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形彰村位于河峪乡西部,与东清秀、西形彰相毗邻。
人口组成 东形彰村村委会现有农户72户,234人;可耕地面积400亩。2010年全村的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按时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经济结构 东形彰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东形彰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西清秀而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1200 | 030600 | -- | 查看 东形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刘家沟村 |
刘家沟村概况 刘家沟村位于河峪乡,全村97户,285口人,现有耕地820多亩,为独村大队,以农为主。该村山川秀丽,水草丰盛,丘陵起伏,由于受地形和地理因素影响,本村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农作物生长期130天,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 村发展状况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勤奋、务实,以支部建设为重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曾多次得到县乡党委的表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为强村富民而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任期内的奋斗目标和承诺。 |
海眼村 |
海眼村位于河峪乡西南方向。东与河洼为邻,西与西河底相靠,南与苍竹沟毗邻。耕地面积1500余亩,全村182户,人口518人。 经济结构 海眼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150余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全村有1家医疗站,各类店铺2家,农用拖拉机50台,铲车1台,推土机1个,中、小营运车辆2辆。 发展方向 海眼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从去年开始又种植梨树8000余株,核桃树2000余株以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海眼而努力。 |
苍竹沟村 |
苍竹沟位于河峪乡南部,云竹湖畔,紧靠圪坨,位于云竹湖畔,全村92户,253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以种植业和养牛、羊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在村两委及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陈润生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不断探索创新新经验新途径,以民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2010年,我村更是集中村内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的做好实事工程,促进苍竹沟村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和推进,积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西周村 |
西周村位于河峪乡东北部约2.5千米,下辖龙王堂一个自然村,地势东西低,中间高。 西周村现有197户,580口人,劳力320人,粮食种植面积1905亩。西周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以大秋作物玉米、谷子、高粱、大豆为主;养殖业主要是牛、羊、鸡。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人均纯收入1200元。 龙王堂共31户,76口人,耕地面积500亩。 |
青阳坪村 |
青阳坪村位于榆社县城西22公里,距河峪乡政府所在地河峪村3.5公里,紧邻县乡公路,交通便利。该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农作物生长期130天。全村除青阳坪外还辖东坡与东庄则两个自然村,共有农户98户,人口262人,耕地面积170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100元,经济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以玉米、高粱、小米及各种小杂粮为主,养殖业多以牛、羊、鸡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本村根据其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了林果种植业与订单小米种植业,目前均已初具规模,截止2010年11月底,林果种植面积达380亩,年产优质酥梨10余万金,苹果3万余斤,产值近20万元,小米种植120亩,年产10万余斤,产值20余万元。 村发展状况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冯变成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的改善了本村的农业生产结构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曾多次得到县乡党委的表彰,先后被授予农村先进基层党支部、案件零案村、文明和谐村等称号,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后庄村 |
后庄村位于榆社县河峪乡西部,地势平坦,下辖南山、管石崖两个自然村。有农户179户,人口450人,劳动力330人,耕地110余亩,种植业以玉米、谷子为主,林果业以杏、核桃为主。后庄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他组织机构11人,支部党员31人。 |
前庄村 |
前庄村位于榆社县河峪乡西部,地势平坦,现有农户80户,人口300人,劳动力65人,耕地1300余亩,林地800亩,全村人均耕地4.3亩,种植业以玉米、谷子、蔬菜为主,林果业以酥梨、杏、核桃为主。酥梨合作社一家。目前林果业已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前庄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他组织机构9人,其中党员5人,占全村党员人数27%。 |
固庄村 |
固庄位于河峪乡西南部,全村东北高,西南低,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全村170户,470人,劳动力210人,耕地面积750亩。人均收入1580元,以种植玉米、高粱为主要经济来源。 |
下赤峪村 |
下赤峪村全村454户,人口792人,耕地面积2900亩。 经济结构 下赤峪村以农业生产为主 ,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2013年,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下赤峪而努力。 |
牛村村 |
牛村位于河峪乡以东2公里处,西临西周村,南靠鱼头村,平榆高速从此通过,是河峪乡的东大门。全村180户519人,1500亩耕地,是个纯农业的村子。几年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立足长远发展,务实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2008年至2010年办了四件实事:投资1.5万元修建后底湾渠,方便农田灌溉。投资5千元安装了村级路灯,实施了村通道路两旁1.5公里的通道绿化工程,实施了村级绿化工程,全村种植杨树、1000余株。二是注重整体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为提升村级品味,投资9万元进行了村委会的办公设施建设,投资6.6万元建了设备齐全的村级卫生所,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看病和治疗,同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和河峪小米的种植,以及发展养殖业,喂养笨鸡千余只。 村民还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清洁节约等传统美德,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乡风文明水平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村内整洁,空地绿化,水沟干净,群众意识得到提高,机制体制初步建立,保障措施得到有效加强。通过整治,基本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目标。 |
圪坨村 |
圪坨村位于榆社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处,属河峪乡,云竹水库西岸,全村81户,421口人,现有耕地700多亩,为独村大队,以农为主。 由于该村位于圪坨形状的山凹里,故以地形而名为圪坨。 |
寄子村 |
寄子位于河峪乡西南部,交通便利。现有251户,877人,劳动力386人,耕地1030亩。经济来源多以粮食、牲畜养殖、水果种植等为主,有部分劳动力还以收售粮食、水果、土特产为经济来源。部分农户还自主组织申办了“笨鸡孵化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还种植了20多亩经济林,个人与集体经济状况较好。 |
西沟村 |
河峪乡西沟村位于榆社县城西30公里处。该村山川秀丽,辖1个自然村,共有农户87户,301人。全村耕地面积850亩,农民人均纯收1500元,全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杨建龙书记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勤奋、务实,以支部建设为重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曾多次得到县乡党委的表彰,被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文明和谐村称号,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为强村富民而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任期内的奋斗目标和承诺。 |
河峪村 |
河峪村位于榆社县城西21.4公里处。该村临县乡公路,交通较为方便,是河峪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山川秀丽,水草丰盛,丘陵起伏,河峪村下辖河峪、后河、庄前、致富沟四个自然村,共有农户246户,995人。全村耕地面积2800亩,农民人均纯收1400元,由于受地形和地理因素影响,本村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农作物生长期130天,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 村发展状况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王宇鹏书记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勤奋、务实,以支部建设为重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曾多次得到县乡党委的表彰,被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文明和谐村称号,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为强村富民而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任期内的奋斗目标和承诺。 |
河窊村 |
河窊村位于河峪乡以南,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56户、578人,总劳动力270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男劳动力170人,女劳动力100人。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950亩, 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全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作物多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等。近年来我村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改善工程:为改善村内行路难问题,村两委对我村将近500米的街道进行路面改善。 2、修整河道工程:为保护200亩粮田在汛期不受损害,清理500米河道,将河道修整为50米宽、1米深的河渠。以提高抗洪、防汛的能力。 二、产业调整项目 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对我村进行产业调整以改变传统的种养模式。根据我村的具体情况改种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80亩,并且专门请农业局专家对村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教村民怎么样进行种植托毒马铃薯以及管理技术。村委会考虑到村民销路的问题决定组织人员联系商家进行收购,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文化项目工程 1、建设活动中心工程:已把村内水沟填平并安装健身 器材,种植树木进行绿化。 2、烈士园林重建工程: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壮举起到教育作用。对村外的99座坟墓重堆,并在坟墓周围种植柏树起到绿化作用。我相信在村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我村将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
东形彰村 |
东形彰村位于河峪乡西部,与东清秀、西形彰相毗邻。 人口组成 东形彰村村委会现有农户72户,234人;可耕地面积400亩。2010年全村的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按时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经济结构 东形彰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东形彰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西清秀而努力。 |
平顶村 |
平顶村位于河峪乡西部。与西形彰、辉教相毗邻。 人口组成 平顶村委会现有农户89户,267人;可耕地面积400亩,有党员12人。2010年全村人均有粮超过300公斤。全村的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按时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平顶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平顶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
叶峪村 |
叶峪村位于河峪乡西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无霜期168天。叶峪村有四个自然村,分别是叶峪,窑圪坨,郭家山,马家峪。全村现有90户,总人口260人。其中党员26人。 本村经济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养殖大牲畜350余头,养羊600多只。 本村居民居住区呈带状分布,房屋以土坯房为主。村中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房屋五间室,文化体育场所装有健身器材,基本满足村民集体活动的需要。 本村居民生活设施基本完善已经实现户户通自来水通电,90户中有2户接入宽带,有30多户安装有线电视,有40户安装固定电话.村中绿化硬化道路约5公里,邻村每日有一趟客车发往太原,一趟来往县城的农村公交,基本满足了村民的出行。 |
辉教村 |
辉教村位于榆社县城西28公里处。该村山川秀丽,辖1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87户,556人。全村耕地面积850亩,农民人均纯收1500元,全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团结、协作、勤奋、务实,以支部建设为重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曾多次得到县乡党委的表彰,被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文明和谐村称号,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为强村富民而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任期内的奋斗目标和承诺。 |
岩良村 |
岩良村位于河裕乡南部云族湖边,有“水乡”岩良之称,是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地方。217户,780口人,其中党员21人、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3人。800余亩土地,其中300亩种植梨树 。主导产业:种植业有酥梨300亩年产量为70—100万斤,其次为玉米、谷子、大豆。旅游业农家乐35户可接待500余人同时吃住。机船、快艇、木船20艘供游客娱乐,有黄土林、古庙福祥寺镶嵌云族湖畔,荷花湾内种植了12个品种的荷花供游客欣赏。 |
西形彰村 |
西形彰村位于河峪乡东部。与东形彰、西清秀、平顶相毗邻。 人口组成 西形彰村村委会现有农户80户,202人;可耕地面积400亩,有党员12人。2010年全村人均有粮超过300公斤。全村的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按时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西形彰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西形彰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西形彰而努力。 |
东清秀村 |
东清秀村位于河峪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处,共有240户,710口人,耕地面积2100亩,劳动力450人,党员35名,村民代表12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
西清秀村 |
西清秀村情概况 西清秀村位于河峪乡西部。与东清秀、西形彰、河峪相毗邻。 人口组成 西清秀村村委会现有农户85户,241人;可耕地面积400亩,有党员12人。2010年全村人均有粮超过300公斤。全村的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按时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经济结构 西清秀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100余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全村有店铺大小1家,农用拖拉机10台,中、小营运车辆3辆。 发展方向 西清秀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西清秀而努力。 |
鱼头村 |
鱼头村村情概况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现状 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鱼头村位于县城西21公里处, 河峪乡东南部,与牛村、寄子接壤。该村临县乡公路,交通较为方便,是河峪乡最大的村。由于受地形、地理因素影响,该村年平均气温8℃左右, 年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45—170天。农作物生长期130天,大田作物一年一熟,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是典型的农业村。 鱼头村现有农户260户,人口949人,劳动力323人,占总人口的34%。耕地2900亩,林地500亩,人均耕地3亩, 村庄整体布局合理,道路比较规整,交通方便。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没有企业工厂,矿产资源贫乏,去年人均纯收入1805元。2006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2、产业发展现状 鱼头村的农业结构主要由种植业、林果业构成,畜牧业相对薄弱。种植业以玉米、谷子、蔬菜为主。其中玉米种植占农业总产值的63%,为农民提供67%的收入,是鱼头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林果业以杏、核桃为主,截止今年,鱼头村总计杏成林130亩,产量20余万斤,核桃成林80余亩,产量5-6万斤,尚有未成林经济作物300余亩,林果业已逐渐成为村民又一主要经济来源。 3、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鱼头村村庄整体布局比较集中,村民住房以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为主。村内主干道及与县乡公路连接道路已硬化,总长度8公里,已安装路灯。村内自来水、照明已基本普及,电话、有线电视正在推广中,网络普及率相对较低。村内总体基础条件相对较低,急需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助救济、优抚、五保正在推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