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和顺县 >> 义兴镇 >> 太阳坡村

太阳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阳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阳坡村简介

  太阳坡村位于和顺县城南部,距县城4公里,全村共有98户240口人,耕地面积513亩,林地200亩,人均收入2525元,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品种多样,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畏困难的工作思路,自加压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环境,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3100 030600 -- 查看 太阳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阳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阳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尧村村

  义兴镇尧村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南临滨河路,全村210户,660口人,土地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6亩,林地面积2140亩,粮食播种面积328亩。近年来,尧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了街道硬化和绿化、铺设下水管道、新建花池、安装路灯、维修小学教学楼、维修水源井等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给村民在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上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紫罗村

  义兴镇紫罗村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处,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土地面积为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4亩,林地面积3928亩,粮食播种面积1172亩,粮食产量315.9吨。全村共计230户,715口人,299个劳力。2007,紫罗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紫罗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省财政厅扶贫工作队2007年扶贫项目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省财政厅领导和扶贫工作队员深入基层,情系百姓,科学调研,精心指导,使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今后,紫罗村将巩固建设成果,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关村

  义兴镇东关村位于县城中心,全村土地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共计432户,1186口人,其中劳力552人。近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关村党支部以和谐发展建设农村为契机,与时俱进,以传统种植业和商贸业为主,人均纯收入4911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街道硬化以及学校的配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居民的居住、学习条件,方便了村民出行,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南关村

  南关村位于和顺县城南部,北接县城经济中心地带,南以南河为界,交通便利,全村共计438户,1052口人,其中劳力524人。耕地面积261亩,人均纯收入4916元。由于该村紧邻市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蔬菜贸易的集散中心,全镇有过半数的蔬菜交易在这里交易。近年来,南关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关村

  北关村位于义兴镇中心地带,全村721户,1702口人,其中劳力901人。全村耕地1031亩,粮食播种面积1021亩,人均纯收入4910元,该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村。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干部在义兴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精神统领全局,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以“树村容整洁形象,创文明和谐小康”为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固本强基,创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为己任,立足村情、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和谐新社会,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融洽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村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村民的支持配合下,本村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全村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和谐的局面。   目前村集体企业发展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支柱,建筑、运输、饮食、商贸、服务、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多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多年来,受到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表彰,收到了物质与精神并富,文化与经济共荣的良好效果,为把北关村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小康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南峪村

  和顺县义兴镇前南峪村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0亩,林地面积3095亩,粮食播种面积452亩,粮食总产量99.2吨。全村共有农户161户423口人,劳动力1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58元。自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全村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抓产业、基础设施抓项目、村容村貌抓改变的思路,按照规划科学、建设亮点、精品带动、群众自愿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前南峪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商贸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成立了农村专业运输合作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后南峪村

  义兴镇后南峪村位于县城西南4.5公里处,785亩耕地,135户,401口人,人均纯收入5800元。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后南峪两委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并先后实施了街道硬化和绿化、安全饮水、村级医务所等工程,使得人民生活坏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九京村

  义兴镇九京村位于县城西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202户,656口人,土地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3亩林地面积4423亩,粮食播种面积1114亩,去年九京村粮食总产量为251.3吨,人均纯收入3530元。   在文明和谐村建设中,九京村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党员“设岗定责”、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农民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远程教育网站的开通,村民经常到活动室收看科技讲座、致富项目推介和新闻传媒信息,进一步拓宽了广大村民的视野,解放了思想,增长了见识。去年一年来,全村共利用活动场所开展群众性活动12次,参与活动的群众900余人次,这里已成为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群体活动的最佳场所。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随着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文明素质提升,栽花种树、打扫积雪、义务维护、义务保洁的人越来越多,文明和谐之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任元汉村

  义兴镇任元汉村地处和顺县城西,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亩,全村共有农业人口367户, 848口人,其中劳力389人,加上本村非农业人口及外来住户,常驻人口达到了8000余人,是义兴镇乃至全县人口较多的大村之一。主导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918元 。 近年来,任元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农村、和谐农村、环境农村、富裕农村的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构建和谐农村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全村的文明程度,有力地全村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  

串村村

  串村距和顺县城西1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302户,人口798人,其中劳力423人。土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48亩,粮食播种面积245亩,种植业、商贸业比较发达,人均纯收入6150元。近年来,串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凤台村

  义兴镇凤台村位于县城4公里处,包括一个行政村三个自然村,行政村凤台村全村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1亩,林地面积3246亩,粮食播种面积861亩,全村共有400户,901口人,486个劳力,人均纯收入3930元。三个自然村为前石门、后石门、黄狮垴,人口分别为85、119、83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缘煤业有限公司的大力帮助下,积极带领全村党员、村民着力打造凤台新农村,共完成了车场建设、封闭村庄讲言槽河渠及源头治理工程、亮化工程、新农村配套、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养殖园区、爱心学校、小区建设、复修县文物保护单位“青岗寺”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完成使得凤台村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凤台村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村。2008年被晋中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顺县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晋中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市级零案村”;和顺县委授予“十杆旗”称号;2009年被晋中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示范村”。全村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抓产业、基础设施抓项目、村容村貌抓改变的思路,按照规划科学、建设亮点、精品带动、群众自愿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白珍村

  义兴镇白珍村位于县城西3公里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1235亩面积,林地面积1065亩,全村共有503户,1426口人。近年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白珍村以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对入村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长度600米,打护路坝150米,硬化广场1100平方米,工程的实施给村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把白珍村建设得更加和谐、民主、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里村

  和顺县义兴镇会里村,距离县城约3公里。全村共有158户485人,耕地面积756 亩。近年来,会里村民在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会里村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认真实施文明建设的“整体工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   

贾家沟村

  义兴镇贾家沟移民新村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由贾家沟、李家掌、盘道凹、高窑、泉水坪、鸽坪、腰家坡七村先后移民并村组成,全村共有191户, 617口人,占地6平方公里。在省财政厅和义兴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先后完成了街道硬化、入村人行路硬化、文化娱乐广场、办公楼、文化宣传实施、饮水等工程。通过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把贾家沟村建设得更加和谐、民主、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仁村

  东仁村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农户139户,41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8亩,林地面积1950亩,粮食播种面积700亩,人均收入3221元。近年来东仁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硬化了全村街道,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使得村民的生活坏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东垴村

  东垴村位于县城东六公里处,全村共有242户、726口人,现有耕地1221亩,人均纯收入4387元。几年来,村两委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了管网工程、街道硬化工程、发展养殖业等项目工程建设,现各项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取得显著效果。  

青背村

  青背村位于县城南4.5公里处,全村共有96户,248口人,劳动力90个,全村土地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2亩,林地面积1230亩,粮食播种面积239亩,人均纯收入3870元,今年,青背村积极实施各项惠农目,0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使得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青背村与尧村村、紫罗村、东关村、南关村、北关村、前南峪村、后南峪村、九京村、任元汉村、串村村、凤台村、白珍村、会里村、贾家沟村、东仁村、东垴村、太阳坡村、阳坡村、寺圪套村、棋盘垴村、井玉沟村、西垴村、后沟村、南窑村、邢村村、蔡家庄村、刘家窑村、河北村、梳头村、东窑沟村、冯家庄村、岩庄村、联坪村、井则村、石板房村、官庄村、甘草坪村、郜家庄村、前桑峪村、团壁村、青杨树村、口上村、仪村村、湾里村、李家掌村、裴家峪村、新庄村、南沟村、科举村、红堡沟村、土地坪村、恋思村、下虎峪村、砖窑村、曲里村、白云村、高窑村、上虎峪村、石家峪村、官斗村、杨家峪村、长沟村相邻。  

太阳坡村

  太阳坡村位于和顺县城南部,距县城4公里,全村共有98户240口人,耕地面积513亩,林地200亩,人均收入2525元,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品种多样,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畏困难的工作思路,自加压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环境,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阳坡村

  阳坡村位于县城南部,全村共有48户,132口人,土地总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0亩,粮食播种面积275亩,人均纯收入2481元,近年来,阳坡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寺圪套村

  寺圪套村地处和顺县城南部,距县城5公里,交通方便,包括一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行政村寺圪套全村土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亩,全村共有97户309口人,人均纯收入2500元,自然村杨家岩耕地面积323亩,共有64户174口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劳务、养殖业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发展经济,群众致富为己任,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村先后被授予“项目建设支持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寺圪套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友爱、崇尚科学、弘扬正气、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棋盘垴村

  棋盘垴村位于县城南面,相邻207国道,交通便利,地域广阔,位置优越,包括一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行政村棋盘垴村现有人口648人,耕地面积383亩,农民收入以种植、运输、商贸、务工为主。自然村盘道凹村有34户91人,耕地面积135亩,人均收入3932元。   近年来,棋盘垴村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抓管理,强服务,重落实,求实效,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井玉沟村

  义兴镇井玉沟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全村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3648元。属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井玉沟村总投资819.96万元,在基础设施、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全面铺开了新农村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西垴村

  西垴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共210户,745口人,耕地面积953亩,林地面积2847亩,人均收入4186元,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较快,村党总支班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西垴村的发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得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坏境一再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后沟村

  后沟村位于和顺县城北部,全村共有农户49户,人口156人,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亩,林地面积2705亩,人均纯收入2425元,近年来,后沟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南窑村

  南窑村全村212户,541人,现有耕地744亩,人均纯收入3065元。近年来,南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面铺开了护村大坝工程、杂粮加工厂项目等工程。还对旧文化室进行修缮,配备图书柜、阅览桌、电视机、象棋等文化娱乐设施。杂粮加工厂现已投产,可安排村内妇女劳动力20余人。南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邢村村

  义兴镇邢村地处207国道和顺段与邢榆公路交汇处,距离县城4公里, 全村土地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9亩,林地面积2770亩,粮食播种面积973亩,共有农户290户,920口人,劳力300个,人均收入4817元。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先后硬化村内街道、铺设下水管道、维修学校及对村内进行了绿化,使得本村新农村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蔡家庄村

  蔡家庄村位于和顺县城东,与县城相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458户1140口人,土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7亩,林地面积2146亩,人均纯收入4825元,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蔡家庄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再加上宽阔平坦的道路,干净清洁的河道,俨然一副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蔡家庄村与尧村村、紫罗村、东关村、南关村、北关村、前南峪村、后南峪村、九京村、任元汉村、串村村、凤台村、白珍村、会里村、贾家沟村、东仁村、东垴村、青背村、太阳坡村、阳坡村、寺圪套村、棋盘垴村、井玉沟村、西垴村、后沟村、南窑村、邢村村、刘家窑村、河北村、梳头村、东窑沟村、冯家庄村、岩庄村、联坪村、井则村、石板房村、官庄村、甘草坪村、郜家庄村、前桑峪村、团壁村、青杨树村、口上村、仪村村、湾里村、李家掌村、裴家峪村、新庄村、南沟村、科举村、红堡沟村、土地坪村、恋思村、下虎峪村、砖窑村、曲里村、白云村、高窑村、上虎峪村、石家峪村、官斗村、杨家峪村、长沟村相邻。  

刘家窑村

  义兴镇刘家窑村位于县城北部,距城1公里处。辖区内共有居民267户,766口人,其中:本村农户247户,686口人,劳动力412人,土地1100亩,耕地面积640亩,建设用地143亩。农民收入以种植、运输、务工为主,人均年纯收入能达到3800元左右。刘家窑村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和创建文明村为目标,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抓管理,强服务,重落实,求实效,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河北村

  义兴镇河北村位于县城滨河路北侧,全村土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4亩,林地面积772亩,粮食播种面积380亩,粮食总产量124.1吨。全村共有农户172户,600口人,劳动力232人,人均纯收入4234人。近年来,河北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科学规划、群众自愿、集体支持、标准建设”的原则,突出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优化民俗民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给村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把河北村建设得更加和谐、民主、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梳头村

  梳头村位于县城西北,全村148户456口人,土地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1亩,林地面积515亩。包括两个自然村,其中上庄村共有59户,177口人,耕地面积350亩,林地1480亩,下庄村有49户,164口人,耕地面积331亩,截至2009年底,梳头村人均纯收入为2034元。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先后硬化了本村街道,并对部分村民危房进行了修缮,人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东窑沟村

  义兴镇东窑沟村地处县城近郊,位于城东北2公里处。全村农户147户,425口人,劳动力210人,耕地面积406亩,林地280亩,建设用地204亩,人均年纯收入能达到3500元左右。村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具体指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省级文明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办公室,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冯家庄村

  冯家庄村位于县城西部榆邢线旁,全村共有61户,212口人,土地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2亩,林地1080亩,人均纯收入1575元。近年来,冯家庄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岩庄村

  岩庄村位于县城西北部,包括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然村,其中行政村岩庄全村共有农户132户396人,劳动力182人,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5亩,林地面积3308亩,自然村泉水坪有19户53口人,耕地面积135亩,鸽坪37户120口人,耕地面积217亩,近年来,岩庄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联坪村

  义兴镇联坪村位于县城西11公里处,全村共有90户,人口300人,土地总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亩,林地面积2404亩,粮食播种面积422亩,近年来,联坪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围绕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建设两大工程。利用本地特有的红石板资源对该村主干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硬化面积达4800平方米,同时,投资新建吊炕40铺,目前所有沼气池已全部装粪并投入使用。   

井则村

  井则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68户,228口人,土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亩,林地面积 5739亩,年人均收入为1053元左右。近年来,井则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石板房村

  石板房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40户128人,劳动力60人,土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亩,林地面积6765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668元。近年来,石板房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官庄村

  官庄村位于县城西8公里处,全村共有40户,186口人,土地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7亩,林地面积3262亩。该村属90年代的移民村,现有人畜饮水靠村民自建的不足5米深的小水井供应,水量严重不足。为使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优质自来水,镇党委、政府决定对村里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治理,彻底了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   官庄村与尧村村、紫罗村、东关村、南关村、北关村、前南峪村、后南峪村、九京村、任元汉村、串村村、凤台村、白珍村、会里村、贾家沟村、东仁村、东垴村、青背村、太阳坡村、阳坡村、寺圪套村、棋盘垴村、井玉沟村、西垴村、后沟村、南窑村、邢村村、蔡家庄村、刘家窑村、河北村、梳头村、东窑沟村、冯家庄村、岩庄村、联坪村、井则村、石板房村、甘草坪村、郜家庄村、前桑峪村、团壁村、青杨树村、口上村、仪村村、湾里村、李家掌村、裴家峪村、新庄村、南沟村、科举村、红堡沟村、土地坪村、恋思村、下虎峪村、砖窑村、曲里村、白云村、高窑村、上虎峪村、石家峪村、官斗村、杨家峪村、长沟村相邻。  

甘草坪村

  甘草坪村沿山团线布局,全村共有36户,157口人,土地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2亩,林地3838亩,截至2009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为1541元。近年来,甘草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郜家庄村

  郜家庄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42户136人,劳动力56人,土地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亩,林地面积3982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565元,近年来,郜家庄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前桑峪村

  前桑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其中行政村前桑峪村全村共有农户15户56人,劳动力20人,土地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亩,林地面积2917亩,自然村后桑峪村有17户59人,耕地面积106亩,人均年收入为1600元左右。近年来,前桑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团壁村

  团壁村地处晋中市和顺县,沿榆邢线布局,全村共有190户610口人,土地总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4亩,粮食播种面积885亩。村党委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青杨树村

  青杨树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46户144人,劳动力61人,土地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亩,林地面积4535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505元,近年来,青杨树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口上村

  口上村地处晋中市和顺县, 沿邢榆线布局。全村有45户,人口12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为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亩,粮食播种面积160亩,去年粮食总产量约33.6吨。近年来,口上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仪村村

  义兴镇仪村位于县城西7.5公里处,包括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然村,行政村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1亩,林地面积4897亩,粮食播种面积890亩。全村共有138户,548口人,劳动力204人。自然村庙沟耕地面积231亩,共有34户100口人,白家垴耕地面积187亩,共有27户93人。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该村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三个重点,总投资近220余万元,铺开了种植结构调整、畜牧养殖富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一系列建设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湾里村

  湾里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28户81人,劳动力31人,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亩,林地面积1912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393元,近年来,湾里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完成各项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李家掌村

  李家掌村位于和顺县城西部,全村共有23户,83口人,土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亩,林地面积5272亩,人均纯收入1600元,近年来,李家掌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裴家峪村

  裴家峪村位于和顺县城西部,沿榆邢线分布,全村共有55户,201口人,土地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亩,林地3928亩,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1683元,近年来,裴家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庄村

  新庄村位于县城西北部,全村共有农户81户216人,劳动力103人,土地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亩,林地面积448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871元,近年来,新庄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南沟村

  南沟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55户130人,劳动力59人,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亩,林地面积3321亩,人均纯收入为1500元,近年来,南沟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科举村

  近年来,科举村党支部、村委会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紧紧抓住全县促进现代养牛业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了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已由过去的单一经营、分散养殖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牧、沼、菜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农业魅力初显。义兴镇科举村共有230户,743口人,耕地面积1726亩,林地面积1697亩,主导产业以种养殖为主。  

红堡沟村

  红堡沟村地处和顺县城西北10公里处,全村现有45户130口人,土地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7亩,林地面积4022亩,粮食播种面积为262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农业村,也是全县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拥有党员12人。近年来,红堡沟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土地坪村

  义兴镇土地坪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9公里处,全村134户,409口人,耕地面积909亩,林地面积4816亩,农民以种养殖为主。截止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78元。近年来,土地坪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投资45万元对全村的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8600平方米。除此之外,积极推广新能源建设,盘“吊炕”35铺,建沼气池20个。一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土地坪村已经形成。   

恋思村

  恋思村位于和顺县城西北,全村有138户共412口人,劳动力17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9亩,林地面积1168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1617元,近年来,恋思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虎峪村

  下虎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33户135人,劳动力42人,土地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亩,林地面积139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583元.近年来,下虎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砖窑村

  砖窑村位于和顺县城以北,是义兴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41户,114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亩,林地面积2699亩,饮水安全问题曾一直影响当地村民的生存发展,2010年,砖窑村被确定为“五个全覆盖”重点村后,水利部门派出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规划,在砖窑村实施了提水工程,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一度困扰村民的饮水问题也得到切实解决。   

曲里村

  曲里村地处和顺县城西北13公里处,全村现有98户302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为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6亩,林业面积3981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农业村,也是全县的整村推进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拥有党员22人,村支两委成员6人。近年来,支部、村委一班人立足全局,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建设,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白云村

  白云村隶属和顺县义兴镇,全村居民71户,人口200人,其中实际劳动力87人。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左右,现有耕地面积约530亩,林地面积约24480亩,粮食播种面积218亩,人口密度46人,去年白云村粮食总产量为49.3吨,人均纯收入1896元,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发展经济,群众致富为己任,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窑村

  高窑村位于县城西北,全村土地总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亩,林地5508亩,共有农户40户,人口105人,人均纯收入1701元,近年来,高窑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虎峪村

  上虎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50户140人,劳动力65人,土地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亩,林地面积264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735元。近年来,上虎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石家峪村

  石家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34户94人,劳动力39人,土地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亩,林地面积3862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734元。近年来,石家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官斗村

  官斗村位于和顺县城西部,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亩,林地面积4064亩,共有农户31户,人口120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639元。近年来,村党委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杨家峪村

  杨家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共有农户53户157人,劳动力69人,土地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亩,林地面积11397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1603元。近年来,杨家峪村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长沟村

  长沟村位于县城西北,全村土地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9亩,林地面积1041亩,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农户94户,人口272人,劳动力117人,粮食播种面积311亩,人均纯收入1728元。近年来,长沟两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太阳坡村特产大全




太阳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