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岩村位于孔氏乡政府驻地丁峪村往南13公里,全村124户,342口人,瞎马占岩、吴家岩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土地354亩,全村劳力136个,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67.6万元。
全村共分三个村民小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为:河东、河西、吴家岩三个小组。近两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严格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马占岩村的工作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干部的威信与日俱增,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与日俱增,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党建活动有声有色,真正成了旅游富民、党建强村的典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4204 | 030600 | -- | 查看 马占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李家庄村 |
李家庄村位于距县城约82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1余亩,农用地460亩,园地18亩,林地61亩,经济总收入181万。总户数195户,总人口553人。该村地广人稀,居住十分分散,群众收入中等偏下。经济发展的以核桃为主导身利益的群众性组织。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能够及时公开村务、党务和财务,接受群众的监督。 |
松树岩村 |
松树岩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口数902人,348户人家,耕地面积652亩,核桃树面积1500亩,人均年收入2380元。 松树岩村与九龙关村、李家庄村、郝家村、小腰咀村、务种村、王寨村、三泉村、南营村、丁峪村、杓铺村、方台村、洪川村、刀把口村、活利坡村、孔氏村、马占岩村、三教河村、里沙瑶村、朱石铺村、山上村相邻。 |
郝家村 |
孔氏乡郝家村位于昔阳县东南部,紧邻河北省赞皇县,处于太行山区,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郝家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郝家村和黄安村。全村6个生产小组,农户412户,农业人口为1164人,集体土地面积为8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40亩,林地面积八十多亩,人均耕地0.7亩,且均为旱地农业总收入一百九十二万元,人均收入1650元。 |
小腰咀村 |
小腰咀村行政上隶属于昔阳县孔氏乡,距昔阳县城54公里,距孔氏乡政府15公里,昔九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全村共计160户,388口人,现有耕地面积179亩, 2014年人均年收入3387元。村里支委共有5人,村支部书记耿贵林,村委共有7人,村主任王金明,全村共有党员24人,其中3名女党员,村民代表15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种植和外出打工赚取。 近年来,小腰咀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加快富民强村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0万元在昔九线至村跨越黄沙河架设了一座总长500米,宽4米的大桥,解决了全村人出村难的问题;筹资100余万元硬化了5.5公里长、2.5米宽的核桃林田间路,现在村里仅干果经济一项年产值达70余万元,人均1800元。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先后投资硬化了文化活动广场、建起了耿起昌纪念厅、维修了烈士庙,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民活动室。在环境整治中,通过清除陈年垃圾、建设垃圾池、聘用保洁人员,垫土栽树美化环境等全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同时在全村开展五好家庭和好媳妇的评选,以此倡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务种村 |
务种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北52公里,平均气温9.6℃—12.8℃,年降水量550—700毫米,全村178户,558口人。全村拥有耕地410亩,园地10亩。由于积温较高,以前农业种植可以实现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村中除种植业外,主要收入来自运输业和劳务输出。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面貌发展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村中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入手,抓了几件民心工程,如人畜饮水工程、经济林种植、医疗合作等项目的实施。都推动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截止2012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1.3万元,其中农民总收入9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达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元。 目前新的两委班子正在规划村中下一步发展,主要解决河滩大坝维修、耕地维护等问题。相信在不久将来,务种村将有更喜人的变化。 |
王寨村 |
王寨村位于昔阳县东部,距离县城约50公里,是原王寨乡政府驻地。全年平均气温9.8--13.5度,年降水量550--770毫米,全村364户,1020口人,全村拥有耕地568亩,园地30亩,林地95亩。另外,王寨还是全乡唯一种植水稻的村。村中以前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改革开放以来,王寨村运输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全乡的前列,村民经济收入逐步多元化。2008你那王寨村被定位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之一。 |
三泉村 |
三泉村位于昔阳县城45公里,距孔氏乡政府8公里,昔九线沿村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全村辖三个自然村,分别是泉口、南泉、北泉。共有428户,1237口人,2008年末拥有耕地面积970亩。全年集体收入440万元。 近年来,为了彻底改变三泉群众过河难、难过河的困境,两委主干一起跑资金、跑项目,争回资金40万元,自筹10万余元,修通了三泉大桥,总投资54万元。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难的历史。今年三泉村打坝造地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该工程更是;一项利民工程。如今的三泉村,各项工作都名列全乡前茅。 |
南营村 |
昔阳县孔氏乡南营村位于孔氏乡政府南部,毗邻丁峪村,村里自然环境优越。全村共有 158户,总人口333人,耕地面积约368亩,2014年人均年收入3384元。村里支委共有5人,村支部书记邢文平,村委共有3人,村主任邢海平,全村共有党员30人,其中4名女党员。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 南营村在民营企业家邢丑锁的帮助下,在村书记的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环境整治方面共投资10余万元,清除陈年垃圾,并新建垃圾池、配备垃圾箱,聘用保洁人员,垫土栽树美化环境。为了美化村容村貌,我们发挥优势,自创特色,在过村路段的省道边和进村路两边摆放文化石36块,同时,围绕南营大坝打造具有浓郁石文化特色的小景点,吸引本村在外的企业家和非公党建人员投资修建了石凉亭和石牌楼,并在迎面的瀑圪梁崖壁上重新书写了“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的立面标语,让人一入孔氏境内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整治和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全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社会风气良好;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现象,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
丁峪村 |
丁峪村位于昔阳县城东面,距离县城40公里,是孔氏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420户,总人口930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包括机关、学校等,常住人口约1200余人。现有耕地为488亩,园地60亩,林地400亩;村民主要从事的职业为种植业、养殖业、商业、外出打工等,2014年人均收入3314元。丁里线穿村而过,村里道路全部铺设为水泥道,村内主道安装了太阳能节能路灯,设有健身活动中心,文化广场700㎡、阅览室 30 ㎡、卫生室 160 ㎡。村里支委有7人,村委有5人,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乡党委委员赵永军同志一肩挑,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4名女党员。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 本村在村书记赵永军的带领下,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党支部一班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注重自身建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公正廉洁,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
九龙关村 |
九龙关村地理位置偏僻,位于昔九公路的终点。人口数416人,151户人家,全村总面积76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302亩,人均不到0.7亩,人均年收入1600元,全村人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的壮年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近年来,在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勤劳、勇敢的村民发扬大寨精神,在马槽沟,西岭,菜树湾等地种植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000多亩,约2万多棵,预计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能够产生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全村人的人均翻一番。修抗旱节水工程,修建蓄水池四个,恢复潜流灌溉,重新整顿维修自来水管道方便村民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
杓铺村 |
杓铺村位于孔氏乡中部,村子被群山环抱,距离最近的交通线丁里线尚有8公里,村中铺有水泥路通丁里线。全村83户人,210口人,在全乡属于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全村有耕地192亩,林地37亩,还有上千亩的宜林荒山荒坡,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元。 杓铺村与九龙关村、李家庄村、松树岩村、郝家村、小腰咀村、务种村、王寨村、三泉村、南营村、丁峪村、方台村、洪川村、刀把口村、活利坡村、孔氏村、马占岩村、三教河村、里沙瑶村、朱石铺村、山上村相邻。 |
方台村 |
方台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口532人,214户人家,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亩,人均不到0.7亩,核桃树总面积800亩。人均年收入1600元。大部分的壮年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近年来,在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勤劳、勇敢的村民发扬大寨精神,在碾沟、振会沟、东坪等地种植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000多亩,约2万多棵,预计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能够产生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全村人的人均翻一番。 |
洪川村 |
洪川村由洪泉村和甘川沟村构成,位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中,全村148户,380口人,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352亩,耕地352亩,2014年人均收入3538元。村里支委共有3人,村支部书记时双印,村委共有5人,村主任田争魁,全村共有党员22人,其中1名女党员,村民代表共18人。由于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自1991年时双印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经过苦思冥想,深研细逐,走出去看,回到村转。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制定了栽下摇钱树,打通兴业路的构想,并且付之设施。20余年里他咬定发展干果经济林,开发荒坡2000余亩,种植板栗树10万株、核桃树2万株,把洪川变成了一个农业转型发展的样板村。同时从2001年冬到2002年夏,时双印带领支部一班人,通过精心勘探,实地考察,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仅靠全村30个男全劳力,在缺资金、少设备的情况下凭着吃苦、耐劳,日出带干粮上路,日没步行回家的艰苦奋斗精神将洪泉至王家坪这条跨越晋冀两省的3.5公里的公路打通,把一条羊肠小路拓宽成一条能通汽车的大路。如今的洪甘村仅干果年产值近百万无,由一个穷河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今年,省林业厅在洪甘召开现场会,并与洪甘村结为板栗树病虫害防治的对子;6月25日全市的林业现场会在洪川村召开,市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还在洪甘村召开了“三严三实”活动座谈会。 |
刀把口村 |
刀把口村全村共有65户,196口人,全村共有耕地203亩,耕地较为贫乏,当时村里有大片的宜林荒地和荒坡,村中农民收入主要是种植业,劳务输出业、养殖业。近年来,建设龙岩大峡谷景区,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开始兴起。 截止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52.9万元,其中农民总收入32.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达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 |
活利坡村 |
活利坡村位于昔阳县孔氏乡,属于山区,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水,全村共有68户,人口201人,现有耕地面积185亩,人均收入1640元,经济总收入43元。平均气温9.6-13.4度,年降水量500-650毫米。海拔508-540米。无霜期195天,年日照时数227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5毫米,是核桃板栗等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的最适宜带,目前全村已发展为户均一亩核桃林,2008年末全村农民所得总额33万元。外出务工所得7万元。活利坡的农业经济典型农业经济,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村农业调产的支柱产业。 |
孔氏村 |
孔氏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北43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气温9.4-12.4度,年降水量500-650毫米,全村540户,1640口人,是孔氏乡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拥有耕地500亩,季浇地和旱地380亩,另有宜林荒山荒地1200亩。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有“北国小江南”之称,八十年代以后有“运输专业村”之名,2007年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之一。 近年来,孔氏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加快富民强村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8万元新建了村里的学校,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村委办公楼,还硬化和亮化了村街道。为打造林果基地,快速发展林业生产,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栽植250亩核桃树,自育苗圃50亩。 截止2008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0万元,其中农民总收入27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达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元。由于我们的努力,2008年先后被昔阳县委评为“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被昔阳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
马占岩村 |
马占岩村位于孔氏乡政府驻地丁峪村往南13公里,全村124户,342口人,瞎马占岩、吴家岩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土地354亩,全村劳力136个,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67.6万元。 全村共分三个村民小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为:河东、河西、吴家岩三个小组。近两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严格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马占岩村的工作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干部的威信与日俱增,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与日俱增,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党建活动有声有色,真正成了旅游富民、党建强村的典范。 |
三教河村 |
三教河村位于昔阳县东北部,距昔阳县城约45公里,全村67户,196口人,227亩耕地,村民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自给自足,长期以来一直以林果经济为支撑,今年来随着对龙岩大峡谷旅游景区的开发,农家乐饭馆的开业发展,旅游业及其附加产业的收入也成为农民的一项收入来源。2008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全村经济总收入45.1万元,人均纯收入1640元,村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很多。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善,乡通村道路硬化早已完毕,村内街道也将在今年实施硬化,主街道两旁修造了绿化防护区域,大大美化了本村环境。 |
里沙瑶村 |
里沙瑶村位于孔氏乡东南部,东与河北接壤,有小道通往河北境内。南与皋落镇相邻,是丁里线的重点,全村有76户,190口人,耕地173亩,人均耕地少,有一定数量宜林荒坡和荒地,村中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村里有很多独特的自然风光,村中建有地税招待中心、农家饭店等食宿场所,是旅游者理想的观察和落脚点。 |
朱石铺村 |
朱石铺村简介 朱石铺村位于昔阳县东部,距离孔氏乡政府驻地8公里,村中有小路通往河北省赞皇县,民风淳朴,全村共 163 户, 488 人,人均收入1460元,核桃产业是全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兴建了自来水厂,石板场,解决了村里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全村共有两个经济合作社。 |
山上村 |
山上村位于孔氏乡中部,村子坐落在群山的平地上,全年平均气温是全乡最低的。村子距最近的交通线丁里线尚有约15公里,也是全乡距离交通主干道最远的行政村,村中铺有水泥路通丁里线。全村有118户,300口人。全村有耕地780亩,相比其他村,山上村人均耕地最多,村中还有上千亩的宜林荒山荒坡。村中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劳务输出业。截止2008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2.9万元,其中农民总收入48.9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达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