过努力,王都村截至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00余元。“乡风文明”——建设了文化大院一所,购置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村容整洁”——王都村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建设沼气池100余户,搞好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了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了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西白村

  西白村地处修文镇中西部,土地总面积5257.4亩,其中耕地面积3790.2亩,全村410户、1125人、526个劳动力。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了8730元。境内邻108国道,太长高速公路出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全村种植结构以瓜菜为主,是榆次区重要的产粮区。   西白村自然条件良好,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年平均气温在9.8℃,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在—25℃,年日照时数2592小时,无霜期为177天,最短为128天,一般在150天左右,初霜期在九月底,终霜期出现在五月初,最大冻结深度为90厘米。   

陈胡村

  陈胡村位于修文镇西部,全村407户1440人,其中党员61人,共有耕地2165亩,人均纯收入6456元。北富民路穿村而过,村庄规划整齐合理,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榆次区政府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陈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近年来,村内不断地进行发展和突破,现已建有文化大院一个(含图书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棋牌室一个、会议室一个、便民服务室一个、多功能室一个),卫生室两个,小学一个,移动拱棚60套共占地100余亩,温室大棚48套。由于没有厂矿企业,该村是纯农业产业村。   

中郝村

  现村中人口12354人,人口增长率为1%,总户数354户,现有耕地3232亩,其中退耕还林1500亩。   中郝村“潇河人家” 位于榆次东南方向,离市中心2公里,交通便利。“潇河人家”由春来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镇村两级科学规划,精心打造,党政一班人全力配合,全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民参与,“潇河人家”诚邀天下客,回归大自然,饱览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欢乐。    “潇河人家”以潇河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为背景,大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中郝农家乐的景观视觉效果。建设期为两年,工程分两期进行,“潇河人家”致力于打造榆次区首家具有高品位农俗特色的农家乐。使之成为当地文明的展示窗口,为本村及周边邻村开一个好头,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村民个户逐渐参与到农家乐的建设中,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经济大力发展。    “潇河人家”占地面积458亩,由12个部分组成,一期工程包括观景台、长庆寺、活动中心、中郝公园、躬耕园、垂钓园、接待中心,二期工程包括百花园、百木园、采摘园、体育运动中心、窑洞住宿。   观景台四周围有长168米的罗马柱681根,中心建有一座假山喷泉,各种景观错落有致,丘陵、池塘、溪流、山坡共处一园,和谐自然;长庆寺始建于明代甲子年,属于市级文物保护遗产,2003年进行了全面修复,朝钟暮鼓,文化底蕴深厚悠久;活动中心由戏台、篮球场和文化大院组成,为游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中郝公园小溪流水,绿树成荫,玄天阁遗址坐落于此;躬耕园以认领租种的方式让游人体验农耕乐趣,种有三郝瓜、西红柿、黄瓜等17种经济作物,绿色蔬菜有机、无污染、无公害;垂钓园注入潇河水,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产丰富,以潇河大鲤鱼为主;接待中心设施完备,乡村木屋别致大方。提供各色农家饭菜,让您在这里吃的放心、住的舒心。整个工程完工后将为您提供集天然、淳朴、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更满意的农家乐服务。   整个庄园三面环山一边傍水,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藏绿,自然环境保护完好;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亭台楼阁花式多样,春听花声、夏听禅声、秋听果声、冬听雪声。“潇河人家”的建设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具有参与性;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趣味性,让每位游人从中享受多重乐趣,旨在通过农家旅游赏田园风光,感农耕艰辛,悟古寺禅声,品三郝贡瓜,享垂钓之乐。   

南要村

  南要村位于修文镇中东部,是修文工业园区的一部分,交通便利。全村520余户、1555人,耕地面积2035亩,是修文镇典型的“园区带动型”村庄。   从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南要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开发修文工业基地的机遇,根据本村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一套适合本村长远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全村各项事业都有了大的改善。   一、利用地处修文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近年来,引进了神龙焦化、迪沃斯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村中经济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目前已投资5万元为村小学添置了16台电脑,又投资3万元对为工业基地服务的村民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务工村民的各项素质,增加了村民收入。   三、园林村建设上档升级。目前已栽植各类树木2000余株,形成了完整的环林村带,在美化村庄的同时,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四、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自2006年我村建成文化大院以来,村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在农闲、业余时候可以到文化大院学习培训。提高农耕水平,还有可以打乒乓球、跳舞、打篮球、看书,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南要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相信南要村明天会更加美好。  

述巴村

  述巴村位于修文镇西部,距镇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计272户,1372人,约占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该村农业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集体经济薄弱。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此外还种植芦笋、菜花和辣椒。   述巴村党支部有支部办公室兼党员活动室一处,党员36名,支部成员3名(支部书记:陈晋东,男,55岁,高中文化),村委成员2名(村主任:张会武,男,56岁,初中文化),两委平均年龄50岁。交叉任职1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   

修文村

  1、地理、人口情况   修文村位于修文镇中心,东北与南要村接壤,西南与东长寿村为邻,境内交通有108国道西外环路、郭东线、2号路西段,距离市中心约6公里,交通区位较为便利。根据修文镇统计站2012年统计数据,本村目前共有537户,总人口数量为1364人,其中男性653人,女性711人。劳动力人数共计643人,其中男劳动力222人,女劳动力421人。   2、基层组织情况   截至2013年5月,本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11人,35岁以下党员14人,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3人。   现任村“两委”主干:党支部书记张好牛,党支部副书记田根生,党支部成员褚甲喜;村委主任王三虎,村委成员常建斌、王丽萍(女)。   3、经济情况   本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养殖、务工,少数村民发展商业。   根据修文镇统计站2012年统计数据:修文村现有耕地面积1812亩,粮食年总产量约1196866公斤,经济作物(棉花)年总产量约166公斤,蔬菜年总产量约8000000公斤,水果年总产量约205800公斤;企业5家(晋中兴建竹片安装有限公司、榆次众城建材厂、晋中市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榆次文义工程、宝泉加油站);饭店、超市、小卖铺、药店、修车铺等经营单位37家。   根据修文镇统计站数据,2012年修文村经济总收入为1976万元,人均收入约1.45万元。   4、民情状况   修文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较好,群众都安心家庭建设,一心致富奔小康,靠自己的勤劳实干过日子。村干部爱岗敬业,对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团结共事意识好,有奉献精神,为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村“两委”班子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5、发展规划   近几年,修文村两委干部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综合素质建设为重点,实施干部带村;以发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切口,实施产业富村;以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推广高新技术为主线,实施科技兴村;以环境治理,转变增长方式,创建文明村为目标,实施生态建村;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实施工商业强村。争取把修文村建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胡乔营村

  修文镇胡乔营村位于北富民路南,村子的东面依托太长线,形成了很有利的地势,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060人,270户,现有耕地2000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修文镇主要的产粮、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经济作物的地区。   胡乔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关怀下,村干部带领全村人不断地致富,在农业建设方面:全村2000亩耕地中,有粮食作物900亩(包括玉米、小麦等)、蔬菜作物1100亩(包括芦笋、胡萝卜等),形成了村里的种植规模和特色,也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村内的街巷硬化;建设了双千亩节水工程,更新水井,增加管道;建设了惠及全村的节水工程,让群众能吃到洁净的水。  

郭村村

  郭村地处榆次近郊,全村794户,3240人,4869亩耕地,共有劳动力1700人,外出就业300人粮食总产量197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20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80万元,榆黄公路与108国道在此交汇,潇河穿村而过。 潇河大桥把榆次城与郭村对接,是榆次的南大门。   郭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解放思路、因地制宜、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发展郭村的工作思路,该村依托近郊的区域优势,走以工补农的路子,工农业齐头并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修文镇乃至榆次区有名的富裕村。   

西胡乔村

  西胡乔村是地处榆次境内的一个行政村,下辖与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是修文镇的西大门,西于太原清徐接壤,东邻胡乔营、南疃。全村人口1350人,农户400户,耕地面积3800亩,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及佳,是一个集种植养殖为支柱产业的村庄之一。   主要作物有玉米700亩,小麦1600亩,芦笋800亩,农民平均收入为5000元以上。在榆次区西胡乔村耕地示范的小麦品种为太5902,复播作物为菜花、大白菜、结球甘蓝。面积为12亩。   在村西建有规模化的猪厂,规模在三百余头左右。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种植大棚积极性不高,仅在村西有十余棚。   

陈侃村

  陈侃村地处潇河南岸,距榆次城南12公里。北与东长寿相邻,南与内白、东白接壤,西接褚村,东与北田镇部分村庄相邻,太焦铁路与南同蒲铁路穿越其间,10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陈侃村现有469户,总人口1310人。陈侃村为修文镇政府驻地,是修文镇的政治、文化中心。陈侃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为2876亩,主要作物有玉米、蔬菜等,玉米年总产量约1500吨,蔬菜总产量9800吨左右;养殖业主要以奶牛养殖为主,现有高标准奶牛园区3个,容纳奶牛1000余头。2013年,金粮农科肉鸡屠宰项目、晋中市园林局苗木花卉项目落户陈侃村,成为推动该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陈侃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王香村

  修文镇王香村地处平川,位于榆次区西南108国道东侧,交通便利,现有人口1660人,耕地面积4200亩,水利条件较好,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以养奶牛为主的畜牧产业。奶牛园区2008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园区总占地120亩,满负荷可容纳奶牛1500头以上。王香奶牛园区期工程已经竣工,园区共投资800万元,建有奶台两座,标准圈舍21栋,入园奶牛1103头(其中有350头是吸收周边乡镇及县市的)。目前园区运行状况良好,效益可观。并且已经建成王香犇牛合作社。    另外王香村的茴子白种植和羊养殖业初具规模,只是目前还有待标准化发展。   

杨安村

     榆次区修文镇杨安村位于修文镇南部,紧临南同蒲铁路,距108国道仅几百米,东与北田镇相邻,南与东阳镇接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708人,192户,耕地2100亩,人均纯收入5241元,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肉牛养殖规模已近2000头,达到了人均2头,仅牛、羊两项产业就可达到人均收入的30%左右。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化了村内环境,新建了农民公园,完善了文化大院。   杨安农民公园位于杨安村西部,新建于2007年,总投资50万元。该公园占地7000平方米,修建有健身器材、休闲亭、绿化长廊、门球场、篮球场等;园内花木品种繁多,绿化面积达到了2250平方米,硬化面积达到了4750平方米;同时投资32500元修建了代表杨安产业发展的“金牛”雕像,提高了公园档次,全村的村民都参与到公园的建设中,实现了投资少、品位高的建设目标。农民公园及广场的建成使我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使我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全力做好园林村的完善工作,在园林村建设中,杨安村在村内街道投资95275元种植杨树、柳树、油松、五角枫、卫茅球、龙爪槐等数种共计1584株,进一步绿化、美化了全村人居环境。同时也完善了农民公园的绿化建设,在园内种植银杏、紫叶李、红碧桃、油松、榆叶梅、五角枫、卫矛球等树种100余株,使农民公园的整体视觉效果更趋完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乡风文明,要使乡风文明,就要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根据这一思路,杨安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8万元,积极进行文化大院建设。建起了3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个,藏书1000册,订阅报刊10种以上。阅览室内设有阅览桌20张,可容纳20人同时阅读;同时还完善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多功能培训室,每月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单项比赛,节假日组织村民开展娱乐活动,趣味运动会,书画展览。文化大院的建成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娱乐、健身的场所,流动图书室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提供了良好环境,科普培训室利用电教设施向群众介绍国内外时事,收看科普知识讲座。   杨安村支部、村委充分利用农民公园、文化大院搞好培训辅导,不断提高村民业务技能,农闲季节、节假日组织各项文化、体育赛事,繁荣文化、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结合农民种植需求、聘请农业科普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辅导,提高村民科学种田意识、达到高产高效增收。   

东白村

  东白村位于修文镇中南部, 紧傍108国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全村186户,719人,耕地面积1540亩, 主要以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种植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东白村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6月村里与上级水利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畜饮水工程这项惠民工程。东白村困扰多年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庄、庭院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成效显著。2008年3月开工建设的农民公园位于村东部,项目占地35亩,总投资93.6104万元,是一座集休闲、景观、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公园。公园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体生活,为东白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丽色彩。  

东长寿村

  东长寿位于榆次区修文镇中心,全村570多户,1571人,10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与修文工业基地一脉相连,是修文城镇建设规划的核心地带。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两委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并先后实施了绿化、街道硬化、排水、村级医务所等工程,使得人民生活坏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东长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多元。   

东郝村

  修文镇东郝村位于潇河南岸,总人口1870人,土地总面积9600亩,其中耕地3900亩,林地550亩,原地60亩,居民工矿350亩,交通用地500亩,未利用地424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蔬菜等,玉米年总产量1000吨。  


东白村特产大全




东白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