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部24公里处,地处留皋公路北侧,交通便利,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辖5个村民组,381户859人,耕地面积2722亩。
以创建省级卫生村为目标,集中清理垃圾9吨,新建垃圾池4个,新建路边树坛5处,沿路补栽树木100多棵,美化了村落环境。
陈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惠民政策,投资近60万元,硬化了400米的街道;新建了卫生室、红白理事会、大众餐厅,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陈村两委带领全村村民成功建起了200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8个,蔬菜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了陈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4205 | 030600 | -- | 查看 陈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上村 |
闫庄乡河上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东南40公里处,紧傍东赵线新走廊,与九榆线、昔内线相通,交通非常便捷,并且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经考古学家考察,在现存的虎窑遗址发现了古人猿化石,历史可追溯到百万年以前。 本村现有128户,407口人,可耕地面积638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5亩,以玉米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此外,河上村拥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占到全乡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在全县也是首屈可数。同时本地还是杨赵河流域的发源地,淡水资源充足,可供3万口人畜吃水。鉴于这两大资源优势,近年来,河上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县委县政府落实“四个昔阳”的总体目标,着力调结构,夯基础,促民生,以村民增收为根本目的,以发展养鱼业和经济林为突破口,推动全村走向实力、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新道路。 |
鸦掌村 |
鸦掌村包括两个自然村---西掌、鸦窝,2000年县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两个村合并,。合并后鸦掌村西距闫庄乡政府8公里,东离冶头镇10公里,东赵公路从村旁穿过,现在村里的交通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全村人口576余人,人均收入3250元,村里以山地为主,现有耕地1773亩左右,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和谷物,此外还有少量的马铃薯和豆类。为改变以往单调的、靠天吃饭、毫无保障的经济来源方式,村两委主动为村里找项目,谋出路,在积极响应国家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大方针下,引导村民发展经济林,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果树林和核桃林,现有成片的果树林30多亩,品种以红富士最多,核桃林200多棵,使村民的收入方式更加稳定。村两委又着重解决了村民的吃水困难,使村民家家都使用上了自来水,村民的生活开始逐步改善。 |
河下村 |
昔阳县闫庄乡河下村属于闫庄乡下片,毗邻河上村和冶头镇里岩村。我村位于韩库线的中段,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3个大队, 333户,总人口898人,耕地面积约2328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 3135元。全村共有党员39人,村民代表18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共占村民总数的2%。村中主干道全部硬化。村小学在校学生近30人,教师2人。 |
民安村 |
民安村位于昔阳县东南部29公里,距乡约6公里。面积2249亩。村按自然角落分成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43户887口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3427元。该村以农业为主,是农作物高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玉米、谷物等。近年来,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较多,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外打工,这也成为了我村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该村有0党员 34名,村“两委”干部8名。 2009年以来,民安村村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勤劳致富,开拓进取,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农业生产持续增加,养殖业进一步壮大。村里人的勤劳纯朴、热情好客,造就了良好的民风村俗。村委通过充分发挥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整合政策、人才、地域特色等有利因素,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塑造民安村新村新面貌,闫庄乡民安村积极争取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同创辉煌。 |
台上村 |
台上村位于闫庄乡东部,冶赵线经过村旁,交通条件便利。全村共有314户,832口人,耕地面积2269亩,2010年人均收入3626元。 台上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主导产业为粮食种植,主要作物为玉米、谷子和豆类。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全村街道路灯照明设施完备;拥有一处健身活动场所和20多件健身器材;90%的村民家中通过水窑二级提水方式接入了自来水;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各项文化活动悄然兴起,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台上村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台上村两委干部携手合作,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以发展本村苹果产业为抓手,全面实施“苹果兴村”战略,以台上村200个苹果种植户为核心,成立了闫庄乡果农协会,采取专家指导,协会组织,综合管理,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实现了苹果户均增收4000元的目标。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台上村的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 |
张柱村 |
张柱村隶属闫庄乡,共有住户74户,人口190人,位于昔阳县城东南27公里处,东与楼上村相邻,南距峰洼村1公里,耕地面积390亩;2010年人均收入为3183元。 张柱村是一个以农为主的村庄,主导产业是玉米种植业。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达346亩,谷子种植面积27亩,其他豆类面积15亩。近年来,养殖业也逐步兴起,目前全村猪存栏200 余头,多以散养为主。 2006年以来,全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泥宁小路变成了水泥硬化路。今年,村里投资5万元完成了园林村建设。此外,本村还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工作,多次受到乡领导好评。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张柱村还会有更多的变化,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会越来越好。 |
楼上村 |
楼上村位于昔阳县南29公里处,地处乡级公路中段,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人口289人111户,辖4个村民组,耕地面积872亩。全村经济以发展农业为主,主要是玉米种植业。2010年人均收入3121元。从2007年开始,楼上村大力发动群众发展沼气、吊炕建设。截止目前,已形成闻名全县的“沼气、吊炕一条街”的特色村。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楼上村两委紧紧围绕县政府的决策,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明确了本村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林果业为平台,充分发挥本村的荒山资源,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等经济林建设,努力解决全村剩余劳动力,确保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为努力打造一个科学合理布局,环境友好优美的新村而努力奋斗。 |
杏庄村 |
杏庄村位于昔阳县东南约28 公里处,东赵线穿村而过,全村共100户278口人,耕地面积1090亩。2010年农民所得总额88 .8万元,人均收入3194元。 2008年以来,在杏庄村新一届村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一改以前被动落后的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极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活动。全村种植良种玉米保持在 600 亩以上,有效的拓展了农民收入渠道。为建设美好家园,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成立了环境保洁队,建立了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旧面貌。为改善村民饮水环境,2009年本村投资28万元新建了容量为600立方米的水窑。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
东庄村 |
闫庄乡东庄村属于闫庄乡上片,毗邻闫庄村、峰洼村和陈村,是冶赵线和留皋线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有202多户,537多人,1800多亩耕地。2010农民所得总额180万元,人均年收入3354元。全村有33名党员。 2007年本村在晋中市扶贫基金会的项目支持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在农业机构调整中的突破口来抓,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主导地位,派专人学习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技术,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专业水平,充分利用本村的农民养殖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在离村300米处建起了安泰奶山羊养殖小区。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投资35万元完成闫庄—东庄1.5公里水泥硬化工程;全村共建沼气池50多个,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五保、低保和特困户得到有效救助。全村正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峰洼村 |
峰洼村位于闫庄乡东部,是隶属闫庄乡的一个行政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共223户,658口人,耕地1607亩。党员53名,其中,正式党员49名,预备党员4名,已培养积极青年6名,支部委员3人,村干部3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保稳定,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核桃树200余亩;同时,引导村民以农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建成40万元养猪场一个,20万元养猪场一个。 村委以群众为主体,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峰洼村经济发展,并加强普法教育,提-群的法制观念,村民能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村民遵纪守法,人人比先进,创文明,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气,净化社会风气。 结合“四城联创”的有关指示,积极开展卫生村建设,进一步规范村风村貌。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正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迈进。 |
赵庄村 |
闫庄乡赵庄村,毗邻闫庄、陈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215户,总人口580人,2010亩耕地。村民年平均收入3690元。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硬化了乡村公路,清洁了街道,规划了农村房屋建设,整个村落焕然一新。 赵庄村书记赵军录积极带头,2007年成立了泰康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4002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本着高起点规划、合理化布局、严格化管理的原则,企业已基本步入规模化的行列。现在场内肥猪存栏2000多头,每年消化玉米100万公斤,帮助安排剩余劳动力20人。本着促民增收,为民服务的原则,-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优良种猪,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养殖产业,为农民奔小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陈村村 |
陈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部24公里处,地处留皋公路北侧,交通便利,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辖5个村民组,381户859人,耕地面积2722亩。 以创建省级卫生村为目标,集中清理垃圾9吨,新建垃圾池4个,新建路边树坛5处,沿路补栽树木100多棵,美化了村落环境。 陈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惠民政策,投资近60万元,硬化了400米的街道;新建了卫生室、红白理事会、大众餐厅,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陈村两委带领全村村民成功建起了200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8个,蔬菜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了陈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
张家庄村 |
张家庄村位于闫庄乡南部,与赵壁乡相邻,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村。该村4个村民小组,共465 户,1217 口人,耕地面积4480 亩,2010年全村总收入3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4元。全村共有党员64名,村民代表29人,五保户18名。近年来,在村支部书记王玉会的带领下,全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玉米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全村粮食播种面积4400亩。另外,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也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致富路。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2004年王玉会兴建了康阜养猪厂。该猪场年出栏500头,年创利近45万元。随后在2007年,该村又投资新建了奶山羊场,鲜奶除可供应本村需求外,年可获利27万元。张家庄村养殖场的创办,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全村主干道硬化率100%,电话入户率100%,移动宽带业务也逐渐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张家庄村逐步走上了小康道路。 |
闫庄村 |
闫庄村位于昔阳县东南部,距昔阳县城30公里,全村463户,1056口人。 闫庄村属纯农业村,以玉米种植业为主,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地形地貌特征为东高西低,南窄北宽,山多川少,崎岖不平,属土石山区。 闫庄村两委班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投资31.5万元,新建了大众澡堂,维修了幼儿园、大众餐厅、村民活动室、文化室和红白理事会;办理了低保4户、五保8户、医保800多人、养老保险457人。 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由3个人组成的保洁员队伍,负责街道清扫和垃圾收集工作;对全村线路墙体进行了重新粉刷;集中清理垃圾11吨;在马路沿线补栽树木100多棵,种植花卉,美化绿化环境;安装路灯40盏。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