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稷山县 >> 翟店镇 >> 南吴坡村

南吴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吴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吴坡村简介

  南吴坡村地处翟店镇南端,全村共1个居民组,76户,311人,5名党员。全村共有劳力159人,其中从事农牧生产的有53人,占53%;从事工业生产的有71人,占45%。
   全村共有深井一眼,耕地面积481亩,其中旱地421亩,水浇地60亩。农业主要以小麦和秋粮为主,全年粮食面积813亩,占用耕地面积476亩,总产98280公斤,亩产121公斤,其中小麦面积474亩,总产61620公斤,亩产130公斤;秋粮面积339亩,总产36660公斤,亩产108公斤。施肥以氮肥、磷肥、复合肥为主要原料。
   南吴坡村村委办公室已健全,共有5间村级活动场所,会议室桌椅齐全,党建活动室制度俱全,远程教育网、电脑、电视、阳光农廉查询室也全部到位。
   全村经济发展稳定,基础设施完善,村风优良,村容整洁,人民生产水平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南吴坡村支村委一班人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作风、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为推进南吴坡村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4103 044000 -- 查看 南吴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吴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吴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小宁村

  南小宁村,原名琬康村,南依峨嵋,北眺汾水,位于运稷一级路旁,粮丰木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全村共有居民200户,700余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080亩,村中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4000余元。    近年来,全村村民在支、村委的坚强带领下,沐改革开放之春风,兴富村惠民之实业,倡文明和谐之精神,奔小康创业之大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使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南小宁村,新建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和舞台,又筹集资金十余万元,开通了村东至运稷一级路的大道,并新建门楼一座。支、村委一班人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再接再厉,继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南小宁村建的更好。   

东小翟村

  东小翟村位于翟店东部,街村相连融合一体,是翟店五个自然村最大的一个村,我村位于一级路以南,纸箱工业园区以西,清通和台运线两大公路交汇处,村形东西短,南北长,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资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民以企业为主,农林养同步发展。    全村共有9个居民小组,875户,2715口人,党员52名,耕地面积3200亩,改革开放以来,支村委一班人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两个文明一齐抓,取得了显著成绩,顺利跨入了富裕型小康村,目前全村共有各类企业50余户,其中纸箱厂18个,彩印附件厂12个,其它企业20户,养猪户11户,养猪数1500头,养鸡户20户,养鸡数11万只,有各种商业店铺40余个,农业运输种养殖业,熟食专业户遍布全村,由于企业大发展,带动了本村的经济发展,还吸引本村劳力进厂干活共同致富,全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村里有高标准的学校一座,完善了电脑,实现了班班通,硬化美化了大小巷道,为更进一步促进小康村建设打好了良好基础,今日的东小翟村全体村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    在跨入十二五规划中全体干部和群众为实现新的目标而努力,在-理论和-,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下抓住机遇,求实进取,奋力拼搏,再创辉煌,把东小翟村建设的更美好。   

西小翟村

  西小翟村地处峨嵋岭脚下,位于翟店镇镇区。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500余户居民,2000余口人,党员39人。西小翟村共耕地面积2500余亩,其中水浇地2200余亩,旱地3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企业较少,村集体收入微薄,经济条件不很富裕。    支、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奋进,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西小翟学校的校舍是楼板房,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2010年支、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争取上级的校舍改造资金,修建西小翟学校教学楼一座,为孩子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2011年,支、村两委一班人抓住机遇,争取到省委、省政府“五个全覆盖”的街巷道硬化配套资金,大力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发动群众的积极性,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全村街巷道硬化1500余米,力争2012年10月底前完成全覆盖任务。同时,结合全镇环境卫生连片整治工作的时间安排,同步建立了西小翟村卫生长效机制,大大改善了全村的村容村貌。    西小翟村主要靠种植、养殖为主,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支、村委一班人定期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报纸、电视和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增强村民的致富本领,增加群众的收入。   

翟西村

  翟西村位于稷山县翟店镇镇区,地处峨嵋岭下,台运公路经过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总户数781户,拥有2782口人,党员50名,耕地面积3008亩。    该村共有4眼深井,其中3个供人畜吃水,1个供村民浇地使用,全村水地面积1230亩,旱地面积1778亩。    该村主街道已全部水泥硬化,村委办公已健全,现已投资30余万元拆迁硬化村西一级路通村路,村有5间村级活动场所,会议室桌椅齐全,党建活动室制度俱全,远程教育网、电脑、电视、阳光农廉查询室也全部到位。村里翟西舞台配齐健身器材,有利于村民锻炼、休闲娱乐,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该村主导产业是纸箱包装,现有纸箱厂10余个,彩印、附件厂13个,全村务工人员约800人,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2000元。    翟西村支村委一班人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作风、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为推进翟西村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南翟村

  南翟村位于翟店镇镇区,地处峨嵋岭下,属于丘陵干旱地带。南翟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人民路、台运线、南环路与外部沟通。全村共有645户,2150人,党员32名,耕地面积2401亩,民营企业23家,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养殖业和工厂务工。南翟村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近几年,南翟村支村委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在的南翟村,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南翟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太郝村

  太郝村地处翟店镇东北部,紧临运稷一线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687户,2851人,共有党员56名,总耕地面积4600亩。全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和个体企业齐头并进共同成为增收渠道。    长期以来,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下,我村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实施改善村里状况为契机,抓住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2010年,太郝村利用国家村级组织场所全覆盖的机会,投资10万元新建村委会一座,彻底解决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差的环境。    2011年,太郝村利用国家道路硬化全覆盖的机会,投资80万元,硬化主街道4000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2011年底太郝村被确定为“环境卫生连片整治村”支村委一班人决心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    新的太郝村支村委一班人坚信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一定能把太郝村建设的更美好。   

南梁村

  南梁村位于翟店镇东北角,运稷一级路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有四个居民组,常住人口为1520人,共320户,1430亩耕地,42名党员。民营企业形成规模,有纸箱、彩印、饲料等小型企业30多家,另外还有商店、旅社、饭店等服务行业;种植业有小麦、玉米、苹果等,村民人均年收入5283元。村内有小学、中学、卫生所、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休闲健身公园等文化生活设施。近几年在全村村民的团结努力下,南梁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梁村在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头等位置,南梁村纸包装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委主干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修通村硬化路4000多米,已完成农村硬化路全覆盖工程,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而进一步带动我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北吴村

  北吴村地处翟店镇正北500米处,东与南梁村接壤,西与东位村毗邻。一级公路依傍村南经过,北有大道直通蔡村,交通便利。    村0有居民组6个,总户数520余户,人口2040人,耕地3000亩,党员42人。    村里有小学一座,学生可以在学前及小学教育不出村。村民多系初中文化水平,部分群众文化水平可达高中、大学,基本无文盲。    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大家和睦相处,从未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也极少有失窃情况发生。群众多能尊老爱幼,家中婆媳和睦,文明富裕。    街全部硬化,村中有舞台一座,每年有多次演出活动。台下设有各种健身设施,大家可以在那里锻炼身体;村里有专人收集垃圾,倾倒垃圾有指定地点,村容整洁。    新一届支村委班子,将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北吴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东位村

  东位村位于翟店镇1.5千米处,东邻北吴西连寺庄,北接蔡村南靠运稷一级路,交通相对便利。全村共2个居民组,200余户,870余口人,16名党员名,全村共有劳动力400余人,其中200余人外出务工,占到全村劳动力一半。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7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余亩,自然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东位村民风朴实,但由于种种原因,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以农业为主导,人均收入为4000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新一届班子上任后,面对东位积贫积弱的现状,决心迎难而上,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和全村街巷道硬化问题,相信东位村的面貌会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会有很大改观。   

寺庄村

  寺庄村位于翟店镇西北方向大约3公里处,西环路靠村而过,村东至北小宁有一条通往镇上的硬化大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467户,1600余人,耕地面积3378亩,其中旱地1683亩,水浇地1695亩,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西瓜、药材,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寺庄村的苹果、桃树等经济林发展已达1000余亩,现已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寺庄村2008年被确定为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容整洁,村名素质较高,2008年以来,先后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并购置娱乐配套设施,建立图书馆,现已对村民开放,村级活动场所配备电脑、电视、卡啦OK,给村民提供了学习农业科技,文化娱乐的场所,3年来,寺庄村已硬化大街小巷6000余米。   

翟东村

  翟东村位于翟店镇的中心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28户,2250口余人,深井2眼,党员41人,省级文明示范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老年活动中心及群众文化娱乐中心一所,中小型企业30余家,商铺门店200余家。2007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在翟店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支村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现已跨入文明富裕的新农村行列,到处呈现出政通人和的新气象。被县镇授予“全面工作先进集体”、“农廉工作先进村”、“五好农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进一步落实,“三农”被进一步重视。本村集体经济会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步伐会进一步加大。翟东村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西小宁村

  西小宁村地处峨嵋岭下,毗邻运稷一级路、台运线,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总户数285户,拥有人口1080人,党员28名,耕地面积1555亩,其中旱地846亩,水浇地710亩,人均收入3676元,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和在厂务工,村民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小杂粮。    2011年,西小宁被定为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一年来,西小宁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镇村干部的通力配合和协作下,目前,西小宁的新农村建设已初有成就,截至现在,西小宁的街道硬化全覆盖已达到80%,新建的文化活动广场为村民的文化娱乐场所,村集体经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村中蓄水池的改造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下一步,西小宁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将再接再励,奋发图强,为西小宁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峨嵋村

  峨嵋村地处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南端峨由岭一带,在初级社时为泽明农业社,后因位于稷王山下改名峨嵋。属于丘陵干旱地带,村里不通客车,群众出行主要靠摩托车、自行车等,土地面积有3500亩,退耕还林占地2200亩,以小麦、槐树为主导产业,没有水浇地,村里也没有机电井,群众的吃水主要靠下雨水。    峨嵋村现在南翟坡、上小翟坡、下小翟坡、石山下、薛驸岭、张家沟、旋风岔7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1720人,其中青壮年劳力约有800余人,党员人数共有49名,七个居民组分处七个不同的地方。    峨嵋村里的土地全部为旱地,且地形不平整,属于丘陵地貌,所以只靠土地难以为生,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村里也没有学校,村庄只剩下一些年老全迈的老人,留守家中,住房太多为窑洞,冬暖夏凉,鸟语花香,空气条件十分宜人。    峨嵋村南面属于石质结构,寸草不生,村里有人搞开发,购进了新机器,开发了石料厂。    人们的生活水平比其他村相对低下,经济收入村对较少,村中放羊的较多,以增加收入。   

西位村

  西位村位于稷山县南15公里,翟店镇以西3公里,西环路和清通路的交汇处,是一个占地面积8800亩,耕地面积8000亩,设16各居民组,共1402户,5000余人,3000多个劳动力,87名0党员的大村子。    西位村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有深井20余眼,自然条件特别优越,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雄厚。早在195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卫生模范村,199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199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村北关帝庙85年被定为文物保护重点单位,古庙会“三月三”三人抬大鼓、花车、高跷、八抬等闻名-。    西位村不仅是个文化村、文明村,还是个农业大村,没有其他资源和能源,只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全村浇水全覆盖,没有旱地,群众凭种粮种果树,还有不少户搞养殖养鸡养猪养羊增加收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    村里于89年在全县第一个成立老年协会,建立“三月三”集市贸易,硬化全部主街道,安装自来水,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台等,2006年成立了十二生肖花鼓队,老年人威风锣鼓队,大大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建成一所高标准的西位小学和县唯一一所村级幼儿园,一校一园共拥纳学生600余名,村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全体村民想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和谐相处,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太宁村

  太宁村位于稷山县西南20公里,距翟店镇4公里,北纬35°29′,东经100°51′,地处平川,海拔480米。隋朝建村,原名大宁,后有一贵人路经此地,为求吉祥,在大宁下边加一点,改为太宁,意为太平安宁。清通公路贯穿东西,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小麦、玉米为主,兼种植苹果、桃、枣、药材等经济作物。本村有10个居民组,900户,3300人,其0党员70名,耕地面积7100亩。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村民生活温饱自足,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主街巷基本硬化。一般家庭收入均在三万元以上。村内设有村委大院,老协会,小学,卫生所,商店超市及文化娱乐场所和健身器材。农贸-在方圆万里久负盛名。电视电话全普及,户均移动电话在两部以上,宽带互联网进入相当一部分农户,高档商品进入一般家庭。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已从传统农业转向工业,饮食,建筑,水暖等商业行业。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进一步落实,“三农”被进一步重视。本村集体经济会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步伐会进一步加大。太宁村的前景会更美好。  

宁南村

  宁南村,又名太宁坡,位于翟店镇西南角。宁南村的由来:居住的村民均来自坞堆、白池、勋重、太宁几个自然村,从而发展至今。这个几百余人组成的小村庄,西通西位坡、南通万荣,北通太宁,东通翟店,交通方便,其耕地属于丘陵地带,主要作物为苹果和小麦。    现从该村人口,、交通状况、耕地面积、文化建设、人均生活水平几方面具体介绍一下,详情如下:    1.人口:有居民组四个,232户人家,人口约879人,其中百分之五十的人靠劳动谋生,大部分人外出务工。党员28名,其中男23人,女5人。    2.交通状况:西通西位坡,村至西位坡1.5公里,路面呈柏油路面;南通万荣县太贾坡村,距离1公里,为硬化路面;北通太宁村,约2.5公里远,为石子硬化路面。    3.耕地面积:耕地面积1974余亩,水地面积为1000亩,旱地面积为974亩。其属于丘陵地带,经济条件以经济林、小麦为主,主要靠种粮谋生。    4.文化建设:80年舞台一座,2000年建设标准化学校一座,全村的主要街道硬化,并在村里安装路灯照明。    5.人均生活水平:人均收入约3000元左右,总体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   

西位坡村

  西位坡村位于翟店镇的西南脚,地处丘陵沟坡,是个仅有2个居民组,118户人家,441口人的偏僻小村。有265个劳力,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34人,占56%;从事工业生产的有61人,占到23%;从事建筑业生产的有20人,占到7.6%;从事交通运输的有20人,占到7.6%;从事商业餐饮的有20人,占到7.6%;从事其他行业的占到3.8%。    西位坡村共有耕地面积1087亩,其中旱地195亩,水浇地892亩,机耕面积450亩,机井2眼,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2010年总收入1207万元,人均收入4523元,生产粮食37.7万公斤。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发动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猪2010年末存栏量48头,繁殖母猪5头;种植苹果、核桃、药材等经济作物,先后发展核桃树300多亩,人均0.6亩,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多元。    原来,下雨路滑,天旱扬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极其不便。村里适龄青年难以找到对象,村民幸福指数普遍较低。2009年,被上级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两年来,全村村民在支、村委的坚强带领下,沐改革开放之春风,兴富村惠民之实业,倡文明和谐之精神,奔小康创业之大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使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也已全部到位,整齐漂亮,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新建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给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使村民们素质普遍提高,政通人和。昔日的“沟深坡陡路难行,靠天吃饭辈辈穷”的西位坡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西位坡是“深沟岭上有水流,路旁庄稼绿油油”。   

仁和村

  仁和村地处峨嵋岭台地,运稷一级路绕村而过,镇南环路直通村口,西环路串村北和台运线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土地面积1800余亩,耕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的退耕还林面积为569亩,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80户,1058口人,劳力600人左右,共有党员40名。本村村政建设较好,主要以种粮为主,现有深井三眼,水浇地占四分之三,主要劳力以外出打工为生,农民经济收入中等偏上。    支村两委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核桃,现已种植400余亩,近年来,支村两委干部积极响应农村新政策,建立新型村级活动一座,新建村级卫生所一座。农家书屋的开放为村民学习文化场所提供了地方,增强农民学知识的意识,文化广场的硬化、体育器材的安装改善了群众娱乐文化生活,简易新门楼的设立,使我村跻身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   

东大有村

  东大有村位于翟店镇西南约3公里处,处于丘陵旱垣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东大有村地理位置优越,有一级路、台运线与外部连接。全村共有84户,现分为新旧两个村,新村有16户,老村68户,全村共有339口人。劳力200余人,党员12名,耕地面积962亩,土地面积1150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除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杏树、槐树、核桃等经济林发展略有规模,自然经济条件较落后,全村没有工厂,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东大有没有学校,学生都到邻村上学,全村道路硬化了一部分。近几年,东大有村支村委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高举毛泽东-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创业,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在的东大有村,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在支村委的带领下,东大有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古路岔村

  古路岔村位于稷山县翟店镇的西南端,运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18户,438人,党员17人,全村地形为丘陵地带,耕地面积419亩。2007年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并按装了远程教育网络,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起了高标准文化舞台,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架,给村农民提供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    2008年古路岔村被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投资10万元建成仿古标志性门楼一座,在主街道硬化的基础上,又硬化了全村大小街道1000余米,并对主街道两旁全部进行绿化,规模建立了路边文化小广场,建立了便民超市和卫生所。对全村建筑物进行涂制,并书写建设新农村的标准,营造了良好氛围。2009年,投资8万余元对全村街道和岗道进行亮化,投资2万元解决一级路旁下水道工程500米。    由于古路岔的地形、地貌的限制,古路岔两委鼓励青年外出打工,倡导“走出去”战略,积极请本村在外打工人员为青年谈感觉,引导他们出去打工,这样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从外面带来了先进的理念。    1、2011年12月15日,我村“两委”换届全部完成,由党支部提议,我村“两委”商议之后,于12月15日召开会议,商议和讨论我村“两委”在任期内为民办事的各项事议。确定2012年,本村的街巷道硬化全部完成,在新村新建一个小花园,并新栽1000颗柏树等目标,最后由党员大公审议通过,次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并把决议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布。    2、2011年12月16日由古路岔村村委主任张贵主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会议,会议对12月15日决策的事项进行了通报,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了通过,对决策的结果进行了公布,并写成了书面形式,确定了目标责任人,责任人在文件上签字认定。    3、针对今年省政府给村里低收入人群供煤的事项,我村两委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对如何分煤进行了商议,最后确定按是否分户进行分配,即只要是分户的都各分各的,没有分户的按一户发放煤,最后通过村民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并对决议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进行了公布。   

宝泉村

  宝泉村又名半坡村,地处稷山县南端,与古路岔、东大有、仁和村相接壤,全村共6个居民组,1450口人,党员43人,耕地面积1533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半山区山庄。    近年来,该村支村两委班子注重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至今投资160多万元新建了村委大院,硬化村中所有大小巷道,并新建了标志性门楼,彻底改变了村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支持下,宝泉村不仅仅是从物质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加注重了精神文明方面生活,村中有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场所、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    2009年,宝泉村有幸地被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经过支村委一班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一个崭新的宝泉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目前,该村正征用建设用地50亩,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将建成标准化养殖区。同时新栽国槐600亩,加上原有800亩,实现人均一亩国槐,为全村人增收增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支村委班子的团结努力下,宝泉村的明天会更好,人民生活会更加富裕。   

南吴坡村

  南吴坡村地处翟店镇南端,全村共1个居民组,76户,311人,5名党员。全村共有劳力159人,其中从事农牧生产的有53人,占53%;从事工业生产的有71人,占45%。    全村共有深井一眼,耕地面积481亩,其中旱地421亩,水浇地60亩。农业主要以小麦和秋粮为主,全年粮食面积813亩,占用耕地面积476亩,总产98280公斤,亩产121公斤,其中小麦面积474亩,总产61620公斤,亩产130公斤;秋粮面积339亩,总产36660公斤,亩产108公斤。施肥以氮肥、磷肥、复合肥为主要原料。    南吴坡村村委办公室已健全,共有5间村级活动场所,会议室桌椅齐全,党建活动室制度俱全,远程教育网、电脑、电视、阳光农廉查询室也全部到位。    全村经济发展稳定,基础设施完善,村风优良,村容整洁,人民生产水平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南吴坡村支村委一班人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作风、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为推进南吴坡村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北小宁村

  北小宁村位于翟店镇政府所在地的西侧,东与翟西村相邻,西邻西位村,北邻寺庄村、东位村,清通路从村南贯村而过,全村土地面积为2348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001亩,地势平坦,两纵一横的田间道路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机电深井6眼,其中5眼井用于农田灌溉,是一个具备农业开发的优势村。    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498户,1568口人,其中劳力898人,党员32人。文化建设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北小宁村是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的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现已把主要的街巷道硬化,绿化了三个街道,2012年实施街巷硬化全覆盖,主导产业是粮食作物,全年人均收入3000元。   


南吴坡村特产大全




南吴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