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屯位于卓里的东南方向,是大小嶷山的小小一角,地处于与南大村、东翟村的交界处,但它却养育了我们村10个居民组,485户,1824口人,党员人数为78名,人均纯收入5142元;是由4个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落,连接自然村的交通要道旁边都是隶属于我们村的耕地,全村共有10894亩土地,耕地面积为9238亩,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养殖业以养羊、猪等为产业结构,在村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在为全村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决策,就在今年为了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我们村在村委会花费近19万元为村民修建文体活动广场,并安装了篮球架,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为使我村不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使农村城市化,打造新型的“五化”村落,分别硬化了巷道和加大绿化面积,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整洁美丽,空气清新宜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民生,为使村中孤寡老人得到照顾,两委研究在村委会一楼花费8万余元建立了日间照料室,并提供餐饮、娱乐和休息的全方位服务,从而使一些孤寡老人得以照顾,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两委干部和区党委政府的功劳,如今,为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的口号,他们正努力朝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展。村委会主任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给农民创收,采取了“公司+农户”形式创办了丰淋牧业公司弓家庄育肥示范园区,在东屯村弓家庄利用沟地10余亩建起生猪育肥示范区,该项目总投资800余万元,建圈舍8幢,现已存栏生猪1600余头,年创利润180余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110万元。为百姓带来实惠,使农民增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小康村,真正得到百姓的认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1400 | 044000 | -- | 查看 东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屯村 |
西屯村有260户农户,共1004人,500名劳动力,分为6个居民小组,面积37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3359亩,气候温和,水资源充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卓里区政府的扶持下,西屯村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逐步加强,西屯村紧紧抓住党委、政府相关战略,结合村情,以村巷道硬化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等为抓手,大力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生态园林化工程,以美化环境为目的,投资数万余元种植风景树、栽植草坪。二是街巷道硬化工程。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结合村情实施了“户户通”,同时还完成了中心广场的硬化。三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进行充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基础上,完成了多个沼气户,实现了农民的节支增收,净化了村级环境。四是修建健身场,解决了群众健身无器材的难题,让群众变成了生活在农村的“城市人”。五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西屯村新环境。为进一步改善村里环境,结合实际,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绿化、修建草坪、种植苗木等,使村巷道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
东屯村 |
东屯位于卓里的东南方向,是大小嶷山的小小一角,地处于与南大村、东翟村的交界处,但它却养育了我们村10个居民组,485户,1824口人,党员人数为78名,人均纯收入5142元;是由4个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落,连接自然村的交通要道旁边都是隶属于我们村的耕地,全村共有10894亩土地,耕地面积为9238亩,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养殖业以养羊、猪等为产业结构,在村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在为全村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决策,就在今年为了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我们村在村委会花费近19万元为村民修建文体活动广场,并安装了篮球架,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为使我村不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使农村城市化,打造新型的“五化”村落,分别硬化了巷道和加大绿化面积,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整洁美丽,空气清新宜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民生,为使村中孤寡老人得到照顾,两委研究在村委会一楼花费8万余元建立了日间照料室,并提供餐饮、娱乐和休息的全方位服务,从而使一些孤寡老人得以照顾,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两委干部和区党委政府的功劳,如今,为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的口号,他们正努力朝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展。村委会主任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给农民创收,采取了“公司+农户”形式创办了丰淋牧业公司弓家庄育肥示范园区,在东屯村弓家庄利用沟地10余亩建起生猪育肥示范区,该项目总投资800余万元,建圈舍8幢,现已存栏生猪1600余头,年创利润180余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110万元。为百姓带来实惠,使农民增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小康村,真正得到百姓的认可。 |
武村村 |
武村行政村是由5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70名党员、572户共计2223口人、土地面积13000亩、耕地面积9630亩组成,五个自然村分别坐落在六条大沟七条大梁之上,地貌属于典型的二坡台地带,南与嵋阳镇令狐营村接壤,北与西屯连接,西边是霍村和寺后村。 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于果业,其中苹果面积4679亩,桃树面积3865亩,梨树面积700亩,粮食种植面积670亩,形成了以果业为主导产业的种植规模,并在水果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全村年收入6千余万元,人均收入达10000元。2011年投资300万元,硬化村级道路8.9公里,硬化各自然村巷道4公里,村到南北通福庙线大道,东通鹿皮窑村,打开我村东去县城的通道,随着我村道路的全部硬化为我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五个自然村建成文化活动中心3个,文化活动室2个,村文化图书室2个,达标书室1个,藏书达到3000余册,体育健身指导站3个,活动器材达16件,从事文化兼职人数达5人,民间文艺表演队2个,这些已成为丰富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支主要力量。 |
霍村村 |
霍村村位于小嶷山脚下,向北紧邻卓里,向南可通往临猗.永济公路,向西通往寺后,东邻武村,条条大路已硬化。交通便利。现有土地面积11500亩,耕地面积3000亩,苹果面积4500亩,桃面积4000亩,是生产优质苹果和桃的基地。人均收入8000元。霍村共有14个居民组,分6个自然村,共有户数720户,居民2912人,劳动力1600人,其中党员人数81名。2009年在村中心建造了文化广场,舞台,村民自行组织歌舞队3个,体育健身中心2个,村委成立党员干部教育网络,村民团结互助,遵规守纪。巷道基本硬化完成。我村2013年完成全部绿化任务。群众的生活好了,群众都夸党的政策好,村里的领导干部好。 |
寺后村 |
寺后村村位于小嶷山脚下,向北紧邻柳村,向南可通往临晋、临猗、永济,向东通往霍村,条条大路已硬化,交通便利。 现有土地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6000余亩,苹果面积3000亩,桃面积2000亩,是生产优质苹果和桃的基地。人均收入10000余元。另有石榴500亩,樱桃100亩,梨100亩,及其它干果。 寺后村共有11个居民组,分5个自然村,共有户数540户,居民1930人,劳动力1200人,其中党员人数68名。 寺后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先后兴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舞台等,村民自行组织歌舞队3个,体育健身中心2个,现有计生室、医疗室、便民店、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 今年寺前老村复垦流转土地100亩,东窑修建通村路2条6公里。绿化、亮化小康路2公里。 近年苹果,桃子价格走高,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立足现有设施,村委组织跳舞,唱戏打球等文体活动,极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结合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党员群众受到极大教育,关系极大改善,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性极大提高。 |
席家窑村 |
席家窑村位于小嶷山,这里环境优美,村民风朴淳,交通便利,拥有耕地2500亩,由于地理位置高,昼夜温差大,很适合水果的种植,由于特殊的地理坏境,这里的苹果着色好,品质优,形成了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其它经济作物有桃、小麦、棉花、及各种粗杂粮。 席家窑村共有808口人,220多户,36名党员,四个居民小组,席家窑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现在已有计生室、医疗室、便民店、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大舞台等。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坚强村级“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
福寿屯村 |
福寿屯村位于临猗县北二坡台田的卓里工贸区境内。地理位置特殊,办历代兵家相争之地。碑文记载该村始建于明代洪武皇帝时军队屯田形成村庄,屯兵元帅驻扎在该村,故名福寿屯。颇有传奇色彩的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两山之一,大嶷山就位于该村村北。 福寿屯村有6个村民小组,396户1418口人,劳力580人,党员48人,主导产业是果业与企业,人均收达到8200元。土地面积4811亩,因梯田小气候生产的嶷山牌绿色苹果脆嫩香甜,远销全国市场;“临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汤圆和速冻水饺畅销金三角。 近年来,福寿屯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各级党季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小康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工程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四抓方略:即一抓一村一品果业;3600亩苹果,连年丰收;二抓企业,形成投资百万以上制冷库2个,投资300万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个,年产值上千万元;三抓劳务,全村9个果品购销点吸纳劳动力200人。四抓文化活动建设,建设现代化舞台一座,为村民放映电影每月一场,建设了存书300册的读书室并向群众发放借阅,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了多场与邻村的篮球比赛,本村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体育比赛和焰火晚会,让村民活得舒服过得愉快。 |
卓里村 |
卓里村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在区政府所在村,第三服务业相对发展较快,经济发展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2008口人,68名党员,6600亩水地,其中有5000亩土地用于栽种苹果树,形成了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种植规模。卓里村民以苹果为主导走出了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我村两委班子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小广场健身器材配备齐全,舞台落成后每年为村名唱戏2次,活跃了村名的文化生活,每年重阳节组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到周边县市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让他们开阔了视野。本村风正,民风淳朴,村容整洁,巷道硬化100%,并对硬化巷道进行绿化、亮化,本村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服务群众,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村里面貌焕然一新,使卓里村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