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平遥县 >> 朱坑乡 >> 辛村村

辛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辛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辛村村简介

  辛村由辛村、源神庙、大坡、小坡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415户,1453人,共有党员73名。全村有贫困人口83人,其中低保户65人,五保户18人。全村耕地面积3282亩,全村有村民代表35人,党员代表23人。2011年,该村铺设砖路900多米完成了全村的街巷硬化工程,亮化美化了村街面貌,方便了百姓的出行;省水利厅下拨15万元改造水库水泵为一级泵,为解决村民农田浇地困难,增加农民收入,准备铺设浇地管道2000多米。村民人均收入为4417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8205 030600 -- 查看 辛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辛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辛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胜村

  龙胜村位于平遥县城东南25公里处,全村80户536口人,村里留守240余人,以老人妇女居多。耕地面积1360亩,全村共有党员39名。畜牧业以羊为主,羊存栏1100多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25元。有玉米制种地400余亩,退耕还林地200余亩,170余亩核桃树。   该村有两个村民小组组成:龙峪、东胜;乡村建设中,道路硬化为砖路,排洪排污状况良好,安装有路灯,体育活动场所5处,文化室2处。2011年,全村总户数176户,有463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人均纯收入2000元。   

庞庄村

  位于平遥城东十华里处,是朱坑乡之西大门,2100余口人,约5000亩耕地,村东丘陵梯田,村西是肥沃的井灌地,村南紧靠平南公路。具备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   庞庄村历史悠久,是一个文明的古村,起源于唐代,庞阖是佛教之俗家弟子,其墓地位于村东南。村内现存古街三条,原来的庞庄观音堂、三观社、牛王庙、西神庙、三教庙、子黄庙、五道庙等小庙就有二十余座,现存小庙还有九座,现存的“普恩寺”建筑面积还有十亩有余,是平遥县有名的大寺庙之一。庞庄的土特产是辣椒,多少年来在周边享有盛誉。近年来,该村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来亲圪塔蔬菜加工基地、云青牛肉养殖基地等企业落户庞庄。2012年,庞庄村人均收入为4896元。   

龙跃村

  龙跃村位于平遥县城东15公里处,是平遥票号掌柜雷履泰的故居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1200余人,村域经济主要以林果业为主,龙跃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果树种植在该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邵述新为领头人的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该村果树种植的新篇章,肉鸡养殖也逐步形成规模。2011年,龙跃村人均纯收入为4379元。   龙跃村与龙胜村、庞庄村、北依涧村、庄则村、苏家庄村、雷家庄村、侯家庄村、辛村村、朱坑村、东崖窑村、郭休村、六河村、兴东村、南依涧村、张家庄村、山坡头村、贾家坡村、乔家山村、喜村村、青村村、汪湛村、侯壁村、丰盛村、洪南村相邻。  

北依涧村

  北依涧村,地处平遥城东十五公里的半丘陵山区,位于朱坑乡政府东北5公里,全村为单一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全村共设6个村民小组现有345余户,1300余人,耕地5000余亩。   北依涧村,古称栢泉山,据村中石碑记载,该村名一致沿用到清乾隆时。后因变故,依据村庄位于婴涧河北面,遂改名为北婴涧村。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将“婴”讹读为“依”,后故遂称北依涧。   一、主要经济作物:   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水果和干果,苹果和梨占据大多数。主要产业现以水果种植为主,未来几年,该村将重点打造以永福寺,仰韶文化遗址为特色的文化乡村游以及集采摘、休闲、观光、养生、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采摘农业。   二、乡村建设方面:   该村将以开发休闲生态旅游农业为契机,逐步加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了全村主干道的道路硬化,在出入村的的重点路段路灯等照明设施,家家户户均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全面实现了供水到户。荒山也将借开发休闲采摘农业逐步实现全绿化。该村具有完善的村两委组织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文化建设方面:   近年来,该村逐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新建改建了戏台,永福寺等文化设施,加强了本村文化精神的的宣传,在村民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该村有一个篮球场,北依涧小学还有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和宽阔的操场供村民们锻炼休息。   四、特色产业:   北依涧村常年气候温差较大,加之具有丰饶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木材、经济林果业的种植。全村种植梨、苹果、杏、桃、核桃、红枣等各类果树4000余亩,年产果量达1000万斤以上,尤以纯天然、无公害、量多而质优的酥梨、红富士苹果闻名遐迩,畅销全国。林果业是全村的支柱产业,为全县素有盛名的经济林和生态林的生产基地。   本村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果林环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村容整洁,可谓风水佳而气脉壮,历史久而人文厚,风光秀而环境幽,建筑古而民风淳,生态美而空气鲜,交通畅而来往便。这里沟、谷、河、塘错落交织,林、果遍布,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景观汇聚,俨然形成了一处风景悠人、不可多得的世外桃园,因此更成为了踏春观光的旅游胜地。现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百名,90岁以上老人18名,还有百岁老人3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之一,   该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7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古年代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河谷两侧崖壁上至今还留有原始部落人住过的洞穴遗址;村东缨涧河畔古称古壁,尚有仰韶文化遗址,至今未经发掘。村内现存有以保护完好的具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永福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七处宗教文化建筑;以郝家当铺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建筑;以郡马院、郝家大院等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皆古色古香、古风古韵以及浓厚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民俗构成了原汁原味、传承久远的民俗文化。是集寺、观、庙、庵为一村,汇儒、释、道教为一体的部局格局古村落。因此我村今年规划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和具有古朴特色的乡村游。   五、人物及荣誉:   李有华:书法家   申永福:1992年他创建的北依涧示范农场到带头试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获得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的称号。   2012年,全村耕地面积5000亩,农民人居纯收入3450元左右   

庄则村

  朱坑乡庄则村位于平遥城东7.5公里处,由庄则村村民小组和西善信村民小组合并而来,庄则村有人口750人,耕地2500亩,西善信村有人口760人,耕地3000亩。   经济情况:该村位于丘陵山区,光照足,温差大,适宜林果业发展,人均果树1.5亩,苹果有红星、富士;梨有酥梨、雪花梨;青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养殖业主要以养羊为主,均为农户教养,没有规模。   基础设施:建有小学一所,学生80人,有两个合作医疗点,村内道路基本硬化,人畜吃水管网老化。   组织情况:庄则村委5人组成,主任田培亮,庄则党总支田锡政,庄则支部书记严志强,党员21名,西善信支部书记田处旺,党员32名,支村两委班子健全。   该村以种植、养殖,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渠道,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水利条件差,科技含量低,庄则村有砖厂一个,西善信建有耀光煤电。   

苏家庄村

  苏家庄村坐落于麓台山下,东接祁县,位于朱坑乡政府东南,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苏家庄组、杏元坡组、唐河底组、圪塔组、上店组、马村组。全村210户,605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000余亩。    该村主要以种植经济作为葱、土豆为主;主导产业为水果和干果;绿化山坡成为该村村庄规划的首要任务,以及杏元坡组和苏家庄组的街道硬化。    2012年,全村经济收入为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900元。   

雷家庄村

  朱坑乡雷家庄村位于平遥县城东22公里的丘陵山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沟壑纵横交织。由雷家庄、东郭休、兴旺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行政村位于雷家庄。全村共有231户、585人,党员30名,支村两委6人,低保34人,五保户23人。耕地3520亩、果园700亩,全部位于沟梁上,地块分散,立地条件差,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500元。   

侯家庄村

  侯家庄村 位于平遥古城东南20公里处的麓台山中,婴涧河从村旁流过,地势起伏,交通闭塞。全村共有常住人口280人,耕地1940亩,由侯家庄、程家庄、新窑、郭家河0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行政村位于侯家庄。全村1940亩耕地种植谷子、玉米、土豆等作物。   

辛村村

  辛村由辛村、源神庙、大坡、小坡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415户,1453人,共有党员73名。全村有贫困人口83人,其中低保户65人,五保户18人。全村耕地面积3282亩,全村有村民代表35人,党员代表23人。2011年,该村铺设砖路900多米完成了全村的街巷硬化工程,亮化美化了村街面貌,方便了百姓的出行;省水利厅下拨15万元改造水库水泵为一级泵,为解决村民农田浇地困难,增加农民收入,准备铺设浇地管道2000多米。村民人均收入为4417元。  

朱坑村

  朱坑村现有867户,2792人,全村耕地面积6093亩,以林果业为主,其主导产业为苹果树、梨树共1200亩,种植药材500亩。2011年发展了100多亩的干果经济林。全村农业分布比较分散,今后要向产业化经营管理迈进,形成规模化发展。   朱坑村发展的企业有同盈蛋业和砖窑场。在朱坑村大汪组成立新源顺农业合作社养猪场,总规划占地20亩,场内分养殖区、饲料加工区、温室区三大区。   ★村公共设施:   朱坑村委会位于村西,房屋已陈旧古老。村内有两所学校,朱坑一中和朱坑小学。在村西有残留的相国寺一座。供销社一处,商业铺面若干,分布在村内道路两旁。设想村委会在原址的基础上重新返修改造。   村居住情况:   朱坑村由朱坑、大汪、小汪以及移民新村组成。旧区主要分布在孔家坡一带,房屋破旧,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在今后规划中设想对此地区的居民进行集中搬迁。   ★村基础设施:   为解决人蓄吃水问题,朱坑村打深井一眼,解决了全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铺设地下管道5000米解决村民浇地困难;完成1500米街巷硬化工程。全村都已通电通水,家家户户购置了电话。村内过境道路为平新路,通往辛村。   

东崖窑村

  东崖窑村由东崖窑、许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4870.5亩,其中耕地面积3080亩,粮补面积2060亩;果园820亩,其中梨树270亩,苹果树550亩。全村总户数达225户,人口578人。  

郭休村

  郭休村现有374户,1245人,23名贫困人口;共有劳动力300余人,其中男劳力15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1800余亩。郭休村支委、村委各4名,共有村民代表28人,全村共有党员34名。村民以种植玉米、土豆、豆角为主,今年,郭休村投资500余万元将绿化作为发展全村经济的新型产业,苗木基地扩张到300亩。  

六河村

  六河村位于朱坑乡东南端,距离县城20公里处。由河西凹、六庄两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570余人,耕地2900余亩,主要经济作为以种植苹果与晋谷21号小米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   近年来,六河村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主抓手,在硬件建设方面实现“三化”:街道想到全部硬化、村内实行绿化、路灯全部亮化;另外,修建村民活动室两处,庙宇一座,硬化村内体育场地,安装了健身器材。   1937年—1945年为县政府所在地、旧-、武装部、民政局、财政院等院落保存较完整。霍玉花同志曾为了帮助地下党被反动派用铡刀铡死。   ★自然特色:    六河村古村落、古庙、古碾、古戏台等保存较为完整;现六河村正在发展农家特色旅游业。   ★获得荣誉:   2010年,六河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多年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郭庆生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兴东村

  兴东村(原西崖窑村)位于平遥城东12公里处,朱坑乡政府北1.5公里,全村人口876名,全村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000余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形。   全村以果树种植为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林果业,建立了国家级节水园区,并与1998年成立了兴东果品市场,为全乡的干鲜果流通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产生了一批林果经纪人。村内经济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年产2000万红砖的砖厂4个,大中型洗煤厂5个,投资2000万的铸造厂1个,矿泉水厂1个,铝矾土厂2个,橡胶厂1个。   兴东村村路凹凸不平,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很多道路是“晴通雨不通”,恶劣的交通条件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2011年,在各级政府和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成4公里的水泥路和1公里的砖路,共投入资金8万元;为解决本村人畜吃水问题,在村内挖吃水管道1000米,来解决人畜吃水问题,现吃水管道已挖掘完成,接下来准备进一步安装吃水管道,用于村内人畜吃水和浇地使用。   ★ 人物及荣誉   雷宝童:全省百名标兵党员之一 ;多次地区劳模、多次县劳模者一人。   2011年,全村301户,876人,耕地面积2700亩,农民纯收入3120元。   

南依涧村

  南依涧村位于乡政府以东方向4公里处,由南依涧、婴溪两个自然村组成。人口800人,总面积0.5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511亩。   全村主导产业为苹果树、梨树,也是全村的经济来源。   2012年,全村总户数274户,总人口800人,耕地面积3511亩,农村经济收入400玩,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位于平遥县城东28公里处,距离朱坑乡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由张家庄、韩庄、南头、温家底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人口254人,其中特困人口36人,耕地1490亩,2011年人均收入2430元。张家庄村地势起伏,沟壑纵深,干旱缺水,果树种植和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村民团结进取,近年来大搞人畜吃水解困工程,2011年完成了村内街道的硬化,道路建设再创佳绩。  

山坡头村

  山坡头村距离朱坑乡政府12公里,全村有675人,党员45人,耕地4000余亩,由山坡头、花堡、宋家岭、盘石四个自然村组成。该村经济主要由果树玉米为主,经济收入在2500元左右。村委会位于山坡头村村口,体育健身器材也安装于村委会院。2011年12月该村安装路灯20余盏。交通设施方面,除山坡头组以水泥路、砖路为主外,花堡、宋家岭、盘石三个组均为土路。   

贾家坡村

  贾家坡由贾家坡与侯家坪两个自然村组成,有人口450余口人,140户,29名党员。支、村两委7人。贾家坡村有耕地面积1800亩,种植苹果、梨树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种植优质苹果树160余亩、优质梨树140余亩,此外还有部分红枣和核桃。养殖业方面,该村以零星散养羊为主,大约有500只左右。  

乔家山村

  乔家山村位于平遥城东南7公里处,由乔家山和赵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呈东西走向,辛村河与汇济河上游流经该村南北;1992年乔家山村在原旧村的基本上,在刚进村着手规划新区建设,现已有40、50户居住。   ★产业分布:   1、乔家山村于2000年起集中连片发展优质核桃1000亩,随后分散种植500亩,2005年开始挂果,成为全乡干果经济林示范区,未来几年,该村将继续扩大经济林规模,预计扩大到2000亩。   2、村内现有肉鸡养殖户15家,另外位于村西处有砖窑一座,年产达2000万块砖,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公共设施:   1、村委会位于村中心戏台对面,但由于年久失修、规模小,村两委设想将村委会搬迁到现址旁;   2、学校与支部活动室也位于村中央,但因为房屋属楼板建筑结构,已划为危房,未来几年,在可保证生源的情况下,将着手改造学校;   3、村内现有供销社一处,位于村中心;“千年唐槐”位于本村与郭休交界处。   ★基本设施:   村庄内现有深井7眼,可满足全村人饮用水,排水方面,因为该村走势与坡上建筑,排水随波而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村基本还是靠传统燃煤和燃烧秸秆来取暖;全村供电靠郭休供电站供给;位于村东的小信号塔为村民通讯带来极大的方便。   ★优秀人物:   乔金国:现任晋中市财政局副局长   乔林基:中国银行国家外汇总局   乔国文:北京昌平区-委员会   乔立良:国防科大教授、副军级   乔正中:山西中医学院专家   乔晓辉:山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   乔雅俊:西藏民族学院教授   乔林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喜村村

  喜村,原名邢村,因与朱坑乡辛村音同,后顾改为喜村。该村地处丘陵与平川接壤之处,距县城8公里,由喜村与北堡两个村合并而成,经济区域优势明显。全村共512户,2052人,劳动力870人,总耕地面积 2002亩。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大豆、薯类等。   王春林担任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企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路子,先后引进焦化企业、铸造企业,解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创收600多万,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过上了真正意思的幸福日子。2011年,喜村人均收入为4008元。   ★荣誉:   王春林同志荣誉:   1999.3 由0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授予“兴教功臣”荣誉;   2006.7 被0平遥县委评为“优秀0员”;2006.7被0晋中市评为“优秀0员”;   2008.7 由0平遥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2008年 获县委政府“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称号;   2010.1由0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授予“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 获县老竞委“劳动竞赛一等功”称号;   2010.6 荣获“平遥县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2011.1 由0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农村经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1获县妇联“尊老敬老好儿女”称号。   

青村村

  青村位于宝塔山下惠济河畔,位于朱坑乡西南距乡政府4公里,早在隋朝时曾为清世县,县址青村以兴隆寺为界,以东为东青、以西为西青,由东青、西青、南堡三个自然村组成,分三个村民小组 。   ★主要产业:   全村共有430户,1330口人,耕地面积2300亩,全村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粮食种植以玉米为主。2010年经济作物又引进了芦笋栽培,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以支部书记武守杰典型示范、率先引导,青村肉鸡养殖逐渐发展成为又一项经济项目。   ★乡村建设:   全村现有深井9眼,高灌1处,村南惠济河支流四季长流,形成井河两灌,水源充足,优势独特,条件较好,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以来,新一届支部村委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主要街道:修建了水泥路5公里,巷道铺设砖路6公里,投资近百万元,基本实现了主要街道水泥路,东西南北修到头,各条巷道铺砖路,家家户户到门口。   对村南东接郭休交界,西至西青的一条800米水渠进行混凝土防渗,投资13万元,修建教室5个,人畜吃水全部是自来水,定时供水。   2008年以来,狠抓了园林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了义务植树,实行了园林绿化,村内主要街道栽植了风景柏树1200株,村委办公场所学校栽植了垂柳、柏树,还栽植了风景花草100平方米,并绿化了村西、村北、村南的进出口通道。   为了达到村容整洁,该村划分了文明共建责任区。根据主要街道所属范围,划分了五个责任区,由一名党员和两名代表负责,订立了卫生公约,修建了五个垃圾池,规定垃圾点,确定了环卫拉运车,每月清理拉运两次。   2011年,又在全村安装了路灯80盏,实行了亮化,还实施了300余米的三墙工程,对墙壁实行了涂料粉刷。现在,全村基本上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园林绿化、村容美化。   ★文化建设:   2010年,投资6万余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120平米。为活跃群众文化,投资2万余元,对多年失修的旧舞台顶棚进行了返修,建立了图书、宣传阅览室,安装了党员远程教育电视,对党员和村民进行了教育,硬化了篮球场地,安装了篮球、乒乓球设施,安装了健身器材,活跃了群众体育生活。   ★乡村特色:    青村在很早以前就是民乐之乡,该村民间艺人在解放前就享誉晋中,老艺人张铜狗在晋中市组织的民乐比赛中,夺得了唢呐吹奏第一名,他的传人侄孙张四清、张明青在本县及介休、祁县、文水等邻县民间乐队中很有名声。   ★荣誉:   2009年2月,县委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先进村   2009年3月,晋中市综治委评为2008年度零案村   2009年3月,县委政府授予新农村创三优先进村   2010年7月,县委授予学习科学发展观先进党组织   2010年4月,晋中市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0年7月,县委授予红旗党组织   2010年9月,县农经办评为三资管理先进单位   2011年,省直部门授予升级生态文明村   2011年7月,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   2011年7月,县委表彰支部书记武守杰同志为优秀党员。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   

汪湛村

  汪湛村位于平遥县东南,又北汪湛和南汪湛两个自然村组成。平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耕地5237亩,人口1810人。新一届支部村委班子上任以来,针对本村的基本村情,在加大力度发展村经济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村内的人居环境进行了重点治理。几年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环境”为目标,以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综合整治为抓手,重点治理了村内的“脏、乱、差”现象,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工作运行建立在制度落实的基础上,促进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侯壁村

  侯壁村现有240户,835人,共有党员36名。全村有贫困人口46人,其中低保户36人,五保户10人。全村耕地面积1630亩,全村有村民代表14人,党员代表2人,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为3410元。   

丰盛村

  丰盛村位居朱坑乡东南8公里处,为丘陵山区,地貌沟梁交错复杂,有山区、森林、丘陵根底。全村总人口1571人,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87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广种玉米、谷子、山药、大豆。   近年来,在支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在原有花椒、枣、苹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桃业,使其初具规模,给村民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梁子峰、贾晓东二同志的亲身带领下,使丰盛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并成立了该村第一个农民合作社——青草坡养殖合作社,极大地鼓舞了村民走上了养鸡业。公司+农户的模式,使农民收入有了保障。   

洪南村

  提起洪南村,也许人们还有点陌生,但《亮剑》大家肯定都看过,“省级生态文明村”南坡也一定有所耳闻。洪南村就是由拍摄过《亮剑》等多部影视剧的洪堡和“省级生态文明村”南坡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一个行政村。其位于平遥县城东南6公里处,占地2400余亩,共有人口950余人。   南坡村——省级生态文明村   南坡是平遥县仅有的三个“省级生态文明村”之一。回首昔日的南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结合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南坡村的农业结构逐渐由单一的种植业向林果业转变,全村90%的土地上都栽植了优质水果。   水果的种植使南坡村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滞后却制约了南坡村进一步的发展。2005年12月,新的支部、村委班子选举产生,为南坡村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滞后的交通建设虽然使南坡村的发展受阻,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使南坡村的生态系统完好无损,南坡村的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犹如沙漠之中幸存的一片绿洲。两委班子立足村情、扬长避短,以建设“省级生态文明村”为己任,致力打造“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富裕型、文明服务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确立了这个目标以后,全村上下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迅速展开了一场营造美好家园的攻坚战。2007年修建水泥路宽4m,长8.8km,向南接通了平黄线,从北接通了洪堡到平南线,并完成砖路4.3km,随后大街小巷的路灯也安装完毕,形成“没有黑夜的小村”。通过“一建三改”工程,建成了10个沼气池,形成“猪—沼—果”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猪粪变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喂猪或作果园肥料;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余米;建成容量为50吨的两用(饮水与浇地)水塔一座,2007年各项投资达240多万元。   响应上级号召,保证环境卫生与生态文明并举,将全村划分为4个卫生责任区,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到头。相应制度及管理办法墙上公开。引进栽种景观植物和花卉树种,大力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达到“路路植树,户户见绿”的要求,实现村庄景观化,新投资10.8万元栽杨柳和桧柏7600多株。实施以清垃圾、清煤堆、清粪堆、清路障、清杂物的“五清”工程。2008年新配套人畜吃水170米深井一眼。全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开展村庄脏乱差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固定垃圾池4个,实施垃圾100%按户定点集中堆放和专人每日定时清运;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有卫生公厕一个。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建立沼气池,用沼气灶具做饭,全村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开展清理电杆和墙体等建筑设施上乱贴、乱涂、乱画小广告和非法标识的活动。搞好房屋整修,引导村民在集体规划区以内修建新型住宅,使村民对居住状况满意率达98%。为活跃南坡村民的文化生活,支部村委从2007年开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初三为过唱日。   如今的南坡村面貌一新,不再是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人才缺乏、基础薄弱的偏僻落后村。走进南坡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平坦干净的农家小巷,郁郁葱葱的杨柳树,芳香四溢的鲜花,夜色中一盏盏的路灯,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在去年的验收工作中,南坡村顺利完成各项指标,通过验收。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南坡村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完善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逐步用附加值高的产业取代低收入的产业,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广大农民的收益水平。形成了以优质特色水果为主导,以高产小杂粮和无公害大棚蔬菜为辅助的特色生态农业。特别是南坡种植的巴梨,远近闻名、享誉平遥。   洪南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近年来,洪南村的取得的发展跟村里的带头人郝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郝森16岁就离开家乡到太原做水果海鲜等批发生意,2005年开始他在村里当村委主任,并且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为县人大代表,在2008年的换届选举中,他竞选上了洪南村的书记兼村主任。在新上任的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上下鼓足干劲、团结一致力争再掀农村建设工作的新热潮。   今年实施的洪堡组户通硬化工程已顺利完工,兴建水泥路0.48km、砖路2.03km,并进行了相配套的排水系统建设。现在,不仅整个洪南村有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与外界相连,而且道路硬化工程延伸到各家各户的门前。随后,将对街道进行亮化,并在道路两旁种花。伴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相信村民的生活出行定会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在户通硬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自来水管道的铺设,对原先老化的管道进行修缮,确保每户都能用上自来水。另外还对南坡村深井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维修,并新建另一眼深井取代原先报废的井,以确保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不因此而受到影响。两委一班人深知“省级生态文明村”申报成功并不是他们工作的终点,而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   培育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新农村建设不能只重视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还要注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提高。通过兴建活动中心、书报阅览室、文化广场、体育健身中心等公共设施。在村集体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中,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近年来全村计划生育率都达到100%,合作医疗参保率也都达到了95%,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100%。而且在上级领导进行的各项工作评比中,洪南村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无任何-、犯罪案件的发生。   围绕古堡开发,打造旅游名村   洪南村洪堡组原旧堡保存了原来的风貌,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而且不少有价值的建筑坐落其中,如戏台、龙王庙、阎王庙以及和尚寺与藏乘庵。这些建筑不仅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且有些建筑,例如和尚寺,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和尚寺被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七佛八菩萨都是镀金化身,金光灿灿,光耀夺目,其雕塑、彩绘、工艺都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七佛殿里有非常珍贵的经书、石碑、钟鼓,现在有的丢失,有的被文物局收藏。另外,全县唯一的一座三义庙就坐落在这里,是为供奉刘备、关羽、张飞而修建的庙宇,正中间是刘备,东面是关羽,西面是张飞,正殿下面东侧是周仓、关平,西侧是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义子关兴。三义庙生动地刻画了刘关张三兄弟的情谊。   丰富的文物古迹加上奇特的地形,这使洪堡多次成为电视剧拍摄的基地。著名电视剧《亮剑》便是在此地拍摄,到后来《白求恩》、《狼毒花》、《大国医》、《去日留痕》、《-》、《铁梨花》、《光荣岁月》、《杀虎口》等电视剧都曾在此地拍摄。   目前,洪堡组古堡的开发工作已经展开。洪南村两委一班人将把洪堡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影视旅游基地,并与南坡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将洪南塑造成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名村,使旅游成为推动洪南经济增长的又一大支柱,相信洪南村一定会成为平遥旅游事业中的一朵奇葩。   把洪南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洪南人的共同目标,有了“省级生态文明村”南坡与影视旅游基地洪堡村的完美联姻,在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洪南村一定会发展为平遥旅游城市特色的旅游服务型村庄。   


辛村村特产大全




辛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