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垣曲县 >> 长直乡 >> 长直村

长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长直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直村简介

  长直村位于垣曲县长直乡,是乡政府所在地,南北分别与王茅镇、皋落乡相接,西邻亳清河,省级公路横济线从该村穿过,村级道路25公里,辖10个居民组,分别为西坡、西湾、安家、南河、秋树沟、曹家坡、乔沟、东前、东后、东湾,共有居民720户, 2123口人。劳动力980个。全村土地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6亩,林地总面积2934.89亩,以耕种小麦,秋杂粮、苗木、干果经济林为主。全村共有党员56名,党小组6个,共有支部成员5名,平均年龄45岁。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致,进一步拓展致富渠道,带动全村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集资筹资35万新建文化广场、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村支两委办公设备整套,投资36余万元新建漫水桥两座,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方便。
  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有企业:火老山石英岩矿、 沙石厂、晋通塑料厂,香菇基地3个,村内大部分劳务以企业务工、外出务工为主,全村人均收入达1600元。村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2010年以来,全村开展了以“四化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改厕100户,利用标语、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7204 044000 -- 查看 长直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长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寺里沟村

  长直乡寺里沟村位于长直乡东北部,县中循环中段,与华峰乡接壤,距长直乡政府8公里处。全村共有189户,521人,辖内有前柏沟、后柏沟、东岭、南沟、羊家山、彭家、姚家七个居民组。全村“两委”干部6人,村民代表21人,党员21人。    全村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00亩,耕地1500亩,纯属旱地。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三樱椒、烟叶,人均纯收入1100元。    当前,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坚持以人为本,以“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决心,协调推进全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西交村

  西交村位于长直乡南部5公里处,横济公路、亳清河穿村而过。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分别是东南、东北、前场、后窑、堡上、下街、前沟、后沟、马岭,568户,1725人,780个劳动力,60名党员,3名积极分子。    全村共有3680亩土地,其中退耕还林1090亩,耕地2590亩(水浇地840亩),以种植小麦、秋杂粮为主。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心拓展致富渠道,带动村民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筹资160余万元新建西交小学一座,投资58万元新建学校食堂、综合楼一座,极大的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投资15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一个,办公设备、健身器材配备一新,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投资56万元新建文家湾大桥一座,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有企业: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水泥厂、中条白灰厂、燕尾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子厂、沙厂,村内大部分劳务以交通运输、企业务工、外出务工为主,村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群众经济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观,正在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前青村

  前青村位于亳清河以南,距乡政府约3公里,全村辖7个居民组,共有306户,1173口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水地500亩,男劳力430人,女老力460人,全村分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5人,平均年龄46岁,村民收入来源是种植业,人均收入1100元,是一个以粮食为主、蔬菜为辅的村。   近年来,该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科学规划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辖区内有露地蔬菜100亩,香菇5万袋,大棚蔬菜10亩,建有力诺饲料厂、天宇建材厂、五龙焦化厂、鑫鑫木业。   近年以来,我村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绿色的新农村作为目标,严格遵循统一规划、试点带动、统一实施、平衡推进的原则,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建设了两个文化广场,和路灯等基础设施,开展了“五改五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五龙集团焦化厂和镁合金厂在我落户,为群众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青村

  后青村位于长直乡政府西南15公里处,地处山岭地带,西与毛家镇交接,北与皋落乡交接。全村共8个居民组,分别是黄路、前坡、郝家沟、歇龙、上马、下马、斗石沟、桑木园组,共有225户,586人,劳动力230人。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300余亩,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秋杂粮为主,目前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发展干果经济林220余亩。全村共有党员24人,积极分子3人,支部村委共计6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努力拓展致富渠道,带动全村人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目前,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了一个养猪厂,猪存栏100余头,养羊约1600余只。五龙集团建厂工程已在我村展开,村里剩余劳动力全部在工地务工,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人均收入达1150元。为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支两委积极争取资金,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2.5公里,还有14公里期待继续实施。    2008年新建村部一座,办公设备配置一新,内设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计生服务室1个,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原峪村

  原峪村位于长直乡北部,全村210户,697人,下设后条、西沟、原峪三个居民组,共有党员23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村民代表18人,村民人均收入1100元。   本村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1300亩,秋作物面积500余亩,干果经济林700亩,达到人均1亩,以种植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土地资源整合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发展了蚕桑、药材、红薯等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积极推进我村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引导我村群众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使我村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鲁家坡村

  鲁家坡村位于垣曲县长直乡,北与皋落乡相接,西邻亳清河,省级公路横济线从该村口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是长直乡的西大门。    我村土地面积2157亩,共有住房1430 间,经济条件良好,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发展香菇、苗木为特色产业,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下设6个居民组,332户,1032口人.共有劳动人690人,共有党员40人。    鲁家坡村文化建设,设有党员活动学习室,健身锻炼场地,合作医疗、保健中心、村民积极投身活动之中,有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尊老爱幼,计划生育,红白理事,一切执行国家政策。    我村2007年被县政府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治理村,2008年被省政府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合理规划村容村貌,,号召农民以打工、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以种植香菇、苗木为龙头产业,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与村民共谋发展,努力构建和谐鲁家坡村,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烹长村

  烹长村位于垣曲县长直乡北段12公里,北与垣曲皋落乡相接,我村土地面积1820亩,共有住房265间,经济条件较差,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发展干果经济林(杏、核桃)为特色产业,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下设5个居民组,185户,445口人.共有劳动人180人,共有党员19人。    烹长村文化建设,设有健身锻炼场地,合作医疗、村民积极投身活动之中,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尊老爱幼,计划生育,红白理事,一切执行国家政策。    我村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合理规划村容村貌,号召农民以打工、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以种植干果经济林为龙头产业,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与村民共谋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烹长村,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长直村

  长直村位于垣曲县长直乡,是乡政府所在地,南北分别与王茅镇、皋落乡相接,西邻亳清河,省级公路横济线从该村穿过,村级道路25公里,辖10个居民组,分别为西坡、西湾、安家、南河、秋树沟、曹家坡、乔沟、东前、东后、东湾,共有居民720户, 2123口人。劳动力980个。全村土地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6亩,林地总面积2934.89亩,以耕种小麦,秋杂粮、苗木、干果经济林为主。全村共有党员56名,党小组6个,共有支部成员5名,平均年龄45岁。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致,进一步拓展致富渠道,带动全村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集资筹资35万新建文化广场、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村支两委办公设备整套,投资36余万元新建漫水桥两座,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方便。   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有企业:火老山石英岩矿、 沙石厂、晋通塑料厂,香菇基地3个,村内大部分劳务以企业务工、外出务工为主,全村人均收入达1600元。村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2010年以来,全村开展了以“四化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改厕100户,利用标语、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涧溪村

  涧溪村位于长直乡东北隅,东边与历山镇相连,东南与上洼村、寺里沟村相连,南边与南洼村相连,西边与平原村、上涧村相接,北与皋落镇民兴村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地为主的行政村。   乡级长同公路贯穿全村,是涧溪村的主要交通命脉。在硖北、硖南居民组有一条乡级循环公路,连接华峰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涧溪村总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3亩,其中水浇地530亩,山地面积1783亩。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三分之一的家庭收入靠外出打工。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290户,876人,480个劳动力,32个党员。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苗木、蔬菜为主,人均收入达1481元。    涧溪村在农闲时成立了一支自娱自乐的秧歌队,新建村级图书室1个,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近五年来,全村进入高等院校攻读大专、大学的学生约30多名,攻读研究生的4名。    涧溪村是一个民风淳朴、民俗底蕴深厚的村落,近几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整体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并做到垃圾归池、定期清理的良性循环。    涧溪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村支两委班子努力探索的课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配套完成一系列基础设施,完成了涧溪舞台、村委办公楼建设,新建立彩门1座,硬化村部大院,安装体育器材,形成一个初具模式的农村活动中心。   

黑峪村

  黑峪村位于垣曲县长直乡北部,全村130户,430人,下设黑峪、郭家、麦秸、崖底全村4个居民组。共有党员13人,村支两委干部4人,村民代表2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1300元。    本村耕地面积1573.4亩,其中退耕还林118.9亩,小麦播种面积920亩,秋作物面积400余亩,干果经济林400余亩,达到人均1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土地资源整合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发展了烟叶、山樱椒和药材等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当前,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坚持以人为本,以“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决心,协调推进全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上涧村

  上涧村位于长直乡北部10公里处,毗邻平原村、涧溪村、烹长村与民兴村,中循环穿村而过,全村121户,374口人,劳动力180人。全村共有17名党员,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2名。全村“两委”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全村有沙坡、西沟、东组、西组四个居民组,耕地面积1470亩,其中水地30亩,其余纯属旱地,林地1400亩。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药材、红薯、蚕桑,人均纯收入102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民的主导产业,干果经济林人均1.3亩存下经济以红薯为主来增强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群众、党员学习,了解政策,传授种植、养殖技术。   

古垛村

  古垛村位于长直乡南端,距乡政府7.5公里,有长毛路穿境而过,与后青村、前青村、毛家镇林场村、县林场连接。境内沟壑纵横,四面环山,植被丰富。全村共有五个居民组。分别为古垛居民组、后南沟居民组、前南沟居民组、虎拔居民组、八角凹居民组,共153户,566口人。实际耕地面积为2475.6亩,退耕还林734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带领下,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建立了烟叶、山樱椒、山楂3个生产基地,3个养猪场。敬老院1座,卫生所1座。古垛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支部成员3人。   在乡党委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致,进一步拓展致富渠道,带动全村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集资筹资15万新建文化广场、村级活动场所、村支两委办公设备整套。经多方协调和筹措资金16万元,平整和硬化了村内道路1.5公里,新开田间道路3条,共16公里,方便了我村村民出行。筹措资金20万元,挖大口井1眼,整修通水管道3000多米,解决了村3个居民组的人畜吃水和浇水浇水难的问题。   全村开展了以“四化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利用标语、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活动。且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火星村

  火星村地处长直乡西北部,距二级公路约6公里,分别与烹长村、黑峪村和原峪村相毗邻,属山岭重丘区,荒山面积充裕。全村有营里组,火前组,火后组和后火组等四个居民组,共有124户,522口人。耕地面积1624亩,牲畜342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桑树、三樱椒等农作物;2010年以来我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已发展干果经济林400余亩,人均年收入1200元左右。现已发展党员16名,其中妇女一名。   近几年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效,建有65个沼气池,村通道路修建工作已全面完成,村部文化大院已投入使用,村级图书室、卫生所等配套完整。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村级路面拓宽工程。   我村紧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全村开展了以“五改五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利用标语、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实施农村绿化,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南洼村

  南洼村位于长直乡东部,距长直乡政府3公里,与长直村、平原村相邻,全村居住分散并十分环山,辖八个居民组,206户,665口人。分别有王家居民组、前庄居民组、后庄居民组、袁家居民组、后堡居民组、张家居民组、刘家居民组、圪玛沟居民组。全村耕地1400余亩,退耕还林180余亩,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干果经济林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红薯。    我村共有党员21名,党小组3个,共有支部成员3名,平均年龄40岁。大小农机具20余辆,养猪300余头,羊600余只,栽植新品种核桃800余亩,农业基础产业初见成效,成立了“一品薯业”专业合作社,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极探索红薯的深加工,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完成了村道路硬化工程,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方便。进一步拓展致富渠道,带动全村勤劳致富,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大有改观,努力构建和谐南洼村,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峪里村

  峪里村是移民村,由解峪乡整体搬迁到长直乡,处在全乡的北大门与皋落乡相邻,距长直乡政府2.5公里,交通便利。    我村土地总面积794.6亩,耕地面积742亩、移民新址与口头居民组相邻;共有住房900间,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农民人均收入达1280元,峪里村共有169户,625人,3个居民组,劳动力230人,党员30人。    峪里村文化建设,设有党员活动学习室,健身锻炼场地,合作医疗、保健中心,村民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有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几乎人人做到尊老爱幼,村中事务如计划生育、红白理事,一切依照国家政策进行。    峪里村实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街道住房,村容村貌漂亮美观整齐,村委会号召农民以打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另外发展养猪、养鸡产业,争取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努力构建和谐峪里村,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上洼村

  上洼村位于长直乡东北边,位于涧溪村与寺里沟村交界处,距长直乡政府10公里,中循环穿村而过,于1999年从解峪乡移民到长直乡境内,全村155户,539口人,劳动力284人,共有党员14名,村“两委”成员4人,村民代表21人。全村共有冯家沟、西洼、韩家岭、陈家洼、春岭、后岭、前坪、山头8个居民组,耕地3265.5亩,纯属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红薯、药材、三樱椒,人均纯收入1050元。    村支两委团结一致,搞好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民的主导产业,干果经济林、烟叶、三樱椒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有规定时间的组织群众、党员学习,了解政策,传授种植、养殖技术。   

平原村

  平原村位于长直乡北6公里处,地处丘陵地带。西邻烹长村,南接南洼村,北连上涧村,东通涧溪村,村内通过长同公路和我乡循环公路,交通便利。   全村4个村民小组,共240户,总人口689人,其中:0党员24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2571亩。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平原村发展较快。特别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重视平原村的环境建设,确定平原村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在政策上、财力上、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樊书记、杨乡长及包村干部王小龙副乡长、靳海新所长等领导重点联系指导平原村,驻村工作积极帮扶,乡党委政府的坚强后盾,加快了平原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支部建设方面。我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抓好了我村的党员示范性教育,发挥了党员在村的模范带头作用。2010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   发家致富方面。在2010年调整产业结构,我们支部村委一班人克服种种困难,发展干果经济林栽植核桃树552亩,成活率高达98%以上,预计三年后农民收入可翻倍增长。   村庄建设方面。1、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我们平原村在2010年春天动员全体村民,仅用五天时间,完成了我村长同道路两旁及部分居民组胡同、庭院的绿化工作,共栽植柏树360株。2、我们想方设法筹借资金,从村部到公路、村部与居民区主要通道1200余米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问题。3、争取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23万元,铺设钢管360余米,水泵一台,铺设塑料 管道2000余米,整改低压线路0.5公里,浆砌水池两座,对我村各户饮水设施进行了全面修复,使我村村民安全饮水得到了保证。4、我们支部、村委能紧紧地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给我村出谋划策,积极立项申报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争取项目30000元,建设新农村小公园一个,并安置我村物质文化遗产(花石头)到小公园,供游人参观,丰富了我村村民文化生活。   村风建设方面。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办公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民事调节领导组、红白理事会等村级下属机构。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增强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二是进一步创造村民学习、生活条件,全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建立了“平原农村书屋”,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提供方便;建立了“农村便民商店”两个,方便村民日常生活需要,改造了乡村医疗卫生室,达到新农合定点标准,保障村民健康幸福安全。   


长直村特产大全




长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