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万荣县 >> 通化镇 >> 东卫一村

东卫一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卫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卫一村简介

  东卫一村位于通化镇西北,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486户,1798人。劳动力791人,其中男劳力398人,女劳力393人。我村共有党员53人。土地面积2494亩,其中耕地面积2381亩,林地面积113亩。全村共有三眼深井,水浇地1508亩,旱地986亩。集中经济收入少,我村的主导产业是小麦,名优农富产品是苹果,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3000元。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田间道路拓宽率为8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6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2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5件,图书室面积为15平方米。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2101 044000 -- 查看 东卫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卫一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卫一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畅村

  西畅村位于万荣县通化镇西南方向,209国道往东800米即到。交通非常便利,土地面积4524.88亩,耕地面积3748.66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收入来源。村级8个居民组,456户,人口1409人,党员38人,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居中上。本村以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导产业。柴胡、生地等产品也有一定规模。砖、瓦产业远销省外。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保浇田为3031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99%,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75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53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6件,图书室面积为30平方米。   近年来,西畅村“两委”班子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的工作思路,依托小城镇建设理念,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主,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积极发挥地理优势,取得良好成效,提高了农民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努力把西畅村建设成为新型农村、一流文明村、宽裕型小康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蓝图。   

通化二村

  通化二村地处通化镇政府所在地,209国道一级公路纵贯南北,清通线横穿东西,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桃等为主。近年来,通二村“两委”班子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的工作思路,依托小城镇建设理念,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主,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积极发挥地理优势,取得良好成效,使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努力把通化二村建设成为都市商贸村、一流文明村、宽裕型小康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蓝图。   概况:辖9个居民小组,906户,总人口2982人,劳动力1520人。   党员:53名。主导产业:麦果,面积4500亩,从业户数520户,亩均纯收入1万元。二、三产业:木材、场从业20人。外出务工人员:905人,其中,经商办厂8人,规模以上企业5家,务工人员892人。   人均纯收入:6186元。   问题户:78户,其中,特困户23户,信访户1户,留守户53户,重大变故户0户,五保户1户。   环境卫生总体情况:好,垃圾填埋场面积为50立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3780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5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5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20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20件,图书室面积为30平方米。   村级特色文化活动为女子鼓乐队。   基督教教徒:30人。   

通化三村

  通化村是镇政府所在地,是晋南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王”故里,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经济繁荣。由于村大人多,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按区域划分成三片,即形成了现在通化一、通化二、通化三3个行政村。    通化三村位于三个村的最北端,209国道南北横穿,清通线东西纵横。全村共有8个居民小组,516户,2515人,其中,党员59人。现有劳动力729人,占全村人口的29%。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829亩,园地面积109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街巷硬化覆盖率为100%,亮化覆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15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文化建设方面,村图书室设在日间照料中心,有图书5000余册。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6698元。    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化三村将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农村城市化”目标大踏步前进,使通化三村变得更加富裕,和谐,美化。   

东毋庄村

  东毋庄村位于通化镇209国道以西0.75公里处,土地面积10000亩,耕地面积9000亩,全村共19个居民小组,1100户,5100余人,其中,党员110人。村民经济收入方式以果业、建筑业、养殖业、经商等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4100元。    东毋庄村是全县较大和较古的村庄,历史悠久,在五代十国时世界藏书第一人的毋宰相、有能工巧匠谢三贵、有上海外科知名医学博士兰锡纯、心脏专家谢振武、建筑工程师谢忠民、创办河津中学的谢岁月。毋庄的熟食、硬面麻花、油糕、芝麻酥糖等在方圆几个县市都相当有名。毋庄的传统艺术“杂戏”小曲、“竹马”社火在明末清初发展规模最大,曾风靡一时。现如今,东毋庄村的苹果、养殖、建筑、瓷砖、壁画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文明四海。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田间道路拓宽率为8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6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2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60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50件,图书室面积为15平方米。    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毋庄村将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农村城市化”目标大踏步前进,使东毋庄村变得更加富裕,和谐,美化。   

西毋庄村

  西毋庄村位于万荣县通化镇西侧,内陆村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气候温和,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桃等为主,土地面积2100亩,耕地面积1800亩,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03户人家,现有1058人,40名党员,人均收入3500元。    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6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18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0件。    新的支村委上任后,他们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充分利用我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三大优势,确定了“强化林果、保证粮食、扶持养殖”的调产方针,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优、一优带富”的战略目标。使我村率先点带面,辐射全镇。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西毋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村民把家园建设的更加文明、和谐、富裕美好。   

东卫一村

  东卫一村位于通化镇西北,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486户,1798人。劳动力791人,其中男劳力398人,女劳力393人。我村共有党员53人。土地面积2494亩,其中耕地面积2381亩,林地面积113亩。全村共有三眼深井,水浇地1508亩,旱地986亩。集中经济收入少,我村的主导产业是小麦,名优农富产品是苹果,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3000元。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田间道路拓宽率为8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6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2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5件,图书室面积为15平方米。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卫二村

  东卫二村地处沿黄公路以北,通化镇的西北方向,交通便利。全村土地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1700亩,三面环沟,一面临坡,沙田薄地,自然条件较差。全村5个居民组,300户,1350口人,其中,46名党员。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年收入仅5000元。农民靠种田为生,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油菜、玉米、杂粮,亩收入1000元。农作物特色是大棚温室青辣椒,皮厚,个大,味纯,耐储藏,经济效益比较客观,已畅销河津、万荣等周边县市各蔬菜批发市场。东卫二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村文化大院,气势恢宏,在全县屈指可数。全村所有主巷道、支巷道已全部硬化、亮化。全村电网也于2010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放心的自来水,村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街巷硬化覆盖率为100%,亮化覆盖率为100%,绿化覆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10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文化建设方面,村图书室设在村广场,有图书4000余册。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6526元。   

通化一村

  通化一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与河津市接壤,清通线穿越而过,西临209国道,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占较大优势。全村土地面积5128亩,耕地面积4518亩。全村共有深井7眼,位于峨嵋岭二级台地,海拔588米,地处黄河高阶地区,地势平坦。近年来,全村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以苹果为主导产业,以养殖业、建筑业为辅助产业。全村共有7个居民小组,778户,3188人,其中党员56名。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1年人均年收入3568元。    我村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王通庙坐落于我村商贸中心旁,每逢古历三月三、十月十三都有文艺表演。2010年成立了“红菊花”鼓队,有50余人,为周边村镇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的大小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并对全村的卫生进行了彻底的整治,给村民提供一个清洁、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畅村

  东畅村位于通化镇南端,毗邻万临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土地面积3920亩,耕地面积3300亩,地貌呈小盆地状,全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兼营砖瓦制造业。全村共4个居民组,总户数为467户,共1562人,其中党员51人,人均年收入为4800余元。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100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5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7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5件,图书室面积为50平方米。    由于东畅的小盆地的特殊地貌,苹果接受的温差大,结出的苹果个大味美色泽好。东畅村还有桃树100余亩,也有着和苹果类似的效果.    该村的土质好,粘度高,制造出的砖瓦强度高,深受各位顾客的好评,其砖瓦制造成品远销国内外。    该村还有一支业余蒲剧爱好者队伍,他们成立了“蒲苑情”蒲剧团队,成员有30余人,各种乐器一应俱全,他们乐于奉献,哪家有事从不拒绝,深受全县各乡镇的好评。   

南陈村

  南陈村,村南靠万通路,西邻通化一村,北靠西陈村,东邻西孝原。村共有811人,3个居民组,227户,党员32名,土地面积1600余亩,耕地面积1300亩。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历届干部努力下,居民住宅已成排成行,巷道已全部硬化,绿化已全覆盖,路灯照亮整个村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转变。同时,我村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力度和文化建设,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完善了村规民约,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受到了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高度肯定。    南陈村地理优越,交通便利,村民主要收入靠苹果产业和外出务工,村集体有四口深井,大大满足了村民的浇水用地之需,使苹果和粮食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人均收入可达到9000余元。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1466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5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3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83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1645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2件,图书室面积为36平方米。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在书记兼村委主任李振武的带领下,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南陈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六毋村

  通化镇六毋村位于万荣县城正面偏北十公里处,沿万临线二级公路西行七八里向北至青通线三级公路相交中段。在黄土旱垣文中子王通故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粘土资源丰富,是一个“小青瓦”生产专业村,曾称天下砖瓦第一村。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7名,35岁一下党员6名,占9.6%,45岁以上党员28名,占50%。共有5个党小组,支村委成员7人。全村居民578户,分10个居民组,共有2387人。土地面积5560亩,耕地面积4260亩,人均耕地2亩左右。自改革开放以来,支村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创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发展,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打深井7眼,自来水安装到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街巷硬化全覆盖,建立了文体广场、商贸市场。新建寄宿制标准化学校,修通全村路面排水工程。通村路改造为万临线至青通线三级公路,历史上“内陆村”变为公路沿线村。    以党建为龙头,经济建设为主力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巩固了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古今青瓦一绝”是人们对六毋村青瓦这一产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青瓦是我们六毋村的特优产品之一。历年来六毋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粘土资源,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砖瓦事业,享誉全国各省、市。近年来他们传承祖国历史文化,大搞古建筑材料的建设,在制作青瓦青砖的同时还研究开发了古建筑上的屋脊、寿头、筒瓦、猫头、滴水等数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省市古建筑建设市场及民用市场。为各地旅游事业及民用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村民们在这一产业中的创收也十分可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苹果600余亩,药材种植200余亩,是本村特优产业的另一大亮点。生地、黄芩、丹参等几味品种的栽培,都给人们增添了不菲的收入。    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富国、强国、经济大国。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全村57名党员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使六毋人民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六毋的,明天会更美好,人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高望村

  高望村位于通化镇南片,距离镇政府约两公里,土地总面积950亩,其中,耕地面积780亩,总人口391人,共92户,由两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低保户21人,五保户1人,高望村交通便利,现有砖瓦厂两家,养殖场9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年平均收入为5000元/人,高望村党支部,共有13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田间道路拓宽率为8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5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2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0件,图书室面积为30平方米。    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美化、绿化、亮化,提高我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东孝原村

  东孝原村座落于万荣县通化镇最东边和里望乡交汇处,村口是青通线三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村土地面积5100亩,耕地面积4500亩,自然条件适合桃树生长,经济条件适中,全村共有七个居民组,640户,2600人,党员63人,集体没有经济,农民收入一般。本村的名优产品有鲜桃、葡萄、苹果、大樱桃。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村建立了后土娘娘庙百人威风锣鼓队以及老年舞队、秧歌队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100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5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1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5件,图书室面积为50平方米。    东孝原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孝原村将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新型农村”目标大踏步前进,使东孝原村变得更加富裕,和谐,美化。   

西孝原村

  西孝原村地处通化镇正东面,紧临青通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由于地处青通线边,小型轻工业推动村经济发展。西孝原共有土地面积3512亩,其中耕地面积占2870亩,全村共4个居民组,有342户,共1412人(其中男709人/女703人),总劳动力886人(其中男482人/女404人),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西孝原村共有党员48人。西孝原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孝原村将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农村城市化”目标大踏步前进,使西孝原村变得更加富裕,和谐,美化。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100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5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1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5件;图书室面积为50平方米,各类图书6000余册;老年协会80平米;孝原女子锣鼓队,50余人。   

东陈村

  东陈村处于通化镇东北边沿,交通不便,地理条件差,三面环沟一面坡。现有土地面积1000亩左右,耕地面积800余亩,可供水浇面积600余亩,其余的是坡地、沟地,劳作十分不便,集体的经济收入靠的是40年的承包地。村有2个居民组,党员17名,全村120余户,500余人。村里的主导产业为小麦。村民主要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在外务工人员占到村内人数比例3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保浇田为720亩;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10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3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文化广场面积为1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6件,图书室面积为30平方米。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西陈村

  西陈村隶属万荣县通化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94户,1205人,党员人数为49人,全村土地面积3300亩,耕地面积2227亩,南与西孝原村接壤,东与东陈相连,西靠南陈,该村离万荣县城15公里,紧邻209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西陈的经济作物以葡萄、樱桃为主,尤其以葡萄居多,已初成规模,葡萄,味甘、微酸、性平、能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葡萄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对有肾炎、高血压、儿童、妇女、贫血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癌症患者食用最佳。每年的7、8月份是出售葡萄的季节,这段时间,客商成群来到西陈,来购买葡萄,老百姓也忙的不亦乐乎。    基础设施建设;西陈村基础设施已完成,道路已经全部硬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村民人心思进,增收致富的信心倍增。支村委顺应民意、结合实际,培育葡萄种植产业。发展1000亩葡萄基地,为农民增收实现翻番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建设;村里农家书屋已经建成,村里的婚嫁丧葬习俗皆由历史传承而来,村民约定成俗。    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陈村将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农村城市化”目标大踏步前进,使西陈村变得更加富裕,和谐,美化。   

张家院村

  张家院村位于通化镇西北片,现有2个居民组,总人数720人,党员人数35 人,土地面积670亩,其中耕地面积506亩,园地164亩,总收入230万元,人均纯收入3414元。我村交通便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务工搞建筑工程约占全村收入的80%。    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比例为100%;田间道路拓宽率为8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5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40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文化设施:健身器材数量为10件,图书室面积为30平方米。    近年来,张家院村“两委”班子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的工作思路,依托小城镇建设理念,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主,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积极发挥地理优势,取得良好成效,使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努力把张家院村建设成为新型农村、一流文明村、宽裕型小康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蓝图。   


东卫一村特产大全




东卫一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