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灵石县 >> 英武乡 >> 岑泊村

岑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岑泊村谷歌卫星地图)


岑泊村简介

  岑泊村位于英武乡南端的土石山区,距离乡政府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户数100多户,32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892亩,优质核桃林200余亩。村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全村上下稳定和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9201 030600 -- 查看 岑泊村谷歌卫星地图

岑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岑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段家庄村

  段家庄村委位于英武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公里,是由郭家庄村、段家庄村、辛庄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85户,546口人,总面积6000多亩,村内没有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侯木村

  侯木村位于英武乡东部,地处景英路沿线,包含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26户,总人口423人,耕地面积占1200余亩。   06年兴修水库,使村民吃水困难的现状有所缓解;07——08年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2007年维修了村委办公室,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规范了各项工作制度。   2008年,在乡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生态英武、绿色英武”理念、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政策带动下,在村原有的核桃种植规模基础上,又精选优质核桃品种进行补植、新植,在景英路旁建立起了千亩核桃示范园,聘请专家长期跟踪指导,渐渐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核桃栽植技术队伍,将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1997年,电影《背起爸爸去上学》在侯木村选址拍摄,影片上映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也给侯木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加深了我村的文化内涵。2010年,新修了村两委办公场所,完善计生、综治、卫生等设施,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修建了小型广场,购置了娱乐健身器材,为村民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英武乡西北部,辖2个自然村,和平村和冯家原村,全村现有112户,人口387,近年来在绿色英武的建设中和平村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建设,共栽植刺槐600余亩,02年实现了户通自来水,06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08年投资3万余元改建党员活动室,极大改善了办公环境。2010年厂矿绿化工程全部规划在和平村,村委与企业配合高标准施工,高质量选苗,为生态英武的建设涂上一抹绿。  

张家山村

  张家山村地处灵石县英武乡西南部土石山区,距离乡政府2公里,全村总户数122户,356口人,拥有耕地面积1500亩,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和核桃为主,核桃种植面积达550余亩;村民人均纯收入5926元,村民生活较为稳定。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英武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紧紧围绕“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生活宽裕”的主题,为努力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5年-2006年,投资18万余元,家家户户修了蓄水池,利用水泵从以往的旧井引水上山,彻底解决了村里的人畜饮水问题; 2006年,为响应县委、政府“村村通公路”的号召,投资10.5万余元完成了2.5公里的村通工程,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初步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2003年,村委投资6万余元,对村内的线路进行了村级联网改造,为村民用电安全做好了强有力的保障;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村民获取信息的范围,村两委自筹资金3万余元为村民免费安装了闭路电视,闭路电视普及率达85%;2009年,计划投资15万余元重新修建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卫生所(100平方米)、服务所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开始实施康宁小区新村建设,2013年计划全部完善并投入使用。   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为迎接首届“-”狠抓环境治理,投资3万余元开展了村容美化—粉刷墙壁、标语宣传,修建垃圾池2座,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2001年-2008年,累计栽植核桃树700余亩,600余亩已全部挂果,2006年-2008年,新栽、补栽核桃200余亩,目前长势良好;栽植刺槐550余亩,约1.6万余株,后期管护扎实有效; 2009年,将村内两座古庙、一颗古树,约600年前左右遗留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修,保持其原有的风俗习惯。   经过近年的发展,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本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加大生产发展力度、拓宽致富门路、引导农民增收上花心思、下力气,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努力构建和谐张家山村而奋斗!         

旺岭村

  旺岭村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庄,全村共有75户,230口人,两委班子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强了队核桃树的管护。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修建了通往村里的砂石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为了能够彻底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广农村沼气技术,聘请左权核桃栽植、修剪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把最新的技术带进了农村,为旺岭村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在考虑到群众吃水比较难等问题的情况下,村领导积极与煤矿协调,从煤矿的深水井中改设了管道,把自来水引入了整个村子,通过几年的发展,旺岭村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彭家原村

  彭家原村位于英武乡南端的土石山区,村境内山丘纵横、灌木丛生,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土地瘠薄,矿产资源丰富。全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彭家原村、要桥村、槐旺村、尹家沟村、王家疙瘩村),全村总户数291户,791口人,拥有耕地面积2791亩,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和核桃为主,核桃种植面积达7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7274元,全村上下稳定和谐。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本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原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5年-2006年,为彻底解决了5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共投资150万余元,打深井一处,通过“三级”提升将水送到户下;2008年,投资50万余元,重新整修村委办公楼、党员活动室、服务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委硬化面积达600平方米;2009年,为响应县委、政府“村村通水泥路”的号召,投资56万余元将彭家原--尹家沟的公路进行了硬化,达1公里,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环境卫生整治方面:2008年,为响应英武乡党委提出的“创三优”口号,村两委积极配合,狠抓环境治理,开展了村容美化—粉刷墙壁、标语宣传,修建垃圾池15座,村内公路两旁重新规划、整理,共投资10万余元;为响应国家、县委、政府09年“安全提升年”的口号,安装了路灯,亮化了全村,解决了群众“夜行”难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上级交一份较满意的答卷;安装了健身器材,茶余饭后为村民提供了身心健美的活动场所;2001年-2007年,累计栽植核桃树700余亩,后期管护扎实有效,现已全部挂果。2008年新栽、补栽核桃树120余亩,确定了以彭家原村的核桃林为重点发展干果林种植,目前长势良好;09年全力打造尹家沟园林示范村,加强公路两旁绿化,同时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技术,目前已有60户安装了沼气设备,20户已经投入使用。重点发展养殖业。   经过近年的发展,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紧紧把握“同心谋发展、协力促和谐、齐心搞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彭家原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绿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做出了应有的成绩,整个村展现出一幅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新景观。   

岑泊村

  岑泊村位于英武乡南端的土石山区,距离乡政府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户数100多户,32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892亩,优质核桃林200余亩。村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全村上下稳定和谐。  

雷家庄村

  雷家庄村委位居英武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2.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户数213,人口545,村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村民生活较为稳定。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为方便群众出行,集中采集67000方土修建了进村大坝,维修旧水库一座、新修一座,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为进一步拓宽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村两委自筹资金为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普及率达100%。   2、2012年,响应县委、政府“街巷硬化”的号召,投资60余万元完成了户通工程,村委院内硬化面积达1300平方米。在核桃栽植方面,2011-2013年累计栽植1003亩核桃,已挂果800余亩。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村两委将继续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拓宽村民致富门路,引导村民在经济增收上狠下功夫,目前全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谋发展、搞建设、促和谐、抓落实的生机勃勃、前景喜人的良好局面。   

赵家庄村

  赵家庄村位于英武乡西北部,是英武乡较大的一个行政村,四周山岭环抱,村中一条小河经过,全村现有168户,农业人口446人,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02年实现了户通自来水,03年建成村通水泥路一条,全长1.5公里,08年,改造了村委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环境。2010年新的村委大院峻工投入使用,设置了计生服务室、综治室、卫生所等专门的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逐步改善了全村水、电、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城则焉村

  城则焉村地处灵石县英武乡西北部,与孝义市驿马乡接壤,有城则焉和田庄两个自然村。全村93户310人。   城则焉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协力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支部、村委解决自然村人畜饮水问题入手,投资30万元,修建蓄水池一座,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使村民告别了“一条担、两只桶”的挑水吃局面;村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村自筹100万元实施了砂粒路工程,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资20万元修建总面积26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两处,修建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新建村卫生所,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目前,新农合参合率99%;街巷硬化,2013年计划安装路灯,亮化全村,方便群众出行。   城则焉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新栽核桃林700余亩,目前已挂果8000余株,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原头村

  原头村位于英武乡北部,与孝义市接壤,是英武乡比较偏远的村,交通条件相对滞后,全村共有114户,312口人,原头村一直以来都是靠发展农业,没有任何经济实体,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原头村积极响应发展绿色产业的号召,栽植核桃树近2000株。目前已有500亩挂果,这一产业已成为推动原头村发展的主要产业。  

业乐村

  业乐村位于县城的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紧邻孝义市。业乐村是英武乡比较偏僻的一个村,共有124户,420口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面积栽植核桃树230亩,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子。2006以来,不断壮大农业生产规模,种植专业大户达到了6户,2007年全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为农业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8年村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政策指引下,为30户农民安装了沼气,不仅使我村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使废弃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2009年补修了通往孝义市的道路,为我村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2010年翻新了村委办公场所,置齐办公设备,为我村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平泉村

  英武乡平泉村位于英武乡北部,有4个自然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共有221户705口人,现有耕地3094亩,人均耕地面积4.4亩。全村有党员29人,两委班子成员9人。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之一,平泉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生态、富裕、整洁、和谐”新平泉为目标,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真抓实干,使全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先进党支部、“双通”工程建设先进行政村、市级零案村、学习型文明村、路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英武村

  英武村地处灵石县西北土石山区,全村207户,600多口人,700余亩耕地,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一部分年青人外出务工,村民生活较为稳定。   2004年响应县委、县政府村村通油路的号召,完成了1.9公里的村通工程。2007年完成了户通水泥路工程,更加方便了村民的出行。2003——2005年累计新栽核桃1100亩,核桃产业稳步推进。2006年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英武”的口号,村委投资12万元高标准栽植刺槐900亩,后期管护扎实有效。2008年,在农村“创三优”活动中,修建集中的垃圾池,翻修了道路,进行村庄绿化,维修了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等,进一步规范了职责,并制度上墙,更加明确了责任义务,为村委办公、村民生活提供了一个干净舒畅的环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英武村继续加大生产发展力度,拓宽致富门路,在原有传统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农民增收、生活宽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共建和谐美丽的英武村。    在未来的工作中,英武村将继续乘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了“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两项工作,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岑泊村特产大全




岑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