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闻喜县 >> 后宫乡 >> 马安桥村

马安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安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安桥村简介

  马安桥村位于后宫乡东边,闻垣路沿线,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共有14自然村,8个居民组,全村总人口698人,劳力419人,其中男220人,女199人。总土地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800亩,属山区村庄,村内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村内共有党员23人。
   这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引导村民发展经济,在种植业上主要以小麦、玉米和杂粮为主,在养殖业发展上主要是发展养牛、养羊、养鸡,利用本地山多坡多的优势,积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硬化了闻垣路至官坪村道路1.2公里,官坪至核桃洼村道路5公里,闻垣路至大坡村1公里,并修建村委会一处三间。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户户通了广播电视,移动信号通到了各户,使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改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3204 044000 -- 查看 马安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安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安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阳庄村

  新阳庄地处后宫乡五村垣片,桐石路边沿,全村2个居民小组,421口人,108户,党员13人,土地面积约1960亩,其中耕地面积1840亩,全村耕地都是水浇地,村民土地收入较为丰富,人均年收入达3000余元。    本村土地适合农作物生长,村民大多种植小麦、玉米。全部水浇,颗粒饱满。这两年开始种植药材,土壤也适合种植,所以收入颇为丰富。    村里现无任何企业,也无大项种、养殖业,所以对村民没有额外收入,导致一部分劳动力阶段性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小孩也存在较多。    去年经支村委一班人的不懈努力,多方寻找资金,联系各相关部门,新建了一座村级活动场所,购置了办公设施,使村里开展集体活动有了一个固定的场地。  

柏底村

  柏底村地处闻垣沿路,交通便利,距后宫乡政府所在地以西,约500米,与后宫村相邻,距闻喜县20公里。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共302户,总人口133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510人,党员32名。    全村土地面积3650亩,耕地面积3289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杂粮为经济收入,今年我村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种植药材3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通过转移外出务工劳动力我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850元。    2009年我村被确定为新农村试点村,在支村委一班人,积极筹集资金,切实为民办事,投资15.2万元,修建村委办公室10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两间计生室、两间农家书屋。为了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中村设有两处便民连锁商店。建文化娱乐广场一处,硬化面积达1000平方米,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并在村巷道边栽植塔柏、冬青、国槐、柳树各种苗木花卉8000余株,净化了村内坏境。  

前偏桥村

  前偏桥村位于后宫乡东部,闻垣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222亩,多数旱地沟壑。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200户,725人,党员28人,青壮劳力500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目前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养羊为主导产业。    2010年6月份,村委主任任吉平同志,带头个人垫资10万余元,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办公大院一座,包括支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13间,200㎡,大院480㎡,已经全部硬化,通村路硬化、广播电视、安全饮水、学校安全工作已经全部覆盖到位。    随着城镇化规模日益壮大,该村将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前偏桥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上偏桥村

  上偏桥村位于后宫乡政府东端,距乡政府1.5公里,交通便利,处闻垣公路边,全村土地总面积6499亩,其中耕地面积3069亩,园林面积64亩,交通占地94亩,使用水浇地206亩,自然条件温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农户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药材为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290亩,全村截止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1400元,村居民小组划分为4组,总户数240户,总人口数822人,总劳力数420人,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全村广播电视、电话已经达到了全覆盖,洗衣机、冰箱拥有户已达到70%以上,家有轿车户已达20余户。    全村共有党员23人,截止2010年度全村的主街道部分已经进行了硬化,村里村风正,村民素质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打扫,有专人负责,村里基础设施在2010年建立,村级卫生所一座,大大方便了村民就医,正在向新农村建设推进,正在向新农村建设步伐迈进。  

上院村

  上院村位于闻喜县南垣,焦山脚下,沙渠河畔,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650户,现有人口2336口人,全村共有土地6900亩,其中水地3000亩,旱地3900亩,现有青壮男女劳动力1200名。    上院村是七十年代新搬迁的规划新村,历经30多年的共同努力,全村由垣下居住搬迁到垣上,村庄规划为“田”字形格局,全村共有主街道南北走向3条,东西走向3条,全长4200米。    上院村东临焦山,南至下院,西至后宫,北至阳庄。各条通村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条件优越。目前,各条通村路均已硬化,全程通村路6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上院村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生产品牌为主打产业,在此基础上,全村村民开展土地多种经营,除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产业之外,还开展了大葱、三樱椒、中药材、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品种。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多种经营生产中,上院村还开展了以养殖鸡、猪、羊、牛等多种养殖品种。随着改革开放,上院村成立了金昌运输公司,全村80余辆闲散车辆都加入到运输公司,每年经济效益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均收入突破5500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2008年以来,全村共平整土地4500亩,开辟田间路8000米,新打水井22眼,修U型渠7200米,埋设地下输水管道2200米。今年以来,全村共硬化道路8000余米,全村人畜吃水基本得到解决,全年光缆普及全村,电脑200台,通讯设施现有电话400部,手机交费不出村。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上院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绿化、亮化、硬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下院村

  下院村位于后宫乡东南部,通村路一条,距后宫乡政府约2公里,距闻喜县城约24公里,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共200余户,总人口700余人,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1人,男党员25人,全村劳动力人数340人,外出务工100余人。    下院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自然条件较差,全村国土面积2400亩,耕地面积1860亩,全为旱地,以坡地、沟地居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经济收入。近年来,我村在农业转型发展中,种植药材300余亩,主要是黄芩、远志、柴胡。    2010年,支、村委一班人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卫生所,支村委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共140㎡。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汾村村

  汾村位于闻喜县后宫乡东北部,三河口水库下游,河道沿线,距离乡政府5公里路程,道路交通较为顺畅。该村总面积378.8平方米,耕地面积2494亩,其中山地、坡地占1000亩左右,无林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是典型的农村山区村庄。    汾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7户,大约690人,可用劳动力400人,全村共有0员27人,被县农业局认定为2008年度小麦种繁育基地。    汾村文化建设氛围浓厚,逢年过节有社火表演,村民整体素质水平较高,性格开朗,待客热情。村里现有一所全年制小学,有学生40余人。由于该村经济收入单一,发展水平较低,学校仍是上世纪70年代所建,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因地处山区,水资源的日渐枯竭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此在本届村两委郑重承诺,任期内加快推进汾村新农村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提升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刘家村

  刘家村位于后宫乡东南,距乡政府6.5公里,全村三个居民组,100户,460余口人,有劳动力210个,1500亩耕地分布在七沟八疙瘩,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村里共有党员16名,占全村总人数的3%。在这17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11名,占党员数的65%,没有35岁以下的,没有女党员。村“两委”是全村基层组织,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设有计生宣传员、卫生员、治保调解员、团支部、巡逻队等。我村党支部成员有三人,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上,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一人;村委会成员有三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一人。村民代表21个。有小学校1所,教师3名,小学生25人。    全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贫困面积大且程度深,村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主导产业是:种植小麦1100亩,玉米200亩,药材300亩,大枣10万颗。因为全村是旱地作业,粮食产量不高,收入甚少,年轻劳力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今年外出打工人员60人,省内50个,省外10个。    下一步,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达到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  

阳庄村

  阳庄村位于后宫乡东北方向,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总人口1475人,共分4个居民组,耕地面积5400亩,人均3.7亩,其中水浇地4000亩,旱地1400亩。    阳庄村的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有大葱300亩,胡萝卜50亩,药材160亩。养殖业发展迅速,有养猪专业户8户共计600余头,养鸡专业户5户共计2万余只。    全村共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20人,支村委共有5人,其中支委3人,分别为党支部书记安雨水、支部委员王新虎、赵宝玉,村委3人,分别为村委主任安雨水,村委委员安虎虎、孙爱珍。    全村共有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道路硬化6.6公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广播电视、卫生室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新“五个全覆盖 ”中的街巷硬化已完成一半,剩余6公里街巷硬化任务明年全部完成。便民服务超市、新农保、农家书屋已全面完成。  

郭家庄村

  郭家庄地处桐石路沿路,交通便利,在后宫共乡五村垣片。兼并了以前的自然村西庄,全村共有两个居民组,共 110 户,总人口 509口 ,其中劳动力人数 261人,党员 15 名,代表24名。    全村土地面积2293亩,耕地面积1779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药材为经济收入,今年我村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种植药材3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通过转移外出务工劳动力我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000余元。    2008年我村村委一班人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努力协调下,积极筹集资金,切实为民办事,投资 10 万元,修建村委办公室6间,建筑面积126平方米,其中包括两间计生室、两间农家书屋。为了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以及支村委活动,建文化娱乐广场一处,硬化面积达900平方米,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并在今年新硬化村巷道3700米, 并设有下水道,优化了生活环境,净化了村内坏境。  

侯村垣村

  侯村垣村位于后宫乡北端,同侯村乡相邻。属平垣地区,距桐石路2公里,交通便利。于1996年乡政府号召村通工程,村里铺设油路2公里与桐石路接通。全村总土地面积2619亩,耕地面积2231亩,自然条件温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农户主要种植粮食、蔬菜、药材等农作物,其中,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杂粮为主。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亩,蔬菜种植主要以大葱为主,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亩,这也是本村一项特色产业。仅此一项每年给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全村截止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4160元。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全村广播电视、电话已经达到了全覆盖。洗衣机、冰箱、电脑拥有户数已经达到60%以上。家有小轿车有20余户。    全村共有430口人、110户,总劳动力230人,其中男120人、女110人,共有党员22人,全村有2个居民组。截止2010年底全村的主要街道已进行了硬化。村民生活得到改善、素质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村内进行了街道绿化,硬化后的街道,修建排水设施,环境卫生定期打扫,有专人负责。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有体育文化活动器材,有老年活动场所。修缮了支村委办公用品,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刘古庄村

  刘古庄村位于后宫乡北端,距乡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205户,总人口980人。土地面积3200亩,其中保浇地260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生活、经济来源相对有些艰苦,多年来没有村级活动场所,党员干部开会、学习都在书记家里,谁当干部谁找地方,一般很少有活动。    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支村委一班人狠抓经济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企业四家:白玉镁厂、中鑫选矿厂、宇天石料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可吸纳村内劳动力300余人,为村民增收300余万元。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已停产。   2007年8月,实施平田整地项目后,对村内2300亩耕地进行了平整,同时打深井6眼,完善配套了12眼,使村里的水利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尽快改变我存的面貌,使村民走向富裕,经支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于2009年新建一处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   

后宫村

  后宫村位于闻喜县南垣,中条山前沿,闻垣路,桐石路从村中路过,交通便利,农民出行有村通公交车,垣曲公共汽车也从村而过,本村还开通有后宫至禹都公共汽车。全村总耕地面积3200亩,水地面积达3000余亩,仅有少量旱地,全村有机井14眼,再加上有三河口水库水的补充,全村土地基本上一平两巷,割完小麦复属玉米,农民收入非常可观,人均农收入4600左右,再加上农闲出外务工,家庭年纯收入非常富足,农民家用小车达50余辆,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感召下,全面完成新的“五个覆盖”任务。    后宫村共有6个居民组,402户,全村人数1390人,共有劳力800余人,全村党员45人,年轻党员20人。   全村村民讲文明、讲和谐村民素质全面提升,组织有秧歌队、有健身不球活动,村里有红白理事会,村容干净整洁,人民安居乐业。    2010年被列为新农村推进村,有文体活动广场,健身器材全部安装到位,基础设施完好,村民无论是学习还是健身,娱乐均有固定场所,新盖教学楼,总投资36万元,占地200余平方米,可容纳500余名学生,周边覆盖柏底、前偏桥、上偏桥、北白石等村学生,其次村委活动场所占地10亩,投资20余万元,建成150平方米村级办公场所,全村硬化道路3.48公里,极大地方便村民出行,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有养殖大户10户,存栏量7万余只,养羊存栏量380余只,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兴姚村

  兴姚村位于后宫乡的西北部,距乡政府约5公里,本村紧挨桐石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114户,480人,其中有党员18人。全村土地面积约为25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约占2018亩,本村辖区内以垣地为主,土质良好,黄土覆盖深厚,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温度适中很适宜农作物的成长,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以种植药材、大豆为辅,据统计,现人均年收入约为4000元左右。    2009年,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采取集体筹资和干部垫资的方式,筹资16万元,建成一座占地800㎡的村级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室共有10间,内设有会议室、支村委办公室、计生室、卫生室等;广场上安装了体育器材。2011年,为了积极响应新的“五个全覆盖”,我村建了一座新的便民连锁超市,同时村主任自己垫资60多万元硬化了全村的街巷道约4公里。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村内呈现出全新的景象,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三河口村

  三河口村位于闻喜县后宫乡东南端1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为2万余亩,其中耕地有3000余亩。5个居民组,135户,520人,党员22名,劳动力320人,居住分散,道路弯曲,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全村已修通了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5.5公里,巷道5.6公里,5个自然村修建了5个人畜提水工程,解决了全村的人畜安全吃水问题,还建了4个提水灌溉工程,扩浇了1000余亩土地,并利用山区气温低,温差大的特点,种植了700余亩反季节蔬菜西红柿,亩产1.5万斤左右,亩收入8000-10000元,效益特别好,已逐步形成种植规模。由于我们村有这样独特的水利,气候条件,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特别是西红柿,以鲜美的品味,占领了市场,使洛阳、郑州、平顶山、陕西等大型车辆都前来贩运,产品供不应求。   

北阳村

  北阳村位于后宫半垣,距桐石路1公里,距闻垣路1.5公里,土地面积860亩,其中耕地面积780亩,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85户,总人口298人,共有党员16人,支村两委5人。目前全村共有变压器2台,深井4眼,前几年引进镁厂一座,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务工问题,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药材为主导产业,其次养殖业以养鸡养猪为主,农民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    一、健全工作机制,打造高效队伍。按照县委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规划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阳光运行。引导党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打造了一支想事、谋事、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    二、突出产业发展,推进村民致富。北阳村交通条件便利,并有适宜的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全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500余亩药材50亩,桑树15亩。积极引导村民规模化养殖,养猪4户,养鸡14户。    三、夯实基础建设,打造美丽村庄。今年来筹资30余万元,硬化水泥道路1、578公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藏书300余册,便民超市1个,添置了健身器材。电视,电话已达到全覆盖。   

北白石村

  北白石村是原白石乡所在地,是白石片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全村共有200户,704口人,党员21名,分属两个自然村,全村3个居民组,土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2500多亩,已被开发的荒山,荒坡,荒沟面积约120亩,民用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白石村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降水多集中夏秋季,年均降水量450—600之间,十年九旱,主要种植小麦、豆类、玉米,反季节蔬菜,药等,年人均收入4300元。    经过支村委一班人不懈努力,使本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善了办公设施,修建活动中心,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全部硬化,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村门楼一座,照壁两个,为了解决人畜吃水问题,打深井两眼。  

十八埝村

  十八埝村位于后宫乡东南,属山区,交通不便,全村分二个村民小组。全村350口人,90户,党员22人,强壮劳力210人,土地面积1100亩,其中退耕还林150亩,全属旱地,以种植小麦为主,其他为辅。    一、为解决我村多年吃水难问题,今年我村启动了引水工程,引水长达2公里,投资4万余元,现正在施工。    二、完成通村路硬化工程4公里,巷道1公里。    随着城镇化规模日益壮大,我村将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茨庙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南白石村

  南白石村位于中条山麓,处于后宫乡东部,毗邻闻垣路,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分为四个居民组,共有129户,624人,其中党员29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主要是种植小麦和玉米。全村人均年收入3600余元。全村各主街道以及巷道全部硬化,进出村道路也全部硬化,使全村由南至北外出道路全部畅通无阻。    二OO九年十月,支村委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打出了南白石村有史以来的第一眼机井,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的人畜吃水问题。    今年,新一届支村委打算从村南河底修筑一条水坝,将河水提上旱垣,利用我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大面积种植反季节蔬菜,使我们村的经济条件进一步提高,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更好的改善。    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南白石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马安桥村

  马安桥村位于后宫乡东边,闻垣路沿线,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共有14自然村,8个居民组,全村总人口698人,劳力419人,其中男220人,女199人。总土地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800亩,属山区村庄,村内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村内共有党员23人。    这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引导村民发展经济,在种植业上主要以小麦、玉米和杂粮为主,在养殖业发展上主要是发展养牛、养羊、养鸡,利用本地山多坡多的优势,积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硬化了闻垣路至官坪村道路1.2公里,官坪至核桃洼村道路5公里,闻垣路至大坡村1公里,并修建村委会一处三间。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户户通了广播电视,移动信号通到了各户,使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改善。   

茨庙村

  茨庙村位于后宫乡东南,属山区,交通不便,全村分七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全村416口人,108户,党员20人,强壮劳力210人,土地面积2014亩,其中退耕还林150亩,全属旱地,以种植小麦为主,其他为辅。    一 、盖村级卫生所三间,建筑面积80平方,投资4.5万元,现地板门窗以安装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二 、为解决我村多年吃水难问题,今年我村启动了引水工程,引水长达3公里,投资4万余元,现正在施工。    三、完成通村路硬化工程4公里,巷道1公里。    随着城镇化规模日益壮大,我村将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茨庙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石甲村

  石甲村原位于后宫乡以东,全村有12个居民组,87户,320口人,党员16名,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1670亩,林地900亩,占到土地总面积的54%,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2005年,该村整体搬迁至大运路旁,成为典型的移民新村。目前,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力外出务工。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带领下,积极为村民培训技术,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坚持早安排、早动手,不等不靠,精心组织,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占地300平方米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远程教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党员活动中心。  

小庄村

  我村位于中条山脚下,离乡政府10公里左右,全村共有116户,432口人,劳动力230人,0党员16名,11个居民组,土地面积2260亩,耕地面积2110亩,养牛户20户,共35头牛,养羊户13户,共500只羊,我村经济条件差,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全乡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一、基础设施方面:全村主线路全部硬化到位,但11个居民组目前通水泥路只有一个;电力方面全部到位;水利设施方面,目前通上自来水的村有9个,调整产业结构后,高灌提水工程仍未有一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各种设施配备也全部到位。    二、文化建设:公民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较少,青年无积极性、超前意识,没有远大理想。    三、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我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居住分散,地理条件恶劣,但不管困难再大,我们支村委一班人也会迎难而上,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二字”方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长岭坡村

  长岭坡村原位于后宫乡东北角,毗邻绛县,全村有42户,123口人,党员11名,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1265亩,退耕还林850余亩,林地占到土地总面积的69%,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2005年,该村整体搬迁至大运路旁,成为典型的移民新村。目前,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力外出务工。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带领下,积极为村民培训技术,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坚持早安排、早动手,不等不靠,精心组织,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占地300平方米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远程教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党员活动中心。今年7月份,在群众广泛投工投劳、积极参与下,硬化街巷道1.49公里,现已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解决了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界元村

  界元村位于后宫乡东北角,距乡政府14公里,包括界元村、沟北、化咕嘴三个自然村,总人口381人。设有界元村党支部,党员18人。总耕地面积1640亩,旱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行政村。    全村耕地主要是旱地,因此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另有发展中药材黄芩400余亩,马铃薯种植100余亩,养殖业以养羊为主。大多数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民主要收入为粮食种植及外出务工等。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直界元村社会发展程度低,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长期以种植粮食为主,种植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没有产业结构优势。    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为了改变界元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结婚界元村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积极出谋划策,努力该办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结构布局。   

崔家庄村

  崔家庄村位于后宫乡东北角,以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4个居民组,140户,520口人,党员18名,土地总面积10860亩,耕地面积28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主导产业以养殖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    近年来,在历届支村委班子的努力下,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2011年新硬化通村路1.7公里,硬化巷道2.75公里;村民文化休闲健身广场300平方米,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安装了高管解决了3个自然村的人畜吃水问题。    随着城镇化规模日益壮大,该村将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崔家庄村建设成为人们生活富裕、村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宁家庄村

  宁家庄村位于桐石路以东,属于后宫垣上片,距乡政府5公里,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    我村耕地面积1380余亩,其中水浇地800余亩,全村共两个居民组,98户,人口325人,其中男170人,女155人,劳力219人,党员13人。    全村有机井三眼,变压器三台。    我村有锣鼓队30余人,村民大多是初中学历,村风村俗健康,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我村有农鑫专业合作社,占地500余亩,2011年修2.4公里水泥路,铺水管3000余米,建蓄水池两个,安装蓄水池管道4000余米。我村主导产业玉米、小麦、三樱椒及药材,农民收入水平中等偏下。  


马安桥村特产大全




马安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