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村位于任村乡东北部,紧邻榆黄公路,太焦铁路穿村而过,并建有郝村火车站,距108国道10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564户,人口1527人(劳动力780个),耕地面积435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10824元。是以设施农业、林果、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村,同时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又是山西大学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山西农业大学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被确定为全国34个省部共建示范点之一,我省唯一一个,率先建设新型农村。
近年来,郝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新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土地的产业升级和多种经营,农民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成倍增长。目前全村共建设蔬菜大棚、拱棚300个700余亩,达到了户均1.7亩,平均每亩收入在1.4万元以上,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县前列;依托怡园酒庄有限公司,种植酿酒葡萄800亩,亩均收入2500元,发展鲜食葡萄600亩,亩均收入8000以上;还发展玉米制种1000亩。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郝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一是在设施农业建设上采取了村集体组织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机械化挖掘、统一购置电卷帘机,统一土地补贴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蔬菜的积极性,村集体为此先后出资40余万元,鼓励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二是投资引进冷技术设备,储藏保鲜蔬菜,实施反季节销售,从面实现蔬菜增值、农民增收。投资200余万元,设计年交易量5000万公斤的果蔬集散中心,已于2009年完工,今年投入使用。
三是组织成立了“同怡农产品经济合作社”和“葡萄协会”,合作社和协会均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办法,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合作社和协会的成立,有效的解决了果蔬产后卖难的问题,从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了果蔬产业。
四是为推进高效农业,村里还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聘请农大教授帮助农民引进良种,防治病虫害,推广实用技术。
“要想有大发展,光借外脑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村里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800多人次;设立了“农民科技书屋”,供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和查阅科技信息;成立了“农民网络文化站”,在对村民免费培训的同时,请村民免费上网,更便捷地了解农业信息。
“建设新农村,还得有个好规划。”本着“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郝村的发展规划已做到了2010年。
村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带来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先后水泥硬化道路11公里,砖砌9公里(达到户户通)田间道路砂石化9.5公里;对村内墙壁进生了粉刷;对原有的小学校进行了改扩建,购置了整套的音乐体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成立了锣鼓队和文艺演出队伍;还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各种球类、棋类比赛。
社会和谐,集体福利事业也水涨船高,郝村建立了社会养老、合作医疗等制度,100%地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医的目标。
村里开展了“美在农家”等文明活动,农民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在发生改变,关爱老人,照顾邻里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民风纯朴,生活文明,十几年来村里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事件,村民们在这块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生活得踏实、自信。
在农村,街道的卫生与保洁,始终是一个难题,郝村把卫生管理制度化,实行“统一划片管理、干部定点包片、公共区专人清理、农户门前三包、垃圾定点堆放”,村里主干街道由村里聘用的保洁员负责,小街小巷由邻户具体负责,家家都有一段责任区,形成了垃圾不落地、街巷不见脏的干净整洁。
通过多年的探索,郝村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乡村的文明之风,保证了郝村步入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6205 | 030600 | -- | 查看 郝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段村村 |
任村乡段村地处108线、太长﹙太原---长治﹚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处。与布袋庄村和任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385户,人口1014人,其中劳动力510人,耕地面积2161亩,现已有固定、移动电话640多部,电话入户率达93.5%。段村农业资源丰富,农村经济主要以畜牧、林果、棚菜作为带动点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段村村委充分利用本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优势,规划了800亩果品园,并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果树产业,目前主要栽植的品种有富士、酥梨、红枣,在发展果树的产业同时我们又大力发展养殖业187户。2001年,-总理曾来本村参观、指导,特指定为“税费改革”试点村,2011年人均收入10214元。 |
布袋庄村 |
布袋庄村坐落在108国道东3公里处,和太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上。全村682户,1756口人,5000亩耕地,2011年人均收入为8563元。自古以来依靠肥沃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崭新的住宅,高耸的楼房,硬化的道路,便利的交通在这里井然有序。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五好家庭成批涌现,初步展现出和谐农村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以无公害蔬菜、林果、养殖为主导产业,日光温室180座,各种畜禽15000头(只)左右,农田水利机电井配套45眼,田间道路砂石化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0公里(达到户户通),建设农村网络文化室一个,配备电脑2台,9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每年约有500人次进行温室大棚农作物培育、农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饲养技术等方面培训。 村两委领导班子,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我村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田间绿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发展设施农业,流转土地2000亩,规划设计可建设温室400座。在前期工程,投入大型机械20台,推起温室38座,投入170万元。此项工程农户投资600余万元,集体用于园区水电路各项投资50万元。 亮化、美化人居环境:架设路灯,完善亮化工程;搞好村路及庭院的绿化美化;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初步建成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落。 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绿化建设:中心大街栽植花木,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大丽菊、月季等常规花卉。投资8万元,新栽植绿化树种100株,绿化蔬菜设施园区200平方米,新栽植绿化树种100株,绿化主干路3公里。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一个党员(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一个书报阅览室,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一个标准的卫生医疗室,增添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全村实现“七个联”:交通道路联成网、公共汽车联村组、绿化美化联庭院、技术培训联市场、骨干产业联成片、文化医疗联农户、文化阵地联民心。 精神风貌建设: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型农村的建立必须有新型农民的存在,树立新的精神风貌,必须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以“-”为准则,培育文明农民;要提供农民文化活动场所,鼓励农民成立文化艺术团体,表演文艺节目,培育阳光公民,投资了30万元,建成一个专门供群众健身、娱乐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扩大现有图书室;要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培育健康农民。 宣传发动群众养羊共6000余只,并利用牲畜的粪便建沼气55座 |
中吾村 |
任村乡中吾村坐落在108国道东3公里处,和太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上。全村105户,310口人。2011年人均收入8270元。自古以来依靠肥沃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五好家庭成批涌现,初步展现出和谐农村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 村两委领导班子,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我村实际,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田间绿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中吾村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
西贾村 |
任村乡西贾村位于太谷县东北角,东距榆黄线2.5公里,西离108国道3公里,紧临太长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604户,1652人,耕地4534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9013元。 |
内贾村 |
内贾村位于太谷县任村乡东北部,毗邻晋中市榆次区,距108国道2.5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该村现有336户,958人,耕地3345亩,农田水利配套机电井20眼,90℅的户安装了电话。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97元。96年曾被晋中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98年被山西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农村基层组织高标准红旗党支部”。 内贾村以制种、大棚、林果为主导产业。其中建设了优质小麦良种基地50亩,玉米制种面积1599亩;建有日光温室180座,占地300亩;水果种植以苹果、葡萄为主,其中苹果种植面积约800亩,葡萄栽培主要依托港资葡萄酿酒企业——怡园酒庄,发展酿酒葡萄400亩,以玫瑰香为主的鲜食葡萄15余亩。 内贾村主要以“五清五规范”为整治内容,对主街道进行了硬化,面积达2.59公里;对墙壁进行粉刷,面积一万米及对进村出村公路的沿边也进行绿化,绿化面积为6公里;安装路灯36盏;在村内不同位置建设垃圾池6个;制定村规民约、卫生、门前三包等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设4名保洁员,定时清运垃圾。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村在完善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投资两万元对我村的文体活动室及村委会进行了翻修,并借助移动公司,建起了远程教育网,另外投资5000余元,配备会议桌1台、DVD1台和电视1台,方便了村民丰富精神生活。 |
东贾村 |
东贾村是一个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村,它位于太谷县任村乡东部,紧邻榆黄公路、太焦铁路和太长高速,距离郝村火车站1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现有231户,617人,总耕地2549亩,有劳动力320人。2011年人均收入为11167元。 “农家乐”生态旅游做为我村的一支柱产业,今年我村在要求“农家乐”经营户遵守《“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章程》的同时,不断提高经营户的专业服务水平,定期对其进行免费的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并精心为经营户出谋划策并提供了配套服务,如东贾村的30余户接待户全部配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并安装了沼气。所有接待人员均有健康合格证,接待户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在此基础上,我乡还强化了“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建立完善了 “农家乐”行业规范体系和考评、奖惩制度,并与所有的“农家乐”经营户签订了诚信经营协议,要求统一挂牌后,按行业规范开展经营。我乡还对 “农家乐”的餐饮、住宿价格进行了统一明码标价,杜绝“斩客”现象,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起任村乡“农家乐”的形象。下步还将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制度上墙,使卫生、安全、登记等相关制度一目了然,使经营更趋规范化。 |
东卜村 |
东卜村现有69户,203人,耕地1200亩,其中红枣经济林850亩,酿酒葡萄140亩,苹果60亩,桃、杏100亩,大棚38座,每年劳务输出22人,田间道路砂石化3.5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水泥路)1.3公里,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又是山西农业大学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建立枣药示范基地200亩,村内电话安装户达到8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8元。98年曾被晋中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是县级先进党支部和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 |
郝村村 |
郝村位于任村乡东北部,紧邻榆黄公路,太焦铁路穿村而过,并建有郝村火车站,距108国道10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564户,人口1527人(劳动力780个),耕地面积435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10824元。是以设施农业、林果、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村,同时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又是山西大学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山西农业大学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被确定为全国34个省部共建示范点之一,我省唯一一个,率先建设新型农村。 近年来,郝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新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土地的产业升级和多种经营,农民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成倍增长。目前全村共建设蔬菜大棚、拱棚300个700余亩,达到了户均1.7亩,平均每亩收入在1.4万元以上,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县前列;依托怡园酒庄有限公司,种植酿酒葡萄800亩,亩均收入2500元,发展鲜食葡萄600亩,亩均收入8000以上;还发展玉米制种1000亩。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郝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一是在设施农业建设上采取了村集体组织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机械化挖掘、统一购置电卷帘机,统一土地补贴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蔬菜的积极性,村集体为此先后出资40余万元,鼓励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二是投资引进冷技术设备,储藏保鲜蔬菜,实施反季节销售,从面实现蔬菜增值、农民增收。投资200余万元,设计年交易量5000万公斤的果蔬集散中心,已于2009年完工,今年投入使用。 三是组织成立了“同怡农产品经济合作社”和“葡萄协会”,合作社和协会均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办法,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合作社和协会的成立,有效的解决了果蔬产后卖难的问题,从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了果蔬产业。 四是为推进高效农业,村里还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聘请农大教授帮助农民引进良种,防治病虫害,推广实用技术。 “要想有大发展,光借外脑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村里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800多人次;设立了“农民科技书屋”,供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和查阅科技信息;成立了“农民网络文化站”,在对村民免费培训的同时,请村民免费上网,更便捷地了解农业信息。 “建设新农村,还得有个好规划。”本着“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郝村的发展规划已做到了2010年。 村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带来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先后水泥硬化道路11公里,砖砌9公里(达到户户通)田间道路砂石化9.5公里;对村内墙壁进生了粉刷;对原有的小学校进行了改扩建,购置了整套的音乐体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成立了锣鼓队和文艺演出队伍;还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各种球类、棋类比赛。 社会和谐,集体福利事业也水涨船高,郝村建立了社会养老、合作医疗等制度,100%地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医的目标。 村里开展了“美在农家”等文明活动,农民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在发生改变,关爱老人,照顾邻里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民风纯朴,生活文明,十几年来村里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事件,村民们在这块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生活得踏实、自信。 在农村,街道的卫生与保洁,始终是一个难题,郝村把卫生管理制度化,实行“统一划片管理、干部定点包片、公共区专人清理、农户门前三包、垃圾定点堆放”,村里主干街道由村里聘用的保洁员负责,小街小巷由邻户具体负责,家家都有一段责任区,形成了垃圾不落地、街巷不见脏的干净整洁。 通过多年的探索,郝村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乡村的文明之风,保证了郝村步入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 |
牛许村 |
牛许村位于太谷县任村乡东北部,与榆次区毗邻,紧邻榆黄公路,距太长高速入口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村,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全村现有216户、886人,劳动力600人,总耕地2223亩。2011年人均农民纯收入10954元。 |
王思村 |
太谷县任村乡王思村位于太长线40公里处,北临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距108国道5公里,距太长高速范村口5公里,距榆次火车站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我村是一个民风朴实的村庄,村民勤劳、朴实、热情、诚信。这几年,我村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努力发展生产,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田间道路沙石林网化、电话普及率为85%,电视普及率达98%,新生入学率达100%。产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蔬菜、林业、养殖、粮食为四大支柱产业。现有农户233户,646人,2011年人均收入8426元。 |
河西村 |
任村乡河西村位于太谷县任村乡西北部,毗邻晋中市榆次区,距108国道2.5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太长高速村际公路已开通,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交通十分便利,现有人口865人,土地2609亩,主导产业以大田蔬菜、温室大棚、粮食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42元,2009年开始河西村新建日光温室100多亩,种植反季节蔬菜,全面提高河西村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蔬菜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大田蔬菜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700多亩,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河西村96年曾被晋中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98年被山西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农村基层组织高标准红旗党支部”。 |
小谷村 |
小谷村位于太谷县任村乡中部,距108国道、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南同蒲铁路东阳火车站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一个的绿色生态农业村。现有59户,149人,2011年人均收入10061元总耕地面积900亩,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文明和谐。 热情的小谷村民真诚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投资洽谈。 |
大郭村 |
大郭村位于太谷县任村乡中部,距108国道、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南同蒲铁路东阳火车站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一个的绿色生态农业村。现有农户342户,1011人,总耕地面积26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9268元,有劳动力600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以无公害蔬菜、林果、玉米制种、养殖为主导产业,重点突出粮食、日光能温室蔬菜两大特色产业,粮食面积1700亩,(其中玉米制种600亩),日光能温室80座,各种畜禽3000头(只),农田水利机电井配套20眼,田间道路砂石化4公里。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村内道路3.5公里,达到户户通,绿化覆盖率达到32%,电话普及率达90%,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文明和谐。 热情的大郭村民真诚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投资洽谈。 |
河东村 |
河东村是太谷县任村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村民居住占地面积2000多亩,村民434户,总人口有1127人。河东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养猪,种植蔬菜和水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的耕地面积占3966亩,其中,蔬菜大棚有42个,占地面积96亩,主要种植大白菜、西红柿等。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等,水果包括苹果、梨、红枣,以红富士苹果居多。2011年人居收入9212元。作为通往榆次、太谷车辆的一个主要站点,这些,不但给村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同时也促进了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村内农产品的市场,繁荣了河东村的经济,为河东村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任村村 |
任村位于太谷县城东北20公里处,毗邻晋中市榆次区,距108国道2.5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太焦铁路、太长高速、榆黄公路穿乡而过,耕地面积7890亩,总人口有3024多人,1342多户,9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村际公路已开通,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交通十分便利。年平均气温9.7℃,10℃以上积温3517—3796度,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气、水、土壤被山西省农业环境质量检测连续二年均达到国家A级标准,非常适合农业发展。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9683元,设施蔬菜和养殖业发展较快。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任村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创建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任村”的总体目标,团结进取、开拓创新,0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