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窟村位于介休市东南端,天峻山脚下,山青水秀,是个美丽的小山村。有140户,336口人。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山村,特别是在2009年新选入村委领导班子以来,从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宽阔硬化,生活区内交通便利。人气聚集,环境优美。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打破了过去吃水困难的难题,建立了新的生活习性。
船窟村真正体现了干部谋事管理的新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热情,从而使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明显增强,村民同志们引以为豪,走上了和谐富裕之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781102 | 030600 | 0354 | 查看 船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夏庄头村 |
夏庄头村位于介休市连福镇东北角处,北临高速公路,交通便利,2003年与南坡村合并为夏庄头行政村.全村现有户数200户,人口650人,耕地1020亩,现有党员34个。 换届选举后夏庄头村重新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队伍,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谋划建设着新农村。尤其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郭锡庞携村两委干部,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出了一条“践行科学新发展,构建和谐夏庄头”的发展之路。2010年,为改善村民的饮水,灌溉条件,村里配置了机井4眼,变压器1台,彻底解决了村民灌溉难,灌溉贵的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并安装了沼气设备41个;为使村容村貌有全新的改观,村里硬化公路1.3公里,拓宽了村内主要街道,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还修了3个垃圾池,粉刷墙壁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为减轻村民负担,减免了村民的水费和收割小麦费用;为增加村民收入,兴建了大规模的养猪厂,养鸡厂;同年,重新改建了村委会,新置了办公用品;新建了小公园,增加了健身器材,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上西野迁村移民工程已成功立项,开工在即。 今年以来,夏庄头村在植树造林工作上大做文章,加大力度投入,全村共栽植各类树木1900余株,其中接张良村段路栽植300余株,农综开发路两侧栽植1500余株,村主干路两侧栽植香花槐100余株,在栽植的基础上加强村内树木的管护,做到栽管并重。作为农综开发工程的中标村,我村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工作,协调土地10余亩,开通10米宽道路0.8公里,力求使该工程的实施给村民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村民团结奋进,夏庄头村正向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村”迈进! |
里屯村 |
里屯村隶属连福镇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15公里处,北临近108国道,南临京昆高速,大西高铁客运专线从村北横夸而过。全村共有1700人,面积一千九百亩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439元。主要以农业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里屯村与连福村、夏庄头村、东武屯村、西杨屯村、东杨屯村、邬城店村、窑则头村、迎远堡村、西武屯村、西湖龙村、东湖龙村、义和堡村、大许村、沙堡庄村、张良村、西狐村、赵家窑村、原北坡村、靠龙庄村、甘草岭村、关子岭村、北山头村、赵家庄村、北王里村、后崖头村、南王里村、下西野村、东狐村、刘家山村、上西野村、西圪塔村、东圪塔村、大埝村、船窟村相邻。 |
东武屯村 |
一、农村基本概况 东武屯村原属东湖龙乡,2000年乡镇合并后成为连福镇行政村,所辖有东武屯、碱场沟两个自然村,现位于连福镇东南方,西面紧邻西武屯,东临东杨屯,南与东湖龙接壤,北临西杨屯村。全村共有人口381人,耕地400余亩,党员21名,村民代表19名。2009年我村申请建设园林村,在邬龙路东侧建设公园,修建凉亭,草坪以及各种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东武屯村土壤肥沃,紧邻邬龙路,交通便利,地势平整。东武屯村经济结构上,采取农业与副业同步发展,在粮食种植上采用测土施肥、地膜覆盖、兼作套种、机耕科学的种田办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在副业上以加工核桃为主,产品核桃仁销售范围广,利润丰厚,农民收入可观。 二、基层组织建设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全村共有党员21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东武屯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村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东武屯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东武屯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东武屯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以来,村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修水泥路面10余公里;对道路实施绿化、硬化,并修建了新村委会与党员活动场所;村里设立了卫生所,修建了占地面积为240平方米的绿化带和活动场所,完善配备了健身器材等。从而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四、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东武屯村委会建设有一所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全村委会享受农村低保,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
西杨屯村 |
西杨屯村情概况 西杨屯村位于镇东北面,距镇政府约7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共84户254人,耕地面积230亩,人均耕地约1亩。多年来,该村在市、镇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依托地缘、人缘优势,选准了“加工核桃仁”这条致富门路来求生存,求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的核桃加工厂有20多家,主要以加工核桃仁为主,平均日产量在15000斤左右,年产量在35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天津、郑州、洛阳、兰州、重庆、西安、石家庄等各大城市。现在全镇的核桃加工业已经辐射到介休市80多个村落,发展了260多个核桃加工点,解决了4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付出工资在2000万元左右。每个加工点的经济收入也非常乐观,带到了一大批的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东杨屯村 |
介休市连福镇东杨屯村紧靠大运高速公路,北面接东夏线公路,交通便利。全村现有农户358户,人口1120人,耕地面积1720亩。东杨屯村是介休市首批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近年来,该村在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李丰荣同志及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农村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同时在乡风民俗上倡导新风尚,在乡村治理上健全新机制,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 |
邬城店村 |
连福镇邬城店村位于介休市东20公里处,交通便捷。全村总户数345户,人口1020人,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95万元,人均收入5219元。 近年来我村发动和依靠全村人民,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经过几年的苦干和实干,我村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清洁卫生,河道双清,垃圾处理等有了明显改观,村宅村貌焕然一新,创建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
窑则头村 |
窑则头村位于连福镇东南方,紧邻大运高速公路。全村共有人口417户,1170人,全村总面积3000余亩,耕地面积2100余亩。 窑则头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收入,没有企业、资源,为典型农业村,近年来随着我镇核桃加工产业的振兴,核桃加工在全村经济收入的比例也逐渐上升。近年来,支部村委紧紧围绕“民生”“利民”工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投入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全村八条主干道5公里水泥路的建设,实现了组组通,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党总支截止2010年元月,正式党员33名,其中女党员2名,外出流动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两委一班人将更加紧密团结,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使新建村的各项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台阶。 |
连福村 |
连福镇连福村位于介休市东10公里处,且是连福镇政府所在地,万关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户数558户,人口1660人,全村耕地1213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95万元,人均收入5219元。 近年来我村发动和依靠全村人民,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经过几年的苦干和实干,我村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清洁卫生,河道双清,垃圾处理等有了明显改观,村宅村貌焕然一新,创建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
迎远堡村 |
连福镇迎远堡村位于介休市东12公里处,交通便捷。全村总户数156户,人口434人,全村耕地384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万元,粮食产量1200吨,人均280公斤。人均收入5000元。 近年来我村发动和依靠全村人民,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经过几年的苦干和实干,我村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清洁卫生,河道双清,垃圾处理等有了明显改观,村宅村貌焕然一新,创建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
西武屯村 |
西武屯村原属东湖龙乡,2000年乡镇乡镇合并后成为连福镇行政村。现位于连福东南方,紧邻东武屯,东西杨屯,南王里。全村共有人口385人,耕地400余亩,党员16名,村民代表12名。 我村经济主要来源是土地收入,没有企业、资源,为典型农业村,近年来随着我镇核桃加工产业的振兴,核桃加工在全村经济收入的比例也逐渐上升。 |
西湖龙村 |
西湖龙村位于连福镇的中西部,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40余户,现有人口800余人,人均耕地面积1.5亩。村党支部共有45名正式党员,两委班子健全,其中,支委委员3人,村委委员2人。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任卫国的带领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着手,克服种种困难,真抓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我村先后被授予“园林村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等荣誉称号。 |
东湖龙村 |
东湖龙村位于连福镇东北方位,距镇政府约2500米,属丘陵地带,在册户籍800多户,2300余人口,拥有耕地3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860亩。全村64名党员,7名两委干部,5名党员代表,5个村名小组,20名村民代表。有劳力资源950人,其中男500人,女450人。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两委干部的领导下,办起一个洗煤厂,两个耐久材料厂,7个核桃仁加工厂,每年加工核桃达150余万斤,解决大部分闲散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有大型养猪场2个。 本村有丰富水资源,拥有机井12眼和30多眼小型机井。灌溉着土地供养须用水,该村土地基本达到旱涝保丰收。 09年全村总收入达269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90254吨,人均收入达到5219元。 另外该村还是红枣产地,历史上有这样传说:湖龙枣又甜又脆核儿小,但在近些年代里,由于枣树老化灌溉不善,没有产量,乱砍乱伐,剩余不多,望有志人士开发这个资源恢复湖龙产枣基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增加湖龙人民收入 |
义和堡村 |
连福镇义和堡村位于连福镇东南方向,距离有2公里,全村总人口有602人,总户数为202户。因为茂盛公司修建占地,该村的大部分地都被占去,因此该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靠在外打工。剩余的一小部分地人们主要种玉米、大豆。近年来,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上更是令人们叹为观止。另外,义和堡村的计划生育搞得特别好,自去年以来,全村无一例超生家庭,真正体现了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 |
大许村 |
介休市连福镇大许村位于市区12公里处,现有人口679人,户数198户,耕地面积350亩,村庄占地面积 20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4万元,人均收入4908元,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多种经济同步发展的行政村.大许村现有党员24名,其中女性7名,多年来,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认真学习贯彻“-”重要思想,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村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大许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市的前列,我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村务管理办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我们规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奖惩福利制度,要求全体村民自觉遵守。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考上高中、大学的学子进行奖励补助,新建了集贸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真正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民对村内各项工作都积极配合,村内好人好事、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
沙堡庄村 |
沙堡庄村地处连福镇西北方五公里处,紧邻义安镇,连接义和堡村和张良村,交通便利。该村共有365户,1140余人,有耕地8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村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沙堡庄村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安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沙堡庄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张良村 |
张良村位于介休市东南约12公里处,全村在册人口3320人,共1137户,耕地面积2681.43亩,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我村以西汉初年重要谋臣"张良"命名,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翻阅历史记录,我村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宋廷魁就是其中一位,著有《介山记》(写介子推的故事)。今北京瀛台还留有他的手迹,介休洪山源神庙也有其刻匾一块,-"云卧"二字。他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关于介休的来历和介子推的诸多典故。 2008年底第八届村委换届后,新一任村委主任曹卫平,带领村干部,团结全体村民,大刀阔斧,认真按照20字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村里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各项建设不断发展,公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争取早日将张良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西狐村 |
西狐村位于连福镇西南2公里处,紧邻东狐村,东刘屯。耕地400余亩,党员20名,村民代表5名。 我村经济主要来源是土地收入,没有企业、资源,为典型农业村。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村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西狐村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安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西狐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赵家窑村 |
连福镇赵家窑村位于连福镇东南角与张兰镇相邻。该村党支部书记梁显光,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5名,有54名党员,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赵家窑村在一天天的进步。 近年以来,在村支部书记梁显光的带领下,引领村民谋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在山区种植日光能温室大棚,造植干果经济林,修建植树造林通道,村里在不断的发展。 目前赵家窑村人口1001人,耕地2258亩,退耕还林774亩,养殖业主要有羊400只,鸡60000只,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兴建的日光能温室大棚已建成投产,道路的维修美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地质灾害治理迁村移民工作在逐步的落实。去年种植干果经济林----核桃林700亩,今年又种植400亩已全部完成。近期村委主要工作是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和植树造林的完善工作 由于当前煤炭形势的紧张。村内闲置人口比较多,在村支部书记梁显光的带领下转型发展,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同时带动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
原北坡村 |
原北坡村位于连福镇文峰塔脚下,现有村民173户,430余口人。该村地下煤炭资源丰富,随着开采技术的提高,地下采空区的扩张,地表出现大量的裂缝、塌陷,村民的房屋大部分形成危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煤炭企业负责人及支部、村委负责人协商迁村移民问题,最后决定由旺源煤业公司投资建设北坡新村。该工程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232万元,旺源煤业公司出资1700万元。于2008年3月正式动工,通过镇、村两级一年多的努力,北坡新村44栋176套迁村移民住宅全部完工。新村占地面积为67.8亩,户均使用面积147㎡,新修建的三层村委大楼占地850㎡,小区内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由村委统一规划,全部实行亮化、美化、硬化、绿化。为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村委多方协商筹措,新打机井一眼。还与化家窑村共建秸秆沼气站一座,使村民率先使用上新型清洁能源。 目前,北坡村村民已全部入住,支部村委设想明年起在小区外建设农业园区,使小区农民有地可种,真正使迁村移民工程“迁得出,稳得住,活得了”。 |
靠龙庄村 |
靠龙庄村,位于介休市东南山区,离市区30公里。现有农户78户,人口200人。耕地面积为282亩,人均收入2380元。现有党员14人。 |
甘草岭村 |
甘草岭村是个山区村,另下辖一个自然村神光窑村,该村地处连福镇东南方向,东临化家窑、靠龙庄,南接赵家庄,西临船窟、后崖头、北临北坡村。全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但耕地仅为700亩左右。 该村紧临万关线,另有介出线与万关线的连接线(此路今年刚刚由交通局重修)穿村而过,交通比以前大有改观,距离连福镇政府所在地连福村15公里,开车约20分钟路程。村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为整村的迁村移民工作,这项工作由于芦葫堤煤矿(现正益煤业)的主体变更一直未能有效开展。 全村共有104户, 294人,其中党员现有21人,党员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为0人,30岁─40岁为7人,40岁─50岁为4人,50岁─60岁为4人,60岁以上为6人。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共有5人,为党支部三人,村委两人,另有会计一人,妇联主任一人兼管计生工作,以上干部全部为党员,支委与村委没有交叉任职。 |
关子岭村 |
关子岭村位于介休市的东南角,濒临沁原县。距离介休市区60公里,人口328人,全村党员20人。其中党员在村里的任职情况为村两委成员有6人,村委3人,支委3人 |
北山头村 |
北山头村位于连福镇东南山,是丘陵地区,距镇政府10公里,距市区22公里,但交通便利,水泥硬化路贯穿我村重心,全村有耕地505亩,荒山面积608亩,退耕还林36.8亩,有户数75亩,总人口192人,党员14民,党支部由3人组成,村委会有3人组成,村民代表3人。 |
赵家庄村 |
赵家庄村 赵家庄村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与长治市沁源县接壤,全村共有村民75户共243人,村落规模比较小,是典型的山区农村。赵家庄村原属樊王乡,撤乡并镇后隶属于连福镇,2003年原薛家岭村合并至赵家庄。 赵家庄村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炭、铝矿石等矿产,还有天峻山原始森林区。近几年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煤业,不仅解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带动了周围各村的发展。针对村民行路难以及资源外运受限等问题,赵家庄村筹资修建了后崖头到赵家庄的水泥路,实现了赵家庄村到市区全部是硬化路面。道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道路硬化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修建排水,道路两侧绿化带后续项目。村支部、村委在支书兼村长赵建忠的带领下,不仅着眼于资源的开发,同时狠抓开发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建通往天峻塔的便道,一方面为前来爬山、旅游的游客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固体垃圾污染等现代工业文明产物对原始森林的破坏。 2009年,村委投资修坝筑堤,拦截雨水,不仅改善了遇到阴雨天气就无法出行的道路情况,而且筑堤蓄积的雨水也解决了当地煤矿和村民的部分用水问题。属于赵家庄村的薛家岭自然村,地处偏远,人口较少,道路不便,生活不便,从去年开始村委便着手对薛家岭村进行移民,并先期在赵家庄村修建房屋六套,先将老弱迁至赵家庄本村,然后逐渐实现整村迁移的目的,目前整个移民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今年,村委又在村口修建了新的村委办公楼,建筑面积达1000平米,西式的建筑风格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赵家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是这些仍然不够 ,在村民增收、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做的不到位。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决心在支书赵建忠德带领下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将赵家庄村建设成为富有山区特色的新农村。 |
北王里村 |
北王里村位于介休市城东北15公里,北临东夏线,南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高速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552人,196户,95%安装有电话和有线电视,户户通自来水,110余户安有环保节能沼气池,个体户10余户,运输户16户,大小车辆共80余辆,养殖户10余户。全村总收入600余万元,人均收入5000余元。 全村共有耕地657亩,果园30亩,林木6000余株,硬化路面2000余米,大小桥梁6座,建设安全饮水工程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村级活动场所一处。 |
后崖头村 |
后崖头村位于介休市东南端,天峻山脚下,山青水秀,是个美丽的小山村。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山村,特别是在2009年新选入村委领导班子以来,从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宽阔硬化,生活区内交通便利。人气聚集,环境优美。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打破了过去吃水困难的难题,建立了新的生活习性。 后崖头村真正体现了干部谋事管理的新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热情,从而使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明显增强,村民同志们引以为豪,走上了和谐富裕之路。 |
南王里村 |
南王里村位于连福镇东北方向,全村在册人口1549人,共516户,耕地面积1287亩,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2008年底第八届村委换届后,在老支部书记张宝光和新一任村委主任李元庆的共同带领下,带领村干部,团结全体村民,大刀阔斧,认真按照20字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村里各项工作得以如火如荼开展,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各项建设不断发展,公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为了给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经召开"两委"会议,我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实行了专人负责,分片管理,并逐级签订责任书,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为发展我村经济,2009年,我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展日光能温室大棚,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调整土地40余亩,新修道路1500米,新修一个300立方米蓄水池,打机井两眼,新修送水管道2000米,建成温室大棚8个,拱棚30个。现在,建成的日光能温室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棚内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良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棚内蔬菜全部上市,产销两旺。 除此之外,村两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新一届班子自上任以来,解决了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后,村两委干部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争取早日将南王里村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下西野村 |
连福镇下西野村位于上西野村村东,四周环山相抱,有茂盛的林木资源。本村共64户,人口165人,全村面积33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527亩,林地面积300余亩,宜林荒山地660亩,退耕还林19.4亩。 我村共有党员11名,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老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3名 |
东狐村 |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村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东武屯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安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安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以来,村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修水泥路面10余公里;对道路实施绿化、硬化,并修建了新村委会与党员活动场所;村里设立了卫生所,修建了占地面积为240平方米的绿化带和活动场所,完善配备了健身器材等。从而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
刘家山村 |
山西省太岳山的北麓连接晋中平原的高山丘陵之间介休市,有个山村.这就是刘家山.“金沙堡、银义安,比不上刘家山的一半半”,这是清朝年间广为流传于介邑东乡,且至今为市井乡民耳熟能详的一句民谣,形象地说明了介邑东乡刘家山村张氏家族以商贾兴、据资千万,成为富甲一方,蜚声东乡的史实。刘家山张氏家族的富有突出表现在宅院建筑上,为晋商文化之研究留下了诸多有形实物,以青石做基为特色的宅院几及全村,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晋商大院的不同风格。无论是高筑于“堡上”的混合型套宅,还是遍及全村的宅院屋体,均依势而造,形成错落有致的三个层次。所有建筑都以凿制规整的条石做基,数以万计的条石且并非当地之材,在当时道路交通不畅,运输工具缺乏的年代,欲将万余块条石运抵地处丘陵的刘家山,绝非易事,耗资之巨,可想而知。张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建于“堡上”的两个居住单元,即“圪洞楼院”和“新凤院”。建于龙背、坎宅巽门合乎风水学之“吉象”,宅门前筑有硕大的蓄水、防洪之“泊池”,意在引水补气,暗合聚财之意。长达百余米的条石路面,300年前就实现了道路硬化,通高3米、蜿蜒弯曲的“蜈蚣墙”,既是与其它建筑的空间分隔标志,更具防风沙、御盗贼之功能。圪洞楼院高大雄伟,隐设于宅门凿空处类似摆钟发条的弹簧,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声学原理,用颤音传声的悠远以达到提示叫醒效果,可谓之“民宅最早的门铃”。新户院门楼典雅别致,三层木雕饰件营造出“多子、多福、多寿”的意境。两个单元的主体建筑均坐北面南筑于台基,冬可“敞南甍、纳阳日、虞析寒”,夏可“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圪洞楼院廊前鼓形磉礅柱础硕大罕见,径长70厘米,高达40厘米,以高浮雕手法刻有鼓锦祥云、琴棋书画、尊鼎彝爵、万寿盘长。过肋门进厨院,餐厅地面下筑有构造慎密严实、做工精致考究、具有极强隐蔽贮藏功能的“地下金库”。新户院外院专设有单独屋体,精美础石上门框青油裹漆,猫头瓦当下檐椽雕梁画栋,“灵腾”匾额小巧玲珑,小屋空间专为供奉所用,墙体中央嵌筑通高1.2米土地龛,顶部和基底为精美砖雕,核心部分琉璃烧制而成。规制之巨、工艺之美、材质之特别,可谓是民居土地龛之极品。新凤院二门书有“修齐”匾额,蕴含“修身”、“齐家”居家理念。门头砖雕美轮美奂,尤以一组“老鼠偷葡萄”为绝。子鼠在民间有生命繁衍之意,与成串葡萄组合,隐喻婚姻美满、男女构精、繁衍不息、多子多福的生命主题,具有独特的精神慰籍价值。综观“堡上”宅院建筑群总体构思,屋体筑于龙背,负阴抱阳,坎宅巽门,挖池蓄水,补气聚财,对住宅风水十分讲究。整体布局采取南北为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章法。一院之内北屋为尊,两厢为次,杂院为附,院间相通,细腻的内部格局,营造出祥和协调的居住环境,与封闭高耸的威严外观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外雄内秀”的建筑风格。建筑空间的定位与组合,遵从以家族观念为纽带的宗法礼制秩序,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等、主仆有分、内外有差,不失为研究晋商文化以及北方民居的典型实物。刘家山张氏宅院毗连全村,如嵌有“凝瑞”字样拱券大门的“保和堂”、二进院落“兴盛堂”、城堡式“守古风”大门的“有余堂”、“绵世泽”大门院,同治年间拆木料修平遥城隍庙的“转角楼院”、最早建造的第一幢院“仁寿堂”,以及祠堂、戏台、庙建、井房等。观音堂院内存活有一株粗达三人可环抱的楸树,先于刘家山村而存在,有民谣“先有楸槐香,后有刘家山”为证。这株树龄达数百年的古树名木为介休楸树之最,它见证了刘家山张氏家族的兴衰,仍将见证刘家山村的发展与未来。 |
上西野村 |
上西野村位于连福镇的东南方向,属于山地丘陵地形,距离镇政府大约十多里地。在村的边界上分布着两个煤矿—财源煤矿和左则沟煤矿。上西野村现有村民140户,394人。全村面积约1390亩,其中耕地面积800亩,以旱地为主。村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在煤矿打工。 近年来,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西野村党员干部带领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了以林网建设、村镇园林化建设、经济林建设、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综合农业模式。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本着“挖问题、找根源、定措施”的原则,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整顿工作纪律、制定规章制度、发挥个人能力,接受群众监督,深刻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并接受各方监督。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清自己,从觉悟上提升自己,从工作中体现自己。特别是在去年的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活动中,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肯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党组织重新恢复了活力,党员干部的工作更加顺利,党支部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同时,认真落实好《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代会工作规则》、《村级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开好村代会,把好村务决策、村务监督关口,实现村务的正常化、规范化运作。组织该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向好村学习,感受发展氛围,激发工作热情。三是明晰思路,另快发展。根据村情明晰工作思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四是切实增加集体收入;大力发展设施菜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西圪塔村 |
西圪塔村是连福镇的一个小山村,现有农户90户,有人口276人。 西圪塔村在支部书记陆斌,村委主任张国勇的带领下,逐步成为了一个先进小山村。人民的矛盾少了,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也就富足了。 |
东圪塔村 |
东圪塔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连福镇南约6公里处,全村共有100户,270人,其中党员16人村。东圪塔村分为旧村和新村。旧村中,由于煤矿的开采,造成地面下陷,村中许多百姓的房屋出现裂缝,因此村民开始向新村搬迁,先已有1∕3村民顺利迁入新村。目前村中煤矿已关闭,村中近期统一规划要将废弃的煤矿开发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东圪塔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村中电网铺设率,自来水覆盖率均达到100%,99%的村民家中通了电话,大多数村民家中安装有限电视。村中道路已硬化约1公里,约占全村道路的60%,并安装了路灯。 村中现有卫生所1所,设施基本完善,符合乡村就医条件,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标准。另外,90%的村民参保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 在教育设施方面,村中现有幼儿园1所,小学、初中均需到附近的反王村就读,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良好。村中青年大多是初等教育毕业,大学生约占村中青年人数的3%。 村内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委班子有着良好的凝聚力和民主作风,村内大小事情都有村民代表参与协商,领导处理工作也及时到位,并且积极为村民提高收入出谋划策。 |
大埝村 |
大埝村拥有农户174户,人口542人,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12户。 2008年来,对国庆路段5000米道路做了绿化,更换基础设施(160千伏安的变压器)。 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保证煤泥入院、垃圾入池,卫生天天清扫,垃圾专人处理,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
船窟村 |
船窟村位于介休市东南端,天峻山脚下,山青水秀,是个美丽的小山村。有140户,336口人。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山村,特别是在2009年新选入村委领导班子以来,从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宽阔硬化,生活区内交通便利。人气聚集,环境优美。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打破了过去吃水困难的难题,建立了新的生活习性。 船窟村真正体现了干部谋事管理的新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热情,从而使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明显增强,村民同志们引以为豪,走上了和谐富裕之路。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