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祁县 >> 西六支乡 >> 西六支村

西六支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六支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六支村简介

  西六支村基本情况简介
  西六支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位于祁县中部,是西六支乡政府所在地。土地总面积5974亩,其中耕地3957亩。西六支村现有农户1042户,总人口3553人,其中贫困人口96人,五保户7人,三产比例为1:8:1。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本着“招商引资强村,二三产业富村,文明和谐兴村”的发展思路,扎实工作,使全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去年经济总收入34613万元,人均收入12708元。
  (一)经济发展优势与特色:
  1.地理优势
   西六支村交通便利,距祁县城区5km,距太原60km,距晋中市榆次区80km,省道东夏线、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紧靠108国道,距太旧高速公路祁县入口7km,距208国道5km,地理位置优越。
  2. 工业经济基础的优势
  西六支村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其中玻璃企业以宏艺玻璃为龙头,产值达到28000万元,饲料企业以瑞发饲料为龙头产值达到1800万元,其它企业均为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为今后我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环境。
  3.一村一品
  从2009年开始西六支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宏艺蔬菜合作社为龙头,打造设施蔬菜“一村一品”特色村,目前合作社蔬菜面积达到1100亩,其中600亩为温室大棚蔬菜,400余亩为拱棚蔬菜。合作社经营规模和经营模式是全市及全省的设施蔬菜发展的标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农户经营的局限性,种植空间布局比较零散,不利于集体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和推广,而且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力素质较低。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3.资金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多,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押担保才能获得,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7200 030600 -- 查看 西六支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六支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六支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秦村村

  秦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 基本概况   祁县西六支乡秦村,位于西六支乡北部,距离乡镇驻地较近,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该村紧靠108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334户,总人口1180人。其中贫困人口100多人,耕地面积2760亩。   全村两委成员共6名,其中村委会成员3名,村支部成员3名,全村共有党员26名。   二、自然资源利用与评价   秦村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分,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2天,大田作物一年一熟,农业基础设施良好,村庄地形相对平坦。   三、社会经济发展特色   秦村拥有三益强磁公司、长醇酒厂、永通钢结构有限公司、鑫安检测有限公司、鑫飞汽修厂等多家企业。   粮食种植面积:1845亩,粮食总产量:98万公斤,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2亩,玉米种植面积:1593亩,另外家畜养殖:牛:400头,猪:101头,羊:100头,鸡:9万7千只。   塑料大棚及拱棚有60多亩,主要种植各种菌类。   四、村容村貌   村里道路全部硬化,村里垃圾由村委定期清理,村里定期更换标语,村委经常组织开展娱乐活动。   五、我村存在的问题   1.发展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引进渠道不畅等问题。   2.发展奶牛业存在品种单一问题。   3.发展塑料大棚存在的问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尚低。   4.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圪垛村

  山西省祁县圪垛村,位于祁县东部,北依108国道,西邻城区,地处平川,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圪垛村全村总面积1450亩,耕地面积1095亩,全村共有196户,总人口750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97元。   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村民生活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水电入户率已实现100%,全村目前硬化道路7公里,户户通达达到95%,路灯安装150只,实现村内亮化,制定有卫生制度,实现垃圾定点到放、定时清运。村内有一个卫生所,三家便利店。村民社会文化活动丰富,有文化科技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和党员活动室,还有正在筹备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党内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村政治生活实现民主化和规范化,农村文明程度逐步提升,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永兴庄村

  永兴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永兴庄村隶属于山西省祁县西六支乡,共有396户, 1040人,其中贫困人口21人。总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约1000亩,在本乡属于中村。它地处平原,南傍东夏线,距县城约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两委成员共有8人,其中村委会成员5名,村支部成员3名,全村共有党员24名。   二、产业特点及村容村貌:    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养殖猪和牛为主。   永兴庄村街道比较整齐,全村共有四条纵向的主要街道,均已用砖砌。一条向南通往东夏线的路也已硬化并在路两旁进行了绿化。2009年村里新建垃圾池8个,并配有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清运人员,保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    永兴庄村有小学一座(含幼儿园),保证了村里孩子的学前教育及小学一到四年级的受教育需求,五年级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均在邻村西六支学校完成。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1、工业基础薄弱,村里没有企业,经济得不到发展;   2、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低。我村大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意识差,使他们固步自封,观念陈旧,谨小慎微,守土守家,不敢迈大步的闯,且农民信息不畅,缺乏科学技术,这样直接导致他们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南庄村

  南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南庄位于旧祁任线公路旁,南邻温曲,北靠祁城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建设条件优越。全村共有287户,共有人口680人,其中贫困户10户35人。全村拥有耕地960亩,南庄村经济总收入1665万元,人均纯收入8975元。   全村两委成员共有6人,其中村委会成员3名,村支部成员3名,全村共有党员26名。   二、社会经济资源   南庄村工业企业只有玻璃企业二家,其中一家只有一个手绘车间。南庄村种植业小麦播种面积150多亩,玉米800多亩,畜牧业养羊1700余只,猪1400余头,鸡10000余只。    三.人居环境   1、环境卫生   目前南庄村环境质量较好,村内生活垃圾由专人专车,定点定时清运,环境治理有待加强。   2、道路与市政   南庄村村道路网畅通,交通十分便利,村容村貌较为整洁,街道规划整齐,村内主干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全村街道已安装了路灯,自来水管道已通进各家各户。   3、公共服务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庄村领导班子狠抓落实,加强建设,使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村委会院内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音响、鼓、钗等乐器,常年有一些票友活动,在村民中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团结、向上的新风尚。村内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四、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南庄村地势平坦,热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发展种植及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二)制约因素   1、经济结构单一,种养植业规模化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种养植业占南庄村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村内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且经济收入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养殖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影响本村养殖业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南庄村现阶段种养植业生产整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种养植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是发展南庄村现代农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基础设施投资少,干部工作开展不便。   

高村村

  西六支乡高村,位于祁县县城东部,北依108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行政面积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余亩,全村共有214户,总人口542人,劳动力有380余人,贫困人口16人。全村经济全年总收入3378万元,人均收入10166元。   (一)经济、产业发展优势及特色   1、土地优势。按计划发展林下药材种植600余亩,打造林下药材“一村一品”特色村。   2、交通优势。我村北依108国道,南靠会刘路(旅游路),依托昌源河湿地公园,可以带动村民副业的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3、工业优势 。山西中宝曙光药业有限公司制剂分厂落户高村,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带动农村人员就业。中宁肉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县定点屠宰场,为全县人民提供放心肉。   (二)今后发展计划及制约因素   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以人为本、廉洁公正,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打造平安和谐的新高村。   1、加强政治学习,推动队伍建设:(1)在今后工作中,要迎接新挑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精神”,切实搞好政治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增强人民公仆意识,推动党建工作,把好质量关。(2)抓制度建设,制定切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建章立制,制定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抓好政务、财务和事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政务、财务和事务公开栏的管理、建立和健全工作制度,同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   2、狠抓落实、统筹安排,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1)、坚持抓好农业生产。认真处理好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制定确定可行的措施,完成每年下达的农业指标。(2)做好一事一议工作,为方便村民业余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计划硬化篮球场地375平方米。   之前的工作,虽然为村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在促进乡村发展的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农村人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低,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外出青年务工人员多,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有效增加。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水利灌溉设施薄弱,在旱季难以供应全村耕地用水。   3.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经济产业化较低。主导产业没有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使农民收入受到影响。   

刘家堡村

  一.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刘家堡村隶属祁县西六支乡,村庄总面积1617亩,建筑面积183亩.北与塔寺村接壤,南与西六支村相连,西与高村相靠,东与马家堡村相邻,交通比较便利。10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自然资源利用与评价    刘家堡村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分,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2天,大田作物一年一熟,农业基础设施良好。村庄地形相对平坦。   三.社会经济资源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刘家堡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刘家堡村有人口424人,农户123户,耕地488多亩。农村总产值1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为3066元,农业收入30万元,商业收入10万元,养殖业收入50万元。   (二)科技生产力水平    刘家堡村在农业生产上,小麦、玉米普及了优质品种,该村的科技生产力水平相对提高,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1.村庄布局    现状刘家堡村用地布局比较规整,道路网络采用的是规整的方格网形态。用地性质比较简单。    2.建筑质量    刘家堡村住宅基本以砖木结构为主,布局较为整齐,住宅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整体风貌较为一致。    3.环境卫生    现状刘家堡村环境质量较好,垃圾集体统一清理,环境治理有待加强。    4.道路与市政    刘家堡村道路网畅通,交通十分便利。    5.公共服务设施    现状刘家堡村村委会在村中心,用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商店分布在村内,用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五.农村组织、民主、法制建设    该村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党支部、村委会、治安联防组、民兵连、妇联会、团支部、司法民调等机构,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民主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刘家堡村村委会经过研究,制定了以下村规民约:    1.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充分发挥民事调解组织作用,把民事纠纷调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使村民之间团结、和谐、共同发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防控制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    3.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六.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该区域地势平坦,热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发展种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应该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商业及服务业。    2.基础优势    该区域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高,农耕历史文化悠久,农民积极性较高,具备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人力基础和文化氛围。    3.组织领导优势    村内基层组织健全,领导班子团结稳定,开拓进取,积极为民办实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梁家堡村

  梁家堡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梁家堡村位于祁县西六支乡南部,东与河湾村相邻,南与温曲村相邻,西与祁城村相邻,北与南社村相邻。村庄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县政府驻地5.5公里。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全村435户,人口1012人,其中贫困人口86人。梁家堡村现有耕地1209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69元。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黄豆,小麦319亩,玉米870亩,黄豆306亩,养殖猪、羊、鸡,牛饲养量126头,猪饲养量390头,羊饲养量301只,鸡饲养量37万只。   二、发展特点    梁家堡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重点发展养殖,肉鸡发展初具规模,现有肉鸡养殖大棚6个,存栏达6万只,出栏达36万只;种植上改变了传统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工业上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引资上项,盘活旧有企业。   三、存在问题    (一)养殖用地手续难办,发展规模养殖苦于无地。    (二)企业发展不足,只有小型作坊,没有好资金、好项目。    (三)土地流转困难,发展特色农业困难。   

西六支村

  西六支村基本情况简介   西六支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位于祁县中部,是西六支乡政府所在地。土地总面积5974亩,其中耕地3957亩。西六支村现有农户1042户,总人口3553人,其中贫困人口96人,五保户7人,三产比例为1:8:1。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本着“招商引资强村,二三产业富村,文明和谐兴村”的发展思路,扎实工作,使全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去年经济总收入34613万元,人均收入12708元。   (一)经济发展优势与特色:   1.地理优势    西六支村交通便利,距祁县城区5km,距太原60km,距晋中市榆次区80km,省道东夏线、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紧靠108国道,距太旧高速公路祁县入口7km,距208国道5km,地理位置优越。   2. 工业经济基础的优势   西六支村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其中玻璃企业以宏艺玻璃为龙头,产值达到28000万元,饲料企业以瑞发饲料为龙头产值达到1800万元,其它企业均为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为今后我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环境。   3.一村一品   从2009年开始西六支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宏艺蔬菜合作社为龙头,打造设施蔬菜“一村一品”特色村,目前合作社蔬菜面积达到1100亩,其中600亩为温室大棚蔬菜,400余亩为拱棚蔬菜。合作社经营规模和经营模式是全市及全省的设施蔬菜发展的标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农户经营的局限性,种植空间布局比较零散,不利于集体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和推广,而且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力素质较低。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3.资金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多,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押担保才能获得,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西六支村特产大全




西六支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