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闻喜县 >> 候村乡 >> 上峪口村

上峪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峪口村简介

  上峪口村有三个居民组,165户,800余口人,耕地面积1460亩。其村经“龙王泉水”浇灌生产的“紫皮大蒜”闻名于河东大地,村里有“峪口大蒜”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12月,全村种蒜约200亩,亩产800——1000斤,产值约5000元。
   于2009年4月成立了“晋峪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喂养羊、肉鸡、蛋鸡、猪。
   2011年与大象养植公司合作,规划了养殖区,建新式鸡棚二十个,于2012年投入生产,年产可达二十万只鸡,增加村民收入五十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环境。2012年,对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共硬化1.9公里,同时修建了村至养殖小区道路,并进行了绿化。
   在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中成立了专业清洁队,新建垃圾池三个,定期清理村内垃圾,建立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文化建设方面,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新习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3202 044000 -- 查看 上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峪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峪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吕上窑村

  吕上窑村位于闻喜县侯村乡与桐城镇交汇之处,素有侯村乡“西大门”之称。共有土地1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经济主要由农业为主。该村共有3个居民组,农户245户,总人口1100人,劳动力645人,党员27名。文化建设方面,吕上窑村现有学校一座,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本地习俗。在村容村貌上一是用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二是完成通村路的硬化、道路照明以及绿化。新农村发展方面,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教育坏境不断优化。至今年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主要街道全部安装路灯,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  

焦山村

  焦山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土地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87亩,且以旱地为主,十年九旱,对农业的制约较大。因此,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条件比较滞后。    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104户,总人口45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200人,党员人数18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业,人均收入每年不足2000元,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1处。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但由于我村人居飞散,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我村经济的发展,为了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计划移民整体搬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与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侯村村

  侯村基本情况: 侯村位于侯村乡西南方向,侯村乡党委政府所在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580户、2792口人、劳动力1500人、党员63人;耕地4113亩,经济发展在以种植业为主,劳务经济为辅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千亩核桃林的特色经济,全村人均纯收入5197元。近年来,侯村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实现了“六覆盖”,尤其是在村容村貌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建了两委大院、文体活动中心,大小巷道新建了水泥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主要街道相继实现了绿化和亮化,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了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寺底村

  寺底村位于闻喜县侯村乡境内、涑水河畔,距乡政府约1公里。共有土地3410亩,其中耕地面积2565亩。经济主要由农业为主。    该村共有5个居民组,农户386户,总人口1554人,劳动力645人,党员31名。    文化建设方面,寺底村现有学校一座,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本地习俗。在村容村貌上一是用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二是完成通村路的硬化、道路照明以及绿化。三是老党员自发成立楹联活动小组。    新农村发展方面,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教育坏境不断优化。至今年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主要街道全部安装路灯,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  

仁和村

  仁和村位于闻喜县侯村乡境内、涑水河畔,距乡政府约2公里。北临东镇,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缓,共有土地3042亩,其中耕地面积2116亩。经济主要由农业为主。    该村共有11个居民组,农户600户,总人口2310人,劳动力930人,党员61名。    文化建设方面,仁和村现有学校一座,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本地习俗。在村容村貌上一是用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二是完成通村路的硬化、道路照明以及绿化。三是建立义务环保队伍,保持环境优美、保护村容成果。    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针对此情况本届村委决定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发展方面,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教育坏境不断优化。06年建成小学一座;至今年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主要街道全部安装路灯,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主导产业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农民人年均收入3371元。  

西阳泉头村

  西阳泉头村隶属闻喜县侯村乡中心部位,位于闻喜县城正东方向约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土地面积1550亩,其中耕地面积1050亩,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经济发展基础基本良好。    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158户,总人口72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325人,党员人数29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业和在海鑫、冀东上班收入,人均收入每年3500元。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大院。2011年支村委又各方筹集资金,重新对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并规划了排水沟,解决了村里多年来因路烂而造成的出行难的问题。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东峪村

  东峪村隶属闻喜县侯村乡,位于闻喜县城正东方向约10公里。东与西阳泉头村为邻,西与柴家峪村相连,南与河底镇马家庄村为界,北与海鑫集团相接,柴西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较好,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土地面积3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水浇地900亩。气候资源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十年九旱,对农业的制约较大。    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7个居民组,406户,总人口17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800人,党员人数52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业和在海鑫上班收入,人均收入每年4500元。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活动中心广场、学校、医疗室2个、商业门店7处。2011年支村委又各方筹集资金,重新对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并规划了排水沟,解决了村里多年来因路烂而造成的出行难的问题。村里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划分四个卫生责任区,责成专人负责打扫清运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    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吴家庄村

  吴家庄村位于侯村乡东南角,东邻黄芦庄,西与后宫乡一沟之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土地面积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且以旱地为主,十年九旱,对农业的制约较大。因此,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条件比较滞后。    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72户,总人口335人。其中外出劳动力人数35人,党员人数10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业,人均收入每年不足2000元,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活动中心广场、计划生育服务室1处、商业门店1处。2011年支村委又各方筹集资金,对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并配套修建了排水沟,解决了村里多年来因路烂而造成的出行难的问题。村里制定环境卫生制度,责成专人负责打扫清运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    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吉家峪村

  吉家峪村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侯村乡西端,南临中条山,北靠涑水河,全村共有10居民组,378户,1740余口人,耕地面积2700亩,人均收入4500元。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紧密围绕乡党委政府强化“强化基础保稳定,突出特色搞调产,依托海鑫快发展,同心同德建强乡”的工作思路,团结拼搏,奋力开拓,与时俱进,积极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03年以来,吉家峪村先后建立老年活动室、硬化了村街巷道、安装了路灯、修建村委办公室,2005年,吉家峪村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投资200万元兴建了标准化学校、修建人民舞台。备有文化娱乐器材,每年都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成立红白理事会,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在经济发展上依托海鑫扩大劳务输出,积极向海鑫公司输入劳动力,直到现在,全村共有600余人在海鑫上班。   

黄芦庄村

  黄芦庄村地处侯村乡以东,东靠焦山村,西邻十分指,南与上峪口相邻,北与吴家庄村相邻,有两个自然村,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2.5公里,全村共有1100余口人,200余户,耕地2500余亩,退耕地1200亩,还林地600亩,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养殖业主要是以家户养殖猪、牛、羊等。    这两年我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学校地面,安装篮球架、健身器材等。建造了村级卫生站,完成全村街巷道路硬化。从而转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质,使全村整个风貌得到很大的改善。  

蔡薛村

  蔡薛村共5个居民组,353户,总人口1650人,耕地面积共3190亩。经济发展在以种植业为主,劳务经济为辅,人均年收入3860元。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活动中心广场、学校、医疗室1个。近年来,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实现了“六覆盖”,尤其是在村容村貌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制定了环境卫生制度,新建2个垃圾池,划分了卫生责任区,责成专人负责打扫清运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   大小巷道新建了水泥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主要街道相继实现了绿化和亮化,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了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2012年,支村委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带领全体村民探索经济作物的发展,在参观借鉴别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计划发展干果经济林1000亩,其前期此项工作已完成。   2013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苗木种植,计划流转土地2000亩,目前已流转1000亩。学校新建工程正在实施,其中教学楼两层460平米,休闲文化广场3000平米。   

元家园村

  元家园村位于涑水河畔,是闻喜县侯村乡工业园区所在地。土地面积约600亩,其中水浇地180亩,以旱地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及其它一些杂粮,山岭地以刺槐、国槐为主,另有400余亩的速生杨基地是该村的特色产业。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80户,383人,其中大专以上15人,占总人口的3.9%,高中48人,占总人口的12.5%,小学以上263人,占总人口的68.7%,文盲半文盲57人,占总人口的14.9%。年降水总量在150——200毫米之间。    在乡政府支持下,我村去年筹集各方资金,投资13万余元修了一条500米出村水泥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村里现有深井两眼,一眼是借用十分指的报废井,水量已明显不行,一眼虽能正常工作,但大部分管道都没铺到位。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座,医疗卫生室一座。没学校,村里学生有的在离村里1500米的十分指学校上学,有的在离村里2500米的侯村中心校上学。村民居住较散,地理条件受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1256余元,目前仍在贫困边缘。  

杨家园村

  杨家园位于侯村乡北面,距乡5公里左右,东临杨家园水库,西靠涑阳大桥,南依中条山,北靠涑水河。村里主干道5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利。土地面积达1000亩左右,耕地面积达88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山药、韭菜为主。杨家园有2个居民组,141户,总人口558人,劳动力338人,党员19人。2010年人均收入1500元。村民淳朴善良,村风文明、村容整洁。2007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处,建设层数为1层,间数为4间,现使用情况良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落后行政村。  

西刘家村

  西刘家村地处涑水河畔,位于侯村乡东片,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总人口数1246人,总户数316户。占有耕地面积1907亩,总劳动力650余人,在外打工人员260余人,年人均收入3800元。全村共有党员32人。主导产业以农业、林业、家户养殖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山药、韭菜、西瓜、连片大蒜三百亩,并成立大蒜经济合作社,从种植、管理、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林业主要种植国槐、杨树、上百亩。养殖业主要是以家户养殖猪、牛、羊等。    近两年陆续建造了村级卫生站、学校教室11间、和全村的街巷道路硬化。从而转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质,使全村整个风貌得到很大的改善。  

下峪口村

  下峪口村位于闻喜县侯村乡境内、涑水河畔。共有土地2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经济主要由农业为主。    该村共有5个居民组,农户230户,总人口980人,劳动力550人,党员20名。    文化建设方面,下峪口村现有学校一座,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本地习俗。    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针对此情况本届村委决定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发展方面,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教育坏境不断优化。 至今年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主导产业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农民人年均收入1631元。  

上峪口村

  上峪口村有三个居民组,165户,800余口人,耕地面积1460亩。其村经“龙王泉水”浇灌生产的“紫皮大蒜”闻名于河东大地,村里有“峪口大蒜”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12月,全村种蒜约200亩,亩产800——1000斤,产值约5000元。    于2009年4月成立了“晋峪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喂养羊、肉鸡、蛋鸡、猪。    2011年与大象养植公司合作,规划了养殖区,建新式鸡棚二十个,于2012年投入生产,年产可达二十万只鸡,增加村民收入五十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环境。2012年,对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共硬化1.9公里,同时修建了村至养殖小区道路,并进行了绿化。    在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中成立了专业清洁队,新建垃圾池三个,定期清理村内垃圾,建立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文化建设方面,村委会建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闭路电视实现全覆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民风淳朴、风俗习惯即保留原有的习俗又能很好的接纳新习俗。  

柴家峪村

  柴家峪村隶属闻喜县侯村乡,位于闻喜县城正东方向约10公里。东与东峪村为邻,西与吉家峪村相连,南与河底镇马家庄村为界,北与海鑫集团相接,柴西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较好,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土地面积3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水浇地900亩。气候资源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十年九旱,对农业的制约较大。    全村共有5个居民组,293户,总人口17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800人,党员人数42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业和在海鑫上班收入,人均收入每年4500元。    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活动中心广场、学校、医疗室1个、商业门店3处。2011年支村委又各方筹集资金,栽植核桃经济林1000余亩,栽植核桃苗木4万余株。村容村貌方面村里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划分五个卫生责任区,责成专人负责打扫清运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   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上峪口村特产大全




上峪口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