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丁村位于闻喜县城西侧,地处稷王山下,峨嵋岭前沿,村址西北高、东南低,其南北西九岭环绕,素有“九凤朝阳”之美誉。
下丁由下丁主村、下丁上庄、下丁下庄、枭柏肴四个自然村组成,划分十二个居民组,辖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480余户,2100口人(在外工作人员:科局级以上的党政军干部和科教文卫界有高级职称者13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60余人)十一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3名,其中女党员8名,四九年前老党员1名。
耕地7275亩,人均耕地3.5亩,分布六沟 、六湾、八肴 、四十六座磨盘岭。十二眼机井,2000余亩水浇地,粮田5000余亩,退耕还林1800亩,粮食总产300余万斤,人均产粮近2000斤,人均收入4500元。
私营小企业:王国恩机制砖厂一处、叶宝良水泥地板砖厂一处、叶武狮酸枣仁加工厂一处、任玉林糕点加工厂一处、石英砂厂一处、化工厂一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3200 | 044000 | -- | 查看 下丁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窑头沟村 |
窑头沟村距县城十华里,位于峨嵋岭前沿。全村共有2个居民小组,130户,540口人,其中0员33人,劳动力200余人。耕地面积1650亩,其中水浇地400亩,主导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小麦面积1100亩,其他秋粮及小杂粮面积480亩。 村里现有卫生室一座,占地80平方米,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座,占地120平方米,农家书屋一个,现存图书500余册,便民商店一个。 全村养殖业,现有养猪厂一个,存栏180余头,养羊户1户,羊20只。 近年来,我村实现了村主导硬化,并引导群众片区开发栽植山楂700余亩,以黄芩、远志为主的药材200余亩,新打深井2眼,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总体发展仍较为缓慢。 |
涧西村 |
涧西村位于闻喜县城西侧,地处峨嵋岭前沿,沟壑纵横,距县城八公里。 涧西村共有2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90余户,356口人,共有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4名。现有耕地面积792亩,其中水浇地90余亩,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生产条件较为艰苦。现有磨盘岭3个,分别是岭、抵岭、王家岭,面积总共50亩。现有水井一眼,年限已较长,因泵老化,导致出水差现象。 涧西村与窑头沟村、下丁村、上丁村、下周村、上周村、东山村、下庄村、下岭后村、上岭后村、蔺家庄村、史家坡村、龙到头村、神柏村相邻。 |
下丁村 |
下丁村位于闻喜县城西侧,地处稷王山下,峨嵋岭前沿,村址西北高、东南低,其南北西九岭环绕,素有“九凤朝阳”之美誉。 下丁由下丁主村、下丁上庄、下丁下庄、枭柏肴四个自然村组成,划分十二个居民组,辖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480余户,2100口人(在外工作人员:科局级以上的党政军干部和科教文卫界有高级职称者13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60余人)十一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3名,其中女党员8名,四九年前老党员1名。 耕地7275亩,人均耕地3.5亩,分布六沟 、六湾、八肴 、四十六座磨盘岭。十二眼机井,2000余亩水浇地,粮田5000余亩,退耕还林1800亩,粮食总产300余万斤,人均产粮近2000斤,人均收入4500元。 私营小企业:王国恩机制砖厂一处、叶宝良水泥地板砖厂一处、叶武狮酸枣仁加工厂一处、任玉林糕点加工厂一处、石英砂厂一处、化工厂一处。 |
上丁村 |
上丁村是典型的干旱丘陵地区,全村共七个居民组,292户,1084口人,其中现有43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共有3408亩,水浇地有百余亩,其它均为旱垣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和药材为辅。有玻璃厂一家。2009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 |
下周村 |
下周村位于神柏乡西部,峨嵋岭前沿,地貌特征三面环沟,一面靠山。距县城十公里。全村共有两个居民组,60户,255人,13名党员。全村共有耕地800余亩,以种植小麦、药材、经济林为主。近两年来种植药材远志、黄芩、柴胡等100余亩。种植以山楂、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50余亩。全村养殖业,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发展养羊户5户,养羊200余只。外出打工人员80余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近年来,我村基础设施情况有所改善,全村硬化街道2公里,建成休闲广场一座,面积100平方米,安装配套设施健身器材7件。全村文化建设,现有农家书屋一个,图书1500余册。 |
上周村 |
神柏乡上周村位于神柏乡西北方向,占地面积大约一千余平方米,地形多为丘陵沟坡,耕地约为8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512.4亩,全村共分为两个小组,60户居民,共计230口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30余人,老年人40人,其余60人为婴儿或学生。村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村内适龄儿童也均随父母在外求学,村里仅有部分老人留守。鉴于此种情况,我村于2008年在下岭后移民新村申建新房20余户,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同时我村预备进一步完善村内养老设施,使留守老人可安享晚年,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安心务工。 |
东山村 |
东山村是神柏乡最边远的行政村,西与郭家庄镇的刘家坊接壤,北与阳隅乡交界种地,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东山为居民一组,西山为居民二组,瓦渣沟为居民三组,总人口不足200人。大部分村民已分散搬迁,分别居住在桐城、郭家庄、阳隅等乡镇。东山村现有耕作面积800余亩,荒山、荒坡、撂荒地在千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小杂粮,现有柿子树千棵以上,年产柿子十万斤以上,苹果园不足15亩。现有养羊户6户,存栏数700只。东山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1名。其中,40岁以下党员有3名,女党员有2名。 |
下庄村 |
下庄村位于神柏乡边远地带,北靠阳隅乡上庄村,西靠东山沟,出村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三沟八岭两大坡。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142户家庭,538人,有24名党员,全村以种小麦秋粮为主。现有牛三十余头,羊二百多只,种植山楂、核桃二百余亩,种植药材六十余亩。现有500亩荒沟已承包,种植经济作物。 |
下岭后村 |
下岭后村位于闻苍线起始端,距离县城5公里处,交通方便,被称为神柏乡的“南大门”。全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24人。由于宏伟玻璃厂的入驻,为本村村民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村民的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人均收入也比以前大幅提高了许多,达到5000余元每年。有了好的收入,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底的换届选举中,产生了一批年富力强,有思想有行动的好干部。支村委一班人在神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张永明书记的带领下,干出了一件又一件让村民满意,使群众信服的实事好事。 首先,在2010年乡政府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动员会召开之后,我们支村委面对本村没有像样的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无去处等的一系列问题,决定利用这个契机,盖一所崭新的有实际用途的村委会。此事经过支村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群众集体商议之后,并且上报乡政府,同时得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后,这项利民工程便紧锣密鼓的开展了。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一幢崭新的二层小楼矗立在村中央。里面设有主任办公室,会议厅,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各项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并且还盖了一所医疗室。群众见了都说好。 其次,去年在全县大力支持村街巷硬化项目中,对于本村道路一直是晴天走路全是土,雨天行车都带泥的现状,支村委决定,要想村民生活的舒心,就必须克服任何困难修路。此举同样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这项工程中,我们一共修了村主要街道,巷道,并同时修建下水道,改建群众吃水管道等一系列惠民实事。 在去年年底的换届选举中,群众们用雪亮的眼睛让张永明同志再一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群众都说让张永明当书记我们很放心,很满意。曾经的努力和奋斗,只有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好书记。 |
上岭后村 |
上岭后村位于闻喜县城以北,距县城3.5公里。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272户,1100口人。共有党员38名,支村委干部5名。总耕地面积350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1200余亩,经济林500余亩,以种植小麦为主,其中旱地占95%以上。 目前我村有两个煤机配件厂,有五个养羊专业户,3个养猪专业户,养羊1000余只,养猪200余头,大部分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农闲外出务工。2009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2008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推进村。 |
蔺家庄村 |
蔺家庄村位于闻喜县城以西,闻苍线公路从村内通过,距县城11公里。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184户,685口人,全村共有党员30名,支村委干部6名,总土地面积3729.6亩,耕地面积2150.55亩,全是旱地,以种植 小麦I为主 ,村里有玻璃厂一个,厂里职工400余人,舞台一座,卫生室一座,便民商店3个,深井一眼,自来水入户。大部分农民以农兼工,人均收入3500元。2009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
史家坡村 |
史家坡村位于峨嵋岭前沿,是神柏乡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68户,328口人,有16名党员。现有耕地面积1000亩,以种植小麦为主,退耕还林825亩,以国槐、刺槐树种为主。该村主导产业以养殖为主,占地100亩,其中养猪20户,共500头;养羊7户,共400只;养鸡2户,共3万余只;养兔10户,共3000只。2010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 史家坡村与窑头沟村、涧西村、下丁村、上丁村、下周村、上周村、东山村、下庄村、下岭后村、上岭后村、蔺家庄村、龙到头村、神柏村相邻。 |
龙到头村 |
龙到头村位于峨嵋岭前沿,稷王山脚下,离县城12华里,有闻沧线公路连接,交通便利,该村地形多为丘陵地带,村西有龙王沟、龙王池村东有滴水潭等地貌,以旱作农业为主,共有土地22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药材。现正实施“千亩药材,千亩山楂”项目的片区开发。其中秋粮和小杂粮300余亩。共有9个居民小组260户,人口1170人,党员37名,人均纯收入4300元。现在我村已实现新“五个全覆盖”。 村里现有卫生室一座,占地80平方米,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座,占地120平方米,农家书屋一个,现存图书1500余册,便民商店一个。正在积极申请“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
神柏村 |
神柏村是神柏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353户,总人口1409人,党员64人,神柏村总土地面积6475.3亩,耕地4996.9亩,厂矿用地31.7亩,交通用地143.2亩,未用土地561.5亩。神柏村以小麦种植为主。 神柏村原名王远村,明嘉靖年间改名神柏村。嘉靖年间,主持修建南关桥的僧人可良在此村创建大云禅寺。一次,可良(人称观德师傅)朝拜五台山回来,携回柏秧一株,植于寺门外。当晚可良即问僧徒:“门外柏树长大了吗?”僧徒们觉得好笑,出去看时并未长大。不一会可良又命去看,一连三次,柏树依然未长。一个僧徒跑得厌烦,在柏树苗上撤尿一泡,回说长大了,并比了比高度。次日清晨,柏树果然长高了,树顶与屋顶平齐,但半面有皮,半面无皮,是被尿水烧伤的。众僧大为惊讶,村民争相观看,呼为“神柏”。不几日观德师傅穿登云靴出了寺门就不见了。众人忙出村追赶,赶过一道坡仍不见踪迹,回来看柏树时,树身上布着靴印。可良由柏树升天去了。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