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平遥县 >> 南政乡 >> 小徐村

小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徐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徐村简介

  南政乡小徐村位于南政乡政府北侧,东靠小王村,西临蒋家堡,北接汾河三坝沿岸,交通便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188亩,现有农户248户,总人口720人,农村劳动力392人。2012年,小徐村经济总收入1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村内有奶牛200头,猪140余头,羊500多只。养殖业在南政乡名列前茅,建有奶站1站,方便农户销售牛奶。
  2011年下半年换届选举之后,村两委班子重新组建,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5人。近年来,在支部书记霍仰耀和村委主任梁如世的带领下,两委班子以群众利益为重,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党员发展很好,现有0党员30人。
  小徐村,领导班子年轻、村民勤劳朴实、养殖业发展很好,村民经济收入增长明显,并且在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汾河绿化等重大工程中,及时出钱、出力,很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013年,小徐村村支两委将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村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本。充分挖掘农村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经济得到全面稳定发展。
  2013年,小徐村的工作目标是:化解一定数额的村债务;加强农田基础水利建设;村民对牛、羊的养殖积极性高,发展畜牧业,走畜牧养殖良性发展;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现在小徐村在稳中发展,今后的小徐村将更加富裕、祥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8200 030600 -- 查看 小徐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田家堡村

  田家堡村位于南政乡西北部,东北与王家庄村接壤,西南与小王村毗邻。全村耕地面积1105亩,农业人口429人,共139户,人口呈负增长状态,五保户2户,低保户44户,0党员24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汾河,灌溉方便,配套五眼深井。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畜牧业较为发达,以养牛、养猪为主。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4972元,除靠务农、养殖外,在外务工也成了我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我村还未形成规模特色产业,无农村专业合作社。    2012年在党支部书记田志寿、村长刘爱琴的带领下,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在“一事一议”项目中,投资了近38万,修建了村委会、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充分重视村民的农闲文化生活,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2012年实现了全村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硬化道路近2000米,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工作、生活。    2013年6月,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一直困扰村民的排水系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与王家庄村、小王村、道备村合作重新安置排水管道,避免了我村农田在汛期的淹没,从而也保障了村民的经济安全。这一举措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对这届两委班子成员赞赏有加,也对南政乡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坚定了他们维护公共利益的决心。    在县乡领导的带领下,两委班子会继续努力,为村民谋出路,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切实解决好村民的困难,做好村民的好公仆,维护好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闫家庄村

  闫家庄概况   闫家庄村位于平遥古城北8公里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农户137户,人口458人,劳力286人,耕地15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764元。村子虽然不大,但是班子成员团结,村民生活和睦,是南政乡的稳定村,村委成员3人,支部成员3人,现有0党员23人。2009年,村内有奶牛19头,猪300余头,羊50只,经济总收入1620万元。除奶牛养殖、玉米、小麦、杂粮种植等收入外,劳务输出收入也是我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未形式规模特色产业。   2010年,闫家庄村支两委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重要思想和-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村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本。充分挖掘农村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经济得到全面稳定发展。   

娃留村

  南政乡娃留村位于南政乡西南方向,位于108国道和平文路沿线,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483户,共1532人,农村劳动力470人,党员48名。环境优雅,人杰地灵。    全村耕地面积1860亩,粮食播种面积1438亩,总产量428吨。奶牛18只,猪300只,羊930只。家禽年末3万只。农村纯收入515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有1330人,享受低保61人。 本村境内内设有娃留小学。    近年来,娃留村两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带领群众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本村已有不少个体户和法人单位,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独树一帜,村民薛生金的推光漆器在全国范围内一定的知名度。   

侯郭村

  一、 侯郭村概况   侯郭村地处古城以北四公里处,交通便利,现有3个村民小组,总计813户2614口人,村两委班子8人。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务工、种植玉米等为主。   二、经济建设情况   我村主要以玉米传统作物种植,玉米耕地面积2392.11亩。由于耕种面积有限,土壤肥力不足,传统的粮食种植已经不能支撑家庭开支,所以大部分群总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或本地就业,半工半农,想法设法增加收入。这样传统农业种植在务工文化的带动下也在保障传统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村在无集体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两委组织运转主要来源为企业赞助,经费来源受限制,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受到扼制。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   三、基层组织建设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   3、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   四、乡风文明建设   1、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丰富,以前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现在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2、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现象较为严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五、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少数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迟早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上初中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致富,二盼文化。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2、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投资,投入能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圈养羊,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羊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3、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符合五保户标准的有9户,而享受到五保的只有5户,其余符合标准的应需予以关注;   5、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无一技之长,而用工企业对务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能参与体力劳动;二是由于自发分散的外出务工,加之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出现一些不安全事故、劳务纠纷、不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等现象。以及孩子入学、老人赡养等后顾之忧无人管;   6、我村传统农业发展缺乏规模化、高效化,很多玉米、小麦等还靠人工种植,养殖业也多为各家各户自家养殖,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家禽、牲畜的饲养、防疫治病和销售;   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对农村空巢老人应于更多关注。   七、建议及对策   1、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大力发展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把“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使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村已经建设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并配备一些适合村民的基础设施,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书、读读报,同时还配备有远程教育录像,可以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大大减少打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   4、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实际问题涉及面广、复杂多样,要通过各项工作,全面改善务工环境,一是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力度,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以增加务工效益。用工单位对劳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对农村青年特别是高中、初中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二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劳动法规观念,教育了他们懂得如何敬业工作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本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东刘村

  东刘村位于平遥古城北8公里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农户802户,人口3012人,劳力1460人,耕地376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452元。   东刘村历来两委班子团结,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两委成员共10人,支部成员:书记侯海林,支部成员5.村委成员:主任梁翠平,村委成员5人。   2008年之后,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为全村做了许多民心工程,一是新建小学一座,让全村及邻村的小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二是修建沼气池20余个,废物利用、省时省钱,美化环境,三是在环境综合整治及汾河绿化工程中,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共出动50余人次,车辆20多台次,配合县乡0完成了任务。   今年的东刘村是南政乡的典型村,明天的东刘将会是县里甚至市里的样板村!   

西刘村

  南政乡西刘村位于平遥以北,农户612,农业人口1714人,农村劳动力743人,耕地面积2890亩,2012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58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69元。2012年全村奶牛存栏14头,猪存栏500头,羊存栏150头,家禽存栏29000只,西刘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    西刘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西刘党支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小刘村

  小刘村地处平川,位于古城北2.5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28户,农业人口739人,农村劳动力378人,耕地面积960亩,2012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2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村内文明祥和,木雕为主导产业,晋升油茶文明全国。   南政乡小刘村行政上隶属于平遥县南政乡,位于乡政府西面、距南政乡政府仅1公里   

南北庄村

  南北庄概况   南政乡南北庄村位于古城西北,现有农户204户,农业人口675人,农村劳动力420人,耕地面积996亩,   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2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2009年全村奶牛存栏24头,猪存栏200头,羊存栏300头,南北庄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   南北庄党支部共有党员24名,南北庄党支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南政村

  南政村概况   南政村地处城郊,位于县城北1公里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毗邻108国道、地处南政乡的中心位置,土壤肥沃,井汾双灌,地势平坦。现有农户1802户,人口6725人,劳动力人数2752人,耕地面积262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3472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112元。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双庆铸造为代表的工业、以和利隆为中心的肉食加工企业的格局。   南政村2008年之后,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为全村做了许多民心工程,其中党员人数130多人,村民自发成立了崇文教育基金,基金会必将助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换档提速。现在村民正在新的两委领导下为新农村的建设而共同努力、奋斗。   

王家庄村

  南政乡王家庄村坐落于平遥北汾河南岸8公里处,位于南政乡西北,距县城10公里,玉汾公路、平襄线穿村而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属井汾双灌区,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现有农户1196户,人口4032人,劳动力人数189人,耕地面积6919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4130元,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龙海、五阳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王家庄村因势利导把村委大院兼做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并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在投资5万元完善党委活动阵地,文化大院的基础上,把村委东面的房间作为中老年活动中心,投资1万元,加购锣鼓,衣服等文娱活动器材,完善村委院内的大戏台建设,投资2万元硬化村委大院路面,。受到群众方方面面的好评。目前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在大戏台排练或演出。   

贾家庄村

  贾家庄村位于平遥古城北20公里处,以种植业为主导,主体种植玉米.现有农户256户,人口767人,劳力275人,耕地15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851.8元,贾家庄村中村民务工经商的比较多,   贾家庄村历来两委班子团结,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两委成员共6人,支部成员:书记韩志林,支部共四人.村委成员:主任韩法政,村委共三人.贾家庄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9名,贾家庄党支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008年之后,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为全村做了许多民心工程,修建村中大道,更好的解决了村民出行等问题。2011年全村奶牛存栏80头,猪存栏320头,羊存栏150头,贾家庄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在2010年到2012年,随着全省街巷硬化的开展,贾家庄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硬化村内主干道1.5公里,并在街巷硬化的同时,利用村内剩余的材料,改造村内小学教室,因小学撤并,空余8间教室,把教室改造成村内远程教育中心和农家书屋,并利用学校空余场地建成老年活动场所,使农民在空余时间有活动场所,棋牌室的建设,使村民有休闲娱乐的场所.2011年,村委和支部班子的连选连任,贾家庄现在是空前的团结,在下一步的建设中,更加有力的发挥两委班子成员的能力,能更加有序有效的建设贾家庄,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小王村

  小王村位于南政乡西北位置,北邻田家堡村,东邻王家庄村,西与小徐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与汾河相近,灌溉方便。全村人口1039人,其中劳力393人,村中年轻劳力主要以在外打工为主。全村共有耕地956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我村人均收入1050元。    2013年,小王村村支两委将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促发展,稳定促和谐,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挖掘新潜力,创造新优势,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到2013年底,小王村的工作目标是:化解一定数额的村债务;加强农田基础水利建设,完成全村沟渠清淤;村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500元;村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党建及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小王村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一定进一步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小王村的新局面,为我村尽快达到小康水平而努力。   

小徐村

  南政乡小徐村位于南政乡政府北侧,东靠小王村,西临蒋家堡,北接汾河三坝沿岸,交通便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188亩,现有农户248户,总人口720人,农村劳动力392人。2012年,小徐村经济总收入1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村内有奶牛200头,猪140余头,羊500多只。养殖业在南政乡名列前茅,建有奶站1站,方便农户销售牛奶。   2011年下半年换届选举之后,村两委班子重新组建,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5人。近年来,在支部书记霍仰耀和村委主任梁如世的带领下,两委班子以群众利益为重,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党员发展很好,现有0党员30人。   小徐村,领导班子年轻、村民勤劳朴实、养殖业发展很好,村民经济收入增长明显,并且在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汾河绿化等重大工程中,及时出钱、出力,很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013年,小徐村村支两委将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村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本。充分挖掘农村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经济得到全面稳定发展。   2013年,小徐村的工作目标是:化解一定数额的村债务;加强农田基础水利建设;村民对牛、羊的养殖积极性高,发展畜牧业,走畜牧养殖良性发展;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现在小徐村在稳中发展,今后的小徐村将更加富裕、祥和!   

蒋家堡村

  蒋家堡村位于平遥古城北10公里处,东靠小徐村,西傍汾河三坝,南连东刘村,北接文水徐家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农户399户,人口1361人,劳力670人,耕地171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以铸造公司第五、第六分厂为代表的铸造产业发展格局。   蒋家堡村历来两委班子团结,是县级推进村,乡里样板村,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两委成员共9人,支部成员:书记付秉前,副书记常永亮、李坚刚,委员:张振业、常培才;村委成员:主任常永亮,委员:申树琴、李思元、李安元、付经涛。   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为全村做了许多民心工程,一是新建小学一座,让全村及邻村的小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二是修建沼气池30余个,废物利用、省时省钱,美化环境;三是修建村南排水渠6余公里,方便全村灌溉,全村耕地亩产提高显著;四是在环境综合整治及汾河绿化工程中,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共出动150余人次,车辆100多台次,配合县乡0完成了任务。   今年的蒋家堡是南政乡的典型村,明天的蒋家堡将会是县里甚至市里的样板村!   

道备村

  道备村位于南政乡北,距平遥古城10公里处,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农户1040户,人口3327人,劳力1438人,耕地603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652元。每年农历四月初五赶庙会。道备村历来两委班子团结,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两委成员共7人,支部成员:书记蒋坚强,支部共五人.村委成员:主任梁荣祥,村委共2人,道备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7名,村里分为五个村小组。道备村党支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011年之后,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支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2011年全村奶牛存栏154头,猪存栏321头,羊存栏310头,家禽4万只。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全面实施。   道备村村支两委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重要思想和-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村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本。充分挖掘农村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经济得到全面稳定发展。   

西游驾村

  西游驾村距县城3公里,西游驾村辖六组,农户918户,人口3124人,耕地4847亩。我村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全村经济总收入57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4元。  

东游驾村

  东游驾位于古城东北5.5公里,108国道穿境而过,村民小组5个,党员49名。2012年,现有农户730户,人口2530人,劳动力人数146人,耕地面积265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850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4893元。   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委干部自觉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办事透明度,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以党建上台阶促进村级经济社会的发展。   抓好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章》、学习-六中、七中全会及-会议精神、学习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产业发展:投资5000万元,生产5万吨的东游驾新型建材生产企业金泰宇钢结构公司全面启动,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完成投资1400余万元;投资20亿的掌上明珠系列项目正式落户;投资1亿元的仿古家具城现已完成选址;今年7月份,法院对贾长宏租赁铁南1575亩土地判给村委,村两委召开四议两公开,铁南的土地因碱地无法耕种,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招商是出路,10月,与晋昌贸易公司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招商引进投资1.5亿的铁道部物流项目,现已进入用地补偿阶段,农民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民生工程:   硬化亮化:今年共投资80余万元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并在主要路段安装了路灯。   劳力转移: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区位优势,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解决了工业园区用地矛盾,给入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租赁环境,同时也解决了我村大部分低收入户与妇女的就业问题,劳动力转移400余人。   社会治安:我村社会治安工作开展良好,我们一直将信访稳定作为全村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倾情投入,创新工作方式,抓重点、分对象,专人沟通,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未发现重大治安事件,无-人员,村情保持稳定。在重大节日及-期间没有出现越级-到省、进京-现象,也没有发生群体激烈-事件,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社会保障:积极组织抓好村民新农合、粮食直补、农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工作。为了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高标准的妇女健身健美文化艺术辅导站,组建了太极柔力球表演队,每周二次由专业指导老师定点专门指导,于2012年3月太极柔力球队在县里参加比赛荣获优胜奖。   

李家桥村

  李家桥地处平川,位于古城东北8公里,相传西汉时期,该村西有条大渠叫黑龙渠,渠上有座大桥,几经汾水淹没,此桥未毁,大槐树移民,姓李的一家人落户此地,得名李家桥,该村现有人口618人,以农业生产为主   

西堡村

  西堡村位于南政乡北,距平遥古城北16公里处,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农户621户,人口1901人,劳力716人,耕地433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4元。   西堡村历来两委班子团结,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两委成员共10人,支部成员:书记王有春,支部共五人.村委成员一名:主任曹国壮.西堡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5名,西堡村党支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008年之后,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以来,村两委群策群力,迎难而上。2009年全村奶牛存栏388头,猪存栏700头,羊存栏160头,特别是西堡奶站的建设更加有利于发展村中的养殖业.   西堡村村支两委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重要思想和-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村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提高农民素质为本。充分挖掘农村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经济得到全面稳定发展。   

里村村

  里村是平遥县南政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西北方向,距县城6公里,总共有975口人,245户人家,党员37名。全村有耕地1904亩比去年增加68亩,有52头牛,560头猪,150只羊,人均0.1只鸡,上半年人均收入4708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0元。本村目前有63家个体户、1家法人单位和1家产业活动单位。   近几年来,里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村人民0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在今年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沼气建设、环境绿化过程中都群策群力,迎难而上,既完成了上级任务,又维护了本村村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里村两委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徐村特产大全




小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