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上郭庄村位于昔阳县城南10公里处,属大寨镇管辖,东面被山环绕,南面和西面与麻汇村接壤,北邻神堂岭村,坐落在207国道边,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大寨村7公里。
2.地形地貌:
上郭庄村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海拔930-1180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座南朝北,207国道从村口穿过,松溪河从村前流向下游的郭庄水库,村东、南部边缘是山坡,分布着林地、坡地,平整耕地少数分布在国道外与河道之间。
3.村内概况:
上郭庄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1843.15亩,村庄占地面积79.34亩,全村85户,305口人,耕地面积252亩,通向207国道的出村大路,直接与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4.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为主,土壤土类是褐土性土,亚类是草灌褐土,土属砂岩质草灌褐土,土种为薄体砂岩质草灌褐土,适合于植树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上郭庄村总流域土地面积1843.15亩,村庄占地面积79.34亩,耕地面积252亩,荒山面积127亩,总户数85户,总人口305人,人均耕地0.8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35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4104 | 030600 | -- | 查看 上郭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龙凤垴村 |
前龙凤垴村简介 前龙凤垴村目前104户,301人,其中党员25名,耕地495.1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栗、大豆等,村中有合法采石场一座。村民经济来源以农业收入为主,少数在采石场务工兼收。 在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前龙凤垴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党员群众,硬化村里的街巷和出村道路,建起了养老院,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2010年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对原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使集体办公设施和群众活动广场面貌一新。目前,前龙凤垴村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上步加强基础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村收入,各项事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 |
洪水村 |
洪水村位于昔阳县城西南5公里,属大寨镇管辖,距207国道2公里,距大寨5公里,是大寨镇的一个人口大村、经济大村。洪水村共有810户,2054口人。洪水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3201.6亩,村庄占地面积582亩,村庄坐北朝南,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0.5公里,县道洪马公路村前而过,将洪水河、滩地截在村外。村委会、广场、中小学、超市集中在洪水村中心地带,通向村庄公路4条,直接与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2153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传统大田作物为主,大力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655亩,苗圃种植200亩,林地110亩。洪水村领导班子经调整后,两委现有12人,农村党员共有76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在两委班子努力之下,洪水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高家岭村 |
1、地理位置: 高家岭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四公里,属大寨镇管辖。东接武家坪村、南至阳坡、西接洪水,北接武家坪,207国道临村庄而过。 2、地形地貌: 高家岭村属太行山石土山区,海拨890-970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坐北朝南东西600米,南北400米。 3、村内概况: 高家岭村占地面积400亩。村委会、学校,村民活动广场、小超市、集中于村中心地带。进村道直接于207国道接通,交通便利村内街道相互连通。 4、土壤条件: 高家岭村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壤为主,山地土层浅薄,砂质土多适合种草造林。 |
虹桥关村 |
1、地理位置: 虹桥关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八公里,属大寨镇管辖。东接土巷村、南至井沟、西接小南山,北接闫庄窝。 2、地形地貌: 虹桥关村属太行山石土山区,海拨1002-1019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坐北朝南东西500米,南北300米的零乱村庄。 3、村内概况: 虹桥关村居住比较分散村庄占地面积225亩。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小卖部、集中于村中心地带。昔皋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内街道狭窄。 4、土壤条件: 虹桥关村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壤为主,山地土层浅薄,砂质土多适合种草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虹桥关村土地流域面积3738多亩,村庄占地225亩,耕地面积380亩,荒地荒坡410亩,总户数102户,总人口310口,常住人口260口,劳动力110个,人均耕地1.2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 |
大南山村 |
大南山村,共75户,183口人,耕地面积为197亩,人均纯收入2000元。主要种植作物玉米,是一个纯农业村,紧邻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 |
北井沟村 |
北井沟村土地流域面积14610多亩,村庄占地1105亩,耕地面积1120亩,荒地荒坡3639亩,总户数260户,总人口880口,常住人口650口,劳动力285个,人均耕地1.4亩。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 |
大寨村 |
大寨村概况 大寨地处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部,全村有200多户人家,510余口人,人均经济纯收入8000余元,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貌。旧社会,人们形象地概括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45年解放后,大寨在老一辈0员-、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率领下,47年成立了互助组,53年实现了合作化,并组织广大群众开始了为改变大寨恶劣自然条件的十年造地规划。大寨人凭着一双手、两付肩、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山坡造梯田,河沟造粮田,硬是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缴国家20多万斤余粮。 1963年,是大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年8月份,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群众生活陷入困境,十年心血付之东流,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要,以-为首的党支部面对灾情,毫无惧色,响亮地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的钱、不要国家的粮、不要国家的物资;交售国家的公粮不能少、社员分红不能少、群众口粮不能少。”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五年奋战,大寨战胜了自然灾害,建成了“层层梯田平展展,窑洞排房齐崭崭”的新大寨。 大寨人这种改天换地的精神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65年,-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大寨从此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大寨人没有骄傲,继续大搞科学种田,寻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拓宽思路、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的实实在在。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从单纯农业经济转向了因地制宜,多企发展,品牌战略联手发展的新思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先后兴办了煤矿、水泥、运输、饮品、贸易、旅游等八个企业。2006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2000万元,人均收入6000多元,经济收入比1980年增长570倍,集体经济增强了,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大寨处处都体现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小学生上学免费就读,大学生每年有奖学金,住房每户平均补助45~50%新建房资金。近十年来,公共设施改造建设,每年投入200~300多万元,如今的大寨已是房子新化,街道硬化,环境美化的新大寨。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求生的必然,大寨人的生活处处体现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照顾、和睦相处的新氛围。具体来讲,依赖性减弱了,自立性增强了,等级性减弱了,合作性增强了,单一性减弱了,多样化增强了,旧的模式减弱了,时代潮流增强了。 人们称大寨是文明村、富裕村、文化村、企业村、保障村、生态村、品牌村、正气村、旅游村、教育村。 大寨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开放的,大寨党支部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努力践行-重要思想,经常开展两个务必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发展创新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以加强支部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干部素质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不断巩固。1995年1月,大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7月,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同年6月6日,山西省委又命名为“红旗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7月被中组部命名为“先进基层党总支”。 大寨人深信:如果农业是大寨立村之本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大寨的强村之路,艰苦奋斗就是大寨的创业之魂。 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务实的精神、务实的勇气、务实的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
南垴村 |
南垴村简介 大寨镇南垴村,位于县城东7公里,全村共有97户,296口人,耕地面积668.22亩,人均耕地1.2亩,是一个纯农业山区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已故老劳模、农民实干家南垴村党支部书记李锁寿的带领下,改造梯田、整修土地、兴修水利,把一个远近闻名的“难闹村”变成了一个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村,南垴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从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发扬大寨精神,造地、植树、修路,逐步改善了全村的落后状况,集体经济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3215元,比1980年增长了近300倍。特别是这几年,南垴村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改善村民的生存生活条件,由两委成员带头,带领全村共修筑道路4.5公里,集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多年积累的垃圾200余吨,从根本上改变了全村脏、乱的现象。今年又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这个偏远的山村。南垴村在大寨精神的感召、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正朝着和谐、文明、发展的新农村迈进。 |
孟壁村 |
孟壁村简介 孟壁村——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孟壁村地处昔阳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约六公里左右,紧邻207国道,位于郭庄水库下方,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居民226户,776口人,耕地958.6亩,林果地39.6亩,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 孟壁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为:务农、外出打工、发展私人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等。近几年来,村民放开手脚,个体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起业,养猪、养羊等养殖业;做枣糕、豆腐等食品业;玉制厂、木材加工厂、锯石厂、加油站等小型私人企业相继涌现。多种经济成份打破了单一的农业生产。 村两委在抓好农业个体企业的同时,狠抓了村庄建设,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尽心竭力:(1)万粮嘴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投资40余万元,栽植树种40余种,合计1000余株。(2)207为道至村庄的道路硬化,投资10余万元,全长2公里。(3)“孟洪路”即孟壁至洪水的道路硬化,全长2公里左右,投资10多万元。(4)郭庄水库堤坝修筑、补修工程中,孟壁村村民积极配合,为村庄在汛期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5)孟壁小学鄱新、整修工程,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一步主要工作为村畔河道的淤泥,垃圾疏掏工作以及养殖业、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 孟壁村将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裕…… |
厚庄村 |
厚庄村概况 大寨镇厚庄村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县道穿村而过。该村现有178户,567口人,人均耕地1.84亩,人均年收入3980元,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为主的村镇,也是我镇今年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一。该村坚持产业发展优先、助农增收第一,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呈现出农村发展、基础改善、村容整洁的新气象。 |
树条峪村 |
树条峪位于昔阳县城的东南,紧靠207国道,一条狭长的水泥路顺着土山围绕的村落顺势而上,直达马棚。整体呈现一长条形状。占地面积700多亩,人群居住面积达到 260多亩 。其中有369.12亩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主要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就是在这样稀薄的土地上,却养育着全村160多户,将近502口人。在2002年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种植了75.1亩核桃经济林。2010年农业经济总产值将近150万,人均收入接近 3000元。 尽管没有宽裕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但凭借着临近县城的有利位置,在207国道的两旁,建设了多种城镇化的经营商铺,吸引各地经营者的目光,带动全村的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村委发动群众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树条峪村委积极进行土地拆迁,设立垃圾据点,为环境整治,规范土地建设做出了具体的工作。此外,在每年举办的元宵节灯展中,群众积极参加,并且在2009年的春节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在新一轮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一系列利民的工程将如约而至。比如:修建高灌水利设施、全面建设平左高速公路。顺应县城建设大局,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合理规划村容面貌,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建设树条峪的步伐,尽快实现城镇化的示范村庄。 |
胡窝村 |
胡窝村属城郊型村庄,距县城1.5公里,紧临207国道外环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123户,498口人,耕地面积650亩,年人均收入达3400元。 |
留庄村 |
留庄村简介 留庄村地处昔阳县新城中心,与大寨村仅有2.5公里,距县城中心2公里,是新城规划的重点村.全村532户,农业人口1363人。全村耕地面积1641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980元,其中37%来自农业。 留庄村交通便捷,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20—1134300,北纬373340—373447,它与胡窝、树条峪接壤,南与武家坪大寨相依,西与洪水、落雁头眺望,东与龙风坡、孔家沟紧邻,总面积2445亩。与新建的汽车站、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松溪河公园毗邻,县城集中供气管网穿境而过。 留庄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基础设施较完善,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村民生活质量比较高,全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77%的农户装修了住房,彩电全村如户率达90%,电话入户率达100%,自来水饮用率96%,农舍改厕、改厨、改圈率达67%以上。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建立了村务公开机制和一事一议制度。 随着县城“东拓南移”战略的纵深推进,留庄村的土地资源将村土村金,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将给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同时利用宝贵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成郊农业、农业观光、大棚经济和生态园艺前景良好。 留庄村是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也是新城重点规划改造村,市政面积的拓展将带来留庄村新一轮的腾飞。 |
武家坪村 |
武家坪村位于昔阳县城三公里处,紧邻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大寨村,物流、人流比较密集顺畅,大寨旅游路村前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536户,1320口人,耕地面积 1460亩,区域面积2100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产业发展情况:武家坪村利用地处大寨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粮食作物,其次是发展旅游服务业等加大村民收入。 基础建设情况:在县城整体规划建设的大形势下,对旧村进行拆除改造,恢复了学大寨时期的原貌,配套相应的绿化亮化工程。利用闲置荒坡山地打造成与天齐庙景区相衔接,集村民健身、文化娱乐的小游园。全村接入了自来水并安装水表,解决多年来的吃水难问题。铺设村内街道水泥路7000多平方米。对本村小学进行彻底改造,将其建成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小学。2008开工建设的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标准化住宅135幢,300户农民搬入新居,并实现了集中供气供暖,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对原武家坪村旧乡办煤矿进行总体改造,占地33亩,新建9栋6层的单元楼,并使水、电、气等设施全部配套,工程主体现已完工。 2014年武家坪村迎来了“撤村转居”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了由村民变居民,居民变股民的理想,确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民1258人。 组织建设情况:全村有党支部1个,党员69人,其中女党员9人,村党支部班子7人,郭东鹏任支部书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经常进行村务公开,并将相关情况公布到村务公开栏,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村两委一般采取会议方式议事。 文化建设情况:武家坪村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学大寨时期风韵犹存,方楼、排窑等时代建筑保存完好。群众娱乐活动丰富,舞蹈表演活动氛围浓厚,每逢佳节,村里举办的活动形式多样,尤其是武家坪的旱船队在全县颇有名气。 |
金石坡村 |
金石坡村,共243户,664口人,耕地面积为586亩,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年人均纯收入2980元。 |
蒙山村 |
蒙山村,共155户,344口人,耕地面积为575亩,主要种植玉米,是一个纯农业村,人均纯收入2600元。拥有昔阳八大景观之一——“蒙山烟雨”。 |
杜庄村 |
杜庄村,距县城5公里,现有1339口人,450户,耕地面积1592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 |
杨家坡村 |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杨家坡村位于昔阳县城南16公里,属大寨镇管辖,历有昔阳南大门之称。东接蔡岭村,南与和顺县接壤,西面被山环绕,北邻南冶头村,坐落在207国道两旁,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大寨13公里。赵家垴村是隶属于杨家坡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杨家坡西两公里处。耕地面积450亩,总户数52户,总人口123人,主要以农作物为主。 2.地形地貌: 杨家坡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海拔950-1330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座西朝东, 207国道从村庄穿过,松溪河从村南流向村北,流进杨家坡水库。村庄座落依山傍水,村东、西部边缘是山坡,分布着林地、坡地。 3.村内概况: 杨家坡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3205.95亩,村庄占地面积57.84亩,全村68户,297口人,耕地面积210亩。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石砌。 垴村是隶属于杨家坡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杨家坡西两公里处。耕地面积450亩,总户数52户,总人口123人,主要以农作物为主。 4.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为主,土壤土类是褐土性土,亚类是草灌褐土,土属砂岩质草灌褐土,土种为薄体砂岩质草灌褐土,适合于植树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杨家坡村总流域土地面积3205.95亩,村庄占地面积57.84亩,耕地面积210亩,荒山面积212亩,总户数68户,总人口297人,人均耕地0.7亩,2012收入 2927元。 |
峪沟村 |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峪沟村位于昔阳县城南9公里,属大寨镇管辖。东面被山环绕,南邻神堂岭,西邻郭庄水库,北邻东沟村,207国道从村前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大寨6公里。 2.地形地貌: 峪沟村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海拔932-1227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座北朝南,207国道从村前穿过,村庄三面边缘是山坡,分布着林地、坡地,平整耕地少数分布在村前的沟里。 3.村内概况: 峪沟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1284.05亩,村庄占地面积163.36亩,全村125户,413口人,耕地面积320.37亩。村委会、通向207国道的有1条要道,直接与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4.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为主,土壤土类是褐土性土,亚类是草灌褐土,土属砂岩质草灌褐土,土种为薄体砂岩质草灌褐土,适合于植树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杜庄村总流域土地面积1284.05亩,村庄占地面积163.36亩,耕地面积320.37亩,荒山面积258.12亩,总户数125户,总人口413人,人均耕地0.77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3345元。地上草木茂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
麻汇村 |
大寨镇麻汇村位于昔阳县城南14公里处,207国道越境而过。全村240户,730口人,有支部党员36人,人均收入3600元。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麻汇村也是昔阳县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麻汇煤矿所在地,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
家山村 |
家山村情况简介 梁家山村位于207国道旁6公里处,全村98户,共计331口人,劳动力152个,耕地932亩,人均收入2000元。是一个村农业生产区,经济条件差。 今年总投资110多万元新建长5.5公里,宽3米的水泥路。 水利总投资10万余元,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通水,剩余8户村民的吃水问题明年完善。村级活动场所总投资6.8万元,是一个集红白理事会、电影放映、办公室、村级医疗室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36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已铺设完成,等待体委的健身器材到位及安装。 |
白羊岭村 |
大寨乡白羊岭村位于昔阳县南部距县城20多公里处,生态环境优美,区域面积 9500平方公里,220余户人家,780来位村民。村内道路硬化,水泥路浇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2003年,村里道路两旁及山坡都种植了经济林木,绿化了村庄,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
南冶头村 |
昔阳县大寨镇南冶头村位于县城约20公里处,地理坐标东径130°39′25″—113°40′01″,北纬37°28′10″—37°34′39″。全村共169户,530口人,年收入39万元,人均收入3300余元。 |
阳坡村 |
阳坡村位于昔阳县城西七公里处,属大寨镇管辖,东接长胜岭村、南至毕家岭、西面畦邻郭庄水库,北接孟壁。 阳坡村土地流域面积900多亩,村庄占地112亩,耕地面积502.5亩,荒地荒坡120亩,总户数65户,总人口230人,常住人口230人,劳动力138人,人均耕地2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260元,全年经济总收入29万元。 |
上郭庄村 |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上郭庄村位于昔阳县城南10公里处,属大寨镇管辖,东面被山环绕,南面和西面与麻汇村接壤,北邻神堂岭村,坐落在207国道边,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大寨村7公里。 2.地形地貌: 上郭庄村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海拔930-1180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座南朝北,207国道从村口穿过,松溪河从村前流向下游的郭庄水库,村东、南部边缘是山坡,分布着林地、坡地,平整耕地少数分布在国道外与河道之间。 3.村内概况: 上郭庄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1843.15亩,村庄占地面积79.34亩,全村85户,305口人,耕地面积252亩,通向207国道的出村大路,直接与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4.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为主,土壤土类是褐土性土,亚类是草灌褐土,土属砂岩质草灌褐土,土种为薄体砂岩质草灌褐土,适合于植树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上郭庄村总流域土地面积1843.15亩,村庄占地面积79.34亩,耕地面积252亩,荒山面积127亩,总户数85户,总人口305人,人均耕地0.8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 3500元。 |
毕家岭村 |
毕家岭村位于昔阳县城南7km处,距207国道1km,全村220户,640口人,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30名党员,2010年人均收入4200元,是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市级园林村 |
石马村 |
石马村位于昔阳县城西南15公里,全村总户数134户,总人口291人,现有党员20人,区域面积5838亩,总耕地面积387亩,2014年人均收入7290元。石马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石马村拥有千年古寺石马寺,2010年又积极申报了第二批山西省旅游名村。近年来,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实施了千亩生态林的建设工程,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11年,街巷硬化全面完成,为村民的生活与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2013年的环境治理中清理河道、修建涵洞、文化广场、绿化广场,硬化道路,修葺凉亭,极大程度改善了村容村貌,2014年,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如今的石马村,柳树成荫、游人如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
耿秦宫村 |
耿秦宫村,距县城4.5公里处,共105户,276口人,耕地面积384亩,主要种植玉米,是县级玉米种植示范村,人均年纯收入3980元 |
赵秦宫村 |
赵秦宫村,距县城西4公里处,共98户,311口人,耕地面积467亩,主要种植玉米,是一个纯农业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
安家庄村 |
安家庄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安家庄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7.5公里处,距离207国道约1公里左右,紧邻杨坡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1亩。全村现有居民约123户,380口人。 |
北亩村 |
北亩村地处昔阳县城东南部,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农户总数289户,人口955人,是大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之一。 |
潘掌村 |
大寨镇潘掌村背靠沾岭山、邻石马寺,距昔阳县城15公里。现有252户,529口人,耕地面积1148亩,2014年人均年纯收入7538元。主要产业以干果经济林为主,种植小杂粮,下设支部一个,党员33人。潘掌村避暑山庄是大寨特色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农业观赏园,走进村里不仅能欣赏到石文化的国色天姿、水文化的灵动毓秀,而且山水林田诗情画意,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令人如痴如醉,是养身健体的天然氧吧,休闲娱乐的一流场所,是消夏度假的绝好去处。近年来,潘掌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先行,行动上大干,凝心聚力,因地制宜,以发展绿色产业、拓展生态旅游为兴村富民目标,狠抓环境整治,致力改善民生,让这个自古以来水肥土美,人杰地灵,自然清新的偏远山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 |
神堂岭村 |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神堂岭村位于昔阳县城南9.5公里,属大寨镇管辖,东接三都乡花峪村,南邻上郭庄村,西接麻汇和元沟村,北邻峪沟村,207国道从村口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大寨6.5公里。 2.地形地貌: 神堂岭村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海拔920-1230米之间,地形复杂。村庄座北朝南,东、南部边缘是山坡,分布着林地、坡地,平整耕地多数分布在村庄前的沟里。 3.村内概况: 神堂岭村全流域土地总面积4129.12亩,村庄占地面积192.86亩,全村221户,631口人,耕地面积497亩。退耕土地302.2亩,人口主要分布在沟的左边,依坡而建,红砖厂在村口的南部,出村的大路直接与国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4.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淡褐土性土为主,土壤土类是褐土性土,亚类是草灌褐土,土属砂岩质草灌褐土,土种为薄体砂岩质草灌褐土,适合于植树造林。 二、社会经济概况 神堂岭村总流域土地面积4129.12亩,村庄占地面积192.86亩,耕地面积497亩,荒山面积264亩,总户数221户,总人口631人,人均耕地0.78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3478元。地上草木茂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