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郝村位于张庆乡东南,潇河岸北,郝演路南,是张庆乡继怀仁村之后的第二大酿造专业村,全村298户,1058人,其中党员40人,村民代表20人,耕地2510亩,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承担省农业厅沼气大型集中供气项目。
村两委班子结合大型集中供气工程,围绕“生态绿化、和谐发展”的主题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广场为中心,通过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整合资源,呈放射性,向四围辐射绿化、美化,挖掘自身潜力,开展基础建设。
立足本村实际,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首位。我村以酿造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建平醋酿合作社,与格万醋酿有限公司等企业配套发展市场、服务产业,村集体经济迅猛增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02201 | 030600 | -- | 查看 王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郝村村 |
郝村位于张庆乡西南地带,与太原小店区接壤。现有户数600户,总人口为1952人,其中农业人口1932人,户籍外常住人口20人。耕地面积4640亩(5.3平方公里)有灌溉井29眼,饮用水井2眼,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郝村是传统的种植业大村,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占农作物种植总量的80﹪以上。此外,蔬菜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916元。 郝村早在70年代就有“学大寨赶郝村”的美谈,一直都是我乡的“信用村”、“先进村”。全村共有党员78人,主要活动场所为村委文化大院。郝村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但村内绿化程度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硬化,主干道和部分巷道安装了路灯,基本普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建设有村级文化大院、郝村小学、村级卫生所等基础设施。郝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
郝庄村 |
张庆乡郝庄村,位于榆次城区西6公里,张庆乡政府所在地北3公里,地处工业园区。东接寇村,西临南营村,北面王家堡,南邻张庆村,四面平原,地势开阔。占地面积3000亩,耕地1500余亩,人口800人,人均耕地约2亩。 该村以农业、养殖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作物种植品种为玉米、大葱,其中大葱种植面积300余亩;该村牛奶营销大户刘东升承载榆次区相当比例的牛奶销售任务,肉鸡养殖存栏数5万余只;全村经营汽车20多辆,经营范围覆盖华北地区,年均收入100多万元;驻村企业有华宇机械、晋阳配件、曙光制钉、饲料、纺机配件、晋盛化工等六家,用工人数50人,但是该村企业多、行业散,劳动力转移少,企业用工80%为外来务工人员,二产发展对农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收益贡献不大;本村外出务工人数基本没有。该村2009年农民人均年收入6500元。 2006年郝庄村完成公路硬化“户户通”,并申报了省级园林村,六个树种8000多苗木环村、沿路绿化,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南营村 |
张庆乡南营村,位于张庆乡西北,红马营南,东贾村东,大张义北,郝庄村西,土壤盐碱化严重,太原电建三公司占地300余亩,华澳占地90亩,目前盐碱滩涂20余亩,耕地1190亩,住户171户,人口505人。 该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种植品种为大葱、茄子、三樱椒等大众菜,养殖业欠发达;驻村企业有同丰纤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业人员50人,年营业800万元;村南华奥学院带动了南营村三产的发展。该村2012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83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2536元。 |
东贾村 |
张庆乡东贾村,位于张庆乡东北,红马营南,南营西、大张义北,西北与太原交界,处榆次区地势最低,长期地表径流、雨水汇集造成的的洼地积水使土壤严重盐碱化。榆次城区二支退流径该村,汇入汾河,并设东贾退水管理站。 全村耕地1423亩,人口603人,人均耕地2.3亩。 受自然条件影响,该村产业结构散,主导不明显:种植业以玉米、茄子、小辣椒、大葱等抗盐碱的大陆菜为主,建大棚 20座,占地23亩;养殖业以养牛、羊为主,已形成一定规模;外出务工人员三十余人,无驻村企业,二、三产业不发达。该村2006年农民人均年收入5249元。 |
南谷村 |
张庆乡南谷村,位于榆次城西,张庆乡东,寇村南、杨村北, 108国道穿村而过,与榆次工业园区相融、相生,园区一期占地1107.8亩,晋中粮食蓄备库占地50亩,金胜液压厂占地 6 亩,目前耕地1280亩,人口1005,人均耕地1.2亩。 该村以农业和劳务经济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品种以玉米为主,养殖奶牛300头,猪300头,鸡千余只,规模集中;外出务工人数百人,外出务工总收入2006年160多万元;驻村企业两家,经营锻件、饲料,在厂务工人员20多人,年营业额550万元;民办小型超市两家,网吧一家。该村2006年农民人均年收入5283元。 目前,该村建设格局为北有养殖区,中间住宅区,西南种植区,2006年,油(水泥)路通达里程2公里,村主干道实现全部水泥硬化,村落布局整齐,建设层次分明。 |
小张义村 |
张庆乡小张义村,位于榆次城西,张庆乡北,与东贾、大张义相毗邻、依托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张庆乡最小的行政村之一。目前耕地1847亩,人口625,人均耕地2.9亩。该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品种以玉米为主,养殖奶牛141头,羊64只,鸡400余只,规模集中,2009年农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 2010年以来,为了扎实推进小张义村的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干部精心组织群众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对小张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小张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围绕“四化四改”进行。截止目前,在村主干道两边栽植植物共1000余棵;更换路灯100盏;卫生文明户厕所改造完成130余户,彻底改变了全村的环境卫生;硬化道路4.5公里;为更好的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组织村民每晚进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体育舞蹈等,并投资200万元在村中心建一座综合办公楼;投资59万余元,在综合办公楼前进行绿化美化并修建文化广场,大楼建成后有可容纳全体党员的活动室、村委办公室及老年活动室、卫生室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的收入,在原产业的基础上,投资建成肉鸡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小张义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收入也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大大增加。新的一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着力破解三农发展的难题,力求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
大张义村 |
大张义是张庆乡中大村,全村590个农户,1875口人,耕地4349亩,种养业是该村支柱产业,全村现有养殖小区2处,养殖户27户,年存栏猪1200头,养牛200头。 该村位于榆次城西7公里处,东傍榆次工业园区,西与太原南郊区接壤,传统的种养业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势头强劲。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349亿元,人均纯收入7460元,正向建设城郊型经济强村目标大步迈进。 |
王家堡村 |
王家堡村地处张庆乡北面,紧邻108国道、榆次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张庆乡最小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有155户,525人;全村占地面积约1350亩,其中耕地面积占1084亩;2009年我村工农业总产值4550万元,工农业总收入3729万元, 2009年农民所得总额3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662元。 |
永康村 |
永康村位于张庆乡中部,毗邻张庆村,北与太原小店区接壤,是张庆乡第二大村。全村有人口3430人,1040户。耕地面积6967亩。二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全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玉米种植占80%以上。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稳步发展,实施了多项农业项目的开发:全村8000亩土地实施了玉米丰产方项目;60亩土地实施了防虫网设施蔬菜项目;60亩温室园区建设;千亩现代农机示范园区建设等。2009年还在乡里的帮助下,给全村引入了蔺郊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全村几辈子的吃水难问题。 |
王郝村 |
王郝村位于张庆乡东南,潇河岸北,郝演路南,是张庆乡继怀仁村之后的第二大酿造专业村,全村298户,1058人,其中党员40人,村民代表20人,耕地2510亩,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承担省农业厅沼气大型集中供气项目。 村两委班子结合大型集中供气工程,围绕“生态绿化、和谐发展”的主题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广场为中心,通过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整合资源,呈放射性,向四围辐射绿化、美化,挖掘自身潜力,开展基础建设。 立足本村实际,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首位。我村以酿造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建平醋酿合作社,与格万醋酿有限公司等企业配套发展市场、服务产业,村集体经济迅猛增长。 |
北胡乔村 |
北胡乔村位于榆清线南,太长高速穿村尓过,现有耕地2911亩,人口320户,1225人,其中党员46人。我村产业以种养业和奶牛养殖为主,多年前种植品种单一,种植品种以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为主,种植产业效益不明显。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大力种植大青椒等大田蔬菜,面积1000亩,正在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转型;我村养殖产业相对发达,依托北胡乔博瑞奶台,养奶牛1200多头,猪存栏4000头,养殖业已成为村民增收重要途径。全村年总收入1000余万,人均纯收入为7279元。 |
弓村村 |
弓村位于张庆以南三公里处,南依潇河,郝演路穿村而过,路南是村民居住休息地,建筑整齐划一,路北则是村民的劳作地,以大棚蔬菜为我村种植特色,2007年被评为区级园林村。我村人口总数1856人,总户数504户,总耕地面积367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温室大棚为主,基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452亩,温室大棚蔬菜869亩,温室大棚共有200余套,村内还有不少养殖户,其中有大牲畜159头,鸡3400只,羊405只,猪985头。村内有24眼机电井,2009年6月完成了引水工程的改建,村民们现已吃上来在长凝镇下引进的软质水,截止目前我村共建沼气63户,今年完成了25户。 我村文化大院设在村委院内,配备先进多媒体、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等,此场所能容纳100余人观看投影、学习培训,并有各类书籍供村民阅览,同时村民在闲暇时可以在文化院内玩棋牌,乒乓球、篮球等。我村有61名党员,高中以上文化17人,幼儿园、小学校1所,教职工12人,200名小学生;小商品店5个、医疗卫生所2座;壮劳力900人,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我村年工农业总产值14067,种植业年产值1196,养殖业年产值922,林业产值16,第二产业产值7232,第三产业产值4702,村民年平均纯收入7324元。 |
马村村 |
马村位于郝演路南,现有耕地2355亩,全部为水浇地,全村共有388户1022人。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6名,村级卫生室1个。 马村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其中玉米种植2270.43亩,豆类种植29.57亩;养殖已大牲畜、猪、羊为主,其中大牲畜114头,猪1011头、羊497只。 马村村内有1家砖厂。 |
西长寿村 |
张庆乡西长寿村地处108国道与榆清公路交汇点附近,全村371户、1400人,总耕地2600亩,其中温室100余套,晋中苗木宏艺花卉基地300亩,是一个纯农业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省级新农村推进村、乡级温室精品村和乡级蔬菜专业村,同裕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重点会员村。西长寿村以运输业、养殖业、酿造业为主,其中从事运输业120多人、养殖业30多户、酿造业30多户。 西长寿村,连续几年来把发展温室作为村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头等大事来抓,连片发展温室100余套,占地500多亩,年收入300多万元。已初步形成温室种植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成为西长寿村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发展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捷径。 2006年,西长寿村两位把砖窑整治与发展温室,带动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投资15万元,拆除、平整废弃砖窑220亩,全部用于回填、拓建新温室。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完成150亩的温室建设,在原有180亩旧温室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努力,西长寿村将形成百座温室、五百亩温室精品区的高标准、专业化生产地,实现户均1.4亩温室。 2007年,西长寿村鸡、猪、牛、羊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已逐步形成大户规模养殖气候,具备了成熟的建设沼气能源生态模式条件。2008年,将在该村试点推行畜—沼—厕—菜“四位一体”温室大棚建设新型生态模式,棚下建池,池上建圈,一边建厕,室内种植蔬菜、瓜果。该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转换技术,通过在温室内建沼气池,形成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养殖、种植优化一体的种植与养殖并举、产气与积肥同步,能源与物流循环的生态系统,对农业科技推广和有机农业的推行形成有效的动力支持。 2009年,西长寿村利用村西的废旧砖窑,联合山西省农业大学建成了羊驼养殖基地。 2010年,西长寿村新建了村委会大院,建筑面积420多平方米,有计生服务室、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民青妇、治保室、会议室、有制度、有办公桌椅、有黑板、有讲台、有宣传栏、有文件柜、有学习材料、有国旗、有党旗、有文艺队的要求建设。村委会前建文化休闲广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篮球场、有健身器材、有花园、有树木。 西长寿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加强村内环境整治工作,人们安居乐业。 |
怀仁村 |
怀仁村位于108国道南,素以三晋酿醋第一村享誉三晋,现有农户530户,人口2036人,耕地面积3900亩,一直以来,以酿造业为主导产业,经过长期的工艺更新和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酿醋户200多户,拥有3家合作社,7家酿醋厂,年生产食醋达10万吨,年人均收入可达1万元,从事酿醋劳动力1800人。怀仁村食醋的产量、生产规模、产品品质居全省第一,因此享有“山西酿醋第一村”的美称。 怀仁村酿醋的主要原材料以高梁、玉米为主,每天将消耗玉米60000斤,麸皮70000斤,日产醋量为50万斤,每日产生醋糟200方。 怀仁村醋业发展发挥品牌,集中经营销售,园区化规模发展,公司带动农户,成为怀仁村的一项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题。走进怀仁村,家家有醋坊、户户有醋缸,真正成为“山西酿造第一村”,成为张庆乡乃至晋中市一项酿造大产业。 |
演武村 |
张庆乡演武村位于榆次城区西南,南依潇河,北靠榆清线,108国道穿村通过。现有521户,常驻人口1902人,耕地面积3761亩。 2005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围绕新农村建设一条主线,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增长较快、快中趋稳、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新农村建设速度交相竞发,一日千里。二00九年底,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90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718元。 演武村是首批省级新农村推进村。2005年至今,该村投资76万元硬化村内路14公里,整修排水沟2000多米,硬化道路两侧,完成苫水工程1公里;2007年,投资110万元,完成村委综合大楼建设,安装46套路灯;2008年,投资89万元,建设休闲娱乐文化广场。 演武村是全区最大的养殖专业村。2008年该村养鸡存栏35万只,养猪3500头,养殖户达到330户,达到全村的60%,三大养殖区入住200户,养殖收入占到该村总收入的65%。 演武村是全省首家新能源示范村。2008年,该村建设粪场,形成年1.4万吨的沼肥供应能力,满足全乡续沼;一池两改完工120余套,降低基础能源消耗,发挥了生态效益;投资32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3套,太阳能热水器40台,太阳能灶10套。 演武村是省级园林村。2005年到2007年,该村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开展村内绿化和潇河护岸林建设,修花池90多个,村内植树四万株,护岸林绿化7000株、养殖区绿化1500株;2008年,投资2万完善村内绿化,筹资 100多万元,完成广场15亩绿化,栽植苗木2万株,铺栽草坪2643.96平米,配套篮球场、儿童乐园、娱乐中心、文化大院,配备健身器材。 演武村是节水示范村。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项目“863”示范项目,铺设管道24公里,打井36眼,安出水口360个,建井房10个、消力池200个,机泵下卧5处,移动、固定喷灌辐射面积500多亩,建高标准试验田200亩,示范区水井已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全村3761亩耕地实现地下管网化,运行自动化,灌溉节水化,对全乡20000亩耕地节水浇灌形成有效辐射。 2009年,该村还将从扶持产业发展入手,计划投入600万元,重点推进第二养殖园区改造,配合农资服务点等基础配套,有效带动产业提升。目前,演武村已初步完成了地上、地下硬件设施更新和墙、树、灯、路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村容村貌、树容树貌、村风民风的同步改善,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与能源开发的良性互补和共生共赢。 |
张庆村 |
张庆村位于张庆乡腹地,108国道西,榆清线北,目前1286户,3891人,耕地7200亩,是张庆乡政府所在地。 我村经过多年产业积累,已培育起以种植、运输、三产服务、劳务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2009年年底,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853 元。 罗翠生等种植大户多年来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机械耕种打破土地和水利的双重制约,节约了土地劳动消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近年来,张庆村充分引深作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发展零售、服务业,一批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农资、生活用品销售网点蓬勃兴起,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繁荣了农村物流业态升级。 张庆村新农村已形成班子主导、群众参与,争取项目、全面开花,齐头并进搞建设的景象。 |
西河堡村 |
西河堡村位于榆清线北,小店城西,现有耕地5612亩人口570户,2011人,其中党员62人。我村产业以种养业和劳务经济为主,多年来种植品种单一,种植品种以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为主,种植产业效益不明显。2010年播种蔬菜面积800亩,正在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转型;我村养殖产业相对发达,依托晋宏乳业、北胡乔博瑞奶台,养奶牛300多头,猪存栏4000头,饲养鸡3万只,为发展沼气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村西邻太原,劳务经济发达,全村4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年务工收入近50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279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