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太谷县 >> 侯城乡 >> 田家渠村

田家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田家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家渠村简介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田家渠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凤凰山南面,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田家渠行政村共有田家渠、岭南、北崖三个自然村,全村在册人口297人,共100余户。因地处山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劳务输出为辅。
  近几年来,田家渠村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支部、村委一班人大力开展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田家渠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正在协商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田家渠村将会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度假旅游胜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6200 030600 -- 查看 田家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家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田家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沙河村

  南沙河位于太谷县城郊,全村现有农户668户,人口2200人,耕地2880亩,劳力1400个。近年来,村民们以科技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同时,各式的农产品加工业也蓬勃发展,200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77元,南沙河村民已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新农村建设中,南沙河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完善、三年达到示范效应”的目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促进了村内全面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王诲庄村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王诲庄村,位于太谷县城南6公里处,与惠井路、南循环路紧紧相邻,交通十分便利。王诲庄全村共有农户419户,人口1275人。全村共有耕地2410亩,人均耕地1.9亩。王诲庄村整个村庄主体地形相对平缓,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是一个以玉米、小麦、林果业等传统农业种殖为主的村,近年来我村两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工程”建设的号召,同时积极落实乡党委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具体措施,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拱棚种殖业,2009年我村在现有60余座拱棚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再发展拱棚15座,形成无公害的瓜菜生产市场。全村2009年各项收入总合约为666万8250元,人均年收入约为5230元/人/年.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   王诲庄党支部设书记1人支2人,采取直接任职的方式,近几年新发展党员3人,我支部共有党员41人,两议会人员健全,积极活动,带领全村走致富之路,为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惠安村

  惠安村简介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惠安村坐落于大佛山脚下,位于太谷县城东南7.5公里处,全村850户2410人,耕地4020亩,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876元。境内地势微高,土质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村内有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小学一处。村内成立有佛山瓜菜、大孚农产品加工、惠风蛋鸡养殖及农机4个专业合作社。主导产业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占地面积600余亩,其中日光能温室44座,拱棚100余座,年产瓜菜175万公斤,销售收入420万元,林果业也属于村内的支柱产业,面积350亩,以苹果、梨、山楂为主。全村共机井17眼,其中基岩井12眼,埋设地下管道24公里。   

东山底村

  东山底村全村420户,1444人,耕地面积2800亩,境内地势微高,土质肥沃,以水果和彩色苗木为主要产业,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2名,预备党员1名。支部班子职务健全,分工明确,切实落村级职责包保制。近年来,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杨巨南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   

桃园堡村

  桃园堡村位于太谷县城南一公里处,紧靠太谷县城,太东路穿村而过,毗领山西农业大学,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全村现有农户1323户,人口3606人。近年来,村民们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规模化的猪、羊、鸡专业养殖区。不仅带动了我县的猪、羊、鸡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为本村村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促使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现代化养殖产业中来。村南的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是集煤炭发运、洗煤、炼焦、化工、供气、电力、供热为一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该企业不仅满足县城500万m2集中供热需求,而且能在非采暖季节充分利用焦炉煤气进行发电,满足当地企业用电需求。企业的员工大多是本村的村民,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  

孟家庄村

  孟家庄村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全村共190户,589人,耕地645亩,党员16人,人均收入7850元,由于地处一零八国道旁,交通便利,因毗邻山西农业大学,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该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和服务业为主,近年来,孟家庄村一直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努力。  

申奉村

  申奉村地处太谷县城东3公里处,紧靠太邢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我村共312户,村民1087人,耕地面积1660亩,村民人均收入7194元。   近年来,由于村委一班人的长抓不懈,使得村内养殖业快速发展起来。现有绿环万头猪场,场内环境优雅,配备了现代化装备。蛋鸡存栏数约8万只;养羊专业户3户,存栏达2000余头。全村约有60%的农户从事发展各种养殖业。   村内还兴建有荔园食品厂、信达铁厂等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解决了我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同时大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村还利用本村优势发展一村一品,大葱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   在新农村建设上,我村下大力气,在短短几年将全村的照明线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变压器,新装了路灯。将全村的吃水管道进行了更换。还将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我村村民的帮助下新建我村村级活动场所,我村面貌焕然一新。   

侯城村

  太谷县侯城乡侯城村,距太谷县城4公里,北依太东路,毗邻山西新太食业有限公司,南靠酎泉寺,西临东咸阳,东临王诲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我村现有农户1420户,人口4328人,耕地7300亩,人均近1.7亩。近年来侯城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硬化了全村街道,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使得村民的生活坏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2012年,侯城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东咸阳村

  东咸阳村概况    太谷县侯城乡东咸阳村,距太谷县县城4公里,北依太谷南环路,南靠太谷县医药园区,西临康源路,与黄河中药厂、万科医疗设备厂、中远威药业毗邻,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较为便利。我村现有居民703户,1775人,耕地面积2886亩,人均耕地1.63亩。2013年东咸阳村支委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成为太谷县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   

大涧村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大涧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大涧行政村共有大涧村、西庄村、赵家沟村、田家凹村四个自然村,全村共372人。   因地处山区地带,这里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村内植物繁茂,干净整洁。现在,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和养殖,村里一些青年人则外出务工,打拼事业。近几年来,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村党委领导班子积极为村民兴修本村基础建设,探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为带领村民走向勤劳致富的道路做出了贡献。   

南付井村

  南付井村位于侯城乡西北方向,全村有人口900余,耕地850余亩。村南临太洛路,村北靠国道108路,村东有新建的公路,村西有三多堂,距离太谷县城只有2公里。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实施,紧靠我村的108国道旁建设起各种商贸城和县工业园区、紧邻我村的北汪是集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观光旅游区于一体的村庄,与它们的接壤,势必带来人流物流的繁荣,因此,我村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具备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潜力。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干部班子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干群关系和谐稳定。新的干部班子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用好科学发展观,班子成员思维活跃,积极进取,群策群力,抓住本村现有的条件,带领全体村民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经济,建设秀美的村容村貌,为把本村建设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着。以下是本村近年情况:   1.村委会方面:本村有新建的村委办公楼一座,并建有文化活动室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2009年秋还投资8万余元硬化了村委大院,作为今后的篮球场和健身场所,为全体村民实践“全民健身”提供了理想场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出了良好氛围—整个夏天和秋天的晚上,来村委大院唱歌、跳舞、锻炼身体的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络绎不绝。文化大院处处和谐处处春。   2.医疗卫生方面:村内设有卫生所一个,为全体村民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我村由于围城而置,进城就医也相当便利。全体村民90%以上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享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优越的医疗保障条件。   3.环境卫生方面:村内环境卫生工作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清扫垃圾,各路巷有负责人管理本巷的卫生工作。遇到大型卫生清理工作时,村委还会抽调一些妇女协助清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把村内卫生工作搞的有声有色,村内环境焕然一新。   4.村民吃水方面:村内有自来水放水设施一套,有放水院落一处,放水站一个,村民可以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5.道路交通方面:村内道路基本硬化3000余米,村内道路两旁设有路灯,为村民夜间出行和学生夜学归来提供了便利条件。村南道路连接太洛路,村北则与国道108线相同,村东新建的县南内环路已基本铺设完成……村内外交通相当便利,大大有利于发展经济、快速致富。   6.绿化方面:我村于2009年春进行了园林村的规划与设计,并于2009年夏新建街心花园一个,园中以水泥砖铺地,花池中栽种着苇莫、红叶、龙槐等高低形态各异的植物,园林气息浓郁。园中的石桌和周边的矮墙当即成为村民休闲纳凉乘坐的理想宝地。此外,村委大院内外也进行了硬化和绿化,栽上了苇莫,村南口至村内栽有树木两行,村北影壁两旁种上了各种花草,美观的让人心旷神怡。一个绿化、美化的新农村逐步呈现于村民面前。   7.沼气方面:全村有100余户具备安装沼气的条件,现已有20余户在使用沼气。沼气作为节能环保、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村干部还将积极鼓励村民安装和使用它。   8.养殖业方面:全村有三个定点定片养殖园区,共有40余个养殖户,蛋鸡4万余只。我村作为蛋鸡养殖的传统村,擅长养鸡也是我们的特色。今后若振兴我村养殖业,还应从养鸡入手,抓住特色,合理布局,建设标准化鸡舍,发展特色、规模养鸡,逐步形成养殖园区,带动村民已养殖致富。   9.企业方面:我村境内有洗煤厂和化工厂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就业和经济收入的问题。然而,村集体经济薄弱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以来,以发展企业为切入点,计划将村南空置砖厂及周边80余亩荒地,通过招商引资吸纳2-3家企业投资办厂,以此大力解决村民就业和村民、集体收入,从而壮大我村经济实力。   以上是我村的基本情况,有成绩更有不足。为了推进南付井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早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南付井村两委将永往无前,朝着“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南付井”的方向奋斗!   

北沙河村

  北沙河村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部,现有农户562户,1750余口人,党员40人,2个生产小组,地域面积1630亩,耕地面积1250亩,距离县城中心2公里。农民收入主要以禽蛋养殖、种植苹果、桃、玉米等为主,人均收入7500元。近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村禽蛋养殖业、运输业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结合市场需求,我村引进了万荣昌万头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羊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有小学校(含幼儿园)一座,医疗卫生所2所  

南杨家庄村

  太谷县南城区南杨家庄村,地处县城南,与县城紧紧接壤。北临太洛路,西接南山南路,村东侧是太谷县人民医院。本村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商业集中,经济发达,是有名的小康村、先进村。   南杨家庄村共有党员34名,女性5名。支部会做到3到5天开一次,支部党员会一个月召开一次。2013年我村发发展女性党员一名,培养预备党员两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2013年我村启动了小区建设项目。投资2200万元,建设共4栋,10个单元, 120套住宅楼,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   

胡家庄村

  胡家庄村位于县城人民医院东500米处,全村共257户,842人,耕地620亩,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党员29人,人均收入5975元。   该村组织活动场所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6月竣工。共投资26320元,自筹资金6320元,社会捐助0元,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办公面积90平方米,占地750平方米,共有1层。该活动场所内设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会议室和文体活动室等功能。该村活动场所的建成已成为党员培训、村民议事、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   

杜家庄村

  杜家庄村位于太谷县城正南1.5公里处,村内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03户530口人,耕地面积600亩。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200户,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占全村总户数比重50%,农村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主导产业总收入320万元,主导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户家庭经营总收入比重50%。由原来后进村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卫生模范村、集中供沼示范村。  

沟子村

  太谷县沟子村位于太谷县城南约1.5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现有人口960余人,318户,有耕地1000余亩。在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始终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创建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内生产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村容更加整洁,乡风更加文明。农民们的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03元到2012年的10727元,可谓是“飞跃式”的发展。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导产业以养殖业和运输业为主,目前,羊存栏17279只、年出栏56000只,猪存栏3745头、年出栏4854头,鸡存栏1.5万只、年出栏5500只,全村上规模养殖户26余户,经济收入非常可观;沟子村的运输业2012年大型运输车量已由原来的60辆迅速增长至100辆,以煤碳、蔬菜运输为主,村民直接在汽车运输方面的人员达350多人,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种植业方面以蔬菜种植为主,为更好地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已有的茴子白套玉米的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拱棚和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现已初步建成20余座拱棚和温室大棚,计划下一步成立以种植和销售为主的蔬菜合作社。    建立卫生村,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做好。建立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有效的起到规范和制约作用使沟子村实现村容村貌的巨大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喜成果。    如果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那么“乡风文明”则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动力所在。为丰富本村村民农闲生活,沟子村在村委大院内建了一个文体馆,自发组织了妇女健身队,同时还利用农家书屋、板报、广播和文化下乡工程经常开展先进教育活动、农科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农村政策的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知识水平,提高群众的素质。   

贯家堡村

  贯家堡村位于太谷县城南,距县城约1.5公里,南山南路纵贯南北,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2亩,现居住总人口2360人,822户,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92元,属太谷县中型村,境内有私立学校星光小学一所。   近年来,贯家堡两委在县、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以创先争优为载体,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普及惠民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支部、村委计划在2012年投资30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小区内新建一座村综合办公楼,一楼设置一所面积1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群为本村及邻近南沙河、杜家庄6000余人,将极大改善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做到小病不出村。   2、优化农村文化环境方面,成立了形意拳协会,建起了农家书屋,存书籍1501册,并组织了贯家堡村威风锣鼓队和舞蹈队,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文化环境,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第三产业有新发展,除了现有的制醋、豆腐、小卖铺等生活服务业外,成立了众旺养猪合作社,真正形成了“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发展态势。   4、新农村建设方面。于2010年花费30余万元对全村的吃水管道进行了发行,并修建了蓄水池,解决了村民长期吃水难的问题;为改善贯家堡村村民的住宿条件,贯家堡村两委研究决定筹建太谷县康源小区,于2010年4月进行规划,2011年6月开工建设,第一期占地面积31321.89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875.13万元,共8栋,372户;2011年紧紧围绕新“五覆盖”工程会议精神,将村内的主干道和巷道全部进行硬化。   今年,贯家堡村两委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村内退水渠,筹备康源小区二期工作建设,并逐步完善村内道路建设,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继续努力!   

杨家庄村

  杨家庄村紧临太谷县城,距离一点五公里,毗邻山西农业大学,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全村现有农户450户,人口1100人。村民以种植蔬菜和出租房屋、饮食业经营为主。杨家庄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致富带富能力强。近年来,村民在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六千余元,位居南城区管委会首位。连续多年被县、乡授予经济强村。    由于毗邻山西农业大学,逐渐增加的学生人数带动房屋出租和餐饮业发展较快,马路旁一排排的商店、饭店每天客流络绎不绝,不但给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带动附近的以及外地人来村里居住做生意。    杨家庄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南城区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现在的杨家庄村发展迅速,前景远大,也欢迎有识之士来村内投资!   

马定夫村

  马定夫村位于侯城乡东庄片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该村在2001年合并乡镇后隶属于白大石行政村,太谷县政府为纪念马定夫烈士,将白大石行政村更名为马定夫行政村,下辖马定夫、白大石、南山头、新伍科、岔口5个自然村。全村现有93户,人口286人,耕地面积1200亩,退耕还林面积1016.69亩(包括坡地)。主导产业为林牧业。  马定夫村与南沙河村、王诲庄村、惠安村、东山底村、桃园堡村、孟家庄村、申奉村、侯城村、东咸阳村、大涧村、南付井村、北沙河村、南杨家庄村、胡家庄村、杜家庄村、沟子村、贯家堡村、杨家庄村、范家庄村、北庄村、黑峰村、庞家庄村、田家渠村、浒泊村、斜坡村、盘道村、大白沟村、青基沟村、地山坪村、西峪村、大峪坪村、十八院村、研泥村、车家凹村、胡家坪村、龙门村相邻。  

范家庄村

  范家庄村基本情况   范家庄位于侯城乡浒泊片山区,距今太谷县城16公里,是太谷与祁县的交界之地。   全村现有103户,人口246人,耕地面积1650余亩,由范家庄、桃沟、姚家岭、泊子岭四个自然村组成,进山公路平坦,交通便利。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蕴藏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的底蕴。这里生态植被茂密,主要以林业、牧业和杂粮为主导产业。这里的村民勤劳淳朴,以农耕为生,直到现在人们仍保持传统的农耕方式,使用传统的犁,耧、耙和驴、牛等牲畜进行耕种。范家庄东部山顶至今仍保留了一座古老宏伟的建筑——青龙寨。   范家庄村党支部、村委班子共有成员3人,均属交叉任职。支部现有党员22名,其中有享受离任干部退休补贴的党员1名,2013年新发展预备党员1名。      范家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属省定新建项目,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10月竣工,总投资15万元,其中上级补贴7.3万元,自筹资金7.7万元,建筑面积216平方米,办公面积185平方米。   目前,范家庄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引资进行青龙寨的修复开发,同时打造名人文化村、原生态农家小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范家庄村将会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度假旅游圣地。   

北庄村

  北庄村位于侯城乡西南方,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县城15公里,幅员面积 1.5万 亩,耕地面积为560亩,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总户数54户,总人口14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为65人,人均耕地4.14亩,主导产业为槟沙果和苹果树种植,全村经济总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养羊户5户,100只以上规模养殖2户。村内种植槟沙果和苹果树户数为54户,面积占到290亩左右。在国家“五覆盖”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全村所有街巷都已硬化,村口紧挨太浒线,四通八达,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基层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受群众拥护。2011年我村果树种植给村民带来 24万元的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         

黑峰村

  侯城乡黑峰村地处太谷县南部,毗邻榆社、祁县,离县城60公里,全村现有21户,共59人。村内主导产业主要是以养殖业为主,从原来的散养模式逐渐过渡到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村里有养牛户12户,共养牛400余头;养羊8户,共养羊2000只。近年来,村委会对村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里程数为16公里,新建了拦河大坝,引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的入户,方便了群众的出行、生产、生活及工作的开展,黑峰村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夏天空气凉爽,泉水叮咚,秋天适合登高锻炼,是游人旅游的极佳之地,   目前,村内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山区人民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落后,大多还是靠天吃饭,村内的五保户5户,低保户10人,困难群众10户,农民的人均收入还有待提高。   

庞家庄村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庞家庄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庞家庄行政村共有庞家庄、南家庄和贾家庄三个自然村,全村共121户,287人,耕地478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劳务输出为辅。庞家庄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城镇化的号召,支部、村委一班人大力积极开展移民小区的建设,开展道路修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  

田家渠村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田家渠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凤凰山南面,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田家渠行政村共有田家渠、岭南、北崖三个自然村,全村在册人口297人,共100余户。因地处山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劳务输出为辅。   近几年来,田家渠村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支部、村委一班人大力开展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田家渠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正在协商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田家渠村将会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度假旅游胜地。   

浒泊村

  浒泊地处太谷县南山区,位于凤山之后,从东山底出发顺着盘旋环绕的山间公路经过十里的车程就能到达。这里四面环山,民风淳朴,自然的原生态环境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浒泊行政村全村85户人口285人,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退耕还林75户360亩,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生,全村养羊130只,牛5头,驴6头,种植玉米、高粱、小米等农作物,年均收入3320元。全村党员15人,女1人,男4人,平均年龄56岁。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村支部领导班子积极为村民兴建基础设施,探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为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做出了贡献。  

斜坡村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   斜坡村位于太谷县西南部,侯城乡西南部,东临田家渠村,西临北汪乡井神村,北靠原王家坡村,南靠斜坡、浒泊村;全村共有农户71户147人,劳动力108人。总耕地面积500余亩,其中荒山荒坡山地806亩。斜坡村山势较高,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距离侯城乡政府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低于全乡的平均水平,居上肖乡中等偏下水平。   (二)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劳务是全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年均向外输转劳动力80多人,2012年全村劳务收入达160万元,提供农民纯收入4000余元。主要产业有苹果、浒泊槟沙果,辅以谷物、高粱、土豆产业。现有苹果园200亩,全村羊存栏600头。   (三)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斜坡村村民住房以砖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全村71户147人,现有0员14人,其中男13人,女1人。2010对村阵地进行了改建;2012年对村委会进行了新建,新建房屋5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在村委员会院内还新建了健身运动场所;人畜饮水主要靠从村外山沟内抽水解决,群众燃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   (四)区位分析   该村地处太浒公路边沿,是侯城乡的行政村之一,交通较为便利,信息畅通。依托全县经济发展优势,该村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浒泊大峡谷发展、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和人民公社等项目建设发展影响作用来看,斜坡村可辐射带动全浒泊沟其他各村的旅游产业发展。从生产发展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对全乡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群众缺乏活动场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山区无自流灌渠系统;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内道路虽已全部硬化,但由于处在后山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线电视没有进村入户;电话普及率不高;移动电话线路还未引进村庄。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多年来,斜坡村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增产不增收,致使群众粮食收入长时间徘徊在1300元左右。主导产业苹果来说,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以老果园占大多数。已进入盛果期的果园,由于果品商品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低卖贱卖,短期内很难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   3.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5%,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5.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6.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大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盘道村

  盘道村位于太谷县城南,距侯城乡政府2.5公里处的半山腰上,占地面积约40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全村有69余户,人口约197人。盘道村依山而建,山陡峰险,群山环绕。地势环境很适合发展林木,村内90%的耕地都用于树木的栽种,截止到07年,村民人均树苗已达到200棵,因而林木业成为盘道村的特色产业,其中包括唐槐,宋槐,国槐;龙爪槐,还有核桃树,苹果树,梨树等多种果树,更有20多种约2万余棵枣树成为村里的一大品牌,村内还成立有植树造林绿化专业合作社。盘道村拥有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东西两面各有佛教圣地大佛山和以陡和险著称的旅游名山凤凰山守护着,并与避暑胜地龟灵山庄相依相偎,在这些名胜景区的环抱下,盘道村顺理成章的成为游人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驻足一景。  

大白沟村

  大白沟村简介    太谷县侯城乡大白沟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大白沟行政村共有大白沟村、马岭村两个自然村,全村共53户, 112人,党员6人,耕地面积570亩,退耕还林地面积225.16亩, 苹果种植面积为200亩,养殖牲畜500余只羊、15头牛。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外出打工为生。   大白沟村与南沙河村、王诲庄村、惠安村、东山底村、桃园堡村、孟家庄村、申奉村、侯城村、东咸阳村、大涧村、南付井村、北沙河村、南杨家庄村、胡家庄村、杜家庄村、沟子村、贯家堡村、杨家庄村、马定夫村、范家庄村、北庄村、黑峰村、庞家庄村、田家渠村、浒泊村、斜坡村、盘道村、青基沟村、地山坪村、西峪村、大峪坪村、十八院村、研泥村、车家凹村、胡家坪村、龙门村相邻。  

青基沟村

  太谷青基沟村地处太谷县城东南10公里处,距离108国道12公里,同时紧靠碧润农产品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园区,交通比较方便,建设环境比较优越。青基沟为行政村,下设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980人,农户240户,农业劳动力320个。土地面积为9628.4亩,耕地1004.4亩,其余全部为宜林荒山荒坡。因地处山区地带,这里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和养殖。青基沟村现有核桃树410亩、苹果树150亩、梨树100亩、杏树50亩,计划2013年新栽种核桃树100亩、杏树80亩,2014年栽种核桃树100亩。村两委班子积极为村民兴修水利,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探寻发展本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路子。    青基沟村以 “四个一工程”为契机,以现有的鲜干果种植为依托,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出发点,做大做强鲜干果产业,形成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努力壮大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地山坪村

  地山坪村位于侯城乡东南部,属中后山区,现有人口42户,78人,土地700余亩,大牲畜20余头,养羊百余只,   为响应乡党委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村内实际情况,我村今年主要围绕以下工作进行:    一、村级阵地作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办公、宣传和实施村级管理活动的根据地,在基层党建和组织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大队由于年久失修,房顶已基本坍塌,窗户破损严重,经过村两委开会研究、准备修缮村级阵地,测算预计修缮资金需4万余元,村里由于修建水塔和道路硬化,资金已经非常紧张,这部分资金难以筹措,望上级部门能够帮助解决。   二、村内闲置土地有1000余亩,我们将积极进行宣传,与开发商和有识之士联系,争取利用现有资源,对村内进行开发。   三、大力进行绵羊养殖,药材种植项目建设,扩大规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西峪村

  西峪村地处侯城乡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西峪行政村共有西峪、涧沟、白尖头、崖头四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57人,土地总面积为7765.37亩。    因地处山区地带,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劳务输出为辅。   

大峪坪村

  大峪坪村地处二佛山风景区,县城东南方向17.6公里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现有农户88户,农业人口270人,党员24人,人均收入1000元,耕地面积700多亩,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生。  

十八院村

  十八院地处侯城乡东部山区,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2户,共计89人,年人均收入5000元。  

研泥村

  研泥村简介   侯城乡研泥村位于县城东南处15公里处,侯城乡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   全村共77户, 234人,耕地 560亩,过去村内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近十年发展了酥梨种植。目前村内酥梨种植约800亩,人均约三亩,酥梨已成为研泥村的支柱产业。研泥村因土质特殊,种植的酥梨皮薄水大,香甜可口,多次在省市科技博览节获奖。因山区缺水,影响酥梨发展,2011年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新打井一口。有效的解决了村民梨树灌溉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年研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33元。   研泥村地处大佛山脚下。从村内的小路到大佛山山顶步行仅需十分钟。每到农历正月初一早上,就有很多登山爱好者顺着研泥村的山间小路登到大佛山山顶,登高远望太谷城的美景,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快意。   研泥村毗邻825国防库,距离候城乡政府仅5公里,地势平坦,一条油路直通村内,交通十分便利。村内有太谷十寨之一的研泥寨,历经岁月洗礼岿然不动。村内另有三官庙,经过近年来的不断修整,恢复了古朴厚重的风貌。村内民居整齐干净,民风淳朴,尽显古老村落的无尽魅力。同时825库的现代楼宇建设又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平添了几分现代的气息。   目前,研泥村在酥梨产业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蘑菇种植业,相信依托研泥村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在不久的将来,研泥村必将会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采摘庄园为一体的度假旅游胜地。   

车家凹村

  车家凹位于太谷县侯城乡东庄片,东至大白沟,西至中北岭,南至南山头,北至西庄,现有在册人口总共226人,分车家凹、杨山、杨笃联3个自然村,共103户。其中在山上居住人口50余人,其余村民大部分在外寄宿、打工。   车家凹在前几年陆续对三个自然村进行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修建了3座蓄水池,但是由于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一到干旱季节,村民吃水还是相当困难,输水管道年久失修,已出现多次漏水,急需进行改造,基于这种情况,村两委讨论决定,积极筹措资金对管道进行维修改造,部分漏水严重的地方进行重新铺设,有条件的话进行蓄水池扩建。此项工程预计得15万余元,在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情况下,缺口还有145000余元。   村级活动场所是在旧学校的基础上进行县级改扩建而成,虽然基本上具备了村一级活动场所的水平,但村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还不健全,办公桌椅、书柜短缺,房屋整体面貌陈旧,为改变村容村貌,推进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决定投资1万余元购置桌椅、书柜等设备,对村大队进行修缮,此工程在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情况下,还有7000余元的缺口。   杨山、杨笃联两个自然村还没实现道路硬化,一到雨雪天气村民出行相当困难,不利于农产品运输,对山区开发造成了一定阻力,影响了山区护林防任务的顺利实施。村两委已经多次讨论研究,希望能对自然村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但是该项工程预计得投资50万以上,由于山区条件限制,该项工程缺口太大,一直搁置不能顺利实施。   车家凹村离县城约25里,通往行政村道路已全部竣工,交通便利,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内闲散土地比较多,土质优良,利于果树、药材栽种,也可以发展养殖业,村支两委非常团结,忘有识之士能来车家凹投资建设,我们村两委一定全力支持。   

胡家坪村

  胡家坪村位于侯城乡南山部,现有村民45户,总人口92人,耕地面积400多亩,在村长期居住有23户,我村目前主导产业为养殖业,全村养肉牛约300多头,长期居住村民每户平均养肉牛13头,2012年养牛村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近一个时期我村高度重视养牛业,确定将养殖业作为我村今后一个时期的特色产业。  

龙门村

  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龙门村地处侯城乡西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龙门全村共139户,280人,耕地800余亩。人均年收入约为1000元。主要以种植玉米、谷等粮食作物为主,劳务输出为辅。果树种植以浒泊槟沙果为重点特色。   龙门村内有千年槐树及古庙,村内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民风淳朴,自然的原生态环境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近几年来,龙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支部、村委两委班子积极为村民兴建基础设施,大力开展道路修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作出了贡献。   今后村两委班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依据山区特色,领导村民发展种植业,积极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力争创建富裕和谐的新龙门。   


田家渠村特产大全




田家渠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