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仁堡村位于古县镇西约十公里处,现有人口497人,户数196户,耕地面积2650亩。主导产业为酥梨、玉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是农作物良种的繁育、示范、推广基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7102 | 030600 | -- | 查看 荣仁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温曲村 |
温曲村位于祁县县城东南,距城6公里,紧邻祁任线;属于古县镇管辖,距古县镇政府2公里.农业以农作物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从事玻璃器皿生产。 |
大桑村 |
大桑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南方向5公里处,全村共188户,人口540人,劳动力380人,党员20名,村民代表10名。村庄面积1308亩,其中耕地面积1148.3亩。主导产业以酥梨种植为主,其它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 大桑村为酥梨基地建设村,全村种植酥梨户数为100%,酥梨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酥梨基地建设于1990年,占地500亩,打井四眼。目前,已完成占地800亩的基地建设,至2013年底,将实现1000亩酥梨生产基地的目标。目前我村培育了一批酥梨种植技术人员,实现了每户都由一个技术人员。2003年,修建基地配套新建保险库一座,农副产品加工车间两座;2010年,建设涌泉节水工程,新增机井2眼。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选择发展市场有很好名气的新型品种进行示范,取得了成效。 |
闫漫村 |
|
张名村 |
张名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南方向,全村人口1710人,共610户,耕地面积3240亩。主导产业以酥梨种植为主,其它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 |
申村村 |
申村隶属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2013年末户籍总数702,户籍人口1788,常住人口1800。其中:乡村从业人员800人。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建设条件优越。该村现有耕地3608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黄豆。园地面积65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78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1316.319吨。 |
小韩村 |
小韩村隶属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村庄总面积3350亩,建筑面积450亩。东与下古县村相邻,南与上古县村相邻,西与申村相邻,北与温曲村相邻,村庄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距县政府驻地5公里。 该村2013年末户籍总数650,户籍人口1703,常住人口1400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780人。 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建设条件优越。 该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黄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81.6亩,果园面积3400亩。2014年小韩村规划养殖区,2014年春季开始发展核桃种植。 |
下闫灿村 |
下闫灿村位于古县镇西南方向,农用地总面积为4201亩,其中耕地面积2196亩,园地面积2005亩,村民多靠种植和外出打工为生,酥梨产业也是村庄的一道特色,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流中,下闫灿一定会不断奋发,明天一定会更好。 |
元台沟村 |
元台沟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元台沟村位于祁县县城东南,距城12公里;属于古县镇管辖,距古县镇2.5公里。地貌类型属于半丘陵干旱区。 二、基本情况 元台沟村共有290户,894人。其中从业人员有460人。 元台沟村耕地面积有2400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有1297亩,园地面积976亩。 三、农业生产状况 以大秋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经济作物为酥梨、苹果、少量枣树。干鲜水果总产量为975吨。畜牧业主要是养殖猪、羊,年末存栏数为51头。 四、农村经济收入情况 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10万元,总费用为369.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6075元。 |
下古县村 |
下古县村位于祁任线和祁子线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行政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农户890户,人口2110人,劳动力1080人,耕地3606亩,人均耕地1.8亩。所在的晋中盆地属于暖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10℃的年平均积温3 700℃,大田作物一年一熟。下古县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村南部有少量黄土丘地,是祁县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 农业结构由果树、大棚蔬菜、玉米制种和畜牧业等构成。其中,果园面积1200亩,2012年底猪存栏700余头,羊存栏500余头,农民人均收入为10744元。我村以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村畜牧业,优质酥梨产业为主。随着酥梨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大,农民种植酥梨的积极性逐渐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
闫名村 |
闫名村隶属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东与张名村相邻,南与任何、荣任堡村相邻,西与东城村相邻,北与谷村、下申村相邻,村庄距古县镇驻地约7公里,距县城约3公里。 该村人口1450人,442户,其中从业人员有795人。 该村交通便利,在县城正南,距县城只有3公里的路程;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同时该村产业发展优越,有5家玻璃器皿有限公司、一家纸箱厂以及一家铝坊土厂。 该村现有耕地3444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原地面的150亩。 该村经济发展很好,去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27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44元。 |
大韩村 |
大韩村简介 大韩村坐落在昌源河畔,与古县镇政府相邻,现有耕地4000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有3733亩,园地面积340亩。全村700户,人口2530人,劳动力1350人,党员5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680元。大韩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全村没有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薄弱。农业主要以农作物玉米、小麦及经济作物西瓜、酥梨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小麦种植面积200亩,西瓜种植面积700亩。现已建成设施瓜菜大棚300余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为传统生产方式。近年来,大韩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大韩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大韩村水电、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 100% ,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建有大韩小学一座,村卫生所一所,配有简单的医疗器械。2010年投资16余万元修建了中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硬化1350㎡。街巷硬化完成20余公里,已达全村90%。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新修建公共礼堂600余平方米,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大韩村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支部委员 5 人。全村有党员 56 名,中青年党员23名,妇女党员数7名,高中以上党员 14 名。 党内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在村委大院内建有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 |
涧法村 |
涧法村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处,全村总人口894人,住户262户。劳动力460人。党员34人,预备党员1人。全村共有15名村民代表。耕地总面积2263亩,粮食面积1924亩。村内主要以玉米为主导农作物,苹果和梨为主要经济作物。“红甜瓜”被誉为涧法村的特色水果. 涧法村与温曲村、大桑村、闫漫村、张名村、申村村、小韩村、下闫灿村、元台沟村、下古县村、闫名村、大韩村、王贤村、梁村梁村、郜北村、子洪村、上古县村、鱼池村、任村村、胡累村、神堂头村、许子沟村、上八洞村、伏坪村、小桑村、南建安村、蒲桑村、北建安村、孙家河村、上闫灿村、任何村、荣仁堡村、东城村、北岗头村、新寨村相邻。 |
王贤村 |
王贤村村情概况 王贤村地处祁县东南,距县城10.5公里,属丘陵地带。全村共223户,人口672人,其中从业人员311人。常用耕地面积1039亩,园地面积790亩。村域经济以粮食、蔬菜、果树为主,粮食播种面积1457亩,蔬菜播种面积530亩。村内年均总收入73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05.82万元,人均纯收入6086元。 |
梁村梁村 |
梁村梁村位于古县镇东,距镇七里,东邻郜北,西接元台沟,北依涧法,南与善香沟相连,属丘陵地带。梁村历史悠久吗,这里原叫西家光,清朝前,这里的梁姓最多,故改名为梁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桑多变,梁姓逐渐减少,赵氏从鲁村迁移到梁村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梁村最大的家族。 |
郜北村 |
郜北村位于古县镇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总面积13860亩,现有耕地2483亩,总人口1640人,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060万元,人均收入达4360元。郜北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粮食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为苹果、酥梨等。现有酥梨面积600亩,常年产量为4000斤|亩,亩均收入2000元。有杂果大棚11个,占地22亩,总投资25万元,主栽品种为“金太阳”、“凯特杏”和“超果红”油桃。有5户农民承包种植。每棚收入在1万元左右。除农业外,村民还以运输业、牧业等作为增加收入的渠道。 |
子洪村 |
一、情况简介 子洪村属祁县古县镇,位于古县镇区域南端。地处丘陵地带,东经112。29',北纬37。19’,海拨高程为758~761米。西北与洛阳村接壤;西邻郜北村;南与郜北村的永安寨相连;东南临子洪水库;东、东北靠昌源河。现村域总面积121.53公顷,全村共有620户,1300人。 二、区位评价 子洪村作为丘陵村庄,周围地势起伏,树木茂盛,自然植被较好,拥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对村庄景观环境的营造有明显优势,村庄临祁子线、208线对外交通比较便利。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子洪村处于新生代晋中断陷盆地,全村地势总体而言北低、南高、西低、东高,子洪村临昌源河及子洪水库,水利条件较好,水源充足。 2、气候 子洪村属风湿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及风沙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秋初降雨较多、冬季干冷少雪,具有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降水量441.8mm、年日照数平均2667.7小时,日照率60%,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子洪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工业、林果业、运输业、储藏(水果)为主。有三元教具厂1家;林果业方面:苹果树20000株、枣树12700株、梨树1300多株;木材树(杨柳树为主)40000多株;养殖业方面:养猪散户20多户(每户养猪约5头);养鸡5户,共有鸡2000只;养羊3户,共有羊100只;养牛3户,共有牛6头。 |
上古县村 |
上古县村位于祁县古县镇南部2公里处,行政面积1平方公里,总人口473人,共190户。2012年全村经济总是收入4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660元。全村拥有养猪规模户4户,猪存栏400余头,我村拥有耕地面积1067亩,其中果园面积730亩,拥有恒温冷库一座,储果窑洞20余眼,以种植酥梨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 |
鱼池村 |
鱼池村隶属于古县镇,村内有130户,340多人,耕地面积1435亩,村内交通十分便利,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村干部的领导下,村民们积极转变传统农作观念,发展以经济果林为主的农作方式,而养殖业方面则以生猪饲养、鸡、鸭禽为主,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坚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以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狠抓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
任村村 |
任村位于古县镇南,地处丘陵山区。全村205户,483人,党员35名,村民代表9人。全村土地面积2126亩,园地面积1541亩,耕地面积585亩。酥梨为本村主导产业。 |
胡累村 |
胡累村位于古县镇南,地处丘陵山区。全村110户,343人。耕地面积1655亩,其中园林面积1150亩,耕地面积505亩。主导产业以酥梨为主。 |
神堂头村 |
神堂头村位于古县镇南部,全村110户,人口280人,从业人员150人,耕地面积160亩,园地面积900亩,2009年粮食总产量37.6吨,干鲜水果产量1200吨,经济总收入129万元,人均收入约4000元。 |
许子沟村 |
许子沟位于古县镇东南,全村134户,人口486人,从业人员267人,共有耕地504亩,园地面积1400亩,2009年粮食总产量76.4吨,干鲜水果年产166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287万元,人均收入4000余元,是祁县一个典型的小山村。 |
上八洞村 |
古县镇上八洞村,现有人口331人,户数148户,现有酥梨面积2800亩,总产量650万斤,我村酥梨生产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大,农民种植酥梨的积极性非常高,95%的农户从事酥梨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上八洞村与温曲村、大桑村、闫漫村、张名村、申村村、小韩村、下闫灿村、元台沟村、下古县村、闫名村、大韩村、涧法村、王贤村、梁村梁村、郜北村、子洪村、上古县村、鱼池村、任村村、胡累村、神堂头村、许子沟村、伏坪村、小桑村、南建安村、蒲桑村、北建安村、孙家河村、上闫灿村、任何村、荣仁堡村、东城村、北岗头村、新寨村相邻。 |
伏坪村 |
伏坪村简介 伏坪村位于古县镇东南15公里,属原任村乡后山地区,辖有9个自然村(伏坪、青草坪、车轮脑、枣圪垛、寿庄、青沙、莘庄、北庄、南庄),181户,人口618人,党员39人,村民代表13人。耕地面积5142.3亩。全村以果树种植为主,发展林地1918.5亩左右,人均收入2009年达3790元。 |
小桑村 |
古县镇小桑村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8公里。全村共有210户,522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10人,总耕地面积1875亩,果园面积1000亩,酥梨是小桑村的主要产业,占人均收入的78﹪,发展优质酥梨特色产业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小桑村村两委班子6人,平均年龄49岁,年龄结构较以前有所改善;村内有党员23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党内各项方针政策,依法办事,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支部班子经常性地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并开展党员带动群众一帮一活动,小桑村村两委干部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并积极带动群众搞好村内各项工作,推进小桑村稳步向前发展。 2010年小桑村被推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坚持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并认真学习了市、县、乡文件,村两委完成了以下工程: (一) 道路工程(每条街道的护坡) 全村共有七条条街道:其中北大街、中街、大西街各长300米;东街、西街各长220米;小街、新建街各长180米。 护坡:街两边各做了长300米、220米、180米,宽1米、高30cm的护坡。 (二) 亮化工程 按村内需要,今年安装好路灯50盏,(按有电杆的实际数计算,每根电杆上按一盏)。为广大村民解决了晚上出行不便的问题。 (三) 绿化工程 为了美化村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村内进行了绿化改造,种植国槐1700m×2÷7米(株距)=486株;去年我村已栽植国槐210株,今年又补栽 276株。 (四)第四部分工程:老年文化活动场地的建设 为了丰富村内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村内在大队旧址处翻建了占地约3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活动室内配置棋牌(扑克、象棋)、电视、音箱、锣鼓等娱乐用品,户外并安装有健身器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 (五)第五部分工程:人畜饮水工程 小桑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村容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村内吃水管道年久老化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村民的饮水健康,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了解决村民多年来吃水问题,根据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和村民意愿,小桑村党支部提议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完工后,很好地解决了全村的人畜吃水问题,保障了全村人畜的健康饮水,极大地方便了小桑村村民的生产生活。 在以后的工作中,小桑村会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构建起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整合组织工作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全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加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实际,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南建安村 |
南建安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南部,行政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210人,共415户。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收入3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9万元。第一产业196万元,第二产业3万元,第三产业6.5万元,外出务工人员20.5万元。我村现拥有耕地面积2033亩,其中果园面积1800亩,以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以优质酥梨产业为主,南建安村酥梨主栽品种包括酥梨、早酥梨等。近年来,我村逐步缩小晚熟果品面积,扩大中、早熟优质果品比例,使以早酥梨、绿宝石等为主的早、中熟梨占到酥梨面积的20%以上。目前全村酥梨面积已达1623亩,全村人均收入10762元。 |
蒲桑村 |
蒲桑村基本情况 蒲桑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片,耕地面积3988亩地,全村有475户,人口1200人。农业生产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养殖情况:羊700只,鸡1000只,猪500头。梨树种植面积20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蒲桑村是古县镇酥梨基地村之一,精品酥梨是蒲桑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酥梨人均收入1400元。蒲桑村村两委共有5人,平均年龄49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两人在村两委交叉任职。目前,全村共有2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 蒲桑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村领导班子广泛调研,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以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作保证,发展思路,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打牢农业基础,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蒲桑村实施了水肥一体化工程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全村共打新井6眼,修建砂石路10公里,埋管道11公里,架线3公里,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村民灌溉、排涝和出行难的问题,增强了村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
北建安村 |
北建安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南部,行政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人,共155户。2012年全村经济总是收入353.5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0.55万元,第一产业193.83万元,第二产业0万元,第三产业18.3万元,外出劳务收入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7384元。我村拥有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果园面积1850亩,以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以优质酥梨产业为主。北建安村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资源丰富,素有酥梨甲天下的美称。北建安村酥梨从上世纪60年代初起步发展,经过20多年的扩张,目前全村酥梨面积已达1715亩。北建安酥梨、因其形美色亮,个大质脆,清香爽口,耐贮耐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
孙家河村 |
孙家河村隶属祁县古县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村110户330口人,在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立足长远发展,务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注重整体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近些年来,村干部针对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切实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村环保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庄、道路及电网布局合理。孙家河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精神为新农村建设而忘我的奋斗着,希望的田野上定会创造出理想的辉煌。 |
上闫灿村 |
上闫灿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南部,行政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人,共183户。拥有耕地面积1854亩,其中果园面积1830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7.6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11.01万元。第一产业收入301.96万元,第二产业收入5万元,第三产业5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0万元。2012年全年农民人均收入为8299元。我村以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以优质酥梨产业为主。现有酥梨面积1715亩,总产量400万斤,我村酥梨生产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大,农民种植酥梨的积极性非常高,90%的农户从事酥梨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
任何村 |
任何村位于县城城南七公里处,交通便利,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全村有耕地105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现有人口500人,150户,近年来支部村委一班人致力于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基础建设力度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再加上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2010年我村致力于发展发展大棚产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帮助,总共计划发展拱棚130亩,主要以种植彩椒、黄瓜为主。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村就开始发展大棚蔬菜,成为祁县首家发展设施蔬菜的村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具规模,现有温室60座,占地200亩。今年按照上级精神结合我村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成熟的条件,再次掀起设施蔬菜建设的热潮,统一规划在村北建设占地130亩,投资150万元的彩椒拱棚基地。 今年的设施蔬菜建设完成后,我村将达到户均1.5个棚,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真正使本村村民富起来,真正的跟上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
荣仁堡村 |
荣仁堡村位于古县镇西约十公里处,现有人口497人,户数196户,耕地面积2650亩。主导产业为酥梨、玉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是农作物良种的繁育、示范、推广基地。 |
东城村 |
古县镇东城村位于省道东夏线附近,祁县城西南5公里处,是全县07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全村土地面积3600余亩,现有户数347户,人口 1220人,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942元。 |
北岗头村 |
北岗头村位于祁县古县镇南,距离镇中心3公里,北依任村,东临祁任线,交通便利。全村有101户,人口340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7人。耕地面积1527.4亩,其中园林面积1015亩,粮食作物面积512.4亩。主要产业为酥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2008年以来,村里经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调研,确定了“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种植酥梨为重点,以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作保证,宁肯苦干,不愿苦熬,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发展思路,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基层组织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各项制度;二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党员管理工作;三是以换届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四是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 二、打牢农业基础。08年以来,经过调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北岗头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和公路建设项目。全村共打新井3眼,新铺设地埋管道3200米;新开垦荒地100亩;修建村级油路2公里,解决了村民灌溉、和出行难的问题,增强了村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新寨村 |
新寨村概况 新寨村地处山区,人口453人,气候适宜,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为主。近几年,在村两委主干的努力下,在村内发展起了玫瑰种植,主要是制作玫瑰香水和玫瑰酒,前景广阔!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