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林台村位于牛川乡西北,毗邻李阳镇上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218户,735口人,720劳力,960亩耕地。共有党员25人,其中流动党员3人。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476万元,人均纯收入2267元。今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其林台村地下资源丰富,有煤炭、铝矾、铁矿石等,过去时牛川乡五个有煤村之一。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发挥资源优势搞开发,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二次整合,煤矿关闭,而铝矾又不符合环保要求,依法取缔,严重制约着其林台村经济的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3202 | 030600 | -- | 查看 其林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松沟村 |
和顺县牛川乡上松沟村原坐落在和顺县东20公里处,是一个偏僻且生存条件恶劣的小山村。全村102户,331口人,耕地面积870亩,人均年纯收入1120元。为解决村民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生存条件恶劣,子女上学、就业、就医等实际问题,2011年上松沟村被纳入全县整体移民规划范围,该工程在和顺县东10公里处公路沿线地带建设移民新村,工程规划占地面积35亩,建筑房屋面积58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容纳70户,285口人居住。工程开工以来,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次年5月底将入住新村。 近年来,上松沟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的发展思路,紧抓帮扶契机,立足村情,确立了“加强班子建设,着重改善民生,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经济林”的建设思路,着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
崔家坪村 |
崔家坪村位于牛川乡南面,全村共有82户,320口人,714亩耕地,是一个无矿藏资源的农业村。2012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11万元,人均纯收入1917元,属牛川乡贫困村之一。在开展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崔家坪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祁存德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心为民谋利益,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好成绩。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牛川乡西南,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196户,608口人,29名党员,劳力526人,耕地1310.72亩,退耕还林地767.83亩,全村共有大牲畜144头,其中牛90头,马驴骡54头;村里有大型养猪场一个,獭兔养殖场一个,新建标准化养牛园区一个,南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林业先进村,曾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 南庄村与上松沟村、崔家坪村、北高邱村、陈家庄村、岭南村、其林台村、化南沟村、梁家庄村、黄岭村、下黄岩村、高邱村、牛川村相邻。 |
北高邱村 |
北高邱村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全村共有307户,833口人,1293亩耕地。2012年底农民经济总收入达927万,人均纯收入达5546元,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在开展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北高邱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刘平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心为民谋利益,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好成绩。 |
陈家庄村 |
陈家庄村位于牛川乡北部,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102户,282口人,党员20名。全村耕地面积是758亩。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核桃树370亩,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
岭南村 |
岭南村位于牛川乡东南,全村共有53户,170口人,289亩耕地。2010年底农民经济总收入达90万,人均纯收入达1411元,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在开展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岭南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李占成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心为民谋利益,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好成绩。 |
其林台村 |
其林台村位于牛川乡西北,毗邻李阳镇上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218户,735口人,720劳力,960亩耕地。共有党员25人,其中流动党员3人。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476万元,人均纯收入2267元。今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其林台村地下资源丰富,有煤炭、铝矾、铁矿石等,过去时牛川乡五个有煤村之一。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发挥资源优势搞开发,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二次整合,煤矿关闭,而铝矾又不符合环保要求,依法取缔,严重制约着其林台村经济的发展. |
化南沟村 |
化南沟村位于牛川乡南1.5公里,紧傍温牛公路,是90年代移民新村。全村共有37户,114口人,73劳力,452亩耕地,11名党员,低保户8户,五保户2户,201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人均纯收入1441元。 近年来,化南沟村在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同时,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增收之本,致富之源,下大力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产业的规模化、效益化,目前拥有两个特色产业,华安菌菇种植园和法国伊拉兔养殖园。 华安菌菇种植园是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并试验成功,目前运行正常。菌菇种植园内种有香菇、平菇,去年香菇产量4万斤,平菇产量2万斤,实现纯利润22万元,化南沟村人均增收3000元,解决剩余劳力22人。 法国伊拉兔养殖园是化南沟村-周瑞斌同志招商引资项目,去年养殖园发展较好,解决剩余劳力4人。现有伊拉兔1100只。 2013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文明和谐”的工作总体思路,着重抓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村,生态园林村,文明和谐村”而努力。由于牛川露天开采的现实原因,对于伊拉兔养殖园的发展造成了影响,需要搬迁养殖园。华安菌菇种植园计划继续引进新品种,扩大规模,加种木耳、百虫草,充分利用园区资源,发展好菌菇项目,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
梁家庄村 |
牛川乡梁家庄全村62户,204人,其中劳力140人,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647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1268元。这里气候温和,非常适合种植核桃经济林,到目前全村已发展了150亩,成为了农民一项致富的必要产业。 |
黄岭村 |
黄岭村位于牛川乡西北,与李阳镇紧邻,全村共有300户,824口人。居住条件恶劣,是一个典型的“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小山村。村民住房大部分都建在山坡上,出入不便,生活环境艰苦,加之祖辈挖煤,村民住宅区成为采空区,严重影响着居住安全。 2008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立足本村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放在首位,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被列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村。项目申报的成功,对黄岭村是好事,又是难事。所谓好,就是为群众办好事;所谓难,就是困难重重,难度大。面对“两山夹一沟,中间一条河”的居住条件,往哪里迁,面对一年时间完成建房任务,村支两委一班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聘请了县建设局技术人员进行了选址规划,把新村村址选在了村东东山。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黄岭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乡村两级干部吃住在工地,工作指挥在一线,困难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质量检验在每个环节,克服了时间紧,难度大,资金缺等诸多困难,创造了奇迹,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一幢幢漂亮整齐的新楼房展示在世人面前。 该工程共建设村民住宅小二楼140栋,每栋建筑面积170平米,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3500万元。下步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下黄岩村 |
下黄岩村 牛川乡下黄岩村属牛川乡五个有煤村之一,全村106户,435口人,750亩耕地;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5363元。全村共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5名。由于地理为位置的制约,传统种植业发展缓慢。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当地煤炭资源和外出打工为主。 |
高邱村 |
高邱村位于牛川乡西部,是牛川乡第二大村,也是牛川乡西大门。全村共有355户,1204口人,2088亩耕地。今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立足村情,把改善村容环境,治理脏乱差,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新建二层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卫生所和修建重兴苑,维修重兴寺,综合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施工,村容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新高邱。二层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卫生所建筑面积300平米,重兴苑绿化面积1.3万平米,栽植各种苗木花卉50多个品种,修建草坪120平米,播种花草260平米,乔、灌、草、花搭配有序,真正实现了春有花、夏有凉、秋有果、冬有绿。健身广场面积230平米,安装健身器材10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兴寺修建了草白玉台阶,对寺院进行了维修,入村公路宽林带绿化成型成景,高邱古村展现出新姿。完成投资138万元,其中二层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卫生所投资32万元,修建重兴苑(包括健身广场)投资81万元,维修重兴寺投资10万元,入村路绿化投资15万元。 |
牛川村 |
牛川村地处县城东北部,共有711户,2061口人,是牛川乡政府所在地,已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点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和牛川乡党委政府的正领导下,始终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争先创优,工作呈现出特色鲜明、亮点闪烁的新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发展任务,机遇难得。村支两委紧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下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成绩: 街巷硬化工程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发展。整个工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通过合法招标,最终确定工程队,并派责任心强的同志监督现场配料,村干部走家串户,到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街巷硬化顺利进行。这项工程不仅是政绩工程,更是一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用得上的民心工程,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纽带工程。 吊炕建设 既节能又环保。我们采取广泛宣传、动员,解决了村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后,一经推广,村民受益匪浅。 文化活动中心是村民文化建设的一大进步,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室,青妇武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都不同程度地给全体村民带来了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产业发展突出抓种植养殖业的提升改造,规模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科学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全村玉米、谷子全部实现地膜覆盖。种子优化,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特色种植面积,优质杂粮种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40%,达到1600亩。养殖方面,确立了刘瑞斌万只鸡场为龙头,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县“三联五帮”对口帮扶单位交通局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百头养牛园区一个,使全村的养殖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大户为龙头,多种养殖同步发展的畜牧养殖业正在全村兴起。 近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牛川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三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今后,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倍努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