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闻喜县 >> 阳隅乡 >> 东杜村

东杜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杜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杜村简介

  东杜村位于闻喜县北垣西南边远的稷王山脚下,属丘陵地带,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村780口人,分五个居民组,全村土地总面积3476亩,耕地面积1935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全村现有药材500多亩,主要以远志、黄芩为主,果园面积100多亩,其余经济作物以西瓜、玉米等为主,养殖方面现有一个标准化蛋鸡场和小型养鸡场4个,年产值达250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3201 044000 -- 查看 东杜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杜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吴吕村

  阳隅乡吴吕村地处该乡西南端,全村六个居民组,242户,1098口人。该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沟。耕地面积2900亩,其中退耕还林900亩,800亩山楂,1200亩小麦。0党员42名。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收入村,偏远山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村里几乎没有任何企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人均收入在2200元左右。目前,我村成立了华峰山楂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增产增收,使吴吕村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大张村

  阳隅乡大张村地处稷王山下,距县城西北23公里,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境内沟壑纵横,属旱作农业区。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716口人,37名党员,耕地面积1700亩,2007年被确定为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基础设施:高标准综合服务大楼一栋,内设村委会、党支部、老年活动中心、农廉查询室等;村通水泥路,村通广播电视网络,村级卫生室一座。    文化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主导产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主要有苹果100亩,药材150亩,核桃100余亩,由于地处旱源,浇水灌溉极为不便。依托我乡的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积极鼓励种植户上规模种植,继续发展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鼓励有条件农户,积极发展猪、羊、兔养殖产业发展,培育新兴绿色、安全、健康养殖产业。驻村企业丰泽玻璃厂解决了我村闲散劳动力一百余人。   

上庄村

  阳隅乡上庄村地处稷王山下,距县城西北18公里,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境内沟壑纵横,属旱作农业区。全村610口人,3个居民组,182户,耕地面积1709亩。    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主要有苹果、桃、杏、玉米、大豆、药材等经济作物,养殖主要有商品鸡(肉鸡、蛋鸡),商品猪、羊等牲畜。    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大街小巷全硬化,村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有自己的便民连锁商店,一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处于始发站,方便村民的出行。    文化建设发面,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舞台,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小张村

  阳隅乡小张村地处稷王山下,距县城西北2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境内沟壑纵横,属旱作农业区。全村2000人,10个居民组,430户,耕地面积3820亩,其中种植面积3260亩,人均纯收入5500元。    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主要有苹果、桃、杏、玉米、大豆、药材等经济作物,养殖主要有商品鸡(肉鸡、蛋鸡),商品猪、羊等牲畜,同时,村里有小型加工厂,杏仁加工、石料加工、玻璃器材加工。    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大街小巷全硬化,村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有自己的便民连锁商店,一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处于始发站,方便村民的出行。    文化建设发面,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舞台,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东杜村

  东杜村位于闻喜县北垣西南边远的稷王山脚下,属丘陵地带,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村780口人,分五个居民组,全村土地总面积3476亩,耕地面积1935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全村现有药材500多亩,主要以远志、黄芩为主,果园面积100多亩,其余经济作物以西瓜、玉米等为主,养殖方面现有一个标准化蛋鸡场和小型养鸡场4个,年产值达250万元。  

西杜村

  西杜村位于阳隅乡政府东南1公里处,是一个居住分散两面环沟,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一个村,全村由西杜、老村、仪家坡三个自然村组成,六个居民组,207户,775口人。耕地面积2400亩,劳动力近300人,人均纯收入4000元。    西杜村的主导产业是林果业,其中优质梨树“运达一号”是2004年由省农科院、运城农科所在该村推广栽植的一个优质梨树新品种,现有栽植面积260亩,栽植户63户,丰收年份总产达到200余万斤。另外,还种植有药材200亩,山楂500亩,核桃400余亩,并配有专门的浇灌管道等设备。    依托我乡的产业特色,我村大力发展养殖产业,积极鼓励养殖户上规模养殖,继续发展蛋鸡、肉鸡生产,鼓励有条件农户,积极发展家鸡、家鸡蛋、家兔养殖产业发展,培育新兴绿色、安全、健康养殖产业。驻村企业有银光镁厂阳隅分厂,盛富镁粉厂,解决我村闲散劳动力。    基础设施方面,村通水泥路,村通广播电视网络,高标准村级卫生室一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由集体统一交付。    文化建设发面,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回坑村

  回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古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四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共四个自然村8个居民组,603户,2438口人。耕地面积5986亩,属纯旱地农业地域,主导产业以果树为主,全村共四眼深井,其中两面井由于水位下降,天气干旱时无法保障人畜吃水,人均年收入4103元。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理论和“-”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争先创优活动与本村实际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行各项工作,总投资180余万元硬化村道巷道硬化共计9.8公里,投资40余万元,硬化广场150平米, 256平米,新建村委综合办公室260平米,村级卫生室120平米,安装路灯85盏,绿化村道街道3.5公里,基础设施得以初步改观。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人均一亩果树田的“一村一品”富民工程,几年共发展林果面积1700余亩。村民已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仅瓜果业收入全村人均增收1500余元,现有大小规模养猪户28户,养鸡户6户,养牛户4户。    精神文明结硕果,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还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和“敬老模范”弘扬了传统美德。  

阳隅村

  阳隅村位于闻喜县城以西,稷王山麓东侧,南与大张村相邻,北与回坑村接壤;是阳隅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全村共有六个居民组,405家农户,40个0正式党员,18个村民代表,农业人口1404人,农业劳动力908人,转移劳动力99人。国土面积3988亩,其中村庄占地面积522亩,四荒面积670亩,农业可耕地面积2796亩;经济林面积510亩(人均0.3亩),小麦和秋粮面积2286亩。全村的主导产业是林果业、养殖业和服务业,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果业和服务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5536元。    基础设施:服务院一座,内设村委会、党支部、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等;村通广播电视网络;村中现有寄宿制中心学校一所,占地15亩,教室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教职员工15人;机井两眼,水塔两座,分别位于村东西两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室位于村正中心,占地1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9间);闻稷公路和桐石公路交叉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基础条件良好,发展农业和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文化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主导产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主要有苹果500亩,核桃100余亩,由于地处旱源,浇水灌溉极为不便。依托我乡的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积极鼓励种植户上规模种植,继续发展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鼓励有条件农户,积极发展猪、羊、兔养殖产业发展,培育新兴绿色、安全、健康养殖产业。    优势产业:    1、林果业:阳隅村地处北垣丘陵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特别适宜栽植苹果树;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阳隅苹果个大皮薄、色泽美观、甜度适宜;苹果的主要品种有新红星和短枝红富士两大类,成种植规模的果农有15户,大小年平均收入为35万元。    2、服务业:阳隅街道每逢农历初二和初七逢集赶会,由于阳隅村部分居民临街居住,所以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院基修建门面房,从事餐饮、旅店和商店等服务业。  

瓮村村

  阳隅乡瓮村位于县城西方向,东邻阳隅村西邻坡底村,南邻丈八村,北邻畖底镇关村,据县城25公里;土地面积2850亩,耕地面积1750亩,果园150亩,林地600亩,建设用地200亩,沟底100亩,滩地50亩;村庄的主要对外交通闻苍线公路,据最近的高速入口4公里,交通便利;村庄东西长,南北短,形状似鱼脊背,南北都是沟,自然条件相对恶略;恶略的自然条件制约的村经济的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勤劳智慧的瓮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合本地发展的苹果核、山楂、核桃。    全村4个居民组,210户,878口人,其中适龄劳动力537人,男性劳动力275人,女性劳动力262人。暂住人口35人,村庄近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家庭平均人口4人。村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8.1平方米。   村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村文化建设队伍,通过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培训、补助等形式,引导村里成立诗书画社、文化中心户、演出团队等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各类秧歌队、器乐队等业余文化队伍。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经过多年的努力,解决了村“脏乱差”的现象,并把污水和动物粪便返到沼气池重复利用,使让广大村庄在富裕的同时,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文明起来。建立了村村风民俗公约,规范了村民生活习惯,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善良。    基地经济相对薄弱,没有企业和工厂等,2011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新农村整体推进村,各项建设正在磅礴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目前设有村委会大院、学校、文化广场、3个便民商店、一个诊所。   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目前,粮食1050亩,苹果60亩,山楂30亩,核桃10亩,猪存栏数40头,羊150头、兔600只。  

坡底村

  阳隅乡坡底村位于闻喜县的西北角,与稷山县相邻,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位于丘陵山区,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差。耕地面积2376亩,属旱作农业区。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70户,780口人,党员23人。该村主导产业以小麦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农作物为主。    从阳隅乡镇到坡底村已修通了通村水泥路,村里也基本完成了街巷硬化的全覆盖。村里主街道已安装了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在村委会院里设有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并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便利。    坡底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主导产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属旱作农业区,浇水灌溉较为不便。依托我乡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和规模养殖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民规模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规模养殖猪、羊、兔等家畜,培育绿色、安全、健康的养殖产业,以切实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丈八村

  丈八村地处稷王山麓,三面环沟,一面靠山,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辖东沟、西沟、后沟、西岭、骆驼岭、宁家岭、西家岭7个自然村,14个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745亩,全村430户,1750口人, 58名党员,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约1700元,荒沟多,且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是干旱的坡地,也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丈八村最大的资源是楸树,是楸树优良类型长果楸、金丝楸的分布区,现存的楸树品种经专家鉴定为长果楸和金丝楸,全国稀有。1996年被山西省林科院确定为母树园,建立过采种圃,中央林业厅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林科院曾多次到村采集标本。丈八村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楸树基地,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至今仍保存着胸径200公分以上的大树50余株,胸径150公分的树木100余株。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争先创优活动与本村实际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安装路灯,方便群众夜间行路;变垃圾场为池塘,既改善了村内环境又方便了群众汲水浇地;建成村级卫生所,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新建成小学宿舍楼一座,并对学校操场进行硬化,解决了本村以及邻近村孩子上学难、住宿难的问题,改善了本村的教育条件;为加强本村文化建设,修建了一座的现代化大舞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种植了800亩的山楂树,550亩核桃树以及15000株楸树,发展“一村一品”的富民产业,形成“丈八村,丈八核桃”这一特色农产品,并取得初步成效,仅两年时间,就为村民创收10万余元。丈八村还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百头猪场5个,百头以下猪场6个,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立老协会,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和“敬老模范”弘扬了“孝道”美德。   

屯元村

  闻喜县阳隅乡屯元村位于闻喜的西北角,三面环沟,一面临山。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80户,720口人,26名党员,耕地面积1636亩;屯元村是典型的干旱丘岭地,主要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等杂粮为辅,其经济来源基本上是外出务工。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僻,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地处干旱丘陵地带,饮水困难一直是困扰屯元村的一个客观现实,也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屯元村两委实施了“西沟”提水工程。一来缓解村民饮水难题,二来可以发展养殖业。养殖业方面:发展了2—5个小型养猪厂。经济林方面:发展了山楂20亩,核桃30亩。屯元村发展的长远目标是:把屯元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主管理完善”的新村镇。  

邢家庄村

  邢家庄位于闻喜县的西北角,耕地与稷王山紧紧相连,全村59户,人口220人,党员17人,总耕地面积400多亩,属典型的干旱丘岭地,主要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并辅以林果业。今年新一届支村委班子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村民增收这个中心,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发展”。目前完成了通村道路、电网改造、巷道硬化、活动广场等一系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使村面貌焕然一新。 邢家庄村与吴吕村、大张村、上庄村、小张村、东杜村、西杜村、回坑村、阳隅村、瓮村村、坡底村、丈八村、屯元村、张才岭村、岭南村相邻。  

张才岭村

  阳隅乡张才岭地处该乡西南端,全村5个居民组,117户,380口人。该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沟。耕地面积1041亩,现有劳动力200人,党员14名,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收入村,偏远山区。主导产业以林业和干果为主,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人均收入在2200元左右。 张才岭村与吴吕村、大张村、上庄村、小张村、东杜村、西杜村、回坑村、阳隅村、瓮村村、坡底村、丈八村、屯元村、邢家庄村、岭南村相邻。

岭南村

  阳隅乡岭南村地处该乡西南端,全村2个居民组,36户,93口人。该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沟。耕地面积450亩,其中退耕还林300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收入村,偏远山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村里没有任何企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人均收入在2200元左右。  


东杜村特产大全




东杜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