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张户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地处县城东郊,北与张户坡,太贾坡接壤西接太贾村,南与南张户相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该村共11个居民组,873户,3087口人,党员人数57人,总面积为5254.7亩。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从事种植果树面积达166.4亩,小麦面积达224.4亩,秋田面积达1872亩。截至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达3898元。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4403元。
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0%,闭路电视履盖率达到95%,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
2005年新建全寄宿制公立学校,城北学校和城关二中,坚持制度化、人本化、科学化管理模式,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现有教师达80余人,学生超过1000人。
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北张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2100 | 044000 | -- | 查看 北张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解村 |
南解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县城所在地。南与皇甫乡接壤,东与七庄、南北牛池相连,北与北解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人口密集,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往东可到运稷高速,西紧靠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南解村共有土地面积3400亩,耕地面积3000亩,共有7个居民组,总人口2200人。属于解店镇的中等村。现有党员42人,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苹果。大约占到南解村种植面积的一多半,苹果产业也就成了南解村村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养殖业主要发展的是养鸡和养猪。这两种产业也是我们村发展经济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街上上班也是我们村发展经济的一大亮点,促进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的就业。 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南解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太贾坡村 |
太贾坡村处于我镇的最北边,与稷山界相邻,交接之处,离县城6.5公里,2009年修的通村油路早已坑坑洼洼,行车走路很不方便。全村共2个居民组,耕地面积600余亩,人口300多人,党员9人,支村委3人,住宅为三条高低不平的大小巷道。 我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外出打工,其中现有养殖户7户,分别养殖猪、鸡、羊。我村地理环境恶劣,没有水力来源,全靠降雨来维持生活,现在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主要是靠拉水来维持种植方面,村民种植主导产业为药材,在教育方面,村里没有学校,村里孩子上学,全部都是出村去城里上学,卫生方面现有卫生所,可以说是小病不出村,道路问题,街巷道没有硬化,下一步计划硬化巷道及通村大路,亮化问题正在实施,民政优抚方面,五保户3户,低保人数13人,残疾人5人,计生方面妇女1户,独生子女3户。 |
太贾村 |
太贾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县城所在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5°26′10″,东经110°48′29″,海拔高度570m,总面积11427.8亩,其中,农业用地10956亩,人均面积2.35亩,居民住宅用地及公共事业用地1125.9亩,道路用地300.8亩。南至新城,东至太贾坡、北张户,北与里望乡的上井、和井相邻,西与沟北、万和相靠,地势较为平坦,紧邻张高县,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 该村平均气温11.8℃,日照时数为2364小时,无霜期189天,年降雨量为550㎜,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的一半以上,且年际间变化较大。 该村共有18个居民组,1140个农户,总人口4370人,60岁以上的人口670人,70岁以上的近150余人。太贾村现有适龄劳动力2498人,其中男劳动力1324人,女劳动力1174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为1234人,第二产业的人数为890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374人。 该村农作物以苹果、小麦、秋粮为主,现有规模养殖户47户,其中养牛6户,存栏29头、养鸡13户、养猪25户、养兔3户。 该村现有关公镁业、黄河镁业、百盛精细化工厂、龙海防水等企业。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近三百余人,年收入可达500余万元。 |
万和村 |
万和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地处县城北部,东南与太贾村相邻,西与沟北村相接壤,北与里望乡里望村相连,地势较为平坦,万苍线从村边经过,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 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240个农户,总人口数1070人。共有土地面积3100亩,其中农业用地2800亩,人均面积2.61亩,居民住宅及公共事业用地200亩,道路用地100亩。土地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后备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 万和村现有适龄劳动力612人左右,其中:男劳动力327人,女劳动力285人,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20%,高中以下的占80%,劳动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为258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189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65人,人均纯收入为3800元。 万和村现有高标准办公大楼一座,面积为380平方米,设施齐全,配置到位,文化活动广场1980平方米,篮球、羽毛球及健身器材基本具备,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综合治理等其他方面更是率先垂范,2011年被评为市级政法工作“先进文明村”。 |
沟北村 |
沟北是解店镇的一个城郊村,距县城9公里,7个居民组,362户,共1582人,其中党员32人。总面积为4319亩,耕地面积3942亩,园地面积为377亩。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新农村,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86%,农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 100%。截止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4659元。全村共有机井2眼,均为浇灌使用。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冬夏光照充足,适宜种植苹果、冬小麦、药材等抗旱性农作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引下,药材种植初见规模,现已日益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沟北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新城村 |
新城村隶属于万荣县解店镇,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土地总面积为2581亩,耕地面积为2302亩,园地面积为279亩。该村7个居民组,700户,2380余人,现有党员33名,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 2006年,该村被确定为解店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支村委一班人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四化四改”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多次被市县评为德政工程,精品工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在解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依托城郊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务工经商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他们积极响应县上的优质苹果生产“三改六配套”工程,唐文山是该村的典型,在万荣县城享有很高的名誉。 |
西贾村 |
西贾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县城所在地。南与南北薛朝接壤,东与万荣县城相连,西与南张乡相邻,地势较为平坦,人口密集,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往东经过县城北环路可直接到达运稷高速,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西贾共有2160口人,7个居民小组,其中五保户5人、低保户104人。52名0党员,全村共有5眼深井,分布在村东一眼;村南1畛、3畛各一眼;村北2畛、4畛各一眼。全村农业用地2400亩,工业用地1500亩。全村所有道路都已硬化,实现村级道路全覆盖。文化广场有两个共2200平米,村中心1200平米,广场内健身设施齐全。一所村级图书室。一个大型企业——汇源果汁万荣公司,两个涉农驻村企业——西贾青林农牧专业合作社和双荣牛肉场。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苹果。大约占到西贾村种植面积的一多半,苹果产业也就成了西贾村村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养殖业主要发展的是养鸡和养猪。这两种产业也是我们村发展经济的一大亮点。 |
南薛朝村 |
南薛朝村距离县城2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八个居民组423户,总人口数有1793人;占地总面积为4069.6亩,其中秋田面积为1889亩,果树总面积815亩;药材种植面积200亩;全村共有机井5眼,其中1眼供应全村的自来水,其余4眼为浇灌用;南薛朝村有公立小学一所,师资充足,在校学生100余人;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为86户,至2011年底已建50户。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8%,闭路电视覆盖率达到96%,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99.6%.2008年人均收入为2876元,2009年人均收入3905元,2010年人均收入为4407元,主要经济收入靠果树,是个典型的苹果专业村。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南薛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薛朝村 |
北薛朝村隶属于万荣县解店镇。地处县城西南方向,距离县城2公里,与南薛朝、芦邑相接壤。该村共5个居民组,307户,1061口人,党员人数42人,总面积3000余亩。养殖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从事大规模养殖的户数达到10家,多以养羊为主;果业面积达300亩,截至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5%,闭路电视履盖率达到95%,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 北薛朝村支村委班子共6名,支部3名,村委3名,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北薛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户坡村 |
张户坡村地处山脚下,距县城约10公里。全村有6个居民组,312户,1232口人,总面积为3000多亩,主要产业有农业、服务业,农业主要以种植药材、蓄养鸡为主,服务业主要以外出炸麻花为主(我村共有40余户人200多口在陕西省西安市炸麻花)。 张户坡村支村委班子共6名,支部3名,村委3名,民调、治保、民兵连长由支村委班子成员兼职,老协会主要有退休干部、有知识、素质高的人组成。 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尤其缺水,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我村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2009年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我村的道路大小支巷道全部硬化,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2010年我村新建的农村文化广场已全面投入使用,村容村貌得到了全新改换。2011年12月,新的支村委班子已经上任,一定会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开展工作,全村各项事业有序开展,相信我们张户坡村的明天更美好。 |
西解村 |
西解村是解店镇的一个城中村,位于县城的西南方,6个居民组,473户,共1725人,其中党员41人。总面积为4234亩,耕地面积3862亩,园地面积为372亩。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新农村,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86%,农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 100 %。截止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4659元。全村共有机井2眼,一眼浇灌使用,一眼人蓄吃水。 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不断地招商引资,大干惠民工程,大办利民实事。2009年,城关一中餐厅被评为是全县的精品工程之一,2011年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成立万锁苗木合作社,带领一批人以种植苗木为主要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现在他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要成为党组织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北张户村 |
北张户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地处县城东郊,北与张户坡,太贾坡接壤西接太贾村,南与南张户相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该村共11个居民组,873户,3087口人,党员人数57人,总面积为5254.7亩。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从事种植果树面积达166.4亩,小麦面积达224.4亩,秋田面积达1872亩。截至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达3898元。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4403元。 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0%,闭路电视履盖率达到95%,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 2005年新建全寄宿制公立学校,城北学校和城关二中,坚持制度化、人本化、科学化管理模式,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现有教师达80余人,学生超过1000人。 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北张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解村 |
北解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共有5个居民组,500余户,2000余口人,占地面积为2874亩,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9%,闭路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100%,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左右。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议事会,老协会,村民调解委员会,为北解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一届村干部大干惠民工程,大办利民实事。2008年新建北解实验小学,村委会办公大楼,文化活动舞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我们新一届支村委坚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加强党在农村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大干工程实事,积极协调各部门多为村民谋福利,积极带领群众致富。 |
七庄村 |
七庄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县城所在地。南与皇甫乡接壤,东与北牛池相连,北与南张户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紧邻运稷一级路,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往东可到运稷高速,西紧靠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是解店镇去往运城的重要通道。七庄村共有土地面积8400亩,共有14个居民组,总人口4500人。在解店镇是一个仅仅次于太贾村的第二大村。现有党员74人,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苹果。大约占到七庄村种植面积的一多半,苹果产业也就成了七庄村村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养殖业主要发展的是养鸡和养猪。这两种产业也是我们村发展经济的一大亮点。同时,运城市恒磁工业园入住我村,极大地促进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的就业,为县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009年,闻合高速开始建设,七庄村借此契机,配合县有关职能部门做好村民的征地工作,依靠闻合路发展七庄经济。 |
南牛池村 |
南牛池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位于县城以东5公里处,稷王山脚下,东与下义接壤相连,北与北牛池相邻,西靠七庄,紧邻运稷一级路,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 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736户,总人口 2505人,现有党员47人,适龄劳动力为 1249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70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8000余亩,其中,道路用地360亩。耕地面积7180亩,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该村位于峨眉岭台地,土地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后备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气候资源丰富,缺水干旱是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发展种植、养殖业是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支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养殖以养猪、养鸡为主,猪年出栏3000头,鸡饲养量达30000只;种植以生地、党参、柴胡为主,现有中药材经济田2000余亩;此外,为响应“一村一品”工程号召,我村充分利用本地源优势,因地制宜,生产的“敬德芳”甜瓜更是远近闻名。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南牛池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列! |
下义村 |
下义村地处解店镇以东的稷王山腰,三面环山,距县城约10公里。全村有5个居民组, 其中包括自然村蝎子岭地处深山,距村约3公里,全村1293口人,总面积为4000亩,党员27人,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尤其缺水,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我村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2011年在全省“五个全覆盖”工程中,全村大小巷道已全部硬化并按上自来水管道,村容村貌得到了全新改换。养殖是我村另一个支柱产业,主要种类包括猪200头和鸡30000只,但目前都限于家庭单独经营,无大规模经营,影响整体产业发展。 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下义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集义村 |
集义村是万荣县解店镇的一个城郊村。共3个居民组,78户,336口人。总面积为915.3亩,其中小麦为68.3亩,秋田为547亩,药材为80亩。共分两个村,旧村在县城以东的7.5公里处,交通不便,远离县城,村民吃水购物都不方便,给村民出行造成很大的麻烦,同时由于村子偏远,村子人口少,没有学校,村民子女受教育问题也比较落后。2003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支村委一般人的努力下,集义村进行了移民工程,摆脱了偏远落后的老村,整体进行了搬迁,新村在太贾村附近,离县城较近,村民出行方便,为村年轻人打工提供了方便。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出城务工和在外经商。生猪养殖是该村的主导产业,药材种植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上义村 |
上义村地处解店镇以东的稷王山腰,三面环山,距县城约10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组, 其中包括自然村蝎子岭地处深山,距村约3公里,全村420户, 1682口人,总面积为5112 亩,主要产业为农业,另我村有一光明石灰厂,属集体经济。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尤其缺水,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我村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2011年在全省“五个全覆盖”工程中,全村大小巷道已全部硬化,新建的农村文化广场已全面投入使用,村容村貌得到了全新改换。养殖是我村另一个支柱产业,主要种类包括猪500头和鸡30000只,但目前都限于家庭单独经营,无大规模经营,影响整体产业发展。 目前,随着新一届班子的产生,全村生产生活正有序开展,各项文化事业有序开展,相信我们上义村明天更美好。 |
北牛池村 |
北牛池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地处县城东郊,北与西村乡接壤,南与南牛池相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该村共10个居民组,630户,3087口人,党员人数44人,劳动力合计1214人,总面积为8234亩。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从事种植果树面积达166.4亩,小麦面积达4300亩,秋田面积达2740亩,药材播种面积400亩,总产量达0.6吨,亩产60公斤。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全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90%,闭路电视履盖率达到95%,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 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民理财小组、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为北牛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南张户村 |
南张户村隶属万荣县解店镇,县城所在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5°26′10″,东经110°48′29″,海拔高度570米,南与七庄接壤,东与西村、北牛池相连,北与北张户村相邻,西靠新城,地势较为平坦,紧邻运稷一级路,与相邻村庄全部通油路,南紧靠县城,往北侯禹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全村土地总面积为5085亩,其中,农业用地3310亩,人均面积250亩,居民住宅用地及公共事业用地900亩,道路用地50亩。在农业用地中,有耕地面积4100亩,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该村位于峨眉岭台地,土地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后备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气候资源丰富,缺水干旱是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450个农户,总人口1984人,适龄劳动力为1125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700人,占得比重较大。发展种植业和第三产业是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被山西省评为“文明和谐村”的称号。南张户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列! |
芦邑村 |
芦邑村在解店镇西南位置,距离镇政府3.5公里,东邻西解村,西至南北薛朝,北接西贾村。全村占地面积36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887亩,果园面积186亩;共七个居民小组,共392户、1500余人,现有党员31名。村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葱和苹果。 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村两委班子连年投入资金,修道路、打机井、装路灯、清卫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建立党员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室等公益事业,村党支部下设纪检小组,村委会下设监事会、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村红白理事会、老协会。 根据芦邑村产业结构特点,村基本发展思路包括: 1、对于有传统养殖经验的农户,扶持其发展特色养鸡,推广养殖新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2、对于有传统种植经验的农户,鼓励支持其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高产玉米、大葱、苹果等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通过培训、示范和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3、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精细菜和反季节菜,积极开发无公害蔬菜,不断拓宽致富新路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