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临猗县 >> 猗氏镇 >> 杨原村

杨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原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原村简介

  杨原村位于临猗县县城南2公里,东靠关原村,北邻县丰喜大道,柏油路直通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形为典型的平原地带。占地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为2700亩,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下辖6个居民组,总人口1100人,常住人口1150人,其中劳动力为450人,外出务工、上班人员为230人,党员54人。村里拥有农村文化广场2个,一个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室,一个图书室、电脑室,两个老年活动中心。村容整洁、人居环境和谐,村里的老年协会成员发挥余热每年春节组织村民拍戏、唱歌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村已实现了全村巷道硬化,100%村民门前通上水泥路。村里有深井15眼,为村民灌溉农田提供便利条件,村里有私营企业5个,卫生所2座,便利店3个,全村农用运输车百余辆,私家车50余辆。我村以粮、棉、果树为主导产业。在支、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村民的生活条件正在一步步的提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1100 044000 -- 查看 杨原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贵戚坊村

  临猗县贵戚坊村地处县城东北地域,北枕峨嵋、南据涑原、东接禹都、西邻县城政治经济发展中心,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相坊”。全村12个居民组,3268口人,4858亩耕地,是个典型的集“工农商”同步发展起来的小康村。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农村两委干部管理条例,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忠实践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村民,以建设小康村为着力点,以兴教富民为动力,全力实施“粮棉保家、果业富民、三产兴村、科教强村”兴村发展战略,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全村政治、经济、文明取得了全面和谐发展。   

高家垛村

  高家垛村位于县城城东,距离县城6公里左右, 自然地理优越,峨嵋岭黄土高坡、层层梯田,海拔450米高,日照时间长,并且温差大,产的梨果个头大、色泽艳丽、含糖量高、成熟期早,近20年来畅销国内市场,每年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一年四季有货供应,现有两座大型冷库,年贮存量为一万五千万吨。   全村人口分散,共5个村民小组,1270人,共有党员31名,耕地面积3274亩 ,其中主导产业梨树620余亩,果树2540余亩,棉花80余亩,劳动力61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60余人。光缆入户,巷道硬化,农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人均年收入6880余元。制定健身器材一套,硬化健身场地,为村民们在闲暇之余健身之用。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村每年都请剧团在村演出,也有村民自行组织编排的节目,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感情。   

上里村

  上里村位于猗氏镇东8公里处。交通便利,乘车10分钟即到。全村土地面积3200亩,属于半坡地带,主导产业为苹果、梨、山楂、小麦和玉米,年人均纯收入为5900元左右。全村共有1800多人,300多户,分6个居民组,其中党员37人。   村中不但建有文化活动广场,还有小游园、老年活动中心、舞台等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上里不但村民素质高,民风淳朴,而且村容村貌也十分整洁。   这几年来,村里正在进行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纸袋梨、套袋苹果等经济作物,成立相应的果品产销合作社,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促进广大村民增收。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紧步跟上,实时为村民服务。   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我们的目标就是将上里村建设成为富裕型小康村。   

西张岳村

  西张岳村位于临猗县猗氏镇东8公里处,与盐湖区泓芝驿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4000余亩,主导产业为酥梨、苹果和粮食等,年人均纯收入为5783元。全村共有1825人,426户,分7个居民组,其中党员51人。   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广场,还有小游园、老年活动中心、舞台等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村民素质高,民风淳朴,而且村容村貌也十分整洁。   这几年来,村里正在进行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酥梨、苹果等经济作物,成立相应的果品产销合作社,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促进广大村民增收。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紧步跟上,实时为村民服务。   

孙家卓村

  临猗县猗氏镇孙家卓村位于猗氏镇政府东8公里处,沿临泓路乘车十分钟即可到达。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1578口人,其中党员46人,耕种面积2700多亩。主导产业以梨果种植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800多元。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以来,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长远发展目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原有梨果种植基础上大力发展纸袋产品,最大程度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扩建的香港新科集团已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梨果存储、销售企业。   在搞好经济的同时,村里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先后建成文化活动广场、小游园,翻新村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孙家卓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正向着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陈家庄村

  猗氏镇陈家庄村位于临猗县城东5公里左右,由县城至村有两条主路,一条是经马营至村西的4米水泥路,另一条是经孙家卓至村北的4米水泥路,村中交通状况良好。陈家庄村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产区。年均降雨量500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无霜期210天。全村土地总面积3289亩,其中宅基地260亩,耕地面积有3029亩。林、田、渠、路综合一体,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陈家庄村下辖永兴庄、新城、陈家庄3个自然村,共有4个居民组,378户,共计1546人,党员21人,其中女性4名,自来水已进村通到各家各户,2010年底完成防氟改水工程,全村已实现户户通上黄河水,人人吃上健康水。光缆入户率达到98%,2011年全村基本上实现了巷道硬化全覆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村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酥梨,2010年成立了陈新永酥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成功了酥梨商标“陈新永”,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693元。   近年来,陈家庄村支村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组织干部群众,齐心投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村党组织不遗余力的贯彻党中央:“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工作方针,目前,村风文明,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马营村

  马营村位于猗氏镇东部,209国道旁边,距离临猗县城中心1公里,有7个居民组, 1876人,土地面积4500亩,460户人家.   农业产业以梨、枣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的蔬菜种植.   其中酥梨1000亩,产量400万余斤,阳历九月上旬上市;梨枣1200亩,总产量360万斤,阳历八月中旬上市;冬枣400亩,总产量120万斤,阳历九月上旬上市;茶豆300亩,产量150万斤,阳历五月下旬上市;简易棚酥瓜150亩,产量120万斤,阳历五月中旬上市;早熟梨100亩,产量50万斤,阳历七月中旬上市。黄冠100亩,总产量50万斤,阳历七月下旬上市; 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300余元。   近两年来,村两委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村主巷道已经硬化,今年将对没有硬化的巷道全部硬化。自来水进村通到各家各户,光缆入户率达到98%,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文化建设方面,村自组演出团每到节假日都为村民奉献精彩的演出,此项工程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马营村村党支部、村委会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渠道,带领和引导村民大量种植各类品种的农作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村民走上富余的小康路.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马营作客!   

南家庄村

  南家庄位于县城西南角,现有耕地1600余亩,2个居民组,农户139户,人口540人,其中党员15人。主要产业以粮、棉、苹果种植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巷道已全部硬化,户户引进自来水。2010年新建村委办公大楼一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互敬互爱,敬老孝老也蔚然成风。    历年来,村两委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村民家庭经济增长为抓手,大力扶持养殖户,不断增加规模,提高效益,村级组织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成员,按要求对村政务、党务、事务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了具体的措施,通过努力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南家庄支村委一般人着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我们将乘着科学发展的劲风,实现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王村村

  猗氏镇王村行政村位于临猗县城南,北靠猗氏镇政府,东临崇相西,南临杨元村,西靠翟村,属于临猗县城中村。全村第一产业以小麦、复播玉米为主,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果树占少数,20余户从事养殖业;第二产业主要有氧焊,补轮胎,煤球厂;第三产业主要有运输业,共有60余人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000余元。   王村现有4个居民组,320户,共计1270人,党员54人。   王村土地面积1300余亩,自来水已进村通到各家各户,2010年底完成防氟改水工程,全村已实现户户通上黄河水,人人吃上健康水。光缆入户率达到98%,2011年全村基本上实现了巷道硬化全覆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大杨村

  大杨村地处临猗县城东4公里处,占地8000余亩,有村民小组9个,居民638户,2634口人,共有党员58人,是猗氏镇东片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村,是一个以粮棉、苹果、梨树种植为主的农业大村。种植主产业农户为586户,种植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90%以上,人均年纯收入为6100元。   组织成立了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晋南黄牛繁育基地,创办了红薯粉条加工企业,所产粉条闻名远近。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大杨村累计投资70万元,将村大街小巷、通村路全面硬化,共计17千米,将通村路、主巷道两侧及村委会、文化体育广场全面绿化,并在主巷道修建了下水道1200米,在主巷道两侧安装路灯110盏。筹资23万元新建一座舞台,投资5万元新建文化体育广场,安装全套健身器材,设立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在供销社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所村便民连锁店,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切实的方便。投资15万元新建一所标准卫生室,方便村民就医,建立了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并配备卫生专员,维持村卫生整洁,为村民提供健康良好的人居环境。   

崇相西村

  崇相西村地处县城中南部繁华地段,下辖10个居民组,2773口人;8个党小组,69名党员;崇相西自古以来崇文尚礼、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才辈出。唐代张嘉贞一门三世宰相,便是杰出的代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怨无悔身先士卒的村委干部,使本村呈现出村风正、民风淳、经济兴、农村稳定的良好势头。全村有耕地2300亩,粮棉生产和第三产业是主导产业。2009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实施商贸兴村战略,带领干部群众投资3000余万元,先后铺开崇相西初中、名吃一条街、村委办公大楼等八大工程。实现集体经济纯收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增值、人均收入四大突破。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00余万元,三产四大支柱产业实现纯利润5000余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小杨村

  猗氏镇小杨行政村地处县城东3公里处,全村3个居民组,1050口人,党员28名,耕地面积2200亩。全村以梨、果种植为主导产业,梨树700余亩,果树300余亩,人均年收入5200元,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小杨村地处城郊,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基础设施健全,是最佳的居住地。近几年来,小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努力抓经济,搞建设。先后筹资80余万元将全村三条主巷道及各小巷道全面高标准硬化、绿化,修建暗排水道。联合小杨常驻部队修建军民路一条。修建了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有篮球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有小游园,极大得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促进了全村文体事业的发展。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三务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确保了全村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   

里寺村

  猗氏镇里寺行政村位于县城西郊一公里处,本村东南方与城区相接,西南与翟村相邻,西邻东西屯,北接北景乡,交通状况极为便利,东西南北皆为硬化路面。西环路即将穿村而过,将会给村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村自从2003年全县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共硬化大小巷道面积达全村巷道面积95%,绿化巷道80%以上。已经做到巷道无杂物,无厕所,无柴堆,有垃圾存放物。村民文化水平平均为初中毕业。村容村貌整洁漂亮,村风淳朴,村民和蔼可亲,村内配有小学,两家私立初中,村委会办公楼,村民文化健身广场,医务室;便民连锁店,理发店等基础设施。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82户,1180多人,其中党员46人。劳力800余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307亩,其中耕地面积2679亩,果园1068亩,宅基地250亩,公益用地60亩。自然条件良好,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种植有;小麦,玉米,果树,甜柿树,核桃,桃,棉花等经济物,同时依托有利区位优势,村境内驻有富达板厂,天河洗浴等企业,给村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年人均纯收入可达6189余元。  

翟村村

  翟村位于县城西郊,东与县城连接,南和阳煤丰喜临猗分公司仅一条丰喜大道隔路相望,村北是县政府主建的15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区。县城南环路、府西街、丰喜大道全部同村主巷道相接。翟村土地面积6798亩,耕地面积6018亩,自然条件良好,全村分为两个自然村,共有深井25眼,所有耕地均能覆盖灌溉,其中黄灌面积1000余亩。   翟村有7个居民组,678户,总人口数2630人,劳动力1815人,党员58名。   翟村农民文化娱乐广场设在村中心位置,占地面积5000m2,除1200 m2硬化外,其余全部绿化。全村健身器材85套,老年活动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全村主巷道、通自然村及村民户前小巷道全面硬化,硬化总面积56000 m2,进、排水设施全部配套,主巷道道路两旁绿化度达100%。   村图书阅览室面积35 m2 ,有图书5800余册,电脑、音响各一套,每周一、三、五定期定时开放。   翟村建有高标准卫生所一个,(分设诊断室、留观室、处置室、药房、信息资料室),方便了村民就医,2012年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根据翟村村民居住情况,村内共建便民服务一条街3个,其中城关供销社翟村便民店位于村中心位置。   

关原头村

  关原头村位于县城南郊,华晋大道从村东通过,村级公路直达临村杨原村,交通非常便利,耕地面积2703亩,土地平坦,有深水机井十眼,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农业主要以粮棉为主,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   关原头村现有6个居民组,298户居民,1180口人,其中0员45人,现有劳动力800人。   关原头村2009年建成以舞台、办公大楼为主体的文化广场,设有老年协会、图书室、妇女活动室。体育设施有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材,成立了关原村华晋女子锣鼓队,女子舞蹈班,男子蓝球队等,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关原头村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硬化大巷三条,基本实现大小巷道路硬化全覆盖,村里卫生定期打扫,专人清运垃圾,实现了村级绿化全覆盖。   关原头村民风纯朴,建有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村委会一班人,一直以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为己任,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民事调解小组等,呈现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   关原头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村委一班人积极招商引资,先后有华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强力矿用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关原村,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就近就业。全面改造了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实现了村民全天供水,推进了关原村的城市化进程。   关原头村地理条件优越,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群众友好,村民和诣,欢迎广大投资者来我村投资发展。   

杨原村

  杨原村位于临猗县县城南2公里,东靠关原村,北邻县丰喜大道,柏油路直通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形为典型的平原地带。占地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为2700亩,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下辖6个居民组,总人口1100人,常住人口1150人,其中劳动力为450人,外出务工、上班人员为230人,党员54人。村里拥有农村文化广场2个,一个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室,一个图书室、电脑室,两个老年活动中心。村容整洁、人居环境和谐,村里的老年协会成员发挥余热每年春节组织村民拍戏、唱歌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村已实现了全村巷道硬化,100%村民门前通上水泥路。村里有深井15眼,为村民灌溉农田提供便利条件,村里有私营企业5个,卫生所2座,便利店3个,全村农用运输车百余辆,私家车50余辆。我村以粮、棉、果树为主导产业。在支、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村民的生活条件正在一步步的提高!  

西荆阳村

  西荆阳村位于中国山西南部重市运城所辖临猗县城西南2公里处,交通便利,2011年底已经完成村级公路建设,现有耕地2160亩,日照充足,在2009年已实现人均收入5900余元。   西荆阳村共有人口820人,党员38名,农户198户,下辖三个居民小组,其中一组66户,人口230人,二组63户260人,三组69户人口330人.   制定健身器材一套,硬化健身场地,为村民们在闲暇之余健身之用。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村每年都请剧团在村演出,也有村民自行组织编排的节目,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感情。   另外我村新建大型鸡舍和养猪场,为村民致富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百里店村

  猗氏镇百里店村位于临猗县城西郊,由百里店和王建庄两个自然村组成,距离猗氏镇政府2公里,东邻阳煤丰喜集团,西靠河运高速,南依太风公路,北挨引黄灌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生产条件良好,交通十分便利,四周绿荫环绕,村内小楼栉比,巷道卫生整齐。全村360户,6个居民组,1550口人,其中党员46人,, 3800余亩耕地,农业以果业、棉花为主,七百余人务工经商,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村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近几年,我们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把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机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专人打扫专人督促检查,生活垃圾实行统收统倒,统一处理。除此之外,我们还推行了改厕改水,柴堆进家,宠物圈养等环保工作,并制定出早起十分钟,人人搞卫生等村规民约,大大激发了“村子是我家,整洁为大家”的群体意识。由于这一活动切合民心,不仅卫生效果空前良好,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互敬互爱,敬老孝老也蔚然成风。   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个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优良生活习惯正在加快形成,我们百里店村将真正成为我县高品位的西大门。   

陈范屯村

  陈范屯村位于猗氏镇西北5公里处。交通便利,乘车10分钟即到。全村土地面积5350亩,属于半坡地带,主导产业为苹果、甜石榴、樱桃、小麦和玉米,年人均纯收入为5900元左右。全村共有1500多人,300多户,分6个居民组,其中党员42人。   村中不但建有文化活动广场,还有小游园、老年活动中心、舞台等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陈范屯不但村民素质高,民风淳朴,而且村容村貌也十分整洁。   这几年来,村里正在进行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石榴、樱桃等经济作物,成立相应的果品产销合作社,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促进广大村民增收。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紧步跟上,实时为村民服务。   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我们的目标就是将陈范屯村建设成为富裕型小康村。   

东西屯村

  猗氏镇东西屯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距城七八里路,交通方便,往南下坡再往东走就到县城,往北直走就到了临卓路。现有3个居民组,293户,共计1280余人,党员30人,土地面积4250余亩,现以果树、棉花、玉米、小麦等种植业和猪、羊等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有部分村民在县城工厂上班,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为了努力建设新农村,我村巷道硬化已全覆盖,有便民连锁店及卫生所,有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大队门口有供村民锻炼的体育器材,数字电视正逐步入户,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村民的素质。我们不定期组织村民打扫村级卫生,绿化村环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我们也会经常组织村民接受远程教育或其他听课培训,提高村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及文化素质。我们会引导村民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黄斗景村

  黄斗景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距离县城4公里,全村人口集中,共6个村民小组,330户,1350口人,其中党员49人,耕地面积3400余亩 。   全村主导产业以梨果为主,其中梨树1000余亩,果树1000余亩,早酥梨300余亩,小麦500余亩,棉花500余亩。村内劳动力人口6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5500余元。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近年来,全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着力调整主导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截止2010年底,全村建立高标准农村党员活动室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两个,休闲健身小游园两个。并对进村、出村道路以及村内主巷道长达3.5公里全部硬化、绿化,村内2.5公里主巷道全部亮化。目前,黄斗景村村风文明,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兴教坊村

  临猗县兴教坊村位于县城北端、双塔脚下,有着尊师重教、崇尚礼仪的悠久历史,更以设立敬交社、涑水书院、兴教书院而得名兴教坊。   兴教坊村有10个居民组,587户,2136口人,党员77名,耕地2100亩。   近年来,兴教坊村两委结合村实际情况,发挥城中村的地理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经过艰辛努力。全力实现优质梨、果、枣、粮棉及大棚蔬菜等种植业规划合理。发展养殖户10户,铁门加工业7户,食品加工业20户,服装加工业3户,运输68户,商饮服务业256户,截止2010我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余元,在全镇平均人均纯收入排行中名列前茅。另外,村两委还通过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加强教育培养新人蓄积力量。树立尊老敬老新风尚等形式大力推动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他方面,巷道硬化全覆盖基本实现,亮化、净化工程配备到位,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正在悄然崛起。   


杨原村特产大全




杨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