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头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0.5公里,地势平坦。因在阳王村西而得名。村南紧邻阳王镇西大街,省道临(临汾)夏(夏县)公路北跨108国道、在此南上闻喜接省道大(大同)运(运城)公路。县道新北公路在此西行。全村共有65户,276口人,土地总面积802亩,耕地面积650亩,主导产业以大棚蔬菜为主,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建有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教学大楼,村内建有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西头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5106 | 044000 | -- | 查看 西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头村 |
西头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0.5公里,地势平坦。因在阳王村西而得名。村南紧邻阳王镇西大街,省道临(临汾)夏(夏县)公路北跨108国道、在此南上闻喜接省道大(大同)运(运城)公路。县道新北公路在此西行。全村共有65户,276口人,土地总面积802亩,耕地面积650亩,主导产业以大棚蔬菜为主,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建有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教学大楼,村内建有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西头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南池村 |
南池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9公里,镇政府西北9公里。南依峨嵋岭,西北南临沟,系丘陵纯旱垣地区,有丰富的地势资源。原名南史庄,为史氏住地,后杨姓迁入,因羊(谐杨)吃草,无水喝,盼水,遂改名南池,村北有镇村公路通北池接新北公路,村西有新开大路通稷山。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10户,870口人,土地总面积4706亩,耕地面积296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7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南池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北池村 |
北池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8公里,镇政府西北8公里。在峨嵋岭脚下,西南临沟,西与与稷山县松鹤村隔沟向望,系丘陵纯旱垣地区。始建于唐末,初名为赵家寨,为赵氏住地,后来,石姓迁入,由于石姓家族众多,遂改称北石庄,元中叶后,杨梁两姓迁入,杨姓发展迅速,因盼水,由杨姓在明末清初改名为北池村。该村为县道新(新绛)北(北池)公路终点站。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400户,1580口人,土地总面积6270亩,耕地面积335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书画展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该村地势资源极为丰富,地下水温63度,井口水温42度,系中软水,可供人畜引用,水中含有多种稀有元素,特殊离子和钍镭锂等放射性元素,因此水洗浴可强身建体,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村北有群庙院,建筑宏伟,气势不凡,创建年代失考。北池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董村村 |
董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6公里,镇政府西南6公里。西面临沟,与与稷山县七级村隔沟向望,系丘陵地带,属纯旱垣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原住姓董人家,故名董村,清光绪三年大旱,董姓绝迹,陕西高姓迁入。县道新(新绛)北(北池)公路从村东南行。全村共有70户,260口人,土地总面积1447亩,耕地面积750亩,主导产业以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董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北侯村 |
北侯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2公里,镇政府西北7公里。西北两面临沟,西与稷山县北阳城村隔沟向望,系丘陵地带。西汉时,新绛县、稷山县各为一国,以沟为界,各设官卡,沟东有北平侯刘毅率兵守关,故取明北候。新开阳清公路从村南横穿而过。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150户,650口人,土地总面积3278亩,耕地面积190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场所,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北侯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阎壁村 |
阎壁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3公里,镇政府西北6公里。东西北三面临沟,西与与稷山县北阳城村隔沟向望,系丘陵地带。西汉时,有一阎姓将军领兵把守,村内将军庙遗址尚在,壁系军营的围墙,故取名阎壁。新开阳清公路从村东南行接新北公路。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200户,820口人,土地总面积3389亩,耕地面积200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阎壁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北池岭村 |
北池岭又名西岭,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7.55公里,镇政府西南7.5 公里,在峨嵋岭上,东、北、西三面临沟,系丘陵纯旱垣地区。清道光二十四年间,北池村姓梁者迁居此地,由于地势较高,与北池檐头齐平,位置又在刘峪岭之西,故取名西檐头平;又因系北池派生村,所以又叫北池岭;合作化时期,正式命名为北池岭,又名西岭。村南有路过刘峪岭通刘峪村接新北公路,村北有路通北池村。全村共有27户,102口人,土地总面积1375亩,耕地面积45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刘峪岭村 |
刘峪岭又名东岭,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6.5公里,镇政府西南6.5 公里,在峨嵋岭上,西、北两面临沟,系丘陵地带。清光道年间,刘峪姓放者迁居此地,由于地势较高,与刘峪檐头齐平,位置靠东,所以取名东檐头平;又因系刘峪派生村,又名刘峪岭;合作化时期,正式命名东岭。村北有大路通刘峪村接新北公路,村南有路通闻喜县。全村共有32户,128口人,土地总面积1046亩,耕地面积43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辛安村 |
辛安村位于新绛县西偏南21.5公里,镇政府西北6公里。明嘉庆年间辛姓人居住此地,取名辛安。新开阳(阳王镇)清(稷山县清河镇)公路在村西行接新北公路。该村地势平坦,水利资源丰富。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520户,2250口人,土地总面积6764亩,耕地面积5330亩,主导产业以核桃苹果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舞台,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辛安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刘峪村 |
刘峪村是新绛县最大的村庄,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4公里,镇政府西偏南4公里,南依峨嵋岭,系丘陵地带,有丰富的地势资源。西汉时,北平侯刘毅将军领兵把守北侯,其家眷住在此处谷内,而得名刘谷庄;后因村子小,常遭天台寺和尚欺侮,为此多方招人落户,小村变大,由谷内移住到峪口,故名刘峪村。县道新北公路从村中东西横穿而过。全村共有22个居民组,1270户,5190口人,土地总面积17004亩,耕地面积920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苹果、油桃、畜牧养殖为主,特产有柿子,村里还办有金刚石工具厂、织袜厂、制砖、制香、木材木器加工、煤炭加工、粮食和食品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逢年过节村里还举办体育比赛,唱戏,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村西部还有一天主教堂,教徒甚众,教堂内没一眼科医院远近闻名,村东南2.5公里有一天台寺,气势宏伟,村中央有一泊池,占地15.3亩。容积4万余方,为新绛县之最,泊池拦蓄并举,排灌结合。刘峪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弋家庄村 |
弋家庄在新绛县城西南30.5公里,镇政府西南10.5 公里,南依峨嵋岭,东、北、西三面临沟,系丘陵纯旱垣地区。该村地势南高北低一面坡,迷信传说不存财,因弋字上大下小又带钩,可敛财不散,故取名弋家庄。村东有大路通南池接北池,村西有大道通稷山。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90户,440口人,土地总面积3494亩,耕地面积990亩,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特产有柿子,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7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弋家庄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禅曲村 |
禅曲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2公里,阳王镇政府西南2公里,南依峨眉岭,系丘陵地带。因很早以前,由曲沃迁来行氏人家为天台寺禅师佃户,取名禅社,后改名为禅曲。县道新(新绛)北(本镇北池村)公路从此东西横穿。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406户,1580口人,土地总面积7269亩,耕地面积340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小麦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0%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村南有明代火神庙。其内壁画颇富艺术价值。唐代天台寺位于村西南2.5公里峨嵋岭上,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气势宏伟、壮丽美观、居高临下可遥望新绛、稷山两县各村。寺庙毁于1946年解放新绛的天台寺战役,现仅留观景-村。禅曲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西康村 |
西康村位于新绛县城南偏西19公里,阳王镇政府东南5公里,南依峨嵋岭,东与本县横桥乡东康村隔沟相望,系丘陵地带.相传,清皇康熙曾由此而过,因忌讳皇号,故取名西(音谐熙)康。有镇村公路通省道临夏公路。全村共有90户,331口人,土地总面积2252亩,耕地面积979亩,主导产业以苹果、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红枣等,人均纯收入达8399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卫生诊所,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西康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上庄村 |
上庄村在新绛县城西南21公里,阳王镇政府西南1公里,南依峨眉岭,系丘陵地带。因地居高处,南高北低,人往上行,故名上庄,俗名庄里。村北紧邻西大街,省道临夏公路从村东南上闻喜,县道新(新绛)北(本镇北池村)公路从此东西横穿。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66户,1060口人,土地总面积4580亩,耕地面积226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上庄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北头村 |
北头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村南紧邻阳王镇北大街。因在阳王村北,故名北头。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290户,1230口人,土地总面积3821亩,耕地面积3000亩,主导产业以油桃、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文体休闲广场、卫生诊所,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北头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阳王村 |
阳王村为阳王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地势平坦,为阳王镇地理中心。原村筑于寨内,昔日为军营,故名寨里村。因与本县龙兴镇重名,于1981年更名为阳王村。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90户,1200口人,土地总面积3838亩,耕地面积2400亩,主导产业以油桃、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阳王集镇地处新绛、闻喜、稷山三县之交,是新绛汾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省道临(临汾)夏(夏县)公路北跨108国道、在本镇西大街南上闻喜接省道大(大同)运(运城)公路。集市贸易繁华,属省重点农村集镇,是阳王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中心。县属新绛阳王中学、县属阳王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均设于此,村内还有小学和村卫生所,程控电话可直播全国,闭路电视已安装入户,有金刚石工具厂、耐磨材料总厂、冶炼铸造厂、面粉厂等企业,其生产的金刚石工具、耐磨球、面粉等远销省内外。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村西部的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创建年代矢考,系元、明时期重修殿宇宏伟、造型优美,是古典建筑的佳作,庙内壁画群是中国艺术珍品,堪与永乐宫壁画媲美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每年古历二月二古庙会,由全镇23个村的社火文艺节目汇集于此。进行表演,届时还有戏曲表演、电影晚会,其节目精彩,闻名省内外。 |
南头村 |
南头村在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南依峨嵋岭。因在阳王村南,故名南头。该村村北面紧临阳王镇大街,省道临夏公路从村北穿过、村西南上闻喜。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215户,860口人,土地总面积3214亩,耕地面积158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村东南部有天台寺战役革命烈士陵园,村中央古寺庙中的壁画颇有艺术价值。南头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裴社村 |
裴社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19公里,阳王镇政府东南1公里,南依峨嵋岭,系丘陵地带。因很早以前裴氏迁居此地,故名裴社。省道临夏公路从村北穿过。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78户,2370口人,土地总面积8437亩,耕地面积3900亩,主导产业以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村里办有金刚石工具制造、塑料模具制造、煤炭加工企业,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85%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小学、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广场,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裴社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东张村 |
东张村位于新绛县城南偏西17公里,镇政府东偏北4公里,东面临沟,西部平坦.县道新北公路从村南横穿与临夏公路相接。西张,东张,南张村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绪三年大旱,绝大多数人饿死逃走,张姓绝迹,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东巷的叫东张。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78户,1059口人,土地总面积3852亩,耕地面积2681亩,主导产业以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6733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场所,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东张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西张村 |
西张村位于新绛县城南偏西17公里,数镇政府东偏北4公里,东面临沟,西部平坦。县道新北公路从村北横穿与临夏公路相接。西张,东张,南张村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绪三年大旱,绝大多数人饿死逃走,张姓绝迹,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西巷的叫西张。全村共有94户,325口人,土地总面积1165亩,耕地面积925亩,主导产业以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7692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内建有卫生诊所、文体休闲场所,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村北有唐代以前汉王庙。西张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张村村 |
张村位于新绛县城南偏西17.5公里,镇政府东偏北3.5公里,东面临沟,西部平坦,与西张村庄紧临,似为一村。北面有县道新北公路横穿与临夏公路相接。张村,西张,东张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绪三年大旱,张姓人逃荒绝迹,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南巷的叫南张,1981年因与本县泉掌镇南张村重名,更名为张村。全村132户,495口人,土地总面积2033亩,耕地面积1315亩,主导产业以油桃、苹果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6707元。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里建有卫生所,逢年过节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张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苏阳村 |
苏阳村在新绛县城南偏西20公里,阳王镇政府东南4公里,南依峨嵋岭,系丘陵地带.相传,原有苏、阳两姓居住此地,故取名苏阳,村北有镇村公路接省道临夏公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82户,2053口人,土地总面积8232亩,耕地面积4200亩,主导产业油桃面积达3500亩,特产有柿子、苹果等,村里办有金刚石工具制造、标准件制造企业,人均纯收入达8743元。30%户达到“十星文明户”标准,该村是市级文明村。苏阳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实现了田、林、路、灌、水等八配套,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建有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教学大楼,村内建有文体活动中心、卫生诊所、舞台,逢年过节还要举办文体比赛、社火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村东南古庙遗迹中有一数百年时龄的五色槐,其树开的花为五种颜色,为县文物保护单位。苏阳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新红村 |
新红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偏南19公里,镇政府北偏西7公里。原为刘峪新村,因距刘峪村太远,为了耕作方便,从1976年起由刘峪移民40余户后形成村落,未正式命名前叫小刘峪,1982年正式命名为新红。村南有镇级公路接新北公路,村北有路向东通本县万安镇。全村共有58户,240口人,耕地面积41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油桃为主,特产有柿子、药材,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70%以上,通电率10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