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2100 | 030600 | -- | 查看 井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沐池村 |
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沐池村位于左权县城十公里处的清漳河畔,是左权县一较大村庄,隶属辽阳镇管辖,村前阳涉铁路、太形公路环村而下,公交车十余趟直达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2、自然状况: 该村地处华夏隆起带东侧,海拔925公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该区受东部华北平原暖气流影响,西部华夏隆起带阻隔,年降雨量比较充沛,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秋降雨较少,主要集中为7-9月份,其约占全年总雨量的75%。该区年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0℃,无霜期限65-185天。 3、耕地土壤土质: 沐池村目前耕地780亩,人均1.53亩,河滩土地300亩,土质主要是砂壤土,中壤土,靠村南坡全是粘土分布,抗旱能力强。全村弃耕地500亩,可开发弃耕地500亩,荒山2800亩,村集体现筹划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搞经济生态庄园,种植桃树、苹果树、矮化核桃树等。 4、行政村、自然村居住概况: 沐池现有508口人,辖一个自然村(沙滩村小组),耕地780亩,年产500余吨,主要是玉米,有少量谷子,豆类,去年人均纯收入900元以下,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目前村闲置宅院15家,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开发利用旧村改造面积3000平方米。 5、劳动力情况: 沐池村现有劳动力总数368人,其中在本村务农的330人,外出打工的38人(女人有5人),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建筑行业以及餐饮业等。男人年收入一般在8000元左右,女人年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 6、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村着眼于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分步实施。目前已完成改水、改厕、改路三项工程,现正忙于硬化、亮化村文化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 |
庄则村 |
庄则村位于左权县城南1公里处,全村现有126户,380余口人,总耕地面积648亩,是全县16个城郊村之一。支部党员共有25人,两委干部5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工作,大力加强村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75万元,硬化街道5000㎡,修缮舞台、硬化剧场900㎡,修建农民文体健身广场1200㎡,完成进村道路两旁绿化600m,建成村级卫生所6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0㎡,并完善配套设备设施。 目前,村两委一班人正在努力夯实执政基础,合力营造发展环境,励精图治,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创业途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庄则村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征途上阔步迈进。 |
刘家窑村 |
刘家窑村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刘家窑村位于左权县城南1.5公里处的清漳河畔,207国道贯穿南北,座落于文峰塔脚下,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行政村居住概况 全村共有116户,330口人,流动人口256人,耕地面积434亩,可开发荒山、荒坡200余亩,可用来开发庄园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村着眼于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分步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街道硬化,设想亮化工程、村级文化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所等建设。 文化优势 坐落于文峰塔下,文峰塔是我县传统文化、寄托人民美好梦想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主体高13层50米,直径11.82米。塔内整体设计为螺旋极顶,呈迂回之势。外部斗、檐分明,雕饰挑兽活灵活现;各层镶嵌流金匾额,内容寓意深邃。主塔为平面八角,十级楼阁式塔,具有登高望远之功能;夕照楼为重檐式仿古建筑,为娱乐活动场所;碑廊为廊式仿古建成筑,主要陈列:A,抗战时期将军诗篇及等身雕塑,B 历史名将诗篇及雕像;两怡阁,为仿古建筑,一侧为书苑,一侧为画苑,主要用于书画爱好者活动场所;养颐斋,主要用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健身场所。目前,许多孩子中考、高考都会到文峰塔许愿,计划加大人文景观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 |
五里堠村 |
五里堠村位于左权县城东南2.5公里处,全村316户,1054口人,耕地总面积1860亩。是全县34个中心村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推进村,2009年被省环保局授予“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五里堠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设山水生态园林村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利用人文、区位优势,积极实施跑动战略,使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后实施了“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西沟塘坝工程”总投资410余万元;积极推行土地有序流转,与“宏远科技公司”合作组建了“左权县田园种业有限公司”,引导村民组建了“田森农业专业合作社”、“田远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的新路子,彻底改变了原始的耕作方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模式。又先后投资5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人畜饮水;投资170余万元,实施了街巷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农民洗浴中心”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使我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8年以来投资30万元大搞环境整治,在全县农村率先实行“垃圾不落地”工程。推广节能吊炕100余户,生物质炉60户,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目前,两委紧盯新农村发展趋势,正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桃花源文化庄园”建设工程。为五里堠未来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夯实更为坚实的基础。 |
后窑峪村 |
后窑峪村位于左权县城北一公里处,全村共计308户,1147口人。总面积9364亩,其中耕地面积1146亩,现有0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4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在精神上支持我村村民。近年来我村发展大型运输户20户,小型运输户15户,建筑户5户,小型加工1户,经商个体户5户,全村总收入240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 我村有劳动力618人,其中有40人从事种植业,商业从事人员有45人,其余的为村外打工人员,主要从事服务业工作。我村现有闲置宅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目前为止尚无固定集体经济收入,今后计划新建库房800平方米(用于出租)作为我村集体经济的固定收入。 近年来,党支部、村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转型发展不放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八项任务”不懈努力,先后投资450万元,建成村级卫生所一处,双面拦洪大坝2140米,铺设水泥路面和街道5000余米,新建的四座水泥桥已经通车,作为全村标志性工程的多功能办公楼已竣工,两幢六层村民住宅楼主体已经完工,新建人蓄水池200立方米。我村通讯电缆由南向北,基本家家都装有固定电话和手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加强在硬化、亮化、绿化三方面的工作,明年将进行整村硬化,目前我村主街亮化已完成20%,路灯40个,明年将完成小街道的亮化,同时将我村加强我村绿化工作。 |
黄家会村 |
黄家会村位于县城东2.5公里处,全村现有110户,约400余口人,270余名劳动力,耕地面积约980余亩。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带领全村村民从“五化五改”和新五个“全覆盖”等工程入手,全面开展了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完成硬化街巷、广场共计15000余平方米;绿化绿地2000平方米;先后亮化街道安装路灯63盏;美化街巷喷涂墙体3400余平米;净化环境建卫生厕所97户,节能吊炕100余户,太阳能热水器安装30余个,沼气池建设10余户,封闭垃圾池4处。为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投资建起了农民篮球场一处,并配套的建起了村民建身器材。如今97%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村民卫生所也投入了使用。总括起来,黄家会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优雅、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目前,村两委一班人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合力营造发展环境,积极寻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使黄家会村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蛤蟆滩村 |
辽阳镇-滩村位于城东2公里处,全村246户,599口人,耕地568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是典型的城郊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中央、省、市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和主要抓手。-滩村两委结合村里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主要内容是“推进三个制度,提高两个待遇”。推进三个制度:继续实施教育奖励制度,对考取大学一本、二本、重点高中的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继续推行医疗救助制度,按农村医保实际报销额度,村集体再救助报销额的20%;继续推行养老救助制度,对69周岁以上老人每年村集体救助200元。提高两个待遇:改善村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设备,提高教职人员待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尽快筹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让农村人享受上城市人的生活待遇。 二、狠抓乡村卫生清洁工程,构建幸福美好家园。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推广清洁能源进村入户,提倡多种洗浴方式。二是加强畜禽畜牧管理,引导村民早日实现人畜分离。三是推行垃圾不落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做到“四有、四无、三净”,实现乡村环卫保洁常态化。 三、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秀美宜居乡村。 继续实施移民二期工程,再建12000平米住宅楼,接纳120户,400余口人。继续实施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工程,让困难人群也住上安全、舒适的新居。全面完善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注重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净化等五化工程。力争今年完成太阳能路灯安装30盏,绿化1000平米,栽植景观树200株。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人居环境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加快建设生态左权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七里店村 |
|
小会村 |
一、基本情况 小会村位于左权县城西四公里处,毗邻太邢线,交通便利。现有耕地420亩,荒岭地40亩,宜林地3500亩,成材树木1600株。截止2010年5月20日,在册登记人员339人,其中党员14人,在校小学生25人,50—60周岁65人,60—70周岁29人,70—80周岁14人,80周岁以上4人,因身体残疾而失业人员1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员13人,五保家庭一户,特困家庭四户,人均耕地1.16亩。本村村民主要靠种地、打工为生,年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集体经济薄弱,主要来源仅靠租赁荒山和上级有关单位的专业性拨款。 二、发展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已建成集办公、医疗、文体活动、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村委,但从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环境状况:提高群众整体卫生素质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工作。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有少数的人致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焚烧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工作中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秸杆还田、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七里河村 |
七里河村位于左权县县城西,距县城3.5公里,是辽阳镇26个行政村之一。东至东沟移民新村,西接七里店,依山傍路,与太邢线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92户,总人口476人,耕地面积930亩,荒地面积9400亩,林地面积1300亩,干石山面积6000亩。主要以谷物、玉米、高粱以及豆类为主。全村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1人。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计270人,其中从业人数250人,主要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餐饮行业。近年来在村支部、村委的带领下,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
四里垢村 |
四里垢村位于左权县县城北郊,距县城2公里,是辽阳镇26个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27户,总人口390人,耕地面积411亩。全村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人,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在村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共投资9万余元建成一座党员活动室,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座图书馆供村民借阅图书。如今两委成员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丰坡峪村 |
(一)村庄概况:丰坡峪村距县城1.5公里,与美丽的滨河新城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有户籍人口102户、257口人,现在本村长期居住的有600余人,闲置宅院30余处,面积12亩。 (二)土地资源情况:全村总面积386.14亩,其中耕地356亩(现已被占地208亩)、荒山30亩、弃耕地23.26亩。 (三)劳动力情况:在本村务工的女43人、男45人,他们都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谷子和玉米等,人均年收入为1500元/人,全村大部分青年(共计100余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均年收入为9000元/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正在建集办公、医疗、文体活动、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村委,但从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环境状况:提高群众整体卫生素质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工作。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有少数的人致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焚烧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工作中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秸杆还田、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
殷家庄村 |
|
西关村 |
西关村位于城中之村,根据左权县发展规划的需要,于2005年村改居,由西关村村民委员会变更为西关经济联合社。2012年底人户情况,户数:729户,人口:1803人,(其中:男807人,女996人),年内人口变化情况:出生27人,死亡8人,迁入26人,迁出2人。全村劳动力1028人,(其中:男劳动力504人,女524人)。有8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前街、后街、南头、皇母圣、前沙河、后沙河、新菜地、庙沟片。 2013年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1976.75亩: 1、耕地面积476亩(其中:西关236亩,皂角240亩)。 2、林地面积1450.75亩(其中:西关退耕还林地388.75亩,{2002 年工程25.07亩,2003年工程363.68亩},皂角山林地1062亩。) 3、其它面积50亩。 村基本情况: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亩(其中:西关119亩,皂角119亩) 2012年全村全年经济总收入2600.68万元,人均收入4887元; 2012年全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37户,480人,低保金额1525140元。 其中:皇母圣社区186户375人。晕山社区44户91人。营盘7户14人。 2012年全村参加2013年农村合作医疗1771人,基本达到全覆盖。 本经联社现经营管理企业6个: 1、左权县西关煤矿(现于盘城煤矿合并) 2、左权县西关新砖厂 3、左权县帝君宾馆 4、左权县亨顺牧业有限公司(皂角牛厂) 5、左权县艺苑民俗文化开发公司(泰山庙工艺合作社) 6、西花苑住宅楼开发小区 |
王家庄村 |
王家庄村位于左权县县城东郊,距县城6公里,是辽阳镇26个行政村之一。东至王家店,西接黄家会,依山傍路,与太邢线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95户,总人口340人,耕地面积454.05亩。 全村党员16人,其中女党员2人,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在村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硬化村级道路10000平方米,总投资15万元。更换饮水管道5000米,总投资12万元。建成7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总投资3.5万元。建成了一间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投资3万元。 如今两委成员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王家店村 |
辽阳镇王家店村是一地地道道的贫困小山村,是行政村,位于左权县县城所在地辽阳镇的东6公里处,与王家庄近邻。村落沿公路建设,交通便利。近年来王家店村村民在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在县交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政策为指导,全村通了水泥路,村前的公路也得到了很好的养护。 (一) 机构设施 村民委员会1个,自来水受益点1个,通电、汽车(包括城市公交)、电话、公路。 (二) 劳动力情况 王家店村总户数70户,总人口220人,劳动力资源110人,乡村从业人员110人,男60人女50人,在劳动年龄内的103人。农业从业人员58人,没有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17人,建筑业从业人员17人,没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批发零售餐饮业从业人员共计8人。省内县外从业人员2人,省外1人。 (三) 耕地农作物产量及收入情况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0亩,粮食总产量47.34吨,单产117公斤/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亩,都是秋收作物。园林水果0.3亩,其中大部分是国光苹果有0.1亩。 |
紫阳村 |
古语:“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以人为本,厚民、富民,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定、殷实。我们勾营村“两委”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我们紫阳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人,83户。距离左权县城10公里,我们按照“立足新起点,明确新定位,营建新优势,激发新活力,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勾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托丰富资源,传统产为优势以及成熟的种养技术,调优农业结构,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我村农业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现在都能筛选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精耕细作,加之这两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一个丰收接着一个丰收,全村仅此就收入400多万元。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向外转移。现在我村在外打工人员170人。 我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0多人,结束了有病没钱看的历史。 今天,免征农业税,出行不太累,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用上-电,吃上安全水、、、、已成为我村的真实写照。 今后,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走群众路线,畅通民情渠道,善纳群众意思,按照群众的意愿办实事。结果“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
井沟村 |
|
东沟村 |
辽阳镇东沟村是2003年撤并村组时设立的行政村,原居住在县城东30华里处一条偏僻、自然灾害频发的山沟里,是我县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由车上铺、上小节、下小节、铺交、李家垴五个行政村及艾和平、小燕渠等24个自然村组成,共计322户、1145口人。2005年底东沟村纳入全县整体移民规划范围,在县城西一公里处的城郊地带建设移民新村,主要接纳东沟村和全县300口人以下贫困村移民户。工程总规划占地面积170亩、建筑房屋面积12万平米,项目建成后,总体可接纳移民1200户、4000口人。 该工程式开工以来,现已完成320套3.2万平米住宅小二楼,商铺1000平米,学校、文化中心综合楼2800平米;完成土方工程80万方,护村大坝700米2.8万方,供排水管网6100米。目前,8.5万平米单元楼、供暖、供气、供电、街道硬化工程正在实施,全部工程可望在2009年10月完成。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标准规划实施。建设用地由镇政府统一协调, 统一征用;工程规划由太原工业设计所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建房规格为80m2、100m2、120m2三种户型;项目建设由专业施工队统一实施。工程完工后,小区内水、暖、电、气配套齐全,路、树、景布局合理,使其成为人文环境优雅、建筑风格独特的移民住宅小区。 二是多渠道筹资扶持。工程建设总需投入1.1亿元,其中移民建房投入90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基础费用经过资金整合后由各业务部门予以扶持。目前,已落实资金1481万元,其中省国土厅地质灾害资金721万元,土地开发资金100万元,扶贫资金3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90万元,县财政300万元,水利、电力等部门138万元。后续街道硬化、绿化等工程将由交通、林业等部门帮助解决。移民户只缴纳建房成本价,每平米售价750元。凡迁入东沟移民小区的移民户属省计划整体搬迁村每人补助3000元,属县计划每人补助1500元。 三是抓就业脱贫致富。目前,县、乡、村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东沟村劳务输出534人,其中介绍到外地打工的146人,在本县工矿企业就业的281人,从事三产服务业的107人,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左右。06年在马厩、西长义村为东沟村推滩造地500亩,并建设了水利配套设施,为移民户建设了高效农业种植园区。对东沟村旧址实施“庄园经济”开发,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项目的股金分红,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东长义村 |
东长义村基本情况 一、概括 (一)地理位置 左权县位于晋中地区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北连和顺,南邻武乡、黎城东与河北邢台、武安、涉县接壤。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现辖5镇5乡,人口15.5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二)自然条件 1、自然条件 面积2028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30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9万亩,林地面积97.8万亩,草地牧地16.9万亩)。 左权县气候适宜,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为2141米,最低谷海拔为650米,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常年日照2570小时,四季平均气温为7.4℃,昼夜温差15℃—21℃,年无霜期为150天,年降雨量为540毫米左右。 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南河水系。全县有2260多条大小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主要河流有:东清漳河、西清漳河及清漳河干流。清漳河干流全长125.4公里,流域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 2、交通 今207国道贯通南北,太(谷)邢(台)公路纵横东西,为晋、冀、豫三省交往之重要通道。由县城至周围各县、市公路里程为:东:距河北省邢台市界64公里,至邢台市城区146公里;距河北省武安市界45公里,至武安市城区145公里。东南:距河北省涉县界48.7公里,至涉县城87公里。南:距武乡县界17公里,至武乡县城78公里;距黎城县界36公里,至黎城县城81公里。西:距榆社界19公里,至榆社县城45公里。北:距和顺县界22公里,至和顺县城39公里。县城距首都北京527公里;距山西省会太原市150公里;距晋中行署驻地榆次市120公里;距最近海港(天津码头)520公里;距最近民航机场(太原机场)136公里。 3、物产资源 左权县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2.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52.83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3.12倍;土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827.9立方米,为全省的4.3倍。 境内牧草品种有120多种,年产牧草2.5万公斤,载畜量可达40万只羊单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白羊草组、苔草组、蒿草组为主要的灌木草丛类;二是山地草甸类草。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美、桂林之秀、庐山至峻、延安之称,以宏、险、奇、惊、峻、幽、秀等特色在太行山区独树一帜。 4、经济概述 全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逐步增强。2001年全县总产出1299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5%,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6%;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4.0%。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84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464万元,增长9.1%;第二产业完成23615万元,增长11.8%。其中:工业完成18026万元,增长15.1%;建筑业完成5589万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23615万元,增长4.0%。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513万元,比2000年增长15.0%,增速比2000年增加了6.1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199万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639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675万元,增长13.1%。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10元,较2001年增加742元,增长16.3%。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二、村庄建设现状 村域内现状建设以独院居住平房为主,建筑质量一般。缺乏统一规划,村庄内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排水设施混乱。 三、公建配套 目前,东长义村公共设施有幼儿园、村委会、卫生所、商店。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新农村要求。规划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 |
西河头村 |
西河头村位于左权县城西2华里处,分新村和旧村两大块,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现有农户420户,1050口人,未来人口暂住户110户,1250余口人,共计2300余口人。其中,五保户2户,低保户35户,列入左权县贫困人口718口人,村两委干部9人,村民代表13人,党员 60 人(女党员7人,男党员53人)。2009年被定为辽阳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我村始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立足村情民意,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形成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曾先后获得“农村工作综合奖(2007)”、“旅游开发建设先进集体(2008)”、“支持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先进村(2009)”、“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先进村(2011)”等等荣誉称号。 该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作为村民的经济来源。据统计,西河头村原有耕地面积1680亩,华能电厂占地555亩,滨河新城占地490亩,环城绿化和公路通道绿化占地335亩,现剩余耕地面积300余亩,粮食年产量可达30万斤,收入不足200万。目前有4户15人从事养殖,存栏数奶牛13头,羊150头,年收入共计20万,所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居多,而剩余人口以55岁以上人口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 民主管理信息化。我村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涉农信息,村务事项全部上阳光农廉网,真正实现村务公开,保障信息畅通,促进民主管理。党务政务的进一步公开透明,凝聚了班子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8年筹资30多万元进行街道硬化,硬化面积为68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安装路灯80盏;投资28万元重新整修村委办公楼和教学楼2100平方米,乡村商店4个,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卫生所1处,面积50平方米,并有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为村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修建10余个垃圾池、16个垃圾桶供村民倾倒垃圾,积极开展改厕改院活动,并实行党员干部包片管理卫生制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业余生活丰富,文艺骨干招集广大文艺爱好者成立文艺队,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修建篮球场,增强村民体质。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开展了评比“文明新风户”、“好公婆、好儿媳”等活动,村民们自发富帮贫、强帮困,达到了消除邻里隔骇,构建和谐社会目的,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秩序安定和谐。 此外,西河头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旅游的开发资源。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我村长达一年有余,为我村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对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繁荣我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西长义村 |
西长义村位于左权县城西3.5公里处,现有118户,总人口370人,劳动力202人。土地总面积2800亩,耕地589亩。支部党员共有14人,两委干部5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工作,大力加强村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目前,村两委正在努力夯实执政基础,合力营造发展环境,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创业途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西长义村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征途上阔步迈进。 |
紫会村 |
辽阳镇紫会村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处,全村现有127户, 437口人,共有劳动力200余人,总耕地面积1200余亩。全村设党支部一个,有党员20人,其中两委成员5人,书记、主任1人,支委2人,村委2人。紫会村离县城较近,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干道全部拓宽,已硬化4500平米。水、电配套成网,用电户、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电话入户率100%。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构成完善的农田水利网络。村民享受初级医疗保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100%。 紫会村两委干部在近两年共同努力完成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全体村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 1、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建成年代久,建筑面积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工作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我村建成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占地200平米。 2、完善街道硬化工程,彻底实现“户户通”的目标。此项工程共涉及105户,8000多平米,实行集体提供原材料,农户自己投工的办法,使我村的巷道和通户道全部实现高标准的硬化。 3、为了美化农村环境,提升我村的整体形象,方便百姓夜间出行,我村规划在长达1000余米的主街道两侧进行灯光亮化,安装路灯50余盏。 2013年计划完成以下重点工程: 1、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丰富村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是落实“-”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村规划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00平米,投资2万余元,为村里的老年人配备图书、象棋、电视等设施,并提供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 2、资6万余元,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停车场2000平米,主要解决车辆到村后无处回转、行走不便的问题。 近年来,紫会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力争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四字要求。 |
北街村 |
北街村位于左权县城中心,经联社共有315户,850口人,居住于王家巷、钞库巷、北寺巷、衙道巷、陵园街、坛房街、烽台街、马鞍桥巷、长条巷、牧童街、东盛小区、贵沟小区等12个村民住宅区。2005年以前行政管辖属辽阳镇,2005年元旦改设为北街经济联合社和居民区之后,分属万寿、康宁、永青3个社区管辖。北与四里堠、鱼跃口、后窑峪村接壤,西同西关村毗连,东与-滩村相靠,南与南街村为邻。全村总面积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35亩。2012年,北街经济联合社经济总收入达到2900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 |
南街村 |
南街经联社是一个较有特色的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地处县城中心,占地面积几乎左权县城的一半,南至河南文峰塔,东至-滩,北至火神庙,四里后。现共有在册人口1369人,471户。经联社共有党员63人,面积2.2平方公里。全社现有土地近1000余亩,其中可耕面积570户,弃耕地300余亩,人均可耕地面积0.5亩。 我经联社地处县城南端,期间有多处文物古迹,如文庙、城隍庙和吕祖庙,均具有连片开发价值,对我县的旅游景观规模经济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和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社现有500余人青壮年劳动力,其中个体工商业者占总人口的67%,全村人均收入可达2800-3000元左右。全社范围内90%的街道得到了硬化量化,自来水的使用达到了百分之百。我南街经联社在依托县城优势改造发展和建设,将设计和发展古今建筑混合并从人居,旅游、商贸并行的现代化县城新格局。 |
突堤村 |
突堤村位于左权县城东北十五华里处,是全县三十四个行政村之一,全村710户,2400口人,党员99名,1200个劳动力,2100亩耕地。辽阳镇三座联营煤矿位于林内,207国道从村边通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山大坡大,宜工宜农。 今年以来,突堤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以全力整治环境卫生,实施生态能源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奋力赶拼,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1、新建集村卫生所、计划生育、工会、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 2、完成了建筑业工会、商业工会等七个工会小组的建设。 3、在街道处统一安装了路灯,并进行了硬化、绿化。 4、建成6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 5、修建设施齐全的供水系统一个。 6、新建垃圾池20个。 7、积极设施沼气建设和节能吊炕惠民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