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河镇贾巷村位于峨眉岭的一级台地,地处荣河镇政府所在地的正南方向,村庄东与北里庄相连,南与中里庄村相连。全村共107户,分2个居民组,共490口人,其中贫困人口92人,女性 262人,总劳动力180人,外出务工30人。
贾巷村地处黄河高阶地区,村域范围地势平坦,有少量丘陵地区。在种植结构上,以小麦和苹果树为主,秋后兼种杂粮.近几年村中深井水位下降,浇地受限,作物收成受影响,农民增收困难。在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响应党政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号召,较快的增加农民收入。
全村面积1345亩,耕地面积980亩,其中水浇地500亩,旱地480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32.8万公斤,全村有一眼深井,供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2103 | 044000 | -- | 查看 贾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何庄村 |
何庄村位于万临二级路西侧500米处,交通顺畅,土地面积3459亩,耕地面积3193亩,自然条件较好,无沟、无坡、无滩,经济条件在全镇上游,民风淳朴。全村分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20户,总人口1404人,其中有劳动力990人。我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情况,村里共有党员34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团结,在王康杰为党支部书记的村两委带领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听取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我村被县里确定为新农村推进村,为全面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根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和要求,对全村巷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如今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村委大院、高标准门楼、诊疗所、便民超市等样样俱全。但集体经济仍较为贫乏,主导产业不明确,人均收入3200元。 |
沙石范村 |
一、地理位置 沙石范村隶属于万荣县荣河镇,村庄位于荣河镇西北边。村庄西临临河,东与荣张村一路之隔,南与荣河镇接壤,北与西卓子村相邻,村庄对外交通便利。 二、人口与用地 沙石范村共有人口1565人,8个居民组,404户,35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约2420亩。 三、经济条件 我村主导产业为苹果,全村共种植苹果900亩,年套袋率95%以上,年产值800余万元。全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40%以上,在外企业亿元资产以上有两家,带动了全村200余人外出务工经商。 |
南里庄村 |
南里庄位于荣河镇以南2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个居民小组,420余户,2026人,其中党员55人。版图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0亩,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村域范围地势平坦,有少量丘陵地区。在种植结构上,以小麦和苹果树为主,秋后兼种杂粮.近几年村中深井水位下降,浇地受限,作物收成受影响,农民增收困难。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近年来,该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中里庄村 |
中里庄村位于荣河村南峨嵋岭下,村舍沿峨嵋岭走向居住。东靠峨嵋岭,西邻百叶沟、南与南里庄、北与贾巷村紧紧连接。是荣河镇南片7个村的交通枢纽地段,地理位置属峨嵋岭阶地,东有三沟四岭,西有五沟直通黄河,村北为平坦良田。全村共有 1700余口人,427户,9个居民组,耕地面积3456亩。 全村共有党员63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经济飞速发展,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已建起了新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新农村建设已有初步规划和设想。村里现有两眼机井供村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全村主巷道已基本硬化。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一座舞台,安装了3件健身器材,组织了戏剧自乐团、舞蹈队、秧歌队等群众文化活动团体。民风淳朴、村风良好。村民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
贾巷村 |
荣河镇贾巷村位于峨眉岭的一级台地,地处荣河镇政府所在地的正南方向,村庄东与北里庄相连,南与中里庄村相连。全村共107户,分2个居民组,共490口人,其中贫困人口92人,女性 262人,总劳动力180人,外出务工30人。 贾巷村地处黄河高阶地区,村域范围地势平坦,有少量丘陵地区。在种植结构上,以小麦和苹果树为主,秋后兼种杂粮.近几年村中深井水位下降,浇地受限,作物收成受影响,农民增收困难。在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响应党政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号召,较快的增加农民收入。 全村面积1345亩,耕地面积980亩,其中水浇地500亩,旱地480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32.8万公斤,全村有一眼深井,供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 |
北里庄村 |
荣河镇北里庄村位于路北,交通发达,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共234户,933人,总耕地面积1600余亩。 北里庄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该村现已成立村级服务中心,内设村级支部委员会、计生室、联席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和阳光农廉查询室。同时,北里庄村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以绿化、美化、净化农村社区为切入点,将村级服务中心、进村路和主干道、路灯、村内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改造,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未来的北里庄村,将借助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开拓创新,向着建设“效率更快、水平更高、功能更强”的新型社区目标大步前进,倾力打造本镇的东方明珠。 |
谢村村 |
谢村位于荣河镇东南角,这里交通便利,与荣河村毗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7700亩,其中耕地面积6500亩,有“黄土高原”之称,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传统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林作物以苹果、葡萄为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000元。 谢村共有十四个居民小组,854户,3200多口人,党员人数为80人。这里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村民素质较高。党支部、村委会定期组织村民进行扭秧歌、敲锣鼓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谢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坐落于谢村村中心,作为谢村政务中心、培训中心、文娱中心、惠民中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另外,谢村笑话也远近驰名,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嬉笑的话题,同时也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
南池庙村 |
南池庙村位于荣河镇东南部,北与马家庄村相接,南与南坑东村接壤,西与坑西村隔沟相望,属标准型的半丘陵封闭村落,全村2个居民小组共116户,443人,党员人数17人,总耕地607.1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苹果、棉花已初具规模,畜牧业主要以养猪、鸡、羊为主,主导产业以苹果种植为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支村委以主抓经济建设为龙头,产业发展为突破。近几年,私营企业发展有所势头,全村已有一户人家在外地开化工厂并初具规模。与此同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支村委领导扎实地将国家颁布的基层社会保险和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保障所有外出务工人员应享有的各种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池庙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硬化道路已达90%,并在不断加强完善全部的硬化和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同时,在支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监督下,加上村民的自觉辛苦劳动,南池庙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
郑村村 |
郑村位于荣河镇东北方向,峨眉岭下,距荣河镇约2500m。 郑村交通方便,全村四条大道垂直国道公路,其中水泥硬化路面两条,石子路面两条,村西边是西范引黄灌溉大渠,紧挨引黄大渠东边是一条长八百米的水泥硬化大道,全村东西宽约700m,南北长约800m,全村占地面积580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共有住户500家,居民小组7个,总人数2400口,有劳动能力1000口,0党员40人。 郑村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的文明村。村里成了秧歌队,每天有几十个妇女跳舞、扭秧歌。每年春节,群众自编自演一些戏剧、小节目。2000年初,郑村第一次硬化巷道,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只硬化了两条主巷道,2011年开始第二次硬化巷道,计划2012年把郑村巷道都硬化完,结束全村走土路的历史。整改线路,郑村从七十年代开始用照明电,起先全村一个变台,木杆架线,后来整改线路,全部换成水泥杆,变台增加成了3个,计划2012年第三次整改线路,增加第4个变台,电表全部换成磁卡式。 主导产业为播种小麦、玉米、绿豆为主,部分人又花椒树、苹果树、杏树。2011年有十多家开始种药材,两家养鸡户,几家养猪户。 本村的历史名人和古建筑也比较丰富:闫友文,0党员,解放前曾任傅作义将军的秘书,北京的和平解放也有闫友文的一份功劳。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本村的庙多、舞台多、碑楼多,可惜全部拆掉了,没有留下一块砖瓦,现在仅仅剩下一棵古槐,在郑村西巷,记得50年代古槐就是那样大,现在还是那样粗,一到春天,枝繁叶茂,估计也有几百年历史了。 |
南坑东村 |
一、地理位置 南坑东村隶属于万荣县荣河镇,村庄位于荣河镇最南边,三面环沟一面坡。村庄东临吴庄,西与北杨村相连,南与临猗县接壤,北与南池庙村相邻,村庄对外交通主要依赖万后旅游路。 二、自然条件 南坑东村位于峨眉岭的二级台地,村庄地处黄河高阶地区,村域范围地势较为平坦,有少量的丘陵地区。村庄建设用地总体而言南高北低,高差相差不大,建设条件相对较好。村庄地处浅埋中等富水区,矿化度为0.5-0.66克/升,水质为重碳酸钠型。 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多风。平均气温11.8℃。全年无霜期180-20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升。 三、人口与用地 南坑东村人口1004人,四个居民组,269户,29个党员。村庄共有劳动力540余人。村域总面积约3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420亩,沟壑地约2360亩。 四、经济条件 村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主要经济作物及农作物有苹果、小麦等。村庄总收入457.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4236元。其中农业收入为130万元,占总收入的28.4%左右;二三产业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1.6%。 五、新农村建设 1、建设村民休息、休闲广场、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村庄老年活动中心 2、全部巷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3、打深井一眼,蓄水池一个,建好东南区水管网 4、村庄主要干道排水沟渠 5、规划养殖区,将村庄内现有的养殖区迁至南养殖区内,供水供电 6、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完成了“四有、四无、两改、一建” 7、大造农田基本建设,开荒、堵坝,增加灌溉网 8、套袋补贴,浇地价实行成本价,人畜用水减半 9、组织放映队,秧歌队,舞蹈队,义务清洁队,民间剧团 10、学校补贴,发资,劳资。 |
北辛村 |
北辛村位于荣河镇以北4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有1个居民小组,34户,151人,其中党员7人。耕地面积198亩,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村域范围地势平坦,有少量丘陵地区。在种植结构上,以小麦和葡萄为主,秋后兼种杂粮。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近年来,该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南甲店村 |
南甲店村位于荣河镇北边,距荣河镇4公里,地理环境优越。全村耕地面积280余亩。我们村共有2个居民小组,共计275口人,其中党员12人。 我们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体规划,即西师之后农村规划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于2008年新建了村委会,规划了文体广场,2009年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设备,2011年建立了图书室,使村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西师村 |
西师地处荣河正北3.3公里处,有三条水泥路(西师至荣河,西师至万临线)通往镇、县,共有耕地1200亩,海拔300米,年降雨量450MM,经济条件属中等水平。 全村共有四个居民小组,180户,789人,劳力408人 ,33名0员。 西师现有多功能会议、娱乐厅、图书室、电脑室、科技培训室,村民素质较高,村风良好,婚丧礼仪文明程度高,文化氛围浓,巷道宽阔,建筑统一,大街小巷全部绿化,村容村貌美丽壮观。 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黄河滩涂承包费用,新农村建设达到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达到20有。主导产业为红提葡萄,面积达千亩,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 |
东师村 |
东师村位于荣河镇最北边,地理环境优越。全村耕地面积700余亩。我们村共有四个居民小组,共计544口人,其中党员21人。 我们于2008年新建了村委会,规划了文体广场,2009年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设备,2010年设立了图书室,藏书1000余套。农业方面,于2009年在村北新建灌溉井一口,迄今,村东、北各一口井,为村民饮水和农田灌溉提供了方便。 |
东卓子村 |
东卓子村位于荣河镇正北偏西3.5公里处,距荣师路仅100米,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460亩,大部分是沙土地,村庄北、西、南三面环沟,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全村有100余亩果树,经济收入逐年上升。 全村两个居民小组,56户,230口人,男女劳力124人,绝大部分在外务工,党员7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感召下,村民素质普遍提高。全村三条主巷道,两条已绿化,做到春夏秋三季有花,冬有青。 去年,全村集资十二万余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了广场,增添了十余种健身器材。今年,又集资了五万余元,硬化了四条巷道。如今,全村所有的巷道全部硬化,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近几年来,全村苹果树、葡萄树、面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水平5000余元。 |
西卓子村 |
西卓子村位于荣河镇西北2公里处,三面环沟,共有耕地1530亩,全村总户数230户,总人口834人,有青壮年劳动力360人,共有党员36名,八条大巷,六条小巷,拥有村民自发组织健身秧歌队一支,农业以苹果、杏树为主导,现有舞台一座,村民健身广场一处,机井两眼,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济发展正大步跨越。 西卓子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临河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庙前村、农井村、金井村、社南村、邱家村、宝井村、北杨村相邻。 |
荣张村 |
我村地处荣河镇以北1公里,西至荣师路,东至万临路,南至荣河路全部硬化,耕地面积3000余亩,土地平整,无沟无坡,全村共1760余人,430余户,6个居民组,主导产业以苹果、小麦、玉米为主。 2009年,在支村委一班人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被县委、县政府列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经济建设方面,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及外出务工为主,也有少数小作坊,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好景象;文化建设方面,村委会设有专门的阅览室及棋牌室,并有专人负责组织的舞蹈队、秧歌队等,每逢逢年过节,便由老协会牵头举办戏剧晚会,大大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础设施方面,基本达到新农村绿化、亮化、净化的标准,村广场安装有健身器材13件,给全体村民娱乐健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全村大小巷道硬化达到80%,农田水利建设也同步完善,全村目前共打4眼深井,全村农田浇灌面达到100%。 |
仓里村 |
仓里村位于荣河镇西南8公里处,共187户,671口人,耕地面积1600亩。共分四个居民小组。党员15名。在外务工人员430人。全村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人均收入5000元。 |
临河村 |
临河村位于荣河镇以西,地理环境优越。全村耕地面积1300余亩,共有3个居民小组,1200口人,其中党员27人。 我们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体规划,即西师之后农村规划上了一个新台阶。村在外人员达到70%,企业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促使村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临河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西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庙前村、农井村、金井村、社南村、邱家村、宝井村、北杨村相邻。 |
南辛村 |
南辛村位于荣河镇以西3.5公里,西邻汾河,耕地面积374亩,沟地有千余亩,目前尚未能有效利用。现有69户,272口人其中党员10人。在村西有结义庙,纪念当年三姓结义立村,已有百余年,村民崇尚忠义,特塑关公像一尊,位于广场中央。村集体经济滞后,村民大多数出门经商、打工,剩余人在家发展农业,土地已开始连片流转,目前建设成葡萄、油桃为主产业,畜牧业也有发展。水利条件尚且不足,虽经营维护得当,但是水井是70年代所修,每年需耗费村大量资金,变相加重了农民负担。 |
刘村村 |
刘村位于荣河镇以西2.5公里处,南临上朝、寨子,北靠临河、南辛,西傍黄河,交通便捷,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现有农户517户,总人口1980人,其中党员45人,耕地面积2200亩,农民年人均收入8000余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创办高标准小学、中学各一所,小学教职工35人,占地30余亩,学生400余人,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中学师资力量达70余人,学生600余人,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农业以苹果、棉花为主。 |
寨子村 |
寨子村位于荣河镇西南边陲,东靠上朝村,西邻黄河,南北两面沟壑环绕。寨子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178户,688人,劳动力392人,党员22人,耕地面积490亩。 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2005年修筑一条300米长的通村路。现有村委办公楼一座,体育设施一套。 村里主要以务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棉花,农闲外出打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
上朝村 |
一、上朝村位于万荣县荣河镇西南方,交通便利,土地面积约3200亩,耕地面积约1700亩,北温带季风气候,经济水平稍低于万荣县平均收入; 二、上朝村有8个居民组,555户,人口1056人,劳力556人,党员32人; 三、村里正在建设农家书屋,村里的婚嫁丧葬习俗皆由历史传承而来,村民约定成俗,村里巷道于2011年硬化完成,尚未绿化; 四、上朝村集体经济有兴民葡萄合作社,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努力配合荣河镇党委政府完成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广场一个,体育设施一套,村里主要以种植葡萄、小麦为主,另有棉花、玉米等作物,农民年人均收入5000元。 |
南杨村 |
南杨村共有65户,380余口人,党员20名,耕地面积600余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80多亩,核桃、苹果、杏各100余亩。农业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900元。在外务工80余人,每年创收近2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 年初以来,该村抓住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机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并倡议群众筹资筹劳,共铺开了五大工程:一是根据年轻人外出务工多、老人生活照顾不周的实际,投资50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4亩、可容纳20名老人的敬老院。目前,300平米的敬老院餐厅已建成,老人公寓的设备已到位,初步具备了入住条件,解决了南杨村老人的后顾之忧。二是投资40万元,高标准硬化巷道11000平米,铺设路沿石1000余米、硬化路肩3000平米;三是投资20万元,绿化巷道2000余米,栽植雪松150棵及冬青3000余棵,安装路灯30盏;四是积极实施南杨荒沟治理项目,共修筑堤坝7处、谷坊30座,铺埋管灌9000米,修建田间路12公里,平整土地200余亩,新增耕地面积700余亩,此项工程投资420万元。五是投资45万元,翻修了长1.3公里、宽8米的通村路。 该村今年的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300余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村民人心思进,增收致富的信心倍增。支村委顺应民意、结合实际,培育两大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实现翻番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核桃种植产业。发展1000亩核桃基地,在原有几十亩的基础上,今年已形成800亩的规模,明春实现1000亩的种植规模;二是枣树种植产业。合理利用荒沟治理成果,在原有600余亩枣树的基础上,计划栽植400亩,把荒沟建成南杨人的聚宝盆。 |
马家庄村 |
马家庄村位于荣河镇南边,相距荣河镇7公里,三面环沟,一面环坡,全村总户数202户,总人口792人,其中劳力数550人,男劳力280人,女劳力270人,有三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19名,其中一队5名;二队9名;三队5名,全村总土地面积3000亩,其中村房道路建设1400亩,全村总耕地面积1600亩,水地面积800亩,扩浇地面积150亩,旱地、坡地、沟地650亩,随着近年来党的政策的变化,广大群众都致富了,但整体来说马家庄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薄弱的村,2010年马家庄村被纳为新农村建设村,村内建设了后动广场,巷道硬化基本全覆盖,村主导产业是苹果,但由于大多苹果树已进入“老龄化”,多数人开始种植葡萄和核桃,不久的以后,葡萄和核桃将成为主导产业。 |
上范村 |
一、我们上范村东靠黄土高坡、西临黄河岸畔,以七沟九坡著称。土地薄、水地少,可耕地680亩。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状况不佳。向外有四条道通交通道。 二、村民委员会下设三个居民小组。140户人家,505口人,350个劳动力。现有15名0党员。 三、改革春风促进了上范的文化建设,普及了初中教育。村民渴望子女接受高中、大专教育,大专文化逐年提高。村风纯朴、邻里和谐、助人为乐、孝敬父母、敬长爱幼。村容整洁、村貌焕然。 四、近年来随着经济较快发展,新房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加快。全村有五口机井可投入农田灌溉。苹果为主导产业。农耕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植棉花大豆等五谷杂粮。新增葡萄80亩。村民有兼营养猪、养鸡、养羊、加工粉条和其他手工劳作。人均收入4000元。 |
荣河村 |
荣河村现有居民870户,共3872人,耕地面积5498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586亩。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252.3公顷,粮食总产量0.08万吨,居民人均纯收入4331元. 2011年新硬化街巷道5500余米,基本实现街巷道硬化全覆盖,闭路电视覆盖全村。2011年兴修水利投入10余万元;教育资金投入180余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0万元;农村新农合资金投入11.6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65万元。小学入学率99%,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97%,毕业率98%。 2011年农村参加基础养老保险114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92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1200余人,使用沼气共24户,普及率3%;60岁以上老人460人,养老金投入金额11.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83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2人,占全村人口的2%。 |
庙前村 |
庙前村黄河岸边的黄汾交汇之处,闻名中外的后土祠即属本村,距荣河镇八公里,全村现有11个居民组,两千三百余人,耕地面积两千三百余亩,有学校一所,主导产业为玉米.小麦.棉花,在外办企业和打工有800余人,全村人均收入5000余元。 庙前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西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临河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农井村、金井村、社南村、邱家村、宝井村、北杨村相邻。 |
农井村 |
1、农井村位于荣河镇西南,地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的禹门口至三门峡的中间,荣宝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 农井村总人口1224人,345户,党员24名,共7个居民组,由3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为1471亩,滩地面积为1000余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由30年前的5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元。 3、通过支村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85%,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100%,村巷道基本上全部硬化,新盖村级活动成所120多平方米,村卫生所110平方米。 |
金井村 |
金井村东靠嵋岭,西临黄河,北与宝井村接壤,南和社南村相邻,居县、镇西南地区,县级公路穿村而过,土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金井村有1347口人,356户,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共7个居民组,耕地面积约1300亩,其中党员31人,有村小学一所。金井村民风淳朴,经济基础薄弱,小麦、棉花为主导产业。 |
社南村 |
1、社南村东邻王显乡,西临黄河,南靠邱家,北与金井村接壤,土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 2、社南村有847口人,221户,由3个自然村组成,5个居民组,耕地面积约800余亩,其中党员30人。 3、社南村和相邻的邱家村一样,位于黄河岸边,滩涂地多,棉花,玉米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社南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西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临河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庙前村、农井村、金井村、邱家村、宝井村、北杨村相邻。 |
邱家村 |
1、邱家村东邻王显乡,西临黄河,南通临猗,北与社南村接壤,是距离县镇最远的村庄,土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 2、邱家村有1036口人,287户,7个居民组,耕地面积约1300亩,其中党员41人。 3、邱家村位于黄河岸边,滩涂地多,棉花,玉米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邱家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西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临河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庙前村、农井村、金井村、社南村、宝井村、北杨村相邻。 |
宝井村 |
一、宝井村位于万荣县荣河镇西南方向11公里处,李家大院至后土祠旅游路绕村而过,土地面积约2200亩,耕地面积约780亩,北温带季风气候,经济水平稍低于万荣县平均收入; 二、宝井村有4个居民组,201户,人口706人,劳力230人,党员28人; 三、宝井村有小学一座,教师16人,学生120人,村里没有图书室,本村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有26人,村里的婚嫁丧葬习俗皆由历史传承而来,村民约定俗成,村里巷道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硬化完成,尚未绿化; 四、宝井村集体经济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努力配合荣河镇党委政府完成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工作,本村有机井8眼,大小广场各一个,舞台一座,体育设施一套,村里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另有棉花、玉米等作物,农民年人均收入4000元。 |
北杨村 |
北杨村共345户,1331口人,耕地面积1940亩,土地面积2900亩。共分六个居民小组。党员37名。在外务工人员580人。全村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人均收入4000元。 北杨村与何庄村、沙石范村、南里庄村、中里庄村、贾巷村、北里庄村、谢村村、南池庙村、郑村村、南坑东村、北辛村、南甲店村、西师村、东师村、东卓子村、西卓子村、荣张村、仓里村、临河村、南辛村、刘村村、寨子村、上朝村、南杨村、马家庄村、上范村、荣河村、庙前村、农井村、金井村、社南村、邱家村、宝井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