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介休市 >> 张兰镇 >> 大甫村

大甫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甫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甫村简介

  大甫村位于介休市东边,和平遥交界。历史上叫孔家庄,明朝正统六年,河东明县遭灾,因捐粮赈灾多,朝廷下诏改为“大富村”。清道光早间,因承受不起高额赋税贿银数百两,改为“大甫村”。
   南同蒲铁路、108国道、汾阳-长治高速公路、东观-夏县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450人,440户,耕地面积1830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党员48人。
   近年来修新建了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小公园、村口五龙照壁,全村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大街小巷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配套了上下水设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81101 030600 0354 查看 大甫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甫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甫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张村村

  张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南方向,与平遥县接壤,总面积5800亩,耕地面积、二龙承包面积4580亩,现有人口1056户,总人口3241人。该村属于丘陵地区,主导产业为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枣树共有1565株,村东南有张村水库一座。 近几年来,张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村内道路硬化、植树造林等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张村两委将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努力建设新张村  

穆家堡村

  穆家堡村位于张兰镇北面,距镇区1公里,北与朱家堡村毗邻,西与北盐场接壤,东与大甫村紧贴,南与张兰村相连,108国道、南同蒲铁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2333亩,总人口2032人,其中劳动力700人,主要从事于建筑工程和运输行业。设有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党员62人。村境内有一企业——林海煤化有限公司,两个加油站,一个收费站。村内中心小学共有师生267人。   近年来,在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主任李建林的带领下,穆家堡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村办企业稳步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庄建设焕然一新,环境卫生整洁优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今后,全体党员干部将秉承“服务于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将穆家堡村建设成为高标准园林化新农村。   

朱家堡村

  张兰镇朱家堡村位于大运二级公路以北,汾河以南,西与义安镇北盐场村紧紧相连,东与本镇大甫村接壤。从古到今,本村村民具有热爱祖国、积极进步、团结互助、义气忠厚、敢闯敢干、勇于开拓的良好风气。   全村共有580户,1800余人口,2750亩耕地,其中有400余亩汾河地全部植树,全村四旁植树齐全,渠林路配套。全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   全村共有党员38名。其中有女党员6人,25岁以下党员一人,26——30岁党员3人,31——45岁的3人,46——60岁的15人,61岁以上的16人。包括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9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1人。   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21位代表,有团支部、民兵连及妇联组织。   

西北里村

  西北里村位于张兰镇西面,北侧毗邻张兰村,南接涧里村、仙台村,东接东北里村,西接连福镇东杨屯村,交通条件非常方便。现有859户2620人,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余亩。西北里村缺少企业,村内经济主要依赖村民蔬菜种植和少量畜牧业,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及蔬菜为主。   近俩年来,西北里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环境整治、村内道路硬化、植树造林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寻求介休市、张兰镇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努力解决宅基地问题。   成绩属于过去,而且西北里村的成绩跟邻近各先进村比还差的很远,西北里村两委将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努力建设新西北里村。   

东北里村

  东北里村位于张兰镇镇区张兰村南1公里处,全村有农户406户,农业人口1185人,共有党员35人,村内有中心小学一座,村卫生室一所,商铺6家。东北里村交通便利,大运高速临村而过,长泰路、张北路横穿,现大西高铁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将使我村交通更加便利。东北里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拥有耕地1770亩,全部为水浇地。新任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全心打造了介休一流的新农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道路整洁了,绿化跟进了,且道路两侧都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  

田堡村

  田堡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部,东接平遥段村,西和张兰村相依,南靠北贾、旧堡,北邻本镇大甫村。全村4700亩耕地,3068人,党员69人,设总支1个:分支5个,5个村民小组,是张兰镇的一个农业大村。没有任何企业,以农业生产、外出经商为生,全村总收入15830880元。目前,我村正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保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贯彻落实,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全面贯彻实施镇党委、镇政府的党政纲领,为明年的农业科技创新,制订计划和奋斗目标。  

大甫村

  大甫村位于介休市东边,和平遥交界。历史上叫孔家庄,明朝正统六年,河东明县遭灾,因捐粮赈灾多,朝廷下诏改为“大富村”。清道光早间,因承受不起高额赋税贿银数百两,改为“大甫村”。    南同蒲铁路、108国道、汾阳-长治高速公路、东观-夏县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450人,440户,耕地面积1830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党员48人。    近年来修新建了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小公园、村口五龙照壁,全村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大街小巷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配套了上下水设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仙台村

  仙台村位于介休市东南,张板公路中段,交通便利,现有人口2771人,841户,耕地面积4396亩,06年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埋没地下浇地管道7公里,新打机井9眼,硬化机耕路20公里,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用砖硬化,交通便利,新建了教学大楼,配备了电教设施,创新了教学条件,新载树木5万余株,围村绿化,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新上新型建材企业,解决村民400余人的就业。新发展优质干果核桃基地,丰收在望,发展温室大棚百余个,为现代高效农业迈开了新步伐,引进新项目,新上一个11万千伏大型变电站,发展了张板路商业一条街,为物流商业提供了便利,建设了沼气120户,利用新型能源方便村民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今年又新建综合服务办公大楼,经济发展,政通人和!  

张原村

  张原村位于张兰镇东南,东临南贾,西邻东北里,南邻仙台,北接田堡。全村总人口2100人,耕地3000亩,全村以农业为主。村内有砖厂一座,铝矾土场一座,小学一所。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张原村两委带领群众锐意进取,不断发展,近期新修了村委办公大楼一座,村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梁村

  上梁村位于介休市的东南面,距离张兰镇区7.5公里。   村里共有2300人,耕地3900亩,北邻下梁村,南邻沟口村、赵家窑村,西邻涧里村、上岭后村,东邻孙村。张涧河穿境而过,主要收入是依靠农业种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谷子。拥有党员79人。   水利资源丰富。   全村建有13个沼气池,调节了能源结构。拥有1个煤矿和1个洗煤厂,增加了经济来源,解决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   有学校张兰三中,学校现有教师21名,学生143名。   

下梁村

  下梁村位于张兰镇东南,东邻孙村,西接涧里,南北分别是上梁村、仙台村,张板路穿境而过。全村耕地1386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376户,1078口人,党员32人。 该村属于丘陵地区,主导产业为农业,以种植玉米、豆类为主,村东南有大片枣树,在与孙村连接处有水库一个。村内原有石像三座,现残留部分。   近几年来,下梁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村内道路硬化、植树造林等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属于过去,下梁村两委将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努力建设新下梁。  

上岭后村

  上岭后村是张兰镇的一个行政村,人口1258人,耕地2536亩。上岭后村东隔张涧河与上梁相望,西邻下李侯,南靠涧里,北边与强南相接,属于较典型的丘陵地形。   农业方面,上岭后村由于典型的沙土土质和适度的水资源,非常适宜红薯和西瓜的种植,尤其是上岭后红薯,已经基本实现规模化种植,并被纳入张兰镇“三区”建设规划,初步具备了成为区域性主导农业的优势,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农业的支持,上岭后特色农业必将迎来空前发展的时期。   工业方面,由于闭塞的地理位置,工业比较落后,但是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的努力之下,村内环境和村外交通都有了改善,为上岭后村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以来,在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内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增长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之下,上岭后村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辉煌。   

下李侯村

  下李侯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西南部,东临涧里村、上岭后村,西和东胡龙村相依,南临强南村,北临窑则头村,境内公路通往东湖龙村与下梁村。全村3100余亩耕地,1060人,村设小学一所,共有师生112人,小型企业下李侯兴昌砖厂目前,我村正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为明年的农业科技创新,制订计划和奋斗目标。  

张兰村

  张兰村位于介休市东部,始建于盛唐时期,曾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及政治中心,占地面积7.2K㎡,村庄建设面积2.5 K㎡,村内4条大街﹑12条小巷﹑24个胡同。现有耕地面积4300亩。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4500人。有私营企业8个,村内及交通干线有各业商铺608家,其中工艺商店200个。现有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0户,5320人。全村有党员173人。2009年粮食总产2000吨,社会总产值9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3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680万元,总资产780万元。  

石场坊村

  石场坊村位于张兰镇东南部,全村人口750余人,土地面积800亩,共有3个生产组,该村因地处山区,所以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养,种植的主要是玉米,豆类,干果林等,养殖主要是鸡和羊,而且都是散养,开不成规模。该村北接张村,南接梁家庄村,西接东风村,东接平遥马壁村,该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小村。村里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下煤窑挣点苦力钱,村里虽然有一座煤矿,但已经是个人的了,所以村里也没有经济来源。自2009年来村里主要大力发展种植核桃,但由于水的限制成活并不是很好。虽然如此,村两委班子也正在为百姓的生活千方百计找出路。   虽然是山村,但镇村两级干部不放松对该村村两委的建设,现该村有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2人,虽然一直在发展年轻的党员,但党员的年龄结构还是偏向老龄化。村两委共有干部8人,村委委员3人,年龄结构合理,书记村长工作认真,整个干部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镇里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都能快速有效的完成。   去年一年来,村里在缺钱少人的情况下,硬化村内道道1公里;绿化村内环境,在村主要的大路上种各种树木2000株;整治村内的卫生,让我们的小山村焕然一新;根据上级要求在山上大力发种植核桃、枣树等干果林。   石场坊虽然是一个小山村,但这里的村风民风都特别淳朴,老百姓也特别重视教育,每年村里都要考上几个名牌大学生,这也让我们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精神有了寄托。相信我们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涧里村

  涧里村是张兰镇的一个行政村,人口2055人,耕地2300亩。因张涧河流经其北边,故此得名。涧里村东接下梁,西邻连福,南靠上岭后、下李侯,北边与仙台隔张涧河相望,属于较典型的丘陵地形。   农业方面,涧里村由于典型的沙土土质和适度的水资源,非常适宜红薯和西瓜的种植,尤其是涧里红薯,已经基本实现规模化种植,并被纳入张兰镇“三区”建设规划,初步具备了成为区域性主导农业的优势,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农业的支持,涧里特色农业必将迎来空前发展的时期。   工业方面,由于闭塞的地理位置,工业比较落后,但是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的努力之下,村内环境和村外交通都有了改善,为涧里村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以来,在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内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增长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之下,涧里村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辉煌。   

孙村村

  孙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南角方向,是一个有1427口人的丘陵山区,全村508户。其中,低保户30户,双女户2户,独女户4户。全村有一所六年制小学。本村耕地面积2994亩,承包面积2454亩,机动地450亩。支部、村委有66人组成,共包括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2名。2008年以来,全村硬化道路11000平米,建日光节能温室大棚130个。  

史村村

  史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南部,现有1700余人,村民主要以农村畜牧业为主,耕地3800余亩,人均收入4500元。村内有一所小学,共有师生170余人。自2008年底支部、村委换届以来,史村新硬化道路1公里,新植树木8000余株;同时,我村正在新建一座蛋鸡养殖场,容量5万只,月供鲜鸡蛋180000斤,投资200余万元,为史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史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旧堡村

  旧堡村位于张兰镇东南,东邻平遥杜村,西邻田堡,南北分别是史村、张村,全村耕地2600亩,共有4个村民小组,470户,1800口人,党员36人。 该村属于丘陵地区,主导产业为农业,以种植玉米、豆类为主。   近年来,旧堡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村内道路硬化、植树造林等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属于过去,旧堡村两委将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努力建设新旧堡。   自2008年开始,在党总支书记梁生奋斗和村委主任李光远的带领下,旧堡村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村庄建设焕然一新,环境卫生整洁优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新堡村

  新堡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南方向,人口约500余人,合并乡镇前原属北贾乡,农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自2008年支部、村委换届以来,全村共硬化道路2公里,投资约60余万元,村内有一所小学。  

旧新堡村

  旧新堡村位于张兰镇东南,与平遥交界,地处丘陵,毗邻南贾村、新堡村。全村有210户,680口人,耕地1400亩。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粮食以玉米、黄豆、冬小麦为主,蔬菜以胡萝卜和白菜为主。   支部书记马荣,村委主任冀士亮,团结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遵循党的政策,紧跟党的战略部署,狠抓农业生产,长年累月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村里水源短缺,村两委四方筹资打了两口深井,每口井约300米深,几乎能供应全村的饮水和灌溉。   村里有一个砖厂,村委主任冀士亮任厂长,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的就业。在2010年中支部村委带领全体村民进行环境整治、硬化道路,对全村6条街全部进行了硬化,靠村民住房的地方全部砌了砖,共用砖20万块,由砖厂提供。   为了保证村民的身体健康,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优点,至此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100%。随着网络化的覆盖,固定电话安装率达98%。   近年来,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旧新堡村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体系。   

南贾村

  南贾村位于张兰镇东南部,毗邻张北线,与我镇新堡村、旧新堡村接壤,邻近我镇史村、孙村,交通方便。耕地面积有1100余亩,户籍人口680人。村内经济主要依靠村民农业收入和少量畜牧业。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蔬菜。   近年来,南贾村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借助上级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在上级领导的引导和关怀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南贾村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揽全村工作,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抓紧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突出抓好了我村计划生育、村内道路硬化、植树造林、党风廉政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等工作。南贾村两委班子于2010年初筹划建设新村级活动场所,经过积极努力,各方协调,于10月份喜迁新村委,不仅为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更为全村老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   南贾村还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全民共同建设新南贾。   

板峪村

  板峪村位于介休市东南,东临平遥,南接沁源,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现有行政村一个,自然村一个——南岭,全村现有农业人口923人,外来人口320人,实际居住人口1200余人,有原板峪乡合并的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本村设5个村民小组,有党员56人,石料建材企业3个,近几年来发展成片红枣干果经济林700亩。  

沟底村

  沟底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南部,属于山区地形,村内住户分散,地势高低起伏。西靠沟口村,东邻东风、旧寨村,南接板峪村,占地面积为14950平方米,耕地面积1168亩。现有住户233户,人口60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户。全村有党员24人,村内主要以玉米、谷子为主要农作物。我村在09及10年加强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全新的村委办公大楼,并建立了农民书屋。为地质灾害避让修建的移民小区,在去年基础上完成剩余两层的主体建筑,进一步将水、电、暖、煤气等配套设施安装到位,让村民早日住上新公寓。同时新修村东、村西机耕路3公里,方便村民。我村在2010年栽植干果核桃林503亩,有效的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增收提供了保障。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84.08万元,人均纯收入5931元。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村民努力奋斗,使全村的迁村移民、植树造林、环境卫生整治、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张兰镇东南,属于山区,村内住户分散,地势高低起伏。占地总面积为450亩,村庄建设面积180亩,耕地面积262亩。现有常住人口178人。其中农业人口115户,271人。全村有党员14人,村民代表7人,村干部6人。村主要以玉米、谷子、大豆为主要农作物,2009年粮食总产180吨。  

南窑头村

  南窑头村地处张兰镇最南端,人口575人,土地面积927亩,与平遥、沁源相邻。北临张兰镇红卫庄村,西临连福镇靠龙庄村,南临沁源县王和村,东临平遥县四十亩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勤的带领下,村委一干人,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发展、谋发展,做到“小村有亮点,小村有新意,小村做榜样”。  

旧寨村

  旧寨村位于张兰镇东南山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村,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势和土质问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是张兰镇地质灾害重灾村之一,全村总面积447亩,人口180人,分散居住,人口密度较小。农业主要以玉米、大豆、谷物、薯类种植为主,但由于地势问题,收成不好,现在已经向山区林木种植转型,考虑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于2010年实现整体搬迁,现大多已搬入张兰“长泰园”居民小区。  

红卫庄村

  红卫庄村位于张兰镇南部,距镇政府约8公里,人口750余人,全村土地面积750亩,其中耕地面积730亩,共有4个生产组,该村因地处山区,所以主导产业是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豆类,另外有些人种植枣树等。经产业结构调整后,主要以核桃干果经济林为主,效果较好!2009年还被镇政府评为“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先进单位”。该村北临南岭村,南临南窑头村,西靠连福镇靠龙庄村,东靠平遥四十亩村,所以该村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优势,使其核桃林规模更大,效益更高。   百姓过的好不好,领导帮子很重要。该村有正式党员41人,预备党员1人,虽然一直在发展年轻的党员,但党员的年龄结构还是偏向老龄化。村两委共有干部8人,年龄结构合理,书记村长工作认真,整个干部班子团结一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镇里下达的指标和任务都能快速有效的完成。   200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比去年增加了23%。全村主要实行了两大工程,一是吃水工程,至此村民吃上了健康水,二是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组织村民硬化巷道2公里。为了保证村民的身体健康,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优点,至此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100%。随着网络化的覆盖,固定电话安装率达98%。   近年来,在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红卫庄村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体系。   

梁家庄村

  梁家庄地处山区地带,北临石场坊,南临平遥,西临东风,南临平遥交界。梁家庄共有人口216人,耕地513亩,80余户。村民主要以耕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和土豆。并种植有核桃树、枣树。养殖家禽等。还有村民在煤矿工作。   

强南村

  强南村位于介休市城的东南角,位于张兰镇政府的正南方,远离市城45华里,离镇政府20华里,是个四角翻沟、交通十分方便的偏僻小山村。全村有62户,在册人口201口人,男女全半劳力120个,从事农业劳动力80个,外出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从事其他行业、搞劳务的有40个。 全村有土地总面积1100亩,其中:林地(枣树、核桃树)245亩,非耕地75亩,耕地780亩。土地全是旱地,缺乏水源。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94.68吨。全村经济总收入98.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  


大甫村特产大全




大甫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