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平遥县 >> 洪善镇 >> 洪善村

洪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洪善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善村简介

  洪善村原名凤凰村,村四周筑有底宽三丈,高二丈的坚实夯土堡墙,有南、北、西三道门楼。其中北门楼雄伟壮观,村内有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十字交叉;北门外喻为“凤”头,北门楼左右七十米处各有一眼井为“凤”目,东西街为“凤翼”南门处为“凤尾”;凤凰落宝地,以示吉祥,古以此为名“凤凰村”。后因洪水灌溉土地,农业条件逐渐改善,改名为洪善村。
  洪善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北部,距离古城平遥12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势独特,是洪善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夏线、108国道、南通蒲铁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人口2300余人,667户,拥有土地45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53亩。支部、村委两套班子、一班人马,由6人组成,下设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74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2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8103 030600 -- 查看 洪善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洪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沿村

  小沿村基本情况   洪善镇小沿村地处平遥县城东北部, 村交通便利,紧靠东夏线,西有108国道,东有旅游路。距平遥古城12公里,全村共有户数310户,人口数934人,村民小组2个,全村共有五保户6人,低保户19户,享受人口20人。现有耕地面积1876亩。全村共有党员39人。村党支部书记为侯先虎,村委主任为李福亮。全村共分为两个网格,第一网格长为:田春梅,第二网格长为:侯丕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主要农作物以玉米、高粱为主。2012年村新农合参保人数869人,参保率达到95.4%,新农保参保数为464人。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村情实际,村里共硬道路10余公里。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打井 10 眼,满足了基本农田灌溉。同时,新建了农家书屋。村领导干部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突出产业发展,推动村民致富。发展温室蔬菜大棚蔬菜种植面积700余亩,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品种,亩效益均在 2万元以上。   2013年两委班子领导计划:1、打两口吃水井和更换全村自来水管道,解决全村吃水难问题,预计需要资金100余万元。2、安装路灯100余盏,预计需要资金60余万元。3、建设全村养殖基地,需要土地10余亩。   两委干部花名:侯先虎、李福亮、侯九卿、侯先义、侯丕滨、侯春雪、田春梅。   五保户花名:霍子森、阎效程、侯丕辉、侯先奎、侯海生、侯新生。   低保户花名:孙巧英、侯爱玲、梁玉莲、侯汉、侯先光、邓春梅、侯海军、侯九命、侯一飞、王文花、侯九福、侯丕年、侯先享、侯丕锐、张跃岭、侯丕山、霍永彪、闫学清、侯勇。   党员花名:侯先虎、白翠花、侯先政、侯先华、侯九卿、周学前、贾万财、闫及荣、董有庆、贾福明、侯杰、闫培豪、梁风英、贾丰厚、侯先堂、侯耀先、侯金龙、侯先珠、侯先亮、侯九福、霍子勤、侯九寿、侯一飞、侯九琦、侯九安、侯丕明、侯宪荣、闫效程、侯振国、王顺昌、侯世元、侯九亭、侯九吉、刘思康、侯九太、侯文喜、张录杰、侯晓宝、李福亮、侯丕斌、侯先义。   

京陵村

  洪善镇京陵村地处洪善镇西南,紧靠南通普铁路,108国道.    全村占地面积2700多亩,耕地1800多亩,全村人口1200口,400户左右,正式党员33名,村名代表21名,两委领导班子7人,低保户20人,五保户4人,合医参合人数达到98%,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0%以上,现已领到养老保险人数140人。全村共划分了3个网格。   京陵村与小沿村、五里庄村、钦贤村、冀郭村、东庄村、郝村村、北长寿村、兰村村、北营村、白家庄村、南营村、新营村、洪善村相邻。  

五里庄村

  五里庄村位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紧靠108国道,北临南同蒲铁路,南依大运高速,东夏线穿村而过,全村有430户,人口1700余人,2400亩耕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五里庄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五里庄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呵精神文明建设。全村党员干部、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第一”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党务、村政、企管、教育、民兵、治安、工会、共青、妇联、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五里庄人正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奋进。   据《平遥县地名录》记载:“相传有一次周宣王率众臣,从古陶(现平遥城)至此而归游驾五里,故得名五里庄。”由此可见五里庄得名历史久远。查阅康熙四十六年(1707)出版的《平遥县志》,上面还有记载爱玉写的一首《五里庄壁上重书义棠桥诗》,诗文为:“雾鬓风环乱晓妆,淡云孤朋影微茫。自怜薄命同秋草,戎马鞍头困海棠。”诗的题目下注:“爱玉,常山名媛。”由此说明,至少清代早期,五里庄村人已经在此开始居住。   全村文物古迹甚多,村西北有历史久远的睡佛寺,村西南有香火旺盛的土地庙,村东北有声名远播的老爷庙和琉璃庙(栖真庵),村北有雕塑精致的真武庙。村东南方向有供奉大禹的三江庙。村内中心位置还建有更为壮观的高耸直立的三座砖石塔。因此,民间至今还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五里庄,生的傲,四角四座庙,中部竖着三杆炮。”而这些珍贵文物,均破坏在解放前的战争焰火以及后来的“0”的破坏之中。   民国27年(1938)春,高桂滋将军所部五0一团在五里庄村殂击日军进犯,更在中国的抗战史上记下了浓重的一笔。时日军从祁县出发要攻占平遥,高桂滋将军令团长吕晓韬率张敏达步兵营及史文华骑兵营,驻防平遥五里庄及城郊,二十二日又令二五一旅高建白旅长去到平遥指挥。二十三日拂晓,日军首领香月德率步、骑近两千人,携炮十门,开战车八辆、装甲车二十余辆来犯,与高军驻五里庄的部队接火,战况残烈。虽然此役失败,但在平遥五里庄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勇于抗击入侵强敌的壮烈印痕。   

钦贤村

  钦贤村拥有280户、972口人。位于洪善镇东南边角,紧挨旅游路,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稳定大局,从抓基础工作入手,通过“平安村”、“三项”机制创新,实现了无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众性-案件的零案村管理目标,形成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双赢的新格局。   本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蔬菜、林果、畜牧、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改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结构调整出现了新格局。   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清洁节约等传统美德,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乡风文明水平得到提高。进行了街道硬化,普及了通讯设施;新建了农户住宅;配套了沼气池;种植了绿化树;兴办人蓄吃水工程。真正实现了村内整洁,违建拆除,空地绿化,水沟干净,群众意识得到提高,机制体制初步建立,保障措施得到加强。通过整治,基本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目标。  

冀郭村

  冀郭村位于县城东北约5公里,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慈相寺所在地,慈相寺在冀郭村北,原名圣俱寺,宋仁宗庆历年间始建麓台塔,皇佑三年改为慈相寺。现存除正殿与砖塔为金代遗物外,余者是清代重建之物。内所存宋庆历六年《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碑高五米多,书法艺术极精,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该寺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最近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本村属于半丘陵地区,全村共有户数320户,894口人,其中长期在外务工人员121人,村内有低保户20名,五保户9人,优抚对象5人,耕地面积3600余亩。林果为我村主导产业,酥梨产业已被列为省市一村一品村。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81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65万元。   

东庄村

  东庄村该行政村隶属平遥县洪善镇,地处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公路,交通方便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全村村民小组,种植苹果梨等近400亩,其中规模成片种植约200亩果树林,其中梨有色美、味甜、汁多、个大、爽口诸多优点,深受欢迎,市场前景可观,开发价值极高。传统农作物主要盛产、小麦、花生、玉米,种植为主,少量种植棉花、土豆、豆类杂粮等。畜禽、养殖较为普遍,年出栏生猪约1000多头,年出栏生猪百头以上养殖大户有20多户。境内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林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上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基本空白,只有少量家庭作坊进行饲料加工。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玉米、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辅以牲畜出售,少量经济林果和林木资源收入,农副产品商品化率低,仍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拓宽群众的经济门路,抓好劳动力转移工作。  

郝村村

  郝村位于洪善镇北部,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人口561人,党员13名,耕地1326亩,2012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农业为收入为主要来源。   

北长寿村

     北长寿村隶属于洪善镇,位于洪善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6公里,距离平遥县城20公里,是6路公交路经地,交通便利。全村现有人口2800多人,户数820余户,耕地面积6000余亩。北长寿村种养殖业丰富,村内养殖业主要有牛、鸡、羊,猪;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北长寿党支部成员共计4人:党支部书记邢金林,支部副书记郭婷,委员邢连根、杨建国。村委成员5人:村委主任郭建华,委员邢连根、杨建国、申锦秀、邢中平。两委成员共计7人,有两人兼任支部和村委委员。村民代表28人:杨俊杰、郭双根、孙俊女、郭丰山、邢争旺、邢春生、郭双平、王殿元、邢成俭、王乃堂、申洪山、侯海香、王殿林、申三来、王宝青、邢文亮、雷振利、申春林、申爱国、张学林、刘雪梅、张学智、申树理、申志辉、申树安、张爱兰、雷秋明、邢玉林。全村共有党员57人(男53人、女4人):雷修昌、邢金林、侯联润、王玉书、王永富、范维明、王乃堂、张清廉、郭荣贵、郭文堂、申尔富、范克佐、申大元、申尔雄、邢吉庆、郭荣祖、赵福喜、贾怀林、梁富昌、王起华、王金良、申兆春、张培恭、申继武、雷巧香、吴春富、申天喜、邢光忠、申志辉、邢成俭、梁金仙、张培雄、梁永胜、武润梅、邢国贵、申建生、霍礼道、任天寿、邢连根、张培玉、杨建国、崔云平、温中东、申洪山、张培恩、邢国良、范艺、余建明、邢建平、邓晓明、邢国元、邢富生、邢春莲、王卫平、侯建成、杨杰俊、邢德强。低保户59户(61人):贾怀俊、张海兵、侯景信、贾思国、侯永武、王爱英、王月香(2)、郭宗保、王爱花、赵福娟、邢狗牛、贾志刚、李爱英、霍翠兰、武琪、王兴斌、刘翠珍、邢忠旗、王桂英、王兰英、温素娥、石哲明、申芳英、范玉莲、韩思明、赵乃娥、申建舒、李春花、王起荣、申兆春、邢昌明、申云芳、申克义、武彩云(2)、郭荣贵、张培让、安月梅、申树琴、邢风英、李国庆、张培禄、邢继山、郭秀梅、王金芳、魏虎林、侯其有、郭巍峰、郭秀英、邢仁玲、李富兰、郭修明、邢玉龙、申惠龙、雷修义、阴秀文、郭够转、韩桂琴、申大奎、阴秀武。五保户14人:邢栋、韩海光、张秉玉、白尚旺、雷修智、邓作润、贾志强、申如宏、赵太乙、邓作俊、武胜、侯志仁、申惠龙、张培让。全村网格化共4块,由郝旭红,范旭红、张丽娜、范建红负责。   2012年北长寿村的主要工程是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2013计划进行的农综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修路,打井以及水果批发项目建设。   

兰村村

  兰村位于洪善镇的东部,东与祁县接壤,四周与东山湖、西山湖、北营、洪善相邻,距离古城平遥15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势独特,是平遥古城的东大门。108国道、祁临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兰村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农村,共有人口1651人,耕地面积4500亩,居民520户,党员35名,村民代表29人,村民小组3个,两委干部9名。有五保户10 户,低保户35户。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23元。   本村以玉米和小麦种植为主,另外现有大型农机器具6台,农用三轮车200余辆,标准化篮球场一个,健身器材8套,沼气池33个。村内现有企业三个:晋源洗煤厂、伟易达防尘网有限公司、新和利隆肉联加工厂。   

北营村

  北营村坐落在洪善镇洪善村西北方向,距离108国道2公里,现有856户,2700口人,其中低保户44户,五保户13户,0党员84名,分为4个网格区,是洪善镇第二大村。   全村有耕地6650亩,以种植玉米为主,2012年亩产最高量突破1000公斤,普通亩产量都在600公斤以上,有私人铸造厂两个,工人50多名,养猪户20余家,年出栏数3000多头。   2012年村委会修红砖路4.92公里,完成了户户通任务,农综开发4500余亩,集体筹资36万多元,共修机耕路11.3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4公里,地埋线7公里,植树16000多株,修桥闸73座,打井3眼,修U型渠8.1公里,修井房15个,秸秆还田4500亩。   

白家庄村

  白家庄村位于平遥古城东约10公里处的平原地区,隶属平遥县洪善镇,紧挨108国道,是9路公交路经村庄,交通便利。   全村共310户人家,总人口1008人,有低保22户,五保2人,党员27人,其中60岁以上12人,60岁以下15人。村内分为两个网格区。   全村拥有耕地很少,大约1000多亩,人均只有一亩多地。白家庄是典型的平坦地农业村,农民农业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为主,主产玉米。畜牧业以养猪、牛、羊等几个最传统的养殖类为主,但是都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大显著。   前几年,平遥县规划建立工业园区,白家庄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争取了园区的开发权。日前,白家庄主要厂矿企业有:玉成鼎铸造厂和锦凯裕机械有限公司。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白家庄两委班子在安装垃圾箱,修建垃圾池,固定了垃圾填埋场和墙壁统一涂刷的基础上,组建了保洁队,使整个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走进白家庄,就可以看到宽敞干净的大街、迎风摆动的绿树和排列整齐的垃圾箱,村中环境良好。   2013上半年村内所办实事有:1、全村上、下水工程,总投资约110万元;2、路面硬化工程,总投资约190万元;3、监控设施工程,总投资38万元;4、人行道,绿化带铺彩釉砖,总投资约50万元。现工程已全部完工。   下半年计划修缮村内的绿化工程,以及完善村内街道的硬化。   

南营村

  南营村基本情况   南营村位于县城东北方,距城8公里处,南于白家庄,东于新营,西于李家桥相邻,北与东堡相接,距镇政府西2.5公里,地处108国道西侧,平襄线与西公路交界处,交通便利。平襄公路横贯我区,乡镇公路纵向深入,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确是我县粮食、蔬菜生产的积好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县委政府确定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由此为国家作出了较大贡献,给县委政府增得荣誉。   南营村全村123户,398人,两委干部共5人,党员19名,网格一个,困难户1户,低保户14户,五保户5户,辖区内有1个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亩,农村经济总收入8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2元。全村以种植为主,2012年已经发展酥梨110亩。新装路灯25盏,全村自来水管道全部更新,有深井7处,实现井汾双灌,是省级商品粮基地之一,全村太阳能用户22户,吊炕25户,沼气11户,占全村总户数50%以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街巷秩序井然,照明、通讯、电视线路成网,地下暗管节水工程4.5公里。屡次荣获省级园林村、市级文明村、新农村推进村。   2013年计划:发展酥梨200亩   附:党员花名:钱林麒、王变香、钱林泰、钱福、-、钱福华、钱福亮、赵光明、钱国柱、张金刚、王翠香、李唐虎、赵俊、-定、范鸿玉、钱林峰、钱士慧、范守国、李海刚。   两委:钱林麒、范杰、王变香、钱士凯、李唐虎、范鸿玉。   网格长:杨晓霞   低保户:钱录、闫翠仙、王玉莲、钱自润、钱俊、武疏慧、张志豪、张振业、雷桂莲、王月仙、李唐虎、钱福。   五保户:钱忠刚、钱林山、范培祥、范鸿义、范亮   

新营村

  新营村基本概况   新营村东与洪善村接壤,四周与北营、南营、白家庄、洪善相邻,距离平遥古城10余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势独特。108国道、王洪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新营村共有居民338户,人口1064人,拥有土地4050亩,耕地面积2951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1元。    全村共有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有2名,党员年龄结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村两委干部-远瞩,认识到干部年轻化是带动农村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培养了4名年轻党员,3名年轻积极分子,为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村共有网格长2名,五保户10户,低保户28户,现有企业一个:恒宇纺纱厂。    新营村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地膜覆盖玉米为主导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把新营村建成县域产业延伸的承接地、县城居民副食品供应站。该村逐步推进“一村一品”地膜覆盖玉米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领导包扶责任制,加大对典型模式户的选树和培养力度。截至目前逐步建成了1000余亩地膜覆盖玉米,地膜玉米覆盖申报省级“一村一品”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一帮人维修村委会,加固村小学校1处,修建文化活动中心1处,铺设健身器材;去年又花费10余万元修缮戏台,硬化道路10余公里,打人蓄吃水井1眼,浇地井2眼,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2013年,村两委计划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绿化学校,再打深井1眼,进一步为新营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洪善村

  洪善村原名凤凰村,村四周筑有底宽三丈,高二丈的坚实夯土堡墙,有南、北、西三道门楼。其中北门楼雄伟壮观,村内有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十字交叉;北门外喻为“凤”头,北门楼左右七十米处各有一眼井为“凤”目,东西街为“凤翼”南门处为“凤尾”;凤凰落宝地,以示吉祥,古以此为名“凤凰村”。后因洪水灌溉土地,农业条件逐渐改善,改名为洪善村。   洪善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北部,距离古城平遥12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势独特,是洪善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夏线、108国道、南通蒲铁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人口2300余人,667户,拥有土地45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53亩。支部、村委两套班子、一班人马,由6人组成,下设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74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2元。   


洪善村特产大全




洪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