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村位于和顺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409户,1388口人,劳力617人,其中男365人,女252人,耕地面积187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66亩,其中玉米1271亩,粮食总产量403.3吨,其中玉米336.8吨,大牲畜412头,其中牛343头。全村猪存栏310头。2009年农村紧急总收入305.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7.6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3201 | 030600 | -- | 查看 白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沙佛陀村 |
沙佛陀村地处和顺县平松乡以东7公里,是平松乡的贫困村之一,全村有农户72户,农业人口201人,全村耕地面积有500亩,林业面积有1800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种植玉米、小杂粮为主,以畜牧业为副,近年来,村支两委大力支持养牛业,全村牛存栏数增加20%,村民人均收入为1300元,2006年以来,村支两委艰苦创业、团结奋斗,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资金,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建了文化娱乐广场,修缮了村办公大楼,对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观,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
平松村 |
平松乡平松村位于和顺县城东部10公里处,清嘉庆碑记,“村南垴和长有6棵老松,树顶均平张而不上耸”,以树形异而名村为平松。 全村143户526口人,耕地面积742.1亩,存栏牛164头,人均收入1792元,2006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 平松作为平松乡新农村建设样板村,2006年全面实施街道硬化工程,达到户户通标准,硬化街道1.8万平方米,亮化主街道800米,新安半装路灯30盏,绿化380亩,目击荒山。初步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的四化标准,投资10万元购置了蓝球架,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施,建成了文化活动广场,开通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充实了图书阅览室;2009年,在和顺县财政局帮扶下投资23万元改建党建活动室;投资6万元实施“一线三通”工程156户;投资7万元修建便民桥与南山公园。 平松村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村风民俗日趋文明,人民生生活日趋幸福。 平松惨案;民国29年(1940)11月29日,清晨,驻县城日军和付警备队警察所伪-百余人偷窜到平松,挨门挨户把村民赶至村西枯井旁,先将一个老汉的人头砍下抛入井内,接着将赶至井旁的村民全部推入枯井,并放入秸杆,倒入汽油点燃,108人惨遭杀害,其中有4户被杀绝,制造了震惊全县的“平松惨案”,解放后政府在旧址立碑建亭,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几个革命纪念地之一。 |
白泉村 |
白泉村位于和顺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409户,1388口人,劳力617人,其中男365人,女252人,耕地面积187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66亩,其中玉米1271亩,粮食总产量403.3吨,其中玉米336.8吨,大牲畜412头,其中牛343头。全村猪存栏310头。2009年农村紧急总收入305.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7.60元。 |
前祁村 |
前祁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4公里处,全村38户,112口人,劳力61人,其中男41人,女20人,耕地面积34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6亩,其中玉米160亩,粮食总产量58.08吨,其中玉米42.4吨,大牲畜51头,其中牛41头。2009年农村总收入36.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20.88元。 前祁村与沙佛陀村、平松村、白泉村、后祁村、新寸村、河梁村、合山村、西河峪村、寺庄头村、小南会村、新安庄村、松家岭村、瓦房村、新小庙村、石盆岩村、先生堂村、西河会村、东河会村、坪地川村、庄窝掌村、大夫岩村、石南坪村相邻。 |
后祁村 |
后祁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4公里处,全村54户,159口人,耕地面积537亩,经济总收入5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500元。 后祁村主要干道街巷硬化率几乎达100%,并实现全村绿化、美化、亮化,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有后祁村村委会、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运动场等文化设施。有线电视用户、彩电、手机等普及率在95%以上,电脑网络也逐渐走进了普通农家,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95%以上。 目前后祁村社会治安良好,长期以来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行为发生。 |
新寸村 |
新寸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2.5公里处,全村226户,784口人,劳力280人,其中男200人,女80人,耕地面积613.2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3.2亩,其中玉米490亩,粮食总产量114吨,其中玉米129.9吨。全村猪存栏12头。2009年农村紧急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2.92元。 新寸村两委自80年代初开始就自发对村庄进行规划,从村庄布局入手,严格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的“五统一”要求建房,三年一批,现在全村8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头三年新房、错落有致,排列有序,成了新农村建设一景。 新寸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特别是近来村里围绕“富在农家、美在家园”的主题,还开展了“争当十星级文明户”活动,通过民主评议产生了首批24户文明户,文明户的评比改善了人际关系,邻里关系,提高当地农民家庭成员的自身修养和社会公德,巩固了村庄整治的成果,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村里多次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村两委班子在书记樊彦富的带领下,还帮助农户搞起了运输, 很多家庭买了大汽车。通过努力,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上升。 新寸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家家户户主动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邻里和睦,孝敬老人,全村没有一人参与-,通过评比改善了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连上小学的孩子也暗地较劲努力学习,不拖家里的后腿,现在新寸村“争星、保星”是每个家庭的自觉行为。 村党支部推行了村级重大决策村民代表讨论制度、民主听证会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在村务公开方面,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成立了村级财务理财小组,每笔开支实行联审会签,杜绝了“人情票”。 通过多年努力,新寸村曾先后被评为文明村、生态建设示范村、五星级村党支部、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河梁村 |
河梁村位于位于和顺县东部,距平松乡3公里,拥有30户、82口人。2012年底人均纯收入2859元,耕地面积209亩,河梁村背风向阳,发展核桃经济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稳定大局,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带领支部、村委会一般人立足实际,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兴办企业,修路铺街,发展核桃产业,使河梁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合山村 |
合山村位于平松乡东北方向六公里处,距县城15公里,全村184户,562口人,现有耕地面积1004.5亩,人均收入1646元。2006年、2008年分别被列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合山景区是我县“三山一带一文化”旅游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懿济圣母庙是我县唯一的一处国保级文物单位,倒流水奇观,远近闻名。近年来在县人大的帮扶和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山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合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西河峪村 |
西河峪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1公里处,全村41户,118口人,劳力40人,其中男30人,女10人,耕地面积273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亩,其中玉米120亩,粮食总产量51吨,其中玉米31.8吨,大牲畜23头,其中牛18头。2009年农村紧急总收入32.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2.2元。 |
寺庄头村 |
寺庄头村距离平松乡4.5公里处,全村28户,90口人,劳力59人,其中男35人,女24人,党员人数为8个。耕地面积279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9亩,其中玉米230亩,粮食总产量66吨,其中玉米55吨,大牲畜300头,其中牛300头。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 我村有利条件为土地面积广阔,主要制约因素为基础设施脆弱,交通不便利。 经济发展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我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小南会村 |
小南会村位于和顺县平松乡东3.5公里处,是全乡贫困村之一。全村125户,414口人,有劳动力220人,其中男劳动力120人,女劳动力100人,2008年底人均纯收入1360元,全村总面积1901.9亩,其中耕地面积644亩,这里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发展核桃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本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种植”这个主导产业,大力改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结构调整出现了新格局。 |
新安庄村 |
新安庄村归平松乡政府管辖,距乡政府所在地东北9公里处,49户151口人,耕地面积371.1亩,村民以种植业、养牛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1832.76元人民币,属和顺县重点林区。 本村村民团结和睦,民风淳厚,热爱劳动,长久以来以羊牛业为主,始终保持着勤劳节俭的光荣传统,村民生活殷实。 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下,我村积极稳妥地寻找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致富项目,一步一步地朝着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长的“三农”目标迈进。 |
松家岭村 |
松家岭村位于和顺县平松乡北10公里处,是全乡贫困村之一。全村59户,196口人,有劳动力120人,其中男劳动力72人,女劳动力48人,2008年底人均纯收入1120元。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2035元。 |
瓦房村 |
瓦房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6公里处,全村115户,390口人,劳力170人,其中男110人,女60人,耕地面积690.5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0.5亩,其中玉米410亩,粮食总产量135.7吨,其中玉米108.7吨,大牲畜60头,其中牛30头。2009年农村集体总收入9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7.6元。 |
新小庙村 |
新小庙村位于和顺县平松乡北5公里处,是全乡贫困村之一。全村74户,243口人,有劳动力122人,其中男劳动力70人,女劳动力52人,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1005元,全村总面积7506.7亩,其中耕地面积440亩,牧坡面积1382.6亩,境山大坡广,草资源丰富,发展养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小庙村与沙佛陀村、平松村、白泉村、前祁村、后祁村、新寸村、河梁村、合山村、西河峪村、寺庄头村、小南会村、新安庄村、松家岭村、瓦房村、石盆岩村、先生堂村、西河会村、东河会村、坪地川村、庄窝掌村、大夫岩村、石南坪村相邻。 |
石盆岩村 |
石盆岩村位于和顺县城东13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118人、47户,,耕地353亩,经济总收入5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500元。 石盆岩村主要干道街巷硬化率几乎达100%,并实现全村绿化、美化、亮化,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有 石盆岩村村委会、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运动场等文化设施。有线电视用户、彩电、手机等普及率在95%以上,电脑网络也逐渐走进了普通农家,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95%以上。目前石盆岩村社会治安良好,长期以来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行为发生。 |
先生堂村 |
先生堂村位于和顺县城东部20公里处,是平松乡的一个贫困村,国有土地2000亩,耕地面积1200亩;村四面环山,大部分地带属沙石和丘陵区。全村57户,171口人。 先生堂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人均收入约2036元,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农产品和外出务工,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土豆和小杂粮。村内第二、三产业滞后。 |
西河会村 |
西河会村位于平松乡北部,距离乡镇所在地10公里。总户数56户,总人口192人,耕地面积426亩,全村共有劳力80个,党员15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6亩 ,大牲畜有牛55头。2009年农村集体总收入5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2元。 |
东河会村 |
东河会村位于和顺县城东21.5公里处,全村49户,152口人,劳力70人,其中男50人,女20人,耕地面积452.3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8.3亩,其中玉米210.4亩,粮食总产量79.7吨,其中玉米55.8吨,大牲畜95头,其中牛85头。2009年农村紧急总收入57.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46.8元。 东河会村与沙佛陀村、平松村、白泉村、前祁村、后祁村、新寸村、河梁村、合山村、西河峪村、寺庄头村、小南会村、新安庄村、松家岭村、瓦房村、新小庙村、石盆岩村、先生堂村、西河会村、坪地川村、庄窝掌村、大夫岩村、石南坪村相邻。 |
坪地川村 |
坪地川村位于平松乡东北部,距离乡镇所在地15公里。总户数88户,总人口262 人,劳力155人,22名党员。 耕地面积725.2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5.8亩。 大牲畜有牛110头,猪90头。 农民人均收入1900元。 |
庄窝掌村 |
庄窝掌村位于平松乡政府所在地平松村北部,全村42户,124口人,其中劳力65人。全村耕地265亩,粮食播种面积256亩,以传统种植业为主。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干部在平松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精神统领全局,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以“树村容整洁形象,创文明和谐小康”为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固本强基,创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为己任,立足村情、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和谐新社会,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融洽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村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村民的支持配合下,本村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全村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和谐的局面。 |
大夫岩村 |
大夫岩村位于和顺县平松乡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共计78户204口人,其中男104人,女100人。劳动力合计115人,其中男60人,女55人。全村党员共16人。耕地面积906.5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4.5亩,其中玉米390.5亩,总产量148.1吨。大牲畜合计67头,其中牛45头,驴14头,骡8头。全村养猪共25头。截止2012年底农民人均收入2854元。 大夫岩村民风淳朴,人民憨厚。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大夫岩村建村历史较为悠久,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村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举行"二月二"龙抬头风情文化节,吸引四邻八村乡亲前来观看。这里的村民正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共创美好的明天。 |
石南坪村 |
石南坪村地处晋中市和顺县的东侧,距县城10公里路,在清障河的下游溪流边,董榆公路从村头通过,四周高耸青山围包,溪水从村前流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石南坪村全村共152户,539人,其中劳动力230人。耕地面积1160亩,林地为144亩,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经济发展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