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昔阳县 >> 李家庄乡 >> 胡峪村

胡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胡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峪村简介

  胡峪村位于李家庄乡东北部,紧靠207国道。由原来的胡峪村与崔富垴两村合并为现在的独立行政村胡峪村。全村共有432户,1058口人,全村耕地1257亩,人均耕地约1亩,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还有少量的黄豆、谷、粟、和部分小杂粮。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94元,全村党员共计56名,村党支部由赵联捧、凌勇、张娟芳(女)、崔建宏5人组成。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工程,秸秆覆盖工程,沼气建设工程,党员活动室建设工程,村委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以及新农村年建设“四化四改”工作等各项工作。全村的各项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4200 030600 -- 查看 胡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胡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阳岭村

  安阳岭村位于昔阳县城北部16公里处,属李家庄乡政府管辖,该村南邻石寨沟村,西靠石坪村,东和北与平定县接壤,全村820口人,党员55 人,耕地面积1383亩。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入手,重点实施三大便民利民工程,深受群众好评。    新能源建设工程。关注民生,积极发展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全乡实际,我们开展了以“沼气、吊炕、太阳能路灯”为主的农村新能源推广工程。采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新路子,采取统一组织,砖砌与模具浇注相结合的模式,专业队集中施工。截止目前已建成沼气106个、吊炕32盘。    村级活动场所工程。该工程包括村党组织建设及党员活动室、网络文化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友、村卫生所等,建筑面积140平米,改扩建项目为吊顶、铺地、刮墙、更换门窗、线路维修照明安装及设备配置等投资52200元。安阳岭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全村村民文化生活单一的问题,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娱乐的阵地,对本村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家山村

  昔阳县李家庄乡东南部的王家山村,现有耕地2227亩,山地及林地1500余亩,农户532户,人口1537人, 2014年人均收入5809元,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积极践行县委推行的“三带模式”,使这个一直沉静、一贫如洗的山村发生了巨变,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三带模式”选出好支书。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富民政策是根本,领导班子是关键,而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2005年3月,在乡党委、政府的诚恳要求下,在全村群众殷切期盼中,王宜文同志丢下年创利润百万元的企业,毅然回村担任起改造王家山、致富王家山的重任,当起了王家山村民的领头雁。   艰苦奋斗带出强队伍。王家山村党支部一班人面对困难,没有低头,面对压力,没有退缩。他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两委班子作用;改造村级活动阵地,号召党员带头,营造团结和谐氛围,迅速开展工作,在改变落后面貌中锻炼班子、带强队伍。   不遗余力建设新农村。2012年,村党支部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立了昔阳县晋蔬山珍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双孢菇示范基地。   

黄龙占村

  李家庄乡黄龙占村共有784户,2010口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284元,农民人均所得为5443元。  

王家庄村

  王家庄:全村共296户,843口人, 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5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357元,经济来源以粮食种植业为主。   

先掌村

  1、基本情况   先掌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面,距207国道2公里,全村总人口223人,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设1个支部,有党员14名,党员平均年龄42岁,党员比较老龄化,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   2、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耕地面积共273亩,其中116亩属于退耕还林地,自然条件较差,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 1亩,全村主要种玉米、谷子,没有特色产业。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养。   (1)瑞丰养殖场:占地15亩,从业人员10名。年出栏1000头,存栏2000头,年收入100余万元。   (2)鹿场:占地5亩,投资50多万元,现存120头。   3、有关农村政策落实情况   该村农村低保落实到实处,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到该村低保6户15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以上,70%农户安装电话。该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般实行一事一议,村民参议积极性较高,民风良好,村支部和支委运转正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基本无来信和-的现象,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稳定因素。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委的办公用房建于1999 年,属水泥砖混结构二层楼房。有8间办公用房共240平方米,其中地下4间出租,楼上4间用于办公使用。该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般实行一事一议,村民参议积极性较高。民风良好,村支部和支委运转正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基本无来信和-的现象。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5、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   还有一些荒地还没有充分利用。该村资源结构比较单一,以农业为主,没有特色农业。   

南渡海村

  南渡海村位于昔阳县城北部5公里,北距阳泉市25公里,207国道东西两旁,交通条件便利。全村358户,1050口人,村域总面积约2500亩,其中耕地1100亩,林地88.6亩,天然牧草地400亩,人工草地300亩。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以来,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在上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脚踏实地,迈开了共谋南庄村新发展的前进步伐。为方便村民出行硬化全村街巷并装有路灯;为较好地解决村民农田和生活用水,修建了提水工程;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整理维修了戏台、安装了体育设施;为给村民带来方便,建有村民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等等。   南渡海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工作与日俱进、关注民生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党建活动也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市、县和乡等上级政府的表彰奖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庄村人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北渡海村

  北渡海村位于李家庄乡北部,与平定接壤,207国道穿村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360户1180人,耕地940亩。近年来,北渡海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大力发展本村经济,加快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乡闻名的先进村。   一是以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0多亩的街心公园,投资150万元,建设了面积约5000平米的住宅小区,投资70余万元,修缮了莲花山烽火岭、大王庙。全村街巷实现100%户户通,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绿化、亮化、美化。   二是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开展各项诚信建设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社会风尚。多年来我村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无-传播,五群访、越级-等事件发生。   三是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村里实施了莲花山综合开发区建设工程,投资110万元发展了桃园,并聘请北京平谷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指导,栽植优质桃树(瑞光19)300亩,配套建设了滴水灌溉管线3万多米;经过几年发展,“莲花仙桃”已成功进入昔阳及阳泉、太原等周边市场,种植仙桃成为了村民又一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养殖业,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养殖小区,饲养了鸡羊鹿狐鸭等畜禽。投资建设了10多个双孢菇大棚,带动了一大部分村民再就业。各类项目的大力实施,使该村经济发展始终位于了全乡前列,村民不但就了业,而且致了富。   

北南沟村

  北南沟村位于昔阳县的最北端,与阳泉市的平定县交界,地处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为低中山土石山区地貌.明末清初陆续有人迁徙而来,立村、开荒、垦田,繁衍子孙后代,遂成400余户,1000余口人的大村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北南沟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水源缺乏,植被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几百年来,历代北南沟人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将荒山开发成良田,抗拒各种自然灾害,使得薪火相传,文明延续.   本村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忠实憨厚、勤劳节俭,朴直不伪,待客大方的美德。四季一日三餐,以大米、白面、杂粮、蔬菜为主,面食有面条、抄手、蒸馍、饺子、包子、馒头等。村内曾有过戏剧团,戏剧文化深受群众喜爱,每年正月、农历五月村里都要唱戏、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和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春节时要组织秧歌队、扇子队、丑角队等粉墨登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为了适应广大村民的求知欲望,1990年北南沟村建起图书室。图书室坐落在办公室院北窑中,环境静谧,气氛优雅,藏书种类丰富。村民可以将图书借回家中,抽闲暇时间阅读。此外北南沟村还有文化活动室和展览室,这些都为村民的业余文化增添了很多乐趣。   我村是个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村有小学校1座,医务室1个,小卖部若干个。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纯3900多元,已经大大超出昔阳县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石坪村

  石坪村位于李家庄乡东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92户,2157口人,是全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种植业以玉米、谷粟、杂粮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猪、羊羊为主。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期,石坪村是典型的先进村,素有“小大寨”之美誉。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村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探索致富路子,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民为本,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西庄村

  西庄村位于李家庄乡中部,距乡政府驻地只有1华里,共459户,1280口人,1272亩耕地,是个人口多耕地少的村庄。   为了改善人地矛盾,该村党支部村委会连续几届抓工副业经济,建水泥厂、煤矿、鞋垫厂等村办企业,鼓励村民搞汽车运输业和规模养殖业,现在华丰建材厂年产水泥10万吨,村民养猪5000头,养鸡1万只,为了规范养殖,互通有无,抵遇市场风险,由养猪能手李计明牵头成立养殖协会,吸收养殖大户参与,促进全乡养殖业快速发展。养鸡专业户翟如明为鸡蛋注册商标,实行无公害绿色养殖,产品受市场青睐。   近几年在物质经济丰富的基础上,改善村容村貌,率先在全乡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建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生活场所,从2003年开始,西庄村连续举办乡村蓝球友谊赛,多次代表昔阳县老年体协参加晋中市健身比赛。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参加考察新农村建设,决心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把西庄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南庄村

  南庄村位于李家庄乡中部,距县城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207国道上,交通便利。村域面积约1100亩,其中耕地750亩,林地50亩,居民用地300亩。耕地均为水浇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黄豆等。全村共240户668口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以来,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在上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脚踏实地,迈开了共谋南庄村新发展的前进步伐。为方便村民出行硬化全村街巷并装有路灯;为较好地解决村民农田和生活用水,修建了提水工程;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整理维修了戏台、安装了体育设施;为给村民带来方便,建有村民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等等。   南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工作与日俱进、关注民生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党建活动也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市、县和乡等上级政府的表彰奖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庄村人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李家庄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华里,原由三个村合在一起称为李家庄村,因其位置在动,故叫东李家庄村,简称东庄村,现为独立行政村。全村共有256户,641口人,684亩耕地,46名党员,村级组织健全,经济以煤炭生产和粮食种植为主。   本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清洁节约等传统美德,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乡风文明水平得到提高。进行了街道硬化,普及了通讯设施;配套了沼气池;种植了绿化树;兴办人畜吃水工程。真正实现了村内整洁,违建拆除,空地绿化,水沟干净,群众意识得到提高,机制体制初步建立,保障措施得到加强。通过整治,基本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目标。   

石寨沟村

  石寨沟村全村共276户,810口人,耕地面积1122亩,党员35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3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81元。经济来源以粮食种植业为主   

胡峪村

  胡峪村位于李家庄乡东北部,紧靠207国道。由原来的胡峪村与崔富垴两村合并为现在的独立行政村胡峪村。全村共有432户,1058口人,全村耕地1257亩,人均耕地约1亩,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还有少量的黄豆、谷、粟、和部分小杂粮。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94元,全村党员共计56名,村党支部由赵联捧、凌勇、张娟芳(女)、崔建宏5人组成。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工程,秸秆覆盖工程,沼气建设工程,党员活动室建设工程,村委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以及新农村年建设“四化四改”工作等各项工作。全村的各项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铺沟村

  李家庄乡铺沟村位于207国道旁,距昔阳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24户,838口人,耕地640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种植业以玉米、谷粟、大豆等小杂粮为主,本村有少量的储煤,其他矿产资源较少。   改革开放后,铺沟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煤炭产业为支柱,大力发展本村经济,是本村集体经济逐步强大,农民收入逐年提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本村煤矿被关停,但是两委班子头脑没有停止运行,他们根据相关产业政策,大力扶持苗圃、双孢菇种植、规模养殖,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又引资千万元,合资新建液压支柱厂,为本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铺沟村今后会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农村的建设将会再创新的辉煌。   


胡峪村特产大全




胡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