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万荣县 >> 汉薛镇 >> 梁家庄村

梁家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梁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梁家庄村简介

  梁家庄位于万荣县最南端,南邻盐湖区西北庄,西接南景村,距汉薛镇3.5公里,全村共1个自然村,3个居民组,4028亩土地,3024亩耕地,203户,796人,党员22人,全村桃果面积2300亩。
  梁家庄村主要以果树、桃树种植为主,共2300余亩,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是一个较贫困的村。全村有深井2眼,村卫生所设在村委会内,共有床位3个,医护人员1名,基本满足本村的医疗需求。电视覆盖率达到100%。2010年7月投资15万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舞台、健身器材等将在2012年全部到位,以满足村民的文化健身需求。2011年9月对全村未硬化的街巷道进行了全部硬化,实现了梁家庄村街巷道硬化全覆盖。通过对全村的粪堆、柴堆、垃圾堆、土堆等进行清理,达到了五清五建五到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2102 044000 -- 查看 梁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梁家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梁家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坡村

  北坡村地处汉薛镇东北方向7公里的丘陵地带,土质单薄、干旱、生态环境差,既不靠山又不靠水,资源严重贫乏,制约本村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东靠五坡路,西邻运稷一级路,各组巷道已实现全覆盖,交通便利。    全村共六个居民组,370户,1410人,600余劳动力、29个党员。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舞台一座、新建文体广场3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不仅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也使村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村风良好,环境整洁。    全村共4389亩耕地,人均约2.7亩左右。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葱、药材。还有养猪70户、养羊8户、养鸡2户,全村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2011年新打深井一眼,准备发展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种植业。目前共有深井2眼,水利发展仍需继续,未来三年准备在打深井一眼,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梁家庄村

  梁家庄位于万荣县最南端,南邻盐湖区西北庄,西接南景村,距汉薛镇3.5公里,全村共1个自然村,3个居民组,4028亩土地,3024亩耕地,203户,796人,党员22人,全村桃果面积2300亩。   梁家庄村主要以果树、桃树种植为主,共2300余亩,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是一个较贫困的村。全村有深井2眼,村卫生所设在村委会内,共有床位3个,医护人员1名,基本满足本村的医疗需求。电视覆盖率达到100%。2010年7月投资15万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舞台、健身器材等将在2012年全部到位,以满足村民的文化健身需求。2011年9月对全村未硬化的街巷道进行了全部硬化,实现了梁家庄村街巷道硬化全覆盖。通过对全村的粪堆、柴堆、垃圾堆、土堆等进行清理,达到了五清五建五到位。   

南景村

  南景村是汉薛镇新农村,位于汉薛镇西南,运稷一级路以东,距镇中心2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七个居民小组,382户,1507人,党员32人,耕地面积7022亩,其中果树1500亩,桃树4700亩,人均收入现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南景村在县、镇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培养新型农民改善村容村貌和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在县财政局、科技局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为村民办了几件实事:      一是建立万红宝果业生产科技合作社。建成90平方米的农民培训中心和100平方杰的科技图书室,并给合作社配备和增添了电视、DVD、电脑、50张课桌和110个凳子以及图书室的各种图书和资料,为村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供了方便。    二是建设合作社桃果销售市场。投资15万元建成占地2500平方米的批发市场,搭建工棚200平方米、平房100平方米,方便了客商和老百姓购销,扭转了多年来地头卖桃果、零散找客商、占道搞销售、烂桃胡乱扔的局面。    三是投资140万元建成了可容2600吨的万红宝恒温果库一座。     四是利用现代网络发布万红宝桃和双套袋苹果销售信息。     五是帮助我们建成了科技文化广场。投资35万元建设成2000平方米的广场,140平方米的舞台一座、文化休闲亭、假山喷泉、体育健身器材、科技文化长廊和六盏彩灯,为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假山喷泉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本村能工巧匠的作用,利用深井更换的废旧钢管焊接了休闲亭,用本镇牛家山的块石垒了一座假山,上面用水泥做塔、桥、亭、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六是帮助我们拓宽化了进村主干路。     桃果丰收喜煞人,饮水思源记党恩。把对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局的感激之情,化作发展的热情、生产的动力,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杨李村

  杨李村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紧邻运稷一级路,辖区纵贯8000亩,全村现有6个居民组,375户,1406口人, 31名党员,5140亩耕地,水利条件相对较好,苹果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4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年年上大项目、干大工程、办大实事,村级活动场所、“三务”公开栏、村级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文化体育广场、街巷道“三化”、自来水入户、产业管理科学化、农村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等一大批的民生实事工程、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六个全覆盖”及农村新的“五覆盖”工作中,依托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全村的街巷道硬化、绿化、亮化实现了户户通、家家到,彻底实现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的和谐局面。   如今的杨李村,百姓安居乐业、花草飘香、邻里和睦、欢声笑语,一派盛世祥和的美好局面。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三农”事业正在稳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战略正在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深。杨李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奋力克难、创新举措,把心交给百姓,谋事、干事、成事,为再造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杨李而不懈奋斗!   

西景村

  西景村位于万荣县东南,全村共有460户,1797口人,由2个自然村组成,下辖8个居民组,耕地面积6958亩,主要以桃果生产为主,桃树种植面积1800余亩,果树种植面积2400余亩。全村共有正式党员37人,其中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平均年龄45岁。西景村地势平坦,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2010年被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村,努力发挥村两委的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西景村的发展已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今年来,西景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引深“六大和谐”、落实“五高五增”,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强力推进,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汉薛镇的实力强村,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700元。    医疗卫生:卫生所设在科技文化广场内,有床位三个,医护人员两名。    教育:学习(小学)位于村委会以北,含一至六年级,现有学生100余名。    村级活动场所:总投资60余万元,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余平方米。两委班子机构、青年团、妇联会、民兵连等都设在这里,有党员活动中心、村民大会场、农民科技学校、文体活动室等。院内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文化大院、卫生所等公共设施,是集群众文体、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活动中心。    现在,西景村干群关系更加紧密,经济更加繁荣,全村洋溢着团结和谐,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氛围。   

东景村

  东景村位于运稷一级路东南汉薛镇西北,217户,共815人,2个自然村共分6个居民小组,土地面积3252亩,耕地2680亩。   一、东景村的工农业及其他情况   1.东景村农业种植结构   东景村的农业种植并无明显的特色以小麦为主要种植对象,辅以果树、蔬菜、药材等。   2.收入状况   基本上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少,所以大家都靠地吃饭,由于前两年新打一眼深井,新栽植各类树种700余亩,所以东景村产业结构转型正在稳步推进,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3.东景村的工业状况。   东景村的集体经济、民营个体经济非常薄弱,至今尚无一家集体企业,像样的只有两家砖厂,目前处于开工状态,其他的主要就是个体的企业,2个印刷厂,1个榨油厂。   二、东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基础工作   1.基础设施方面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实现村村通,村内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有新的大队会议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新建广场并配备体育运动器材。虽然这样,但这距社会主义新型农村远大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次,今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2.我村基层领导班子情况    村现有党员21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在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带领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风文明,在村民中,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团结、向上的新风尚。   

四望村

  汉薛镇四望村地处三线路东,交通便利。土地面积6276亩,耕地面积5164亩,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不错。全村共9个居民组,404户,1420口人,其中劳动力大约670人,党员36人。文化建设配套齐全,图书室1个,书约千余本,在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素质,村风村俗,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基础设施健全,建设有舞台一座,2层办公楼6间,硬化广场千余平方米,修建休闲公园一个,大约5亩。2011年,全村埝地道路修整4千米,新打深井2眼,主导产业是苹果,桃和烟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四望村现有党员32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名,支委2名。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机构健全,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薛村沟村

  薛村沟村位于稷王山麓南端,距县城20公里,距汉薛村5公里。南与运城市上郭乡接壤。土地面积约为10596亩,耕地约5896亩,多为沟坡地,由于进出村必须经过汉薛村杨家巷,交通十分不便。    薛村沟村共7个居民组,1405口人,350户,劳力500余人,多以外出打工为主,党员41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硬化了村主巷道1公里,建文化娱乐场所1个,图书室、村级卫生所及便民超市也大为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素质大有提高,一些旧的风俗习惯也渐已撇弃。    在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从汉薛村饮水,使我村60余户居民用上了自来水;2、闭路电视已覆盖我村大部分农户;3、建移民小区一个及新建广场1500㎡;4、完成了我村历史上第一眼深井,铺埋管道9000余米,解决了部分农田灌溉问题;5、硬化巷道10余公里,基本达到街巷道硬化全覆盖;6、新农合及新农保达到100%。    薛村沟村由于多为沟坡地,且天水灌溉,多年来主导产业以小麦为主,农民收入较低。近年来,在上级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村现栽植核桃1000余亩,杏树300余亩,三年后农民收入将会有大幅提高。   

汉薛村

  万荣县汉薛村位于万荣县东南16公里,是汉薛镇镇政府所在地,全村3223口人,其中劳动力1754名,党员人数44名,农业户862个,居民小组16个,土地面积12131亩,其中耕地面积10046亩,村民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柿子。每天发经运城班车6辆次。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村”、“运城市文明和谐村”、“运城市调解先进村”、“万荣县新农村建设模范村”、“万荣县民主先进村”、“万荣县文明和谐村”、“万荣县敬老模范村”。   近年来,汉薛村“两委”一班人,在县、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汉薛人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方针,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围绕打井、建广场、调产、修路搞规划,六个全覆盖工程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有序展开,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   

东坡村

  东坡村位于汉薛镇以北,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6个自然村,453户,1668口人,耕地面积6219亩,党员34名,支村委干部4名,大牲口8头,猪850头,羊340只,养鸡专业户4户,养猪合作社1个,药材合作社1个,深井1眼,大型农机12台。    村设有医疗卫生所,配备有床位5个,医护人员1名,并组建了村锣鼓队,定期开展老年健身操活动。村2009年荣获卫生达标先进村,道路平整,村容整洁,自产生活垃圾由村委会统一转运处理,村委会小广场绿化基本达标。下一步,东坡村将围绕“组织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政治民主、风气文明、生态和谐”的目标而奋斗   

东风村

  汉薛镇东风村地处峨嵋岭台地,交通便利。全村共由三个居民小组组成,全村区域面积2981亩,其中耕地面积占1689亩;全村共有居民120户,户籍人口528人,其中常住人口200人左右,外出打工230人;村干部5人;低保户33户,56人;社会困难户65户。    东风村现有党员17名(其中正式党员16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20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名,支委2名。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机构健全,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2011年,支部、村委带领村民硬化道路、亮化绿化,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都到位,为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器材,争取明年建设文化娱乐广场。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盛产柿饼、核桃等各种无公害食品。盛产的小麦面粉极佳。   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主要依靠药材、种植大葱、苹果和养殖(主要是猪和羊),2011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低于全乡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是较贫困的一个村。   

兴盛村

  汉薛镇兴盛村位于汉薛镇东北八公里处,黑峰山脚下,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共由六个居民小组组成,全村区域面积4716亩,其中耕地面积占2814亩;全村共有居民181户,户籍人口670人,其中常住人口380人左右;劳力437人。村民素质普遍不高,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由于缺水,主导产业为小麦和药材。部分农户发展养殖业,以养鸡和养羊为主。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    兴盛村现有党员19名(其中正式党员16人、预备党员1人,要转正的2人),村民代表15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委1名。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机构健全,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怀介村

  怀介村位于黑风山脚下,汉薛镇以北,万荣县城东南。通村路两公里连接高三线,土地面积4763亩,耕地面积3159亩。耕地面积分布于两沟、四岔、五道岭,境内有东西走向沟一条,全部是阴坡地,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目前,村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全村靠打工,种植药材,养猪为主。全年人均收入2000元。    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分布于1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908人。劳力380人。支部共有党员18人。    近年来,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新建村委办公楼一座,图书室一个。硬化街巷道5.5公里。40户通了自来水,改造无公害厕所180个。目前,4个居民组巷道全部硬化,通村两条路,四公里全部硬化。   

东文村

  东文村位于稷王山麓下,原三文乡政府所在地,是汉薛镇的第二大村。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全村有2080口人,14个居民组。6764亩耕地,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700米以上。   在新农村建设上,我村村干在务实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强力推进,改善村容村貌,东文村是原三文乡政府所在地,是个信息交汇的中心地带。利用此项优势,我村投资30万元,完成广场的硬化美化工程,达到了万荣县乡村文化广场的一流标准。以此作为大家传播信息、交流信息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资,使我村的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   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一)水利投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村范围内现有的深井浇地面积不足千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今年我村再打三眼深井,使东文村人均一亩水浇地。(二)教育投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报项目,搞引资,加盖了一排宿舍楼,为山区的教育奠定基础。(三)支持老年协会工作: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提高老百姓文化生活,增强法律意识,在全村掀起一股讲文明,懂礼貌,尊老敬老的和谐文明团结之风。(四)农业思路:一村一品是我村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借鉴南景村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三年内为一村一品打好基础。(五)企业思路:招商引资,在发展企业的道路上,我们有稷王山这座靠山。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办企业才是我村的根本出路,招商引资工程目前已在进行中。   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村的主导产业是苹果,为了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我村正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迅速加大苹果种植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优质苹果的发展,并在技术上达到新水平,成为新农村的一个经济增长点。进而成为推动果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户收入。真正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下一步,我村打算成立三文果品批发市场。为了加强果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搞好果品流通,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大做强。我村的苹果产业从而在县东片形成一个重要的果品集散地,是我村的苹果能够走向全国,打入世界。   主导产业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其中果树面积1000亩,药材800亩,以丹参为主;小麦面积3200亩;玉米面积500亩,其中复播面积2000亩;小杂粮136亩。养殖方面:生猪养殖户10户,共存栏500头;养羊60户,存栏1000只;肉鸡养殖1户,共3000只;蛋鸡养殖3户,共5000只。   

南文村

  汉薛镇南文村位于县东,稷王山脚下,境内丘陵起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党轩机构都曾驻扎在此地,作为革命老区,南文村村风纯朴,忠厚善良,南文村素有“万荣的延安”之称。    全村共由九个居民小组组成,耕地面积占4421亩;全村共有居民348户,户籍人口1420人,其中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村民素质普遍不高,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为果树和药材。近年来,为提高农民收入,大量发展养殖业,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南文村现有党员49名,村民代表25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李利民,副书记 王长忍,支村委员王占杰。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有理财组、民调会、治保会、巡逻队和老年协会,都在为南文村的和谐发展努力。   

西文村

  西文村位于万荣县东,皇三线、高三线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4亩,境内沟壑纵横,丘岭起伏,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全村8个居民组,5个自然村,共346户,1185口人,耕地面积4364亩,党员30人。    为了改变恶习陋习,树立社会道德风尚,将好人好事和不尽人意的现象都公布上榜,激励村民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互相监督,在道德、礼仪等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文体建设上,我村积极培育村落文化,挖掘富有乡土气息和传统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    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村民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整个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新打深井2眼,平田整地,拓宽田间路,铺设田间管道,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了党员便民服务中心、中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健身广场、篮球场等,形成了村民议事、咨询,农民教育、医疗卫生、健身休闲等一体化、多功能的服务。    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村民科技兴村,每年组织2-4次村民出外考察学习,取长补短,把专家请到村,实地对村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增加村民的科技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主导产业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其中果树挂果面积400亩;药材400亩,以丹参为主;小麦面积2200亩;玉米面积500亩,其中复播面积200亩;小杂粮400亩。养殖方面:生猪养殖户65户,共存栏2000头;养羊30户,存栏800只;肉鸡养殖2户,共10000只;蛋鸡养殖5户,共5000只。   

柳林庄村

  柳林庄村位于汉薛镇东北角,稷王山半腰,交通不便,全村国土面积4961多亩,耕地面积2445余亩,是市级革命老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农民靠天吃饭,经济基础很薄弱。   全村共4个居民组、107户、475人。全村共有劳动力316人,党员19人。   全村有一个村民活动中心,有一座舞台,有一个卫生所,有一个便民连锁店,民风朴实,村风文明,村容整洁。    全村无任何集体经济,截止2011年底,全村投资3万元为村里的主支巷道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晚上出行,保障了安全。投资29万元,硬化了连村路2公里,方便村民生活生产。另外投资26万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栽植了100余亩的花椒树,发展花椒产业。现共种植药材400余亩,生猪存栏300多头,羊存栏200余只,大牲畜23头。其他农作物20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   

柳林岭村

  汉薛镇柳林岭村位于万荣县东,稷王山下,距汉薛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共由两个居民小组组成,全村区域面积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占1600亩;全村共有居民86户,户籍人口360人,其中常住人口200人左右,村干部5人。    柳林岭村现有党员15名,村民代表20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1名。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机构健全,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2000年以来,支部、村委带领村民打井、修路、铺街、建广场、村委办公楼、安装自来水,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500元左右。全村种植小麦面积约600亩。没有村办企业,外出打工人数较多,汽车运输业有一定的规模。民风淳朴,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养殖(主要是猪和羊),2011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低于全乡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是较贫困的一个村。   

生蕃村

  汉薛镇生蕃村位于万荣县东南角的稷王山下,距汉薛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运稷一级路从村中横穿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共由三个居民小组组成,全村区域面积3722亩,其中耕地面积占1957亩;全村共有居民152户,户籍人口636人,其中常住人口250人左右,人民解放军1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村干部7人。    生蕃村现有党员23名(其中正式党员21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20名,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名,支委2名。村委会由3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名,下设机构健全,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2000年以来,支部、村委带领村民打井、修路、铺街、建广场、村委办公楼、安装自来水,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782元。全村种植小麦面积约1400亩左右,栽植苹果120亩左右,桃树400亩左右。没有村办企业,外出打工人数较多,民风淳朴,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主要依靠果树、桃树和养殖(主要是猪和羊),2011年人均纯收入1782元左右,低于全乡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是较贫困的一个村。   

南坡村

  南坡村地处汉薛镇东北方向4公里的丘陵地带,皇三、五坡两条水泥路纵横交错,各居民组巷道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土地面积8055亩,耕地面积6184亩,自然条件差,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均为沟坡地,以小麦生产为主。近年来,水果、药材、干果面积逐步增加。   全村共有九个自然村,即九个居民组,345户人家,1402口人,600劳动力,党员44名。近年来新建文体广场4个,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良好,环境卫生整洁。   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基本亮化,硬化到位,现有深井2眼,蓄水池4个,三个居民组用上了自来水,主导产业从桃果、药材为主,人均收入由以前的2000元提高到2500元,产业结构初见成效。   


梁家庄村特产大全




梁家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