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万荣县 >> 高村乡 >> 麻沟村

麻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麻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麻沟村简介

  高村乡麻沟村地处209国道两侧,全村有317人,100户,党员14名,土地面积1614亩。小麦和大葱作为我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独一无二的的区位优势,便捷顺畅的交通更是我村发展的先天优势,2009年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村的变化显著,日日迎新。
   现在的麻沟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下,我们不会辜负党的关怀,全体村民将会把你们的鼓励作为今后发展的动力,克服困难,不断突破。开放的麻沟欢迎您再来!
   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致使发展落后,村民居住环境差,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麻沟村的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也是麻沟村几代人的梦想。
   麻沟新村的建立,为麻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前景,凭借临近209国道的交通优势,现有饭店、修理铺、建材市场等各种门面。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拓宽了增收渠道。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2204 044000 -- 查看 麻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麻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麻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里村

  南里村位于高村乡以南,209国道以东。全村共有2400口人,530余户,4个居民组,6500亩耕地面积,其中果树面积3500余亩,是典型的农业村,果业是南里村的主导产业。2008年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下,香菇成为南里村的新兴产业和第二主导产业。目前南里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    2007年南里村被作为新农村试点后,支村委一班在两年内硬化全村大小巷道2公里,修建文体广场一个,并配备各种健身器材。同时对村小学进行寄宿制改造,建成学校餐厅和操场跑道,极大改善了学校的条件,吸引了本村和外村学生就读。    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在村委主任孙继民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成立了以“农户+股份+定单”为经营模式的香菇专业合作社,目前入股股民达35户,解决全村剩余劳动力100人左右。2010年7月第二区产菇大棚已建成,目前香菇基地种植袋投放量达20万以上,利润可观。面对大好形势,孙继民满怀信心地说“香菇将会让我们合作社成为全县最富活力、效益最好的全合作社,南里香菇基地也会成为全运城市最大的香菇基地,全村老百姓最终成为香菇的最大受益者。”   

乌停村

  乌停村位于高村乡西南,209国道以西,李家大院至后土祠旅游路从村边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现有10个居民组,475户,1795人,党员32人,耕地面积6934余亩。现有7眼深井,以供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为主。其中果树面积2400余亩,是本村的主导产业,其它农作物还有油桃、玉米、红薯、油葵等。其中红薯面积1000余亩,是生产粉条的优质原料,乌停的粉条闻名远近乡村。畜牧养殖业以生猪为主,目前生猪养殖户达到30余户,生猪存栏数3600头。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中已创办图书室一个,修建文体广场两个,同时设有篮球架、各种健身器材。2010年又新建了一座及办公场所、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为支村委和群众办事提供了场所。    2011年12月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会给乌停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北薛村

  北薛村位于万荣县高村乡南部,东临209国道,北靠李后旅游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全村共有420户,1600口人,5000余亩耕地。2008年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后,大干为民工程,大办为民实事,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文体广场和进村门楼两个,硬化全村支巷道,修建进村油路1000多米,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苹果是北薛村的主导产业,果树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50%,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创建优质苹果示范园,使全村的果树管理技术和优质苹果生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收入由原来的每亩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7000多元。    2010年,北薛村依托旅游路发展苹果观光园50亩,苹果成熟后,游客可以到果园自由采摘,既方便了游人,又增加了果农收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在发展果业的同时,北薛村又把目光转向蔬菜大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于2010年初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占地120亩,共40个棚,目前,蔬菜苗正在生长期。每个大棚给群众带来2万元的收入,为扩大规模,2011年新增22个日光温室大棚。   

聚村村

  聚村位于高村乡南端,东临209国道,西邻贾村乡杨过村,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村风文明,人民生活和谐。全村共有667口人,耕地面积2260亩,其中果树面积1700亩,其它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等,村民的收入大多来源于这些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在新农村建设热潮的感召下,新一届支村委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共有养猪户共有31户,其中200头以上户有8户,全村共养猪2000余。大大增加了全村经济收入。    苹果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由于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苹果产业发展缓慢。为此,两委班子计划成立果业协会和农资经营连锁店,帮助果农们掌握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生产优质果,提高苹果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王亚村

  王亚村位于高村乡以北,地处209国道两侧,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畅达便捷,总人口1843人,有8个居民组,451户人家,近年来,在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共发展党员65人,主要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等,苹果树的种植是王亚村民的主导产业,也是他们的直接经济收入来源。    目前王亚村共有各类小型私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20家,一家小型加油站,他们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家小型企业的不断壮大,同时也带动了王亚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条发展养殖产业链的形成,加快了养殖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现有小学一所,2010年新建的学生宿舍、餐厅已投入使用,同时有幼儿园一所,为全村幼儿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方便。    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沿路群众发展果品收购和交易,既为周边的果农提供服务,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扩宽了增收渠道。   

薛店村

  薛店村地处209国道西侧,全村有2494人、598户、党员48名,土地面积7826亩。主导产业果业,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便捷顺畅的交通是是本村发展的先天优势。    2009年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村的变化显著,日日迎新。现在的薛店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下,我们不会辜负党的关怀,全体村民将会把你们的鼓励作为今后发展的动力,克服困难,不断突破。开放的薛店欢迎您再来!    2011年,支村委一班人经过努力,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及“五个全覆盖”的要求下,对同村油路进行硬化,同时,新建美观、大气的门楼一座。    新的支村委一班人,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昂扬的工作斗志,满怀热情,为薛店村的发展勾画出崭新的灿烂前景。   

闫景村

闫景村闫景村  高村乡闫景村,位于万荣县南大门,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具有全国闻明的善文化发祥地李家大院,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600个农户,2380口人,外来经商500余人,学生600人,总居住人数3500余人,村镇占地面积64公顷,地理位置复杂,南北距离3公里。    全村耕地面积7200亩,果树面积3000余亩,是个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苹果等。村现有机井6眼,难以满足村民人畜饮水问题。因此,积极发展引黄工程,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现有两家农家乐菜馆,及古玩交易市场,为群众的发展增收带来更大的机遇和空间。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经济。    2011年对进村路进行拓宽和修复,在“五个全覆盖”的要求下,巷道硬化基本实现户通全覆盖。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体育健身广场安装了各种器材,同时,图书阅览室新增图书和影像资料,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便利。同时,成立了两班女子管乐队和一班锣鼓队;还有中、老年舞蹈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阎景村位于运城万荣县高村乡,所属地形为万荣最高端的峨嵋台上,东依孤峰山,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阎景清以来商业繁荣,有“小北京”之称,乡里间把阎景称为镇而不是称村。是久负盛名的宁夏考号庆泰恒(又名永昌隆)股东的所在地,而李氏家族对于阎景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阎景村现存历史街道与建筑有小西门巷、大西门巷、宁家巷、后沟巷、贾家巷与结义庙、送子娘娘庙、老爷庙以及李家大院。阎景村是晋南唯一晋商大院李家大院的所在地,李家大院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晋南民居典型代表,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及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见证。其建筑特色、建筑风格、院落布局、房屋结构适应当地的气候、材料等自然条件,充分反映了晋南人民的建造智慧和宗教理念。  

潘朝村

  高村乡潘朝村位于高村乡以南,西邻209国道,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284户居民,1230口人,党员25人。村域面积约为468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4130亩(多为旱地),是个传统的农业村。   全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业,由于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苹果产业发展缓慢。为此,两委班子通过成立果业协会和农资经营连锁店,帮助果农们掌握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生产优质果,提高苹果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潘朝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修建了整洁明亮的现代化支村委办公大楼和健身广场,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我还设有农家书屋、中老年休闲活动室等。全村主巷道和部分支巷道已经实现硬化、绿化,到2012年,我村将实现全村所有主次巷道的硬化、绿化、亮化。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高村村

  万荣县高村乡高村村地处万荣县西南,距万荣县城约11公里,为高村乡党委政府所在地,209国道、闻合高速和运河高速均经过高村村,交通十分便利。是全乡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全村共有人口2160人,670多户,七个居民组,耕地面积有5800多亩,其中果树面积4600多亩,苹果是高村村的主导产业,其它主要作物有油桃、小麦和油料作物等,经济十分发达,村民也较为富裕。    近年来,建成高村小学和村委会大楼一座,村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硬化全村大小巷道8条。随着全村面貌的改善,村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也丰富和活跃起来,健身操、腰鼓和蓝球比赛长年开展,高村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新气象。同时,支村委一班人十分注重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商业,繁荣高村街道。目前高村街上共有各种门面300余个,极大繁荣了全乡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会更好的谋划高村的发展蓝图。   

小桃村

  小桃村位于孤山脚下,全村共有790口人,180户,0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40岁以下的党员5人,41-59岁党员9人,60岁以上的党员8人。支村委干部5人,3名小组长,共计村干部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740亩,主要种植苹果和小麦,其中苹果面积为1200亩、小麦为1000亩。为增加经济收入,一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主要养殖羊、鸡等。    在新农村建设热潮的推动下,支村委一班人带领全体村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硬化了主巷道。同时,他们积极组织村民进行果业技术培训和养殖业科技培训,改变了村民的传统小农意识,提高了村民科学致富的本领,增加了全村的经济收入,大大改变了小桃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致使发展落后,村民居住环境差,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小桃村的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也是杨庄村几代人的梦想。    愿小桃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半坡村

  高村乡半坡村位于高村乡最北部,与南张乡的尚家村和王家村相邻,西依209国道,东靠张高线,交通比较便利。自然风光也比较优美,但属于地质断层的丘陵地带,基本无地下水可用,相当干旱。    半坡村是高村乡的袖珍村,仅有69户,286口人,姓氏是以尚氏、李氏为主,总耕地面积930余亩。支村委班子共有成员3名,共有党员11名。主导产业方面:种植业以苹果和杏树为主(但树木年代较长,基本已经老化,急需更新换代);养殖业以肉兔和毛羊为主(虽有前景,但规模不大,急需扶持)。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收入低),人均马力仅有15匹(机械化程度低)。所以说半坡村仍旧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偏远农村。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卓立村

  卓立村位于孤山脚下,是一个宁静而繁荣的小山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723亩。主要种植苹果和大葱,苹果销售量可观,因此,苹果是卓立村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山村,共有783人口,169户。党员人数达到23 人。    卓立村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小山村,在两委主干的带领下,卓立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成了高村乡的新农村行列。特别是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批准,卓立村获得了五万元重建村委会的资金。这一消息令人振奋,每位卓立村人都在期盼着。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在村委主任史冠军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成立了以“农户+股份+定单”为经营模式的香菇专业合作社,目前入股股民达35户,解决全村剩余劳动力100人左右。2010年7月第二区产菇大棚已建成,目前香菇基地种植袋投放量达20万以上,利润可观。卓立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郭村村

  郭村是一个位于孤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拥有1361亩耕地面积、494口人、118户、党员13名。全村主要以果树为主导产业。由于本村没有深井,村民吃水比较困难。    2009年春季,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克服种种困难,投资20余万元,对村中主要巷道进行了硬化,并安装了路灯,彻底改变了过去“风天睁不开眼,雨天两脚泥”的面貌,使村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2009年4月份,成立了股份制养殖合作社。全村已有20余户入股,一期工程投资100余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使本村村民在合作社带领下致富。    2010年,建成支村委办公大楼和文体广场,使村民有一个美好的活动、健身、娱乐场所。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薛村村

  万荣县高村乡薛村,位于高村乡东北方向,西邻209国道,北靠南里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现有四个居民组,324户,1379口人,其中党员40人。耕地面积1700亩,园林面积2100亩,主要农作物为苹果、油桃、玉米、油料作物等。    为了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保障村民生活稳定,在书记王青龙、村委主任薛允杰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多方筹集资金。2005年,投资50多万元,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村里大小街道,彻底改变了薛村脏、乱、差的旧貌,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变了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2009年又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广场和村委办公大楼。    如今的薛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社会和谐,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相信,薛村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必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张薛村

  高村乡张薛村位于万荣县城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486户,1980口人,6600亩耕地,现有党员45名,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主导产业是果树和大葱。近年来,随着全乡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养殖业已成为本村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2010年,在科学发展的感召下,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科学规划,投资250万元建立一个以牛、羊、猪、鸡为载体的养殖合作社和果蔬合作社,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使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积极干工程、办实事。2008年至今,安装了路灯,硬化了巷道,新建了支村委办公大楼,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王里村

  王里村隶属高村乡,位于县城西南部,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314户,1342口人,3485亩耕地,22名党员。村民们经济意识强,除了经营自家的几亩果树外,还想方设法抓经济,形成了农牧业、商业和运输业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我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创造条件,快步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争取资金百余万元,完成了小学教学楼、道路硬化、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全村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标准。    继往开来,村两委一班新人,大胆运用“五议两公开”工作法,采取家庭股份制筑巢引凤建果库,进一步打开苹果市场,消除群众贮藏、销售后顾之忧,增加群众收入;再投资30万元,硬化村中通往209国道的路,为果农与果商架起一座联信桥。    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会依托村情,扎实推进,实现我村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丁樊村

  丁樊村位于高村乡以西,东邻209国道,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全村共有1000户居民,4360口人,15个居民组,耕地面积约为10008亩。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共有党员78名。村主巷道已实现硬化,拥有深井5眼。    本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占耕地面积80%,由于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现有深井不能满足农户灌溉需要,果品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为此,村两委计划引黄工程完成后,大力推广苹果双套袋,生产优质苹果,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计划大力发展养猪业,以促进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形成生态环保的良性产业链条。    201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本村将按照“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认真开展全村工作,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为村民们解难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现全村政治、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麻沟村

  高村乡麻沟村地处209国道两侧,全村有317人,100户,党员14名,土地面积1614亩。小麦和大葱作为我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独一无二的的区位优势,便捷顺畅的交通更是我村发展的先天优势,2009年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村的变化显著,日日迎新。    现在的麻沟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下,我们不会辜负党的关怀,全体村民将会把你们的鼓励作为今后发展的动力,克服困难,不断突破。开放的麻沟欢迎您再来!    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致使发展落后,村民居住环境差,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麻沟村的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也是麻沟村几代人的梦想。    麻沟新村的建立,为麻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前景,凭借临近209国道的交通优势,现有饭店、修理铺、建材市场等各种门面。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拓宽了增收渠道。    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冯村村

  万荣县高村乡冯村位于峨眉岭台地北部边沿,东距乡政府和209国道2.5公里,西与丁樊村接壤,南与薛店村为邻,北与南张坡上、坡下相望。全村共有人口1900人、耕地4200亩,海拔700米。村西、村东、村南地势平坦,村北与南张相距4000米,海拨相差100余米。土质棉沙、土层厚、地下水奇缺、光照长、温差大、无霜期长。主导产业苹果产业为主,兼容鸡、猪、羊、兔等养殖业,全村年产富士、秦冠、红星、嘎啦等苹果1500余万、鸡存栏3万余只、猪存栏千余头、羊存栏600余只。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到6000元之间。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热潮的感召下,在支村委班子带领下,新建了教学楼、村委办公楼、文体广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组建了老年协会、果业协会、养猪协会、柿树生产专业合作社、女子健身文体队,使全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全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祝愿冯村的明天会更好!   

杨庄村

  高村乡杨庄村,位于高村乡东部,西邻209国道,北靠小桃村,南靠闫景村。全村现有689户、2793口人,共分三个自然村、13个居民组,其中党员59人。耕地面积10571亩。主导产业以果树和小麦为主,其中果树面积为1500余亩、小麦面积为5000余亩。近几年来在支村委的引导下,村民逐渐开始发展养殖业,目前,鸡存栏16万余只、羊存栏2000余只、猪1500余头,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2008年,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组成,拉开了杨庄村改革向前进,致富奔小康的序幕。杨庄村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致使发展落后,村民居住环境差,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杨庄村的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也是杨庄村几代人的梦想。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的目标要求下,一条连接李家大院、孤峰山风景区的旅游路贯通而过。2011年新的一届支村委班子的成立,将带领广大群众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麻沟村特产大全




麻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