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垣曲县 >> 皋落乡 >> 民兴村

民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民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民兴村简介

  皋落乡民兴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既是老区又是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面积8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共包括元子沟、贾家山、葫芦峪、羊家河、四面河、尧王庄、庙前、构树沟、槐树庄、寺上10个居民组,240户,867口人。五保户2户,低保户64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1220元。民兴村规划移民搬迁共126户,544人,预计今年年底搬至新址----皋落乡东环花苑。现有于1997年建成的小学一座。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地,还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主要的经济支柱有:1998年建成的食用菌基地;2000年建成的包括500头优质牛,2000只品种羊的繁殖基地;2002招商引资开发的旅游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 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未来将继续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民兴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将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民兴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兴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7205 044000 -- 查看 民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民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民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柴火庄村

  柴火庄村毗邻垣曲县县城,属于移民村,下辖1个居民组。现有居民56户,268口人,耕地面积220亩,适于小麦、棉花、玉米等北方农作物生长。由于耕地较少,农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柴火庄村生产发展,就业渠道广扩,各种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健康发展。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柴火庄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柴火庄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我们将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柴火庄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老屋沟村

  老屋沟村地处垣曲县城南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地形地貌以山坡丘陵为主。老屋沟村共分12个居民组(老屋沟、十字、周家洼、周家沟、杨家庄、槐树庄、石家庄、吉家山、张家庄、周家山、罗家庄、小星庄),256户居民,人口1045人,其中人口以老屋沟、周家山、张家庄居民组较为稠密。全村居民大多数居住较为分散,且不少居住在山上,条件较艰苦。老屋沟村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方式较为单一,且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以农作物为主。近几年随着观念的逐步更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2010年在村委一班子成员的齐心奋斗下,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大力关怀下,投资计50余万元的老屋沟新建小学即将投入使用。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村两委班子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老屋沟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老屋沟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槐南白村

  槐南白村位于皋落中南部,有居民组8个,全村260户, 1100多口人,其中党员 30 人,可耕地面积2160亩。全村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为了积极展开农廉活动,村里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室。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实行了三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槐南白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槐南白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槐南白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   

武家沟村

  皋落乡武家沟村位于县城西南,地处比较偏僻,全村分为尖坪、磨石沟、河南、村后、村前5个自然庄。全村共143户,519口人,党员19名,拥有耕地面积约1400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我村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初步取得了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来水引水工程以及管道的安装问题。打井、挑水吃的传统引水严重影响了全村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就此,急需帮助解决。   二、村级医疗卫生所地处比较偏,村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等基础设施陈旧,破败不堪,已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尚待重建。   三、村民思福情绪高涨,单一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群众对生活的愿望,全村过半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需要及时传递招工信息,引导就业方向,培训技能等。   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武家沟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武家沟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武家沟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上南才村

  上南才村位于县城西南,地处比较偏远,全村分为村前、村后、河南、河北、乔沟、三坪6个居民组共198户,770口人,拥有耕地面积约2200亩,以种植业为主。   本村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打算: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近年来单纯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群众生活的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就此,需要帮助、组织、引导、培训等。   二、村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村级医疗所等基础设施陈旧,破败不堪,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急需重建。   三、村村通道路需要进行修复,尚有两个居民组未能开通道路   在新的一届班子成立以后,我村在支部的领导下要做到以下规划:   一、为了方便群众,我村信息畅通,争取明年在我村建设一个通讯塔;把我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全部完成,做到街通、村通、户户通,使我村三坪、河南居民组两座漫水桥及乔沟居民组桥给予修复。   二、完成我上南才农田机耕路十五公里,造田四十亩,完成河南居民组与乔沟居民组水利工程两处,改造水浇地三百余亩。   三、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处理村务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   四、建设平安村,及时发展、妥善处理好村内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南联村

  南联村位于皋落乡西南六公里处,东与长直乡后青村、南与毛家镇下长涧村相邻;西与武家沟村和上南才村、北与新城镇清南村、皋落李家窑村相连。全村共有住户335户,1056口人,耕地面积3452亩,党员30名,辖八个居民组,村委会由三名成员组成,村长刘金洲(兼支部书记),会计王继云,副村长杨虎信。该村属典型的山庄窝铺,人口居住涣散,土地瘠薄,由于受道路、气候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村民主要靠天吃饭。近几年来,支部、村委一班人,积极立足村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已基本形成以烟叶和西瓜为主导产业,但经济来源还比较单一,村民收入也不高,加之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看病、上学都非常困难,有两个居民组至今还是泥土路,村部更是租用学校的一间房,合并办公,村民生活条件较差。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适合本村的优势产业,逐步改善人居条件,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   

李家窑村

  李家窑村位于垣曲县皋落乡西南部,下辖7个居民组。现有居民178户,675口人,耕地面积1658亩。农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发展农村经济,扩大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李家窑村生产发展,就业渠道广阔,各种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健康发展。   我村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要做到:   1、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利用李家窑村土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   2、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组织和扶持妇女和中老年人家庭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3、结合和利用党的政策扶持,用一年的时间彻底解决组通、户通道路,达到村民风雨无阻出行的目的。   4、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为进一步使全体村民达到小康水平,紧抓机遇,转型发展,使新农村建设逐见成效。   

墨山底村

  墨山底村位于皋落乡北片区域,与西河、岭回、民兴、长直乡原峪村相邻。全村共有农户286户,共计1086口人,耕地面积4200多亩,党员46名,下辖七个居民组(分别是村东、村西、余家沟、狼凹沟、桌子沟、西庄),以余家沟居民组人数最多。村委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其它主要村干部还有支部副书记耿公社,计生专干史玉玲。墨山底村距离县城较远,四面环山,信息比较闭塞,道路设施也比较落后。大多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条件也较为艰辛。种植业:干果经济林核桃,2010年到2011年共栽植 698 亩;烟叶面积 340亩,建新式烤烟房30间;红薯面积300亩。养殖业:羊存栏2000只,猪存栏300只。存在的问题有:缺乏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没能发展做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弱小,不能带动种植户规模化发展. 在今后发展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红薯种植及粉条加工做大做强,重点扶持粉条加工企业,创品牌扩规模,从而带动红薯的规模种植,养殖业依托合作社规模化发展。   

下回村

  下回村位于皋落东南方向,村里有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920多人,全村总户数为230多户,其中外出村民57人。村耕地面积为2400多亩,小麦1450多亩,全村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于植桑养蚕,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800元,修建村级公路5公里,西至皋落乡,南至长治口头,东至墨山底村,北至岭回村。 近年来,下回村紧紧围绕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抓增收,优环境,保平安,促和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全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未来将继续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下回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将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下回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岭回村

  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墨山底村,辖区10个居民小组,372 户、1551 人,党员43人,总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3131 亩。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诗歌《岭回赞:村前窑岭河洼满,北壑西塬中水滩。土沃田良粮米产,人杰物华地天宽。昔时烈士除敌患,当代群民谱壮篇。奋进耕读世辈传,同心建设我家园。》;《岭回风光: 岭回座落县东南,美丽风光四季鲜。杏葚桃梨槐米漫,樱莓野菜蜜瓜甜。登亭望城心胸展,举手扶云宇宙间。故地龙峰尧舜殿,游人往返孝德传。》就是岭回村的象征。   岭回村地名含义是“岭后”和“回村” 两个自然庄的合称,村部所在地回村。据传回村始为“槐村”,无考因谐音误音为“回村”至今;回村远古庙宇成林,佛教圣地;康熙十一年(1672)的《垣曲县志》中记载:舜王庙的遗址就在皋落回村,俗传公输子建;康熙年间垣曲县志(1672)山西方志之九中的(垣曲县境图)“九男仰舜处”在回村,九男指的是尧的九个儿子。在尧年事居高时,派九个儿子助舜治理族邑邦国,选拔贤杰,禅让帝位,在此仰舜阶位。   岭回村毗邻县城,东济高速沿线,地大物博,环境优美,人文淳朴,地域平阔,适宜发展。县委、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岭回为高科技工业开发园区,将给岭回带来生机。   岭回村是革命老区,人民理念领先、信心坚毅、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诚友谊,开放招商,热爱家乡、力求繁荣、共谋发展、兴村富民。随着县城通村二级路的运行;香菇产业、干果林基地、养殖基地的兴起,一个以生态林经济化,经济林生态化、果丰林茂、绿树成荫、人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园林生态村,将成为县城的后花园。    《岭回村徽:高山一峻岭,盘踞宇寰中。三角荣稳定,峰端赤壁煌。》   

民兴村

  皋落乡民兴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既是老区又是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面积8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共包括元子沟、贾家山、葫芦峪、羊家河、四面河、尧王庄、庙前、构树沟、槐树庄、寺上10个居民组,240户,867口人。五保户2户,低保户64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1220元。民兴村规划移民搬迁共126户,544人,预计今年年底搬至新址----皋落乡东环花苑。现有于1997年建成的小学一座。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地,还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主要的经济支柱有:1998年建成的食用菌基地;2000年建成的包括500头优质牛,2000只品种羊的繁殖基地;2002招商引资开发的旅游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 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未来将继续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民兴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将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民兴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兴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西河村

  西河村全村共387户,1400余口人,在村常住1100多口人,有居民组12个,现有耕地2974亩。本村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凭借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村距离县城较近的有利地势,有不少村民在县城做一些小买卖。全村60%的人家安装了电话,过半家庭安装了-。养殖初具规模,其中养猪超过100头,养羊超过300只,也有不少养蜂专业户。村两委大力倡导种植烟叶,培育香菇,自制炒琪,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有效利用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村民经济状况。   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201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西河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将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西河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西河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位于皋落正北,近邻县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50户,1470口人,全村分为为张家庄、埝东、埝西、埝中、席家沟、张家沟、神西河七个居民组,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水浇地面积200亩,林地1500亩。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   2011年以张家沟居民组的居民为主,集资兴建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东环花苑小区,东环花苑小区位于县城东环路中段,距县城中心1公里,西临5000亩城郊森林公园,南临中循环二级路,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小区规划用地72.21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共建22栋住宅楼,主要解决“两乡四村”及进城务工人员668户,3000人居住问题。工程分三个标段,分别为:万荣中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万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万荣正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层层把关   一是施工队把质量关,二是监理人员严把各环节验收关,三是城建局质监站全程质量控制,四是接受群众质量监督。尤其是对特殊季节的施工质量要求更为严格,确保用户能住上“放心房”。   工程进度   工程自3月份开工以来,克服各种因素影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目前22栋住宅楼,已有18栋完成主体工程,其余4栋将在近期完成主体工程。根据工程安排,明年8月份工程完工,交付用户使用。   东环花苑小区建设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使农民住上单元楼,喝上自来水,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存、生活条件。   目前,此项工程正在顺利施工中,小区建成后,将为张家沟居民部分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西窑村

  西窑村毗邻垣曲县县城,属于城郊村,下辖8个居民组。现有居民320户,1252口人,耕地面积2305亩,其中旱地2055亩,水浇地250亩,全年无霜期260天,适于小麦、棉花、玉米等北方农作物生长。农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国泰矿业位于我村境内,为我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发展农村经济,扩大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西窑村生产发展,就业渠道广阔,各种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   干果经济林核桃640亩;其余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传统作物。   养殖业:   羊存栏400多只;6个小型养猪场共存栏700头;散养牛50头;四个养鸡场共5000只。   今后的发展规划与思路   1、利用西窑较为突出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640亩干果经济林让村民确实得到增收,首先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认识观念,使大家能够认识到干果林数年后经济收入客观,前期我们村里首先做好服务与引导,使村民能够看到经来的效益,然后使村民有信心,各自搞好自己的干果林。   2、号召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干果林中种植低杆配套作物(苜蓿),大力发展副业种植。   3、建设生态西窑、绿色西窑、环保西窑,从村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硬化我村户通、村通8.4公里。   4、按照新农村发展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集中建设徐东、徐西的搬迁工作,在原基础上可恢复200亩土地。   

皋落村

  皋落村毗邻垣曲县县城,属于城郊村,下辖11个居民组。现有居民476户,2088口人,耕地面积3300亩,适于小麦、棉花、玉米等北方农作物生长。农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目前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扩大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皋落村生产发展,就业渠道广扩,各种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健康发展。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乡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2012年村两委班子坚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皋落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将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皋落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   二是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   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皋落村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民兴村特产大全




民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