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来远镇来远村位于祁县县城东南部山区,距离祁县县城40公里,208国道和昌源河穿村而过,为祁县来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由集林坪、来远南、来远北、店儿上、南山头、石崖上等六个村民小组组成,共341户,677人,耕地面积1254亩。全村主要以农业、养殖业、餐饮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来远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积极开展“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美的美丽新来远正在形成。
祁县来远镇来远村欢迎大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27105 | 030600 | -- | 查看 来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风沟村 |
南风沟村位于祁县来远镇东南部山区,距离县城60公里,处于祁县、榆社、武乡三县交汇处,由前庄、中庄、后庄、井家山、天池凹、杨庄、菜家山、小庄、大官地、小官地等10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82户357人。有91509亩土地,其中常用耕地面积999.9亩。村两委班子成员有8名,党员43名。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1万元,人均纯收入7825元。 今年是贯彻-精神的开局之年,南风沟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围绕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远抓林、近抓果、常抓畜牧”的发展思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林地建设、畜牧建设等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 1、村民种植的农作物以马铃薯、谷子、玉米为主。其中,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为490亩,谷子种植面积为205.1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39.6亩,杂粮种植面积为121.3、其余为核桃树、杏树和其他经济作物。2008年以来,南风沟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发展干果经济林,种植核桃面积达600亩,已初具规模。 2、村民养殖主要以养牛为主,南风沟村养殖肉牛600余头。 3、村民外出务工,主要以外出从事运输业、服务行业为主。在祁县县城各大宾馆和餐饮业还有一群专业服务人员就业。 南风沟村专业合作社有3个(即:祁县梁茂林木专业合作社、祁县贞玉种植专业合作社、祁县厚山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以来,南风沟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解决了南风沟村民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加固塘坝一座、垃圾环卫设施工程。通过争取财政林业资金,在昌源河发源地滩涂绿化30000株杨树。 2010年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由组织部进行新建,村委会又出资进行了扩建,组织部提供了室内版面、会议桌椅、电视、办公桌椅配备。纪检委阳光农廉网工程给村里配备了电脑和四位一体的复印机。并建村级卫生所(缺卫生员)、图书室。村委又投资扩建了红白理事会。 |
东山村 |
东山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30公里左右的干石山区。全村由半沟、张登、东山头、江圪垛、许家贝、鱼湾子、南庄、化塔、新五科9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22户,287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有5名。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还是靠天吃饭。 村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干果经济林和少量水果、种植和畜牧业。干果经济林以核桃为主,现已成为南庄、东山头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张登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水果及制种,其他几个自然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谷子及少量经济林。 |
盘陀村 |
盘陀村位于祁县东南部山区,距离县城25公里,昌源河和208国道依村而过,全村共有276户,在册人口584人,常驻人口355人,季节性流动人口90人,外出务工20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交通比较发达,随着昌源河湿地公园治理工程的开展,发展前景比较好。全村土地总面积1008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亩,林地面积6300亩(有林地3000亩,主要树种为侧柏、刺槐、山杏、杨树、柳树)荒山荒坡4200亩,干石山面积2000亩。现有干果经济林 核桃150亩多为去年和早年新发展,当前主要任务是管护,水果经济林全村仅有老病树木50余亩,产量逐年下降。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1767亩,涉及62户。 |
磨支村 |
来远镇磨支村位于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土石山区,全村由路家坡、东磨支、乔家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94户,268人,劳动力为152人,耕地面积为3328亩,果园面积约90亩。 磨支村交通便利,路家坡、东磨支两个自然村紧靠208国道。近年来,磨支村紧紧抓住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公路经济,并组织劳务输出,从事厨师、餐饮服务、司机、保安等职业。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 磨支村有党员28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胡天福。 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不良文化侵蚀的现象仍然存在。为此,磨支村两委特别注重农村文化建设,为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特别是读书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的突出问题,2008年6月,磨支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6万余元,建起了集党员活动、文化娱乐、村民红白喜事就餐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并购置了各种活动器材,文化活动中心占地700余平米。磨支村文化活动中心着力丰富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这一核心思想传播到农民身边,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来远村 |
祁县来远镇来远村位于祁县县城东南部山区,距离祁县县城40公里,208国道和昌源河穿村而过,为祁县来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由集林坪、来远南、来远北、店儿上、南山头、石崖上等六个村民小组组成,共341户,677人,耕地面积1254亩。全村主要以农业、养殖业、餐饮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来远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积极开展“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美的美丽新来远正在形成。 祁县来远镇来远村欢迎大家! |
北关村 |
祁县来远镇北关村位于祁县东南50公里处的干石山区,区域面积30万平反复公里,由北关、刘家垴、碾子峪、石佛窑等9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59户,326人,耕地面积为910亩,大牲畜800余头。 北关村与南风沟村、东山村、盘陀村、磨支村、来远村、团城村、东鱼沟村、谷峪口村相邻。 |
团城村 |
来远镇团城村位于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土石山区,紧靠208国道,昌源河从村中穿过,由东团城、西团城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12户,308人。以农业、林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成立鑫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鑫鑫养鱼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养猪和鱼。 团城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通过动员全民参与,强化卫生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创三优”活动,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
东鱼沟村 |
来远镇东鱼沟村位于祁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的土石山区。东临榆社,西临来远,北临太谷,南临天池凹。全村由29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35户,650人,劳力350人。有18万亩土地,其中耕地面积为2758亩,果园1200余亩。村两委班子成员有10名。 |
谷峪口村 |
一、基本情况 来远镇谷峪口村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村庄。由谷峪口、南河、鱼儿岭、宋家庄、下坪、后沟六个自然村组成。在册134户, 273人,耕地面积549.9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3.35万元,人均收入为7580元。 二、产业特点 1、2012年底,申报了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全村核桃面积达到550亩,品种主要有薄壳香、辽核1号、绵核桃等。 2、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养殖业重要以养羊、猪、鸡为主。 3、村内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主要从事服务行业。2012年全村外出务工总收入约60余万元。 三、亟需解决的问题 急需硬化从南河至鱼儿岭的道路5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四、在县委组织开展的县级领导干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中,谷峪口村需帮扶的困难群众有52户106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