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临猗县 >> 北景乡 >> 小闫村

小闫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闫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闫村简介

  小闫村位于临猗县最北边,是临猗县的北大门。西邻209国道,河运高速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便利。小闫村共有3个居民组,204户,758口人,其中劳动力350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60岁以上老党员占到80%。残疾4人,其中残疾儿童1人。2009-2011年,全村顺利完成斗渠建设、河运高速征地、巷道硬化三项重点工程。全村耕地总面积2000亩,小麦面积500亩,果树面积1500亩。小闫村主导产业为果树,以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为辅。其中,奶牛养殖逐步扩大从原来的2头到现在的10头,为周边村群众提供新鲜的牛奶。养羊两户,存栏200余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1204 044000 -- 查看 小闫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闫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闫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闫村

  大闫村位于临猗县北景乡,地处县城以北,孤山脚下,紧邻209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610户,2314口人,劳动力1495口人,8个居民组,党员35名分布于全村各个领域当中,模范带动全村各行业的发展。土地面积7122亩,耕地面积6900亩。人均收入58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589.5万元。   大闫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在十二五期间,大闫村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在新一届支村委的领导下将完成全村的巷道硬化、引黄斗渠工程建设、以及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的建设及配套任务。继续发展果业潜力,更新果农观念,加大果树间伐力度,使人均收入达万元。   大闫村人民朴实、勤劳、好客。全体村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的到来。   

北里村

  北里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紧邻209国道,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辖北里和义安庄两个村,共有5个居民小组,256户,1038人。现有党员26人,大学生村官1名,这为北里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北里村以果树.梨树为主导产业,兼有养殖、运输、苹果贮藏。其中,果树有3256亩,梨树面积有1428亩养殖户有4户,年存栏量500头,运输车辆有20辆,果库有2座,年储存量有5000吨;还有木材加工厂2个,加油站一个。全村耕地面积有4089亩,人均收入 6790元。北里村于2008年被评为是新农村推进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张应家为主干的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努力进取下,全村巷道全部硬化,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黄灌渠道修建到位,确保了群众的生产。新建文化广场一座,文化图书室一间,党员活动室、农廉查询室全部到位,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质水平。相信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北里村的明天会更好!  

东村村

  东村位于临猗县城西北,距离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距离209国道2公里,临卓路南。全村总住户数254户,总人口949人。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3417亩,其中;耕地面积2397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831元。主要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有一所卫生室,基础设施齐全。    村党支部,共有39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一人,支部副书记一名,委员一名;村委副主任两名,委员两名。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早日争取建成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201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完成巷道硬化1.5公里,实现巷道硬化全覆盖;新建文化活动广场608平米,配置了篮球架;图书室20平米,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活动室;重点整治村环境卫生,改善居住条件,使村里的户外厕所、三堆明显减少,划分了卫生责任区,指定了垃圾堆放点。目前,我村正在修建引黄工程,彻底解决全村浇地难的问题;东村传统的锣鼓队正在积极组建中,力争年底前在临桌路边搭建东村彩门一处。   

东张白村

  东张白村位于临卓路以北,三赵路以南,土地面积2145亩,其中耕地面积2019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该村辖2个居民组,160户,599口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08人,党员人数16人。该村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年人均收入5241元。    近几年,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展现良好村风村俗,改变村容村貌,支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环境卫生制度、红白喜事制度、村规民约等,这些制度在逐渐规范着村民的生活,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热爱生活,爱护环境,树立东张白村良好的村风村俗。同时,村里也涌现出一批热爱舞蹈的文艺骨干,她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女子舞蹈队,这支队伍的成立,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11年新建农家书屋一个,内藏有图书2万余册,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我村在2011年成立了晓明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带动了我村苹果种植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基础设施方面,我村相对滞后,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班子团结,东张白村很快会旧貌换新颜!   

景村村

  景村位于临猗县北景乡东北方4公里处,东临杜村,北邻大闫,西临小闫。全村土地面积5171亩,其中耕地面积4661亩。黄灌面积为1070亩,旱地为3591亩,以黄土丘陵为主。全村共303户,1376口人,其中男劳力520人,女劳力480人。全村分为8个居民组,人均纯收入3500元。全村有党员36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村积极落实新“五个全覆盖”建有书屋一个,娱乐健身广场两个,总面积为1460平方米。舞台前面广场为娱乐休闲广场,环乡路北广场体育健身广场。修建多条水泥道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我村民风淳朴,巷道整齐,村民勤劳朴实,因地制宜以种植苹果为主。我村苹果品种齐全,按成熟时间分:有早熟、晚熟,按品种分:有嘎啦、花冠、中秋王、红富士等。  

南景村

  南景村位于209国道西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辖两个自然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60余户,人口1527人,全村土地面积4.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为5405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苹果种植,副业有养鸡、养猪和交通运输等,其中养鸡户2户,养猪户10余户,运输户30户。2009年新修建的通村路总长1.6公里,宽5米,通村路两边种植了绿化苗木1000余株,全村街巷道硬化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年来新建农家书屋一个,内藏有图书2万余册,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新建文化活动室一个,内有民间艺术品剪纸、书法等,设有投影仪有一台,可以给群众播放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和科技知识。新硬化广场1200平方米,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广场内有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满足了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广场建成后,妇女朋友们每天在广场上学习广场舞,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最近,在村主干的支持下,村里又成立了女子军鼓队,现正在紧张学习和排练当中。   

齐村村

  齐村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东北四公里处,乡东循环公路在我村境内2公里,今年刚硬化完成。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9个居民组,500户,2056口人。全村耕地面积7180亩,主导立业为苹果生产,共栽植果树5000余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养殖业初具规模,养殖业以赢盈养殖合作社为首存栏1000余头,王峰、王允、王德英各存栏600余头。肉鸡养殖场两个,年四茬出栏,一万五千只。我村水利条件优越,共有机井14眼,引黄斗渠19000余米,引黄高灌站两个,管道10000余米,全村95%的地可保浇和扩浇。村党支部由三人组成,共有党员52名,村委会由五人组成。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秋粮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容有了改观,村民素质有所提高。   

石家庄村

  石家庄行政村位于县城以北,居县城三公里,是北景乡的南大,20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由七个自然村组成,18个居民小组,以果业为主导产业苹果面积达到9000余 亩,为了发展优质无公害果品,形成种养互动的良性循环格局,我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10养猪场,存栏生猪2000余头,23个养鸡场。   全村共有党员106名,分布于全村各个领域当中,模范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石家庄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在十二五期间,石家庄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在新一届村委支委的领导下将完成全村的巷道硬化、引黄斗渠工程建设、以及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的建设及配套任务。继续发展果业潜力,更新果农观念,加大果树间伐力度,使人均收入达万元。   

西村村

  西村位于临猗县北景乡,地处县城西北方向,临卓路以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15户,2279口人,劳动力1400口人,10个居民组,党员68名(含预备党员2名),土地面积7400亩,耕地面积6153亩。人均收入6978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589.5万元。我村成立了书法协会、军鼓队、文艺队。村民的素质应有待提高,村风和谐,村情稳定,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待提高,今年西村还被评为了新农村,明年计划给村建小游园,修环村路,绿化、亮化我们的村庄。    目前,该村以粮棉、玉米、果树为主导产业。这里主要盛产红富士苹果、粮食,有“绿色苹果基地”之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村在未来五年内要按照标准化、无公害、精细化生产的要求,做精苹果、粮棉、玉米等主导产业。特别是大力推广果树间伐、树形改造、果品套袋、果园种草、果园养殖、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同时,更新果树品种,减少农药残留,生产更多的有机果、健康果、环保果,提高精品率,真正使西村的苹果成为全国亿万人民的“口福”。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市委、县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西村的各项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富裕。  

西张白村

  西张白村位于临卓路以北,三赵路以南。距离北景乡政府1.8公里,距离临猗县城7.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耕地面积4076亩,其中果树面积达到3000亩,人均耕地3.4亩。全村辖2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有农户301户,人口1234人,党员41名;其中农业人口836人,劳动力503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54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西张白村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盛产苹果,以苹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在响应上级政府号召的的“一村一品”工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果品经纪人队伍。全村300余农户,就有200余户果品经纪人,素有“河东苹果经纪第一村”的美誉。全村75%以上男女劳动力除经营好自家的果园外,多数时间都投身到果品营销的劳务行列,四季不闲,天天挣钱。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1年以来,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型文明村创建活动,提升了西张白村的整体形象。新建农民体育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重要基础设施;全村居民养老、医保的参合率都达到100%,做好农民的生活保障。积极实施“文化兴村”战略,不断加强党员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科技发家致富意识进一步加强。全村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北景村

  北景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南临县城,北与万荣接壤,是河津煤炭外运的咽喉要道,是临猗县的北大门,209国道穿村而过,三赵公路横跨东西。交通便利,商贾云集。    全村共725户,15个居民组,3233口人,常住人口已超过5000人以上。总耕地面积8695亩,其中果树面积6900余亩。全村21个变台,18眼机井。以前曾是粮棉双夺魁的先进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果业生产,2011年人均收入5700元。    近年来,新兴发展养殖业,目前,规模化家庭养殖专业户已成气候,全村养鸡专业户共8户,养猪专业户共37户,年可出栏肉猪13000头。    全村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健身体育器材全部安装到位。   

张村村

  张村位于三赵路沿线,距县城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国土面积6700亩,耕地面积5400亩,年人均生活水平5296元。村以果业为主,包括苹果,梨,枣,还有其他少量小麦,棉花,玉米。    张村现有9个居民组,470户,人口1901人,其中有劳动力的1085人,党员人数48人。张村经招商引资现建有果库两座。截止2011年底全面完成夹马口北扩配套工程斗渠建设,目前我村所有耕地能用上黄河水,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08年张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两委班子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促进村民素质提高,着重改善民生,目前村巷道基本达到全硬化,新建文化广场配有体育器材,和篮球场,村历来重视环境卫生工作以及四化四改,张村经常性保持干净卫生整洁,路灯亮化到位,按时开关,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工作思路清晰,是周边名副其实的优秀村。   

景庄村

  景庄村位于209国道东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26余户,人口1879人,全村土地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84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苹果种植,副业有养鸡、养猪和交通运输等,其中养鸡户10户,养猪户2户,运输户20户。通村路两边种植了绿化苗木1000余株,全村街巷道硬化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新硬化广场1200平方米,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广场内有篮球场一个,满足了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翟庄村

  翟庄村居县城以北15公里处,209国以西,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洁。近年来先后荣获“红旗村”党支部等许多荣誉。    全村439户,人口1788人,其中:男796人,女836人,总面积62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5400亩,党员43名,全村分7个居民小组,是一个以苹果以主要产业的大村。    近年来,我们村大力发展养殖事业,养鸡户20余家,养猪户15家,养羊户10 余家,村口新建一木材加工厂,建筑队七、八班子,果客接待站10余处。    近年来,翟庄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大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随着村规模日益壮大,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我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东闫村

  东闫村位于北景乡东北10公里处,209国道大闫路口以东3公里,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174户,690口人,耕地面积2065亩,共1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4名.村班子团结敬业,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呈现出文明共建、富裕共创、和谐共享的大好局面。产业结构情况:村子的主导产业是苹果。主要的水果产品有:苹果、柿子等,养殖业主要为养猪和养羊。年人均生活水平5246元。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东闫村有新建广场,有村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内有个别困难户已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村“两委”班子共6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16人,其中:男性党员12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4—5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秋粮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容有了改观,村民素质有所提高。   

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位于临猗县北景乡209国道沿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11个居民组,505户,人口2077人。耕地面积6900亩,以果树种植为主导产业。年人均生活水平5306元。    该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工作思路清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广大群众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狠抓两个文明建设,搞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近年来,高家庄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村积极落实新“五个全覆盖”建有书屋,娱乐健身广场各一个,修建多条水泥道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我村民风淳朴,巷道整齐,村民勤劳朴实,因地制宜以种植苹果为主。  

贾庄村

  贾庄村位于临猗县最北边,是临猗县的北大门。东邻209国道,西邻闫家庄,北马路从村中央横穿而过,交通便利。贾庄村共有7个居民组,395户,1692口人,其中劳动力680人。全村共有党员28人,60岁以上老党员占到70%。残疾17人,其中残疾儿童3人。2009-2011年,共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广场和村主巷道。全村耕地总面积4529亩,小麦面积1562亩,果树面积2967亩。贾庄村主导产业为果树,以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为辅。共有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个,分别为临猗县会军苹果专业合作社,临猗县金鑫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临猗县耀忠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苹果深加工企业山西迪乐福食品有限公司给果农带来了方便,两个果库也延长了苹果的销售期,十多个苹果代办经纪人保证了全村及周围苹果的销售。  

罗村村

  罗村位于临猗县城东北,孤山角下,距离209国道6公里。全村总住户数960户,总人口3514人,其中劳动力1940人。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5300亩。主要经济作物以苹果、枣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产业以养殖业为主。有一所卫生室,基础设施齐全。村党支部,共有72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8名,其中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一人,支部副书记一名,委员一名;村委副主任两名,委员四名。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好而共同努力。201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被评为是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计划在2012年完成巷道硬化全覆盖;引黄工程全部到位,保证村民及时浇地;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村民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马家窑村

  马家窑村有350户农户,总人口1468人,6个居民组,党员36人。马家窑村位于孤峰山脚下,地处偏僻,属高原干旱地区,同时又是抗日革0据地,全村土地面积6300亩,其中耕地面积5987亩,劳力1030人。   我们村耕地面积虽多,但全是旱塬坡地,村里主导产业只能结合自然条件,以种植粮食、红杏、梨枣为主,致使经济发展缓慢。我村大部分养殖户都以养羊为主,养羊户25户,1300只羊。养猪户6户,共500头左右。养鸡户7户,共2万8千只。   我们村距县城、乡镇路程较远,又是山区,道路凹凸不平,各种宣传教育极大欠缺,致使大多数村民思想觉悟不高,观念转变慢。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投资11万余元建成了16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投资7万余元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如乒乓球案、篮球架,配备了音响等设备。在文体局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有农业科技类、医药卫生类等图书1500余册。我村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县电视台开展了数字电视进老区活动,将数字电视安装到户。   

南庄村

  南庄村位于峨眉岭上,孤山脚下,紧邻209国道845公里处,与万荣县李家大院相邻,是我县的北大门。    全村共6个居民组,468户,总人口2059,现有党员49名,其中青年党员占35%。土地5530亩,机井10眼。主要产业有:早晚熟苹果,与养殖业。苹果有:早熟果、林红、晚熟果、红富士等。我村土地肥沃,属于黄土高坡,各种农产品口味好、品质优,是客户理想的采购之地,养鸡户25户,存栏20万只,养猪22户,存栏8000头,养羊5户,存栏130只。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南庄村发展较快。特别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村的建设,确定南庄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在政策上、财力上、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快了南庄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支部建设方面。我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抓好了我村的党员示范性教育,发挥了党员在村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家致富方面。截止今年全村经济林已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90%,年人均收入5500元。    村庄建设方面。一是全力抓好道路和水利建设。积极配合上级抓好村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了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了村道路硬化全覆盖。二是加强了村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三是进一步落实农村“三清四改”工作。重点发展改厕工程,全年完成改厕工程78户。    村风建设方面。一是开展了敬老爱老活动,每年利用九九重阳节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专题活动,全村上下形成了一种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办公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增强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三是进一步创造村民学习、生活条件,全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培训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提供方便;建立了“农村便民商店”,巩固了乡村医疗卫生室。    南庄村人民朴实、勤劳、好客。南庄村全体村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的到来。   

尉庄村

  尉庄村位于209国道沿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6个居民组,322户,人口1355人。耕地面积4808亩。年人均生活水平5100元。共有党员43名。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苹果种植,副业有养鸡、养猪和交通运输等。其中养鸡户7家,养猪户3家,运输户20家。全村街巷道硬化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新硬化广场1200平方米,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广场内有篮球场一个,满足了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小闫村

  小闫村位于临猗县最北边,是临猗县的北大门。西邻209国道,河运高速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便利。小闫村共有3个居民组,204户,758口人,其中劳动力350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60岁以上老党员占到80%。残疾4人,其中残疾儿童1人。2009-2011年,全村顺利完成斗渠建设、河运高速征地、巷道硬化三项重点工程。全村耕地总面积2000亩,小麦面积500亩,果树面积1500亩。小闫村主导产业为果树,以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为辅。其中,奶牛养殖逐步扩大从原来的2头到现在的10头,为周边村群众提供新鲜的牛奶。养羊两户,存栏200余只。   

焦家营村

  焦家营村位于临猗县最北边,与万荣县埝底村相邻,距县城40公里,北靠孤山,东西南三面环沟,可进可退,攻守相兼,在抗战期间,猗氏城失陷后,抗日民主政府就把红旗插到了焦家营,党的领导机关汾南工委也住此领导抗战,焦家营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根据地,有《烧不烂的焦家营》之称。    目前,全村土地面积3400亩,耕地面积2800多亩,北面孤山海拔高度为550米-700米,焦家营位处孤山之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大气环境,为营村种植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天下红杏第一村也是焦家营的别称;全村四个居民组,220户,1058口人,党员24人,在外务工人员28人,以种植红杏、石榴、槐米、黄芩茶、柿子和养殖为主要增收渠道;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正在逐步扩大规模,全村目前养猪户5户,养猪百余头,养羊户6家,养羊100只,养鸡户2户,养鸡1500只,人均收入为5124元;因焦家营地势险要,三面环沟,易守难攻,猗氏城失陷后抗日民主政府迁至焦家营,于是1938年9月至1939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日军就对营村进行了十次大扫荡,烧杀抢掠,最惨重的三次是1939年农历3月18日,给老区人民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营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在2007年被确定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仍保存昔日县长张天珩居住地和办公开会的窑院,并树立“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石碑;老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老区人民历来勤俭朴素,积极向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支委一班人人积极落实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建有书屋一个,娱乐健身广场一个,总面积为1360平方米。舞台前面广场为娱乐休闲广场,环乡路北广场体育健身广场。我村民风淳朴,巷道整齐,村民勤劳朴实,新一届支村委班子正带领全村奔向小康。   

张村堡村

  张村堡位于北景乡最东端,三赵线以南,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辖四个居民组,一百七十六户,六百三十六口人。公有土地三千三百亩地。劳动力以中壮年及老年人为主。以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果树占百分之七十,枣树占百分之十五)兼有生猪及蛋鸡养殖,生猪存栏量达到一千余头。    全村共有党员36名,分布于全村各个领域当中,模范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张村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后代的教育没有大学生奖学金。    在十二五期间,张村堡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在新一届村委支委的领导下将完成全村的巷道硬化、引黄斗渠工程建设、以及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的建设及配套任务。继续发展果业潜力,更新果农观念,加大果树间伐力度,使人均收入达万元。   


小闫村特产大全




小闫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