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榆次区 >> 庄子乡 >> 冯家局村

冯家局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冯家局村谷歌卫星地图)


冯家局村简介

  冯家局村简介
  冯家局村位于榆次东南30公里处,全村44户,.123人,耕地820亩,年人均收入8300元,以水果机种植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02202 030600 -- 查看 冯家局村谷歌卫星地图

冯家局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冯家局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墕村

  东墕村简介   庄子乡东焉村地处我乡西部,交通便利,该村人口596人,户数201户,耕地面积2012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93元。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并建有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该村实施沼气的推广使用,使全村群众都能有效地利用沼气来做饭、照明,尽可能达到节能减排。   

南赵村

  南赵村简介   南赵村现有人口556人,农户130户,耕地2040亩,其中旱地440亩,水地1600亩,为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该村属丘陵地貌,土质优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冬季阳光充足,特别适合发展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的生产。   南赵村以温室大棚建设为特色,在近年来设施农业建设中走到了前列。现南赵村温室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分两年分期建设,其中2007年建设500亩,2008年建设500亩,力争实现户均一个棚的奋斗目标。2008年以来,新上任的支部、村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以温室为重点,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2010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村支部、村委班子团结一致,奋力进取,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以发展温室大棚为重点,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2010年秋季,南赵村在原有温室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全村80余人到山东寿光外出参观,以“大户+农户”的模式,掀起了发展温室的新热潮。   南赵村温室建设主要体现了三个结合。一是温室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解决了调地难的问题。二是温室建设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四位一体”形成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即提高了效益,又实现了无公害生产的目的。三是温室建设与为农服务相结合,解决了三难问题。<1>政府统一为每个种棚户协调贷款2万元,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2>聘请技术员从定位、建墙体、搭建温室到种植,为种棚户解决了技术难的问题。<3>乡、村筹资为农户解决了三通难的问题。   目前,南赵村千亩温室园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集高科技,多功能,无公害于一体的一个高科技示范园,不仅给南赵村民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实惠,而且带动了周边村温室产业的发展。   

六台村

  六台村简介   六台村位于榆次区东南面,距榆次城15公里,全村总户数240户,总人口642人,耕地面积2820亩,年人均收入5000余元,主导产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其次养牛羊为辅.   

山头村

  庄子乡山头村位于榆次区东南18公里处的丘陵山区,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200米,460口人,耕地1980亩。属温暖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4°C,日照时间长,无霜期147天,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活和生产用水均为深井水,水质好,空气质量优,村内道路硬化,里程4公里达到户户通,通讯便利,程控电话用户近60户,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电力供应充足,保障大负荷运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入:畜牧养殖业上抓住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舍饲圈养的机遇,发展特色养殖业,;鲜水果业是一是狠抓优质果园的挖潜改造,推广高光树型、果型剂、套袋三项新技术,推广面积4000亩,占果园面积的60%。   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卫生上建成标准村卫生室,医疗覆盖面达到100%;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户,鳏、孤独老人全部纳入五保户;文化活动组建了篮球队、锣鼓队、门球队,常年开展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怀远村

  怀远村简介   怀远村位于庄子乡东部17公里处的丘陵山区,现有人口220人,耕地1110亩,主要以果树粮食为主.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蒲池村

  蒲池村简介   庄子乡蒲池村,位于庄子乡东南部土石山区,全村245人,97户,其中耕地1721亩,果树8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100万斤,人均收入5000元.   村内有卫生室一个,新农合参合率95%   村支部书记 李林元 负责   村长 张在成   任期目标 要建成优质种植产业1000亩,实现人均7000元收入,目前已完成村级硬化工程2.5公里,计划2011年新增优质果园250亩,实现科学管理,推广新品种,在产量和质量上有新的提高,经初步预算,本年人均收入将达到5000元.   

东赤土村

  东赤土简介    东赤土村位于榆次东南2公理处,全村57户 185人 耕地1700亩,年人均收入9000元,以水果机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村内有卫生室一个,新农合参合率98%。   

西赤土村

  西赤土村简介    庄子乡西赤土村,位于庄子乡南部土石山区,全村175人,66户,其中耕地940亩,果树12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产业,粮食产量60万斤,年总收入85万元,人均净收入5000元,村内有卫生院一个,新农合参合率100%.   

庄子村

  庄子村简介   庄子村位于榆次区东南10公里处的丘陵山区,是乡政府所在地,地势东高西低,海拔800—1600米,498户1430口人,耕地总面积5451亩,其中水浇地170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3795200元,人均纯收入10400元.   庄子乡属温暖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4°C,日照时间长,无霜期147天,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活和生产用水均为深井水,水质好,空气质量优,省道太长线穿境而过,西白线贯通全乡,乡村道路里程达25公里,通讯便利,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470余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电网遍布全村,电力供应充足,保障大负荷运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入:庄子村是纯农业村,蔬菜、粮食、畜牧、干鲜水果是全村群众的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教育上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为调整教育布局打下了基础。卫生上现有医务人员28人,形成了以卫生院、卫生所组成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文化活动组建了蓝球队、锣鼓队、门球队,常年开展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北赵村

  北赵村简介   北赵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庄子乡西北部,西连修文镇,北接长凝镇,全村196户,634口人,有更低3600亩,其中水浇地1900亩,荒山荒坡较多,主导产额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果树360亩,瓜果蔬菜为辅助产业,外出打工人员有23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大部分荒地有分布不均的百年成片枣林,天旱红枣半收,粮食绝收,人们用干红枣磨面充饥,村民得以生存,所以有饿不死树之称.   

季麻村

  季麻村简介   季麻村位于榆次城南西白线7公里处,全村总户数136户,426人,耕地面积1680亩,年人均收入5000元,主导产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   

麻地沟村

  麻地沟村位于庄子乡东部的土石山区,全村165人,70户,耕地971亩,果树20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30万斤,果品产量达10万斤,人均收入5000多元,村内有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   

马兰村

  马兰村情况简介   一、 基本情况    马兰村位于庄子乡东部的丘陵山区,黄彩线公路路过村口,全村287人,95户。其中,耕地1000余亩,果树500余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村内有文化大院一个,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积达100%,新农合参合率98%。   二、 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马兰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兰村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 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   4、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 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3.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 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我村由新农村推进村向新农 村示范村的转变。   

寨底村

  寨底村位于庄子乡南部的土石山区,全村135人,47户,耕地898亩,果树00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10万斤,果品产量达20万斤,年总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村内有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   

井峪村

  井峪村简介   庄子乡井峪村地处我乡西部,交通便利,该村人口736人,户数210户,耕地面积276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西洼村

  西洼村简介    西洼村位于庄子乡东部20公里处山区,现有人口254人,耕地面积126亩,主要经济收入以果树粮食为主.全村人均收入上万。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白田村

  白田村村情简介   位于庄子乡东部 耕地1600亩,人口253人 79户,下设3个自然村,县乡公路西白线穿村而过。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冯家局村

  冯家局村简介   冯家局村位于榆次东南30公里处,全村44户,.123人,耕地820亩,年人均收入8300元,以水果机种植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杨方村

  杨方村简介   杨方寸位于榆次城东南十公里处,全村总户数141户,489人,耕地面积1903亩,年人均收入1万元,主导产业以温室大棚、种植为主   

义井村

  义井村简介   义井村现有人口72户,20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759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64.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4元,该村利用地理气候条件优势,打造红提、苹果为主的园林村。栽培口感润滑、优质高产、抗旱性好的秋红宝葡萄150亩,并统一规划地块、铺设灌溉管道,统一购苗、栽培,统一管理、销售。该村实施沼气的推广使用,使全村群众都能有效地利用沼气来做饭、照明,尽可能达到节能减排。此项工程总投资8.8万元,上级拨款5.6万,接对子单位支付2万。义井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努力创建有钱办事机制。引进砖窑两座,解决村民就业50多人,创造集体收入10万元,年底人均分红300余元。   

西墕村

  西墕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西墕村是全乡的西大门。省道榆长线穿村而过,近邻修文工业园区,位于榆次城南5公里处,太长公路西白公路在村交汇,交通便捷。是修文镇、东阳镇、北田镇、庄子乡四个乡镇的交汇处。该村现有人口950余人,耕地2400亩,人均收入11880元。目前,该村的餐饮、运输、建筑等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且交警队、消防大队、乡中心兽医站、乡中心地税所、乡中心校等站所都建在该村,并新建了规模较大的寄宿制中心校。    二、经济社会情况:   该村在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地产等服务业和引进加工企业等方面有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全乡“招商引资强乡”战略的逐步实施,西墕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引进了电厂、饮料厂、果脯厂、龙凤山庄等一批企业,对于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村现有在企业务工人员160人,运输车辆42辆,出租房屋户18户,临街商铺6000余平米,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使西墕村由传统的种植业村一跃成为以三产为主的城郊型开发的典型村。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该村还实施了以街巷硬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农民便民连锁店、农村养老保险等五个全覆盖工程,硬化道路3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新安装路灯50盏,建设街心花园两处,建设标准篮球场一个,建成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一个,兴办了便民连锁店两个,安装健身器材10套,组建了50人的文艺宣传队,使全村人们不仅从经济上达到了宽裕,而且精神生活也实现了丰富多彩,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及有无历史沿革等    该村现有村庄占地300余亩,通过增减挂钩已审批32亩为建设用地。今年又申报增减挂钩用地50余亩。   西墕村的村庄至今1500余年,历史悠久。现仍留存唐朝武则天时期郝忠墓碑,占地1.2余亩。   四、我村集镇规划人口为一万人,其他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实施   

上黄彩村

  上黄彩村位于庄子乡东部的土石山区,县乡公路西白张穿村而过,全村809人,184户,其中耕地3056亩,果树200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10万斤,果品产量达100万斤,年总收入达到150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   村内有文化大院一个,篮球场一个,有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   上黄彩村共有三处遗址:一是八路军工作团榆次办事处驻地遗址,在村民常有拴的院落;二是榆次县抗日政府成立大会召开遗址,又称万人大会,在旧戏台,现已拆;三是0榆次(路东)县委、县政府驻地遗址,在王继根、王拴林的院落,因无人居住,已破损。  

下黄彩村

  下黄彩村情况简介   一、 基本情况    下黄彩村位于榆次东南部17公里处,全村156户,534口人,耕地2200亩,年人均收入1.2万元,以水果及种植业为主导产业   二、 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下黄彩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下黄彩村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 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   4、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 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3.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 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我村由新农村推进村向新农 村示范村的转变。   

桥头村

  桥头村情况简介   一、 基本情况    桥头村人口330人,土地面积2164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产业,粮食产量50万斤,年总收入70万元,人均净收入5000元,村内有卫生院一个,新农合参合率100%.   二、 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桥头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桥头村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 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   4、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 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3.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 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我村由新农村推进村向新农 村示范村的转变。   

西河村情况村

  西河村情况    庄子乡西河村,位于庄子乡东南部的土石山区,全村86户,256人,党员33人,耕地面积750亩.林业用地350亩,果树15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在20万斤,人均收入1200元.   村内有村卫生室一个,新农合参合率98%   

杨壁村

  杨壁村概况   地处丘陵山区,全村总户数106户,总人口340人,耕地面积1803亩,果树面积600亩,核桃面积500亩,全村以果树种植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从2009年开始进行果品更新,现已发展富硒苹果100亩,现正在逐步进入市场.   

张坪村

  张坪村情况简介   一、 基本情况   张坪村,位于庄子乡东部,属于山区小村,全村共106户,322人,耕地面积1598亩,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0万元.   二、 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张坪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张坪村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 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   4、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 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3.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 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我村由新农村推进村向新农 村示范村的转变。   

窑上村

  窑上村简介   窑上村位于庄子乡东部山区,全村186人,79户,耕地802亩,果树227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5万斤,果品产量达6万斤,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   一、产业方面: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立足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精诚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在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去年春季同麻地沟村联合发展温室44个,窑上村占27个,种植品种以黄瓜、西红柿为主。现在收入高的已达到6万元,收入低的也在3.5万元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村内有村级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前年争取项目重新修建入村道路3.5公里,村内大街均已硬化,今年计划实现户户通。去年新打深井1眼,解决了人畜吃水和温室灌溉之需,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民主管理方面:   实施“村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的三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干群关系,保持了社会稳定。   

郝都村

  郝都村简介   庄子乡郝都村地处我乡西部,交通便利,该村人口657人,户数238户,耕地面积16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冯家局村特产大全




冯家局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