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太谷县 >> 小白乡 >> 西里村

西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里村简介

  小白乡西里村位于太谷县东部平川地带,道路紧邻南循环线。全村现有农户65户,人口183人,其中劳动力8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约66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54元。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按照0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目标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打造出了卫生、文明、和谐的西里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6204 030600 -- 查看 西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崖村

  东崖村位于太谷县小白乡东北部, 248口人,耕地面积1312亩,由于其特有的土壤条件、气候特征,全村以种植红枣为主。   在2001年的太谷首届红枣节上,东崖村的壶瓶枣以其独特的品质荣获“金奖”, 2002年,山西电视台黄土地栏目组来园区举行了“观众见面会”,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小白的壶瓶枣。   2009年,小白乡东崖村,作为万亩红枣园区的核心村之一,作为省林业现场会停车参观点,半年的时间使得它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凭借红枣产业经济收入,他们在全乡新农村建设中名列前茅,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万亩红枣园区产业资源基础,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搭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发展平台,沟通城乡流通渠道;积极对接旅游,以红枣园区采摘、农家休闲为方向,着力做好项目规划,大力建设管灌、滴灌等节水工程,改善种植条件,同时紧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全面硬化了园区道路,极大的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在村落建设方面,他们不仅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而且村组织阵地建设也全面完成,暂新的村容面貌座落于万亩生态枣园,东崖村人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在县委、政府城乡统筹发展中大格局中,林业现场会机遇将促使小白乡借助园区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以采摘、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园区的多元化开发建设。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成为了我县造林强县工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名片。在未来,小白将继续通过扶持红枣加工企业,加强红枣产业建设,外引内联,学习新型种植方式及管理模式,不断选择优良品种,以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园区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走“绿色、生态、观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做大、做强红枣产业振兴全乡经济,使红枣产业成为红枣园区人民群众红红火火的致富之业,让小白红枣产业在三晋大地上彰显出更加亮   丽的新风采,这片黄土脊梁上将创造更大的奇迹!   

白燕村

  白燕村位于小白乡西北部,人口1699人,耕地面积4016亩,是我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先进村、园林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西省最大的苗木基础,北方最大的白皮松基地,全国十佳苗圃之一。作为小白乡万亩苗木园区中心村,2012年白燕村人均收入纯收入达到了12144元,其中,来自于苗木花卉产业的收入占到了村民总收入85%以上。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白燕村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已达到3700亩,现有各类苗木花卉品种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92.13%,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外租种土地种植苗木近3000亩,成功的涌现出了以绿美园林公司及其合作社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20余家,产业辐射周边15个行政村,发展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苗木产业不仅成为白燕村了“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更成为了小白乡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主导产业之一,为乡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长达15年的发展积淀,白燕苗木──其区域产业知名度、影响力和产业中心集聚作用已然形成。如今,漫步在充满着绿色、生态气息的园区,感受到的是和谐发展的希望和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想指导下,白燕村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十二五时期,勤劳、智慧的白燕人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园区内丰富的绿色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紧紧抓好国家各项政策机遇,为构建更加绿色生态、和谐秀美的新家园而不断努力。   白燕村旅游资源丰富,以白燕村为中心的遗址文化,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西周晚期,是一处系统了解晋中地区从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比较完整的、连贯的文化遗产序列遗址,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白燕村将发展目标定位在集文化、生活、娱乐、教育、访古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生态旅游景区确立“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把保护放在开发之前,开发要服从保护,避免破坏资源和缺乏特色的低水平建设,确保景区“山清水秀、民俗体验、古香古色、红色教育、回归自然”的资源特色长盛不衰。   

王村村

  王村位于太谷县东北部,临近太邢线、榆长线,交通便捷。现有农户230户,人口908人,耕地2027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是山西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小白乡苗木花卉基地的中心区,山西省有名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支村两委在谋划本村发展中以“绿色生态农业”这一目标,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义无反顾的承担责任,用行动实践了诺言,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农业之道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不断壮大苗木花卉这一绿色富民产业,现已形成了从规划设计到土方工程,从苗木花卉栽植到后期管理的一条龙作业线。全村95%以上的农民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全村苗木花卉覆盖率达99.3%,呈现出“绿树村边合”的优美生态景观。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农民收入也得到大幅增长。2009年经济总收入为113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54元。   从2006年开始,王村2027亩耕地面积全部覆盖苗木花卉。耕地面积的有限,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步伐;严重减缓了苗木花卉面积的增长和规模性苗木品种的发展及其繁殖速度。2007-2008年来,支村两委不断引导群众开拓进取,引导村民到周边村庄进行土地流转,投资苗木花卉业,效果显著,构成了农业富有活力的板块经济。根据市场需求的新变化,该同志采取积极引导村民与周边村庄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采取措施引导种植户提高苗木花卉质量,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三年来,全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新增 3000余亩,增长一倍以上。 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的增加,不仅能满足种植户、苗木公司和市场的需求,还可使王村人均收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全村培育现有绿化专业队6个、种苗花卉经纪人70余人、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苗木花卉龙头企业13个。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承揽省内外大型绿化工程,通过全新合作机制,不但使本村苗木花卉成倍增值,而且还使产品远销,走向市场,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互利共赢”。目前,他们收入占整个王村经济总收入的43%,他们植根于广大种植户之中,既保证种植户的独立生产经营,又按照合作制的规则,克服一家一户在生产经营中的局限性。通过有机结合,形成合分工协作的苗木花卉产业化经营链条,既适应了市场经济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客观要求,又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促进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此外,连续多年,全村无-事件、无-,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满意度为100%。群众对本村现有的发展规划,生活状况,乡风文明,村容村貌及两委班子的发展理念、工作能力、爱民情怀满意率均达到91.5%。相信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将会继续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与时俱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把王村建设成为一流的新农村。   

大白村

  小白乡大白村,位于小白乡西部平川地带,紧邻公路北小线和1号路,交通便捷,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全村现8个村民小组,683户,共 2518人,劳动力人口为1071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有7313亩。   大白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党员7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多年来,大白村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下庄村

  下庄村位于太谷县小白乡西部平川地带,紧邻公路北小线,全村现有228户,共896人,劳动力人口占482人,耕地总面积有1959亩。我村坚持以发展村内经济为中心,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7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农民收入达到5572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预计比2006年增加14.19%。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并且依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增强下庄村的综合实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为目的,结合本村实际,按新农村建设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1、抓好沼气池建设,建设富裕生态家园,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07年是沼气事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广泛宣传发动,到目前为止,全村建设沼气总投资达到13万元,完成62池的沼气建设任务,在沼气建设过程中,我们狠抓质量,保证建一个成一个,避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我村沼气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2、全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007年我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0余万元,新打机井2眼,铺施管道10000米,极大地改善农业水利硬件。   全村选择养殖业和瓜菜业作为主要产业。   (1)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趁今年养殖形势一片大好的东风,新发展猪132头,鸡12000只,羊150只,全年产值达到500万,目前我村养殖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已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积极发展瓜菜种植,全村温室大棚发展到70余个,大棚菜年产值达到210万元,西瓜面积发展到300亩,产值达到60余万元,明地蔬菜面积达到250亩。产值达到80余万元,两大主要产业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3、成立了下庄绿禽专业合作社。   由下庄村养殖大户张元香牵头,成立了绿禽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本着共同发展的目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4、大搞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一年来多次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蔬菜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全年培训人次达到200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大力兴办公益事业,营造村民健康快乐的氛围,构建和谐村风   我村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投资3万余元,新修健身广场一个, 在原有健身器材的基础上添置了蓝球筐和乒乓球室等,村内有卫生局验收合格的卫生所两个,网络文化站的健康发展,为农民获取信息,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三、发动群众、整洁村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1、响应县委号召,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6月份全县召开学朝阳环境卫生整治动员会, 下庄村积极响应,迅速在全村展开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首先制定了下庄村文明卫生公约、垃圾处理办法,制定了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村干部包区负责制,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工作,下庄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村严格按照五清五规范的原则,实现了垃圾规范管理,配备专门的保洁员一名,投资2万余元对墙壁进行粉刷,农户门前三包。全村还开展了文明卫生庭院的评比,所有这些有力的措施,促使下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2、道路硬化。   今年,投资20万元,硬化道路3公里,使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达到户户通。   3、村庄绿化。   下庄为全县园林村之一,今年共投资5万余元,对村内、村外主干道和村周围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花草树木1500余株,达到了园林村绿化标准。   4、亮化。   目前村内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新安路灯35盏,实现了主干巷的亮化。   四、加强管理、落实民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村内设有党员活动室,坚持每半个月召开支部村委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对重大事项及廉政建设进行讨论。年终对党员和支部进行评议、总结。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全年就四件有关全村的大事实行了“一事一议”,村内设有村务公开栏,实行村务公开,每年3月25日、7月25日为村务公开日,并聘请了村务公开监督员两名。坚持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等制度,村民对村“两公开”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村民对两委班子满意度达到95%以上。   

西炉村

  西炉村位于太谷县东部平川地带,紧邻公路北小线。全村现有367户,共1354人,其中劳动力671人,播种面积4014亩。我村基础设施好,地理优势大,发展潜力大。  

东炉村

  东炉村简介   东炉村位于小白乡西北部,全村402户,1093人,下辖4个村民小组,党员50名,耕地面积2915亩,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412元。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县乡园林村示范村,“一村一品”专业村。近年来,东炉村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通过紧抓新农村建设、“五个全覆盖工程”、“一村一品”等各项机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为重点,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东炉村已发展形成设施农业、养殖业、红枣、苗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在村南、村东已发展形成拥有日光温室大棚90余座,拱棚80余座的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区;投资7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在位于村东至西崖片区,以密植矮化和遮雨棚管理技术为主,红枣发展已达1000余亩;随着乡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我村苗木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苗木产业已成为我村产业发展中的新亮点。   在政策机遇带动下,东炉村已完成了村内约90%的街巷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建立了合作医疗卫生室,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行了村大队改造建设,硬化了篮球场,配备相应的图书文化及体育等器材,通过环境“创三优”、“五清五规范”、“四化四改”等工作,探索实践出了“户为基础+集中清运”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村内环境面貌,为村两个文明建设创优了环境,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建立和实施“五签一审”、“四议两公开、”“阳光农廉”等民主工作制度,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推进。   展望未来,东炉村支部、村委将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和谐稳定作为约束保障,继续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乡人大及上级各部门的有效监督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实现产业显著增效、农民显著增收和各项民生工作的显著改善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上庄村

  小白乡上庄村,位于小白乡西部平川地带,紧邻公路北小线和1号路,交通便捷,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全村现9个村民小组,705户,共 2509人,劳动力人口为1034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有678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余元,多年来,上庄村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上庄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白村

  山西省太谷县小白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太谷县城东北15.5公里处,南临太邢线,交通便利,是小白乡政治、经济、教育活动中心,为小白乡人民政府驻地。   小白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面积4911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4511亩(水浇地3511亩、旱地100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全村共567户,总人口1678人,劳动力826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4元。   近年来,小白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村领导认真分析本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了苗木,蔬菜大棚,养殖等产业。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带动下,小白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设施农业、苗木、养殖、红枣加工等产业均取得较快的发展,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在林业现场会的带动下,小白村将在“园林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村内绿化、美化水平,为小白村人民群众创造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   

西里村

  小白乡西里村位于太谷县东部平川地带,道路紧邻南循环线。全村现有农户65户,人口183人,其中劳动力8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约66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54元。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按照0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目标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打造出了卫生、文明、和谐的西里村。   

下土河村

  太谷县小白乡下土河村位于太谷县东部山区,共有845人,240户,耕地面积941亩,全村劳动力376人,以农业种植为主,粮食产量977.7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055元。近年来,在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得正确领导下,我村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在小白乡苗木花卉基地带动下,我村由郭甲喜、穆瑞明、杨财富三人分别成立三个苗木合作社,共带动全村种植侧柏、卫矛、丁香等二百余亩,共涉及农户四十余户,每年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收入2500元/亩。经济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村民种植苗木的积极性。今年预计又将发展苗木百余亩,将给农民创造更多收益。    随着苗木带给村民经济收入地不断增加,我村苗木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西崖村

西崖村  西崖村概况    小白乡西崖村位于太谷县小白乡东北部,道路紧邻南循环线,交通便捷。全村现有农户143户,人口437人,耕地145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348元。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按照0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目标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打造出了卫生、文明、和谐的西崖村。   

东南台村

  东南台村位于太谷县小白乡东南部山区丘陵地带,紧邻南循环公路,全村现有人口280人,耕地总面积300亩。目前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园林村”。2009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   

西南台村

  西南台村位于小白乡东南部山区,全村55户,在册人口146人,劳动力81人。耕地面积850亩,以红枣、蔬菜大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我乡“万亩红枣园区”园区村之一。人均收入达7191元,在新一届村委主任允俊林,支部书记允苏瑞的带领下,全村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截至目前,在全体村民的积极努力下,村内道路已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共计1.8公里,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美化了村貌。为解决本村吃水难、浇地难问题,经多方努力已在村东边新打水井一眼,并铺设输水管道2000余米,安装变压器一台,改变了以往露天灌溉方式,极大节约了水、电等资源。此外,村内健身场地配套设施的设立,丰富了村民的文体活动。-的胜利召开,为全村致富道路指明了方向,全村展开学习热潮,让老百姓的幸福梦看到了希望。   2013年,村委信心百倍,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再在村西边新打水井一眼,并且配备相关输水管道,以彻底改变全村吃水难问题。硬化红枣园区道路2公里,加快本村致富步伐。另外,对村内两条主街道两侧进行绿化,以新村风,新姿态迎接西南台美丽的明天。   

沙子地村

  沙子地村简介   沙子地村是太谷县小白乡红枣重点产区之一,现有农户70余户,200多人口。2012年人均收入8800元。村庄离县城20公里,地处丘陵地区,周围是集中连片的万亩壶瓶枣林,产区及周边地区没有工矿企业及其它污染源,产地环境优越;距省道榆长公路和太长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南到省道太邢公路6公里,交通便利。今年加大投资,努力协调农户,认真实施“双调技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市级红枣示范园。   

范坪村

  小白乡范坪村位于太谷县东部山区地带。全村现有农户130户,人560人,其中劳动力13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约66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54元。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按照0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目标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打造出了卫生、文明、和谐的范坪村。   

龙坪村

  龙坪村基本情况   龙坪村位于小白乡南部山区,现有农业人口总数226人,全村现有田间林网及各类四旁树2153株,耕地面积580亩,宜林荒山、荒地800余亩。   

熬脑村

  熬脑村简介    熬脑村位于小白乡东部山区,下有4个自然村和116人。2007年在乡党委、政府及各村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下,范坪至熬脑的道路建设得以落实。全长10余公里,辐射3个行政村和7个自然村,工程总投资200余万元。该工程的实施积极响应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同时为开发本村自然风光和山区农家乐旅游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土河村

  上土河村位于太谷县小白乡东南部,交通便捷。现有农户102户,人口343人,耕地992亩,人均收入达6047元。连续多年,上土河村党支部、村委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村内各项问题。村两委通过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义无反顾的承担责任,用行动实践了诺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农业之道路。   

东里村

  东里村现有农户299户,人口999人,耕地3300亩,是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山西省有名的红枣生产基地。   近年来,东里村两委带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以发展红枣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带领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逐步打造出了绿色靓丽卫生的东里村。   


西里村特产大全




西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