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河村位于蒲掌乡南大街以南100米处,全村共8个居民组,262户,1065口人,村组干部共计14人。我村地处干旱丘陵地带,耕地面积2600亩,小麦面积1200亩,复播面积500亩。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主导产业三樱椒、烟叶近年收入处于低谷期,农业收入微薄。人畜吃水工程6处,前坟、后坟、前河、前陈、前孟、后孟。2011年,我村在促进增民利上下巩固,道路硬化工程,村通、户通水泥路基本全覆盖,全长共九公里。养殖方面,我村共存栏生猪400头,栏存羊450只,鸡1000只。近年来,我村在农业调产、促进增收上尝到了甜头,全村机动农用三轮车70辆,农用手扶车200辆,大货车2辆,面包车4辆,摩托车92辆。为了陈河的农业调产发展,2012年开始,我村计划新发展香菇种植3个,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此外,我村明年准备修建村部,并投资10万元,建设一个高标准村部和一个文化广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27200 | 044000 | -- | 查看 陈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尖圪塔村 |
尖圪塔村位于蒲掌乡最南端,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地处小浪底库区边沿,全村现有89口人,两个居民组,共有荒山4800余亩,耕地面积1519亩,全村有五名党员,近年来,我村由于居住偏僻,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吃水困难,村民看病就医,学生上学非常困难,再加上水库影响,全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与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支村两委本着自愿、有序、安定的原则,多方争取我村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全村27户有22户搬迁到县城,其余农户在蒲掌本地自选地方,实行就地安置。由于扶贫移民资金有限,新居没有生产用地,村民仅能改变就医、上学等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急需改变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谋求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
下马村 |
下马村属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移民后靠村,全村共6个居民组,224户,743口人,耕地面积760亩,其中水浇地318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1358元,支部村委共4人,党员11人。 近年来,我村在发展困难大、耕地资源少、人均收入低的状况下,不等不靠,村支部、村委班子努力在寻求突破发展瓶颈上下功夫,结合实际着力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全村发展核桃经济林660亩,香菇20万袋,养殖方面主要有规模养殖户9户,年存栏500头,肉牛养殖基地一个。我村在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上走出了具有移民村特色的跨越发展新路。 下马村“十二五”发展规划; 1、对现有核桃种植户进行后期管护和技术培训。 2、带动群众继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 3、做好各种养殖的技术培训。 4、实施我村的出村跨河漫水桥工程建设。 |
堤沟村 |
堤沟村位于蒲掌乡东边,与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接壤,地处晋豫交界处,也是我县的东大门。共有荀古垛、王古垛等9个居民组,292户,1084口人。耕地面积1765亩,其中水浇地840亩。村支两委共有6人,全村党员20个。穷则思变。近年来,村支委班子结合市、县、乡建设晋豫开放桥头堡和大通道的战略定位,积极引导村民立足实际促发展,围绕优势抓产业,在发展新兴农业上想实招、谋实事,带领村民在发展巩固传统农业的同时,依托食用菌培植、经济林发展,走出了跨越发展新路,发展核桃经济林220亩,香菇35000袋。2011年末人均收入2180元。本村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我村在西阳河土地整理项目中,实施了平滩整地项目,新增耕地320亩,新修渠道2500亩,打河坝510米,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提升,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 |
洼里村 |
洼里村位于蒲掌乡北侧,全村1314口人314户,十个居民组,2300余亩耕地。境内七疙瘩八洼沟坡纵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历年来,在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历届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自主产业,解决了群众的温饱,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使老百姓的得到了较好收益 一、基本情况概况 1、基本情况 (1)产业概况:全村烟椒发展二十多年来,一直以烟椒为主导产业,每年种植烟叶保持600亩左右,辣椒在700-800亩左右。通过科学发展亩均收入达2000-3000元左右。 (2)畜牧发展:建规模养牛厂,组建了犇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可存栏200余头。1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80余户,存栏800余头。 (3)粮食生产: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受国家惠农政策影响基本达到100%复播种植。 2、基础设施概况 (1)电力设施存在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生产用电。 (2)水利设施人畜吃水是1993年建起集中供水设施,由于多年来,地下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难。 (3)道路:新规划村庄区域急需硬化。 (4)田间道路条件较差. 3、公益事业概况 (1)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力争在9月1日投入使用。 (2)支部:村委活动室基本健全。 (3)便民商店和村级卫生所已被学校占用,暂时没有。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1、产业规划 (1)烟椒产业:要稳定面积,在以质量求效益上下功夫。努力实施科学种植,科学发展,亩均收入达到4000元。 (2)蚕桑发展:在三年内发展槡树种植500亩。 (3)畜牧发展:三至五年实施“人均一头猪,户均一头牛”的养殖发展目标。 (4)干果经济林发展,在原有干果林100亩的基础上对无效林坡实施林带改造,二年内再发展干果林500亩。 总之,通过烟椒、蚕桑、干果林、畜牧发展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多渠道使农民增加收入,将会为十二五计划农民人均收入翻番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础设施建设 (1)利用电网改造,着力解决百姓生产、生活用电困难。 (2)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经勘探现机井的位置已确定,力争年底完工。利用好烟水配套5个500立方米水池,解决好群众生产用水困难。 (3)道路,在二年完成本村的巷道、户道,硬化14公里。 (4)田间道路改造,利用坡改梯项目,要拓宽田间路,改变手拉肩挑生产环境,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变生产环境。 3、公益事业建设 (1)便民商店及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在二年内完成。 (2)学校建设,争取9-10月份能够使学生进入新校舍,尽快解决学生上学困难。 (3)搞好文化活动广场恢复。 |
郭家河村 |
郭家河村位于蒲掌乡政府所在地以西2公里处,全村有5个居民组,266户,896口人,耕地面积1858亩。2011年,我村扎实带领全体村民勤劳致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烟叶260亩,收入达到80余万元,种植三樱椒600亩,收入110万元,养殖业,粮食收入也在120余万元,人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 在党的政策及富民优惠条件下,我村今年完成街道、巷道硬化1200米,明年还要继续完成剩余的3000米道路硬化任务。今年村级换届选举以后,我们村在新的一届班子领导下,加强团结,在新的一年里将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继续完成我村3000米地道路硬化任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2、按时完成杨家庄居民组人畜吃水工程,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3、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坡改梯田工程实施任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 4、继续带领村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使人均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
邱家沟村 |
邱家沟村位于蒲掌乡西北方4公里处,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245户,876口人,耕地面积1837亩。 2011年,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建卫生所一个,便民商店一个。村支部村委一班人,积极带领全体村民,巩固传统产业,调整发展结构,促进持续增收,种植烟叶210亩,新建烤烟房15个,可收入63余万元,种植三樱椒78亩,增收78余万元,养殖业、粮食收入10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村街巷硬化完成1500米。2012年,我村将在新农村建设指引下,坚定信心,放胆争先,奋力赶超,竭力做好以下实事: 1、继续完成我村街巷、巷道、户道硬化任务。 2、完成全村平田整地工程。 3、完成荒坡造地260亩。 4、继续带领全体村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
北阳村 |
北阳村位于蒲掌乡的北部约4公里处,牛心山下。西与邱家沟村相交,南邻洼里村,东靠西阳村,北与水出窑村交界。全村共占土地2766亩,10个居民组,305户,1197口人。现有党员23人,全村村民团结一致。 因山区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且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不富裕.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支部村委团结一致,为了将北阳村建设成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2012年将开展坡地平整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改善耕地品质,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此外,村委会将进一步关注民生,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做好秋冬季防火、干草林刷白,除草驱虫工作,保障村民取暖,并健全玉米保险、小麦保险。节日期间,向贫困户送温暖。北阳村将继续与县、乡政府保持一致,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
水出窑村 |
水出窑村位于距蒲掌乡政府约20公里的东北山区。东与河南邵原镇相交,北靠大山与山西阳城县相交,西临英言乡河底河村,南与西阳村相靠。全村共占国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林地3万余亩,土地近千亩,220户,720口人,分布在9个居民组,现有0员22人。因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土地贫瘠。 九十年代前人们出山靠步行,运输靠肩挑,所以经济条件比外界贫困很多,教育环境极其落后,人员素质低下。自九十年代后期,洛家河铜矿得到开发,该村的交通得到了改善。至今已有4个居民组铺建了水泥马路,可以通行汽车,其余5个居民组也可通行三轮车,交通改善后,村民生活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随着洛家河铜矿的发展壮大,水出窑村群众就业得到保障,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截至目前,全村在洛家河铜矿务工人员达到50余人,年收入可以达到15000元。 近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到2011年为止,全村大专以上学历40人,其中本科十余人,研究生1人,这些人才的回归将会为本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西阳村 |
西阳村位于蒲掌乡东部,东临河东村,南临堤沟村,西临蒲掌、双庙、北临水出窑村。国土总面积280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600余亩。全村总人口1691人,分十二个居民组。党员人数32人,民政优抚对象11人,五保户5户,享受低保人数110人,我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为提高我村经济收入,又发展了香菇种植30万袋,养猪场8户年出栏400余头,养牛场1户存栏35头,一个规模化的养鸡场年底可竣工。 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现有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委员二人,群众代表25人 今年我村贯通了南北4公里的村通道路,来年将硬化南地至南沟,村中至学校的道路,为丰富我村文化生活,计划在小学东边建文化活动广场,为提高我村水地水浇面积,按时浇灌,计划修复渠道3500余米,整修河坝1000余米,为增加农民收入,在管理好原有1700余亩核桃树的基础上,新发展樱桃树40余亩,高速路沿线核桃树种植200余亩,在核桃树下栽植南瓜。 |
河东村 |
河东村位于蒲掌乡东部,西阳河东岸,全村11个居民组,426户,1650口人,拥有耕地2500亩,中低产田改造600亩。我村属纯农业村,村民经济来源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我村借助政策帮扶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支农惠农项目在我村得到落实。全村通组道路硬化和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农网改造9公里,户户通自来水,2011年危房改造28户,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向好。同时我村又是个人员外出务工村。近年来,我村结合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支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弃农从工”,使更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农闲季节也能有收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的40%以上,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10%左右。 |
双庙村 |
双庙村位于蒲掌乡南面,原有两座古庙而得名。全村共有居民组5个,189户,620余口人。拥有耕地1300余亩,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粮食为主,其中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5%以上,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烟叶、辣椒、干果经济林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也有较大的提高,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发展加大了扶植力度,我村抓住机遇,改善居住和耕作、出行条件,全村组通道路硬化和巷道硬化全覆盖,旱地改造200余亩,农网改造3公里,这对我村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我村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个,道路绿化,亮化已基本到位,响应政府号召,我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养殖专业户不断扩大规模,在各项惠农政策下,我村正在稳步快速的发展。 |
南蒲村 |
南蒲村位于蒲掌乡最南端三道岭中间,距乡政府3公里,距县城58公里。东与双庙村隔沟相望,西与高崖村隔沟相望,南与小浪底库区连接,北与陈河村,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5公里,国土面积30平方公里,共有9个居民组,18个自然庄,255户,902口人,其中劳动力350人,五保户7户,7人,低保户67户,73人,耕地面积2760亩,其中梯田500亩,山地坡薄地2260亩。 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南北走向,海拔500米,耕地均分布在岭坡上。境内流,年降雨量稀少,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极为严重,村通水泥路,市场信息闭塞。人均收入1930元,主导产业烟叶、辣椒,村内有小规模的养殖,但是技术相对较差,收入不稳定,务工人员少,无技术,劳动强度大,紧需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村民收入。 |
高崖村 |
高崖村位于蒲掌乡南端,地处丘陵地带,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298户人,人口989人,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土地面积2568亩,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250元。 我村“两委”干部共5人,党员共29人,村民代表25人。长期以来,我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优势不足,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和广大村民,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村“两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理清发展思路,注重实效,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二是把继续巩固壮大我村种植烟叶和三樱椒两大主导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抓手,同时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其它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全村“十二五”人均收入翻番目标的0实现。 |
陈家河村 |
陈家河村位于蒲掌乡南大街以南100米处,全村共8个居民组,262户,1065口人,村组干部共计14人。我村地处干旱丘陵地带,耕地面积2600亩,小麦面积1200亩,复播面积500亩。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主导产业三樱椒、烟叶近年收入处于低谷期,农业收入微薄。人畜吃水工程6处,前坟、后坟、前河、前陈、前孟、后孟。2011年,我村在促进增民利上下巩固,道路硬化工程,村通、户通水泥路基本全覆盖,全长共九公里。养殖方面,我村共存栏生猪400头,栏存羊450只,鸡1000只。近年来,我村在农业调产、促进增收上尝到了甜头,全村机动农用三轮车70辆,农用手扶车200辆,大货车2辆,面包车4辆,摩托车92辆。为了陈河的农业调产发展,2012年开始,我村计划新发展香菇种植3个,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此外,我村明年准备修建村部,并投资10万元,建设一个高标准村部和一个文化广场。 |
蒲掌村 |
蒲掌村位于垣曲县东大门出晋第一乡蒲掌乡政府所在地,素有九龟朝鱼之美称。全村共8个居民组,426户,1437口人,拥有耕地2718亩,分布在七凹八圪垯。村民经济来源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通过产业调整,烟叶、辣椒、干果经济林面积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加大了投入力度,我村紧抓机遇,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耕作条件。全村完成路面硬化全覆盖,600亩中低产田改造,9公里农网改造,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这些为我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全村大型农机具、小型农机具不断增加,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的40%以上。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10%左右,农副产品销售经济不断涌现,养殖专业户不断增加。危房改造工程,使群众住房困难的局面基本得到解决。以上这些,给我村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创造了条件,激发了活力。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蒲掌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