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夏县 >> 埝掌镇 >> 探马沟村

探马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探马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探马沟村简介

  探马沟村地处中条山南麓,夏县最北段。全村共7个居民小组(探马沟、深水沟、产岭、半岭坡、柴家后、老杨庄和杨家)163户554人。其中党员19人,支村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2702亩,退耕地617.9亩。主导产业以花椒、经济林为主。
  探马沟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域面积较大,群众居住分散,山高路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1名乡村医生,无卫生室,群众看病不方便。村里没有财务收入,属于集老、少、边、远、穷为一体的贫困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探马沟村努力发展以花椒、经济林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共有花椒600亩,2010年底农民人均收入由前年的1532元提高到2227元。今年计划再发展花椒200亩,新发展核桃、药材种植各300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8104 044000 -- 查看 探马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探马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探马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八峪村

  八峪村共分五个村民小组,十三个自然村,四十户,130人,有党员十名。    全村耕地面积371.6亩,大牲畜121头,鸡500只,三轮车12台,摩托车4台,手扶车4台,家家有彩色电视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和耕地收入。   

孟家村

  孟家村地处埝掌镇以东的中条山脚,距镇政府10km。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97户,340人,耕地面积1800亩,年人均收入1400元,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为了改变落后面貌,该村在传统粮食种植基础上,发展了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800亩,今年计划再发展以核桃为主干果经济林600亩,产业结构已调整到位。到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400左右。   孟家村共有13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村集体经济薄弱,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1. 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年度发展规划。   2. 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扩大中药材黄芩的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到800亩,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药材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   3. 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500亩。   积极建设新农村,扎实推进,加快富民强村的步伐。   1. 积极争取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实施提水灌溉工程。   2. 争取道路建设资金硬化村境内2.6公里道路。   3. 兴建孟家文化活动中心1处,配套各种文化活动设施。   4、规范孟家农家书屋,配套各种文化和农业书籍。   

探马沟村

  探马沟村地处中条山南麓,夏县最北段。全村共7个居民小组(探马沟、深水沟、产岭、半岭坡、柴家后、老杨庄和杨家)163户554人。其中党员19人,支村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2702亩,退耕地617.9亩。主导产业以花椒、经济林为主。   探马沟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域面积较大,群众居住分散,山高路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1名乡村医生,无卫生室,群众看病不方便。村里没有财务收入,属于集老、少、边、远、穷为一体的贫困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探马沟村努力发展以花椒、经济林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共有花椒600亩,2010年底农民人均收入由前年的1532元提高到2227元。今年计划再发展花椒200亩,新发展核桃、药材种植各300亩。   

北坡村

  北坡行政村地处山上,由北坡、安家凹、六亩坪、朱家坪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有1480亩,其中退耕地有440余亩。全村共有人口458人,108户,其中党员10人。村中主要经济作物是花椒、小麦等。    本村移民工程正在建设中。   

枣庙村

  枣庙村位于埝掌镇东,中条山前沿的一个小行政村,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全村共有140户,660口人,党员17人,分别有枣庙、梁家湾、大爻、白坡四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1500余亩,以传统的粮食产业为主,近年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林——花椒500余亩,极大的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有大力发展养殖业,年初羊存栏数500只。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全村经济和文化有了显著提高。在环乡公路附近新建一个移民新村,硬件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水利、电力、交通十分便利,现在的枣庙村不再是大山里贫穷的小村,它正朝着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三坡底村

  三坡底村隶属于山西省夏县埝掌镇,南邻上冯村,西与东下冯接壤,北边与闻喜王赵相邻,通村公路自东向西,宽敞平坦,两边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直通镇政府所在地埝掌,占地面积四千余亩。   本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南坡底、中坡底、刘坡底、朱家岭和后家坪。截止2011年底,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351户1340人,劳动力720余人,党员人数25名,耕地面积2970余亩,退耕还林869.8亩,成立了花椒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委会班子成员与全体村民的奋斗努力下,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11年花椒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参与农户246户,1089人,花椒园面积1930亩,总产量达到75吨以上,总产值达到243万元,粮食生产以及第二、三产业,收入180万元,全村总收入4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492元,人民群众走上了基本富裕之路。   村主干道网络合理清晰,呈“井”字格局,村内巷道基本硬化,对外交通畅通。村内路灯安装完毕。村内巷道绿化及美化工程现已完成。中心广场及花园已建成,巷道两旁绿树成荫,居民垃圾采用集中收采,专人运送处理,环境质量已有了很大改善,广场内健身器材排放整齐,现已达到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水平。   村中心设有村支委办公室,学校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880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30余人,共两个班级,教职工5名。幼儿园位于小学内,大中小三个班级,学生25名,教师1名。村内有卫生所1处,医护人员1名,建筑面积70平方米。村庄内主干道分布有多户便民商店,主要经销农资、生产及日常生活用品,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上冯村

  上冯村位于夏县北端,埝掌镇前山沿,夏后公路穿村而过,现有土地3460亩,耕地面积3190亩。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村里共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260亩,夏播大葱300亩。   全村共分六个村民小组,360户,1338人,劳动力730人,现有党员42人。   我们村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植树造林园林村。现在村里主干道路全部铺成了柏油路,各巷道全部经过了水泥硬化。建设小游园三处,占地3000平方米,文化体育广场一处。设有篮球场、健身器材10套。村级活动办公用房、村级卫生室先后于2007年、2008年建成。   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3470元。   

东下冯村

  东下冯村位于夏县埝掌镇所在地2公里处,全村共有七个居民小组,1480口人,劳动力1200人,党员42名,耕地3280亩。2010年被县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力实施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的重点行动工程计划,立足本村实际,制定可行性方案,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发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大方向下指导村民增收、共同富裕。    组织机构:党支部书记 解丁科    副支部书记 郭正义    支部委员 赵秋来    在党支部书记解丁科带领下,积极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开会研究,最后决定我村的主导产业:以生产大田葱为主,设施高效农业以建设大棚蔬菜、科技反季蔬菜为主,政策出台之后,群众情绪高涨,去年一期建了50个大棚,今年又新建30个左右。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新建130平方米支村委办公室一座,硬化了文化广场和装修了群众文化中心和舞台,全村大小花园三处,大街小巷全部植树绿化,大路两边排水沟全部硬化,村里各巷道全部上油硬化,人畜吃水工程去年已全部完工,农民吃上了放心水、安全水,路灯全部安装到位。基本实现了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的目标。    目前村内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浇水问题,我村13眼深井都是在1975-1976年打的,深井只有100米左右,由于水位下降,已全部不能使用,由于群众收入不高,集体资金缺乏,打一眼深井需投资15万元左右。大家想都不敢想再打深井,现急需政府支持,各职能部门帮扶,才能实现群众打井浇水的夙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水何谈农民增收,我们支村委一班人,急火如焚,积极发动群众自助一部分资金,再想向政府提出支持和帮助,为群众打一眼深井,为群众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基本确定,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制定多种经营方案,把我村的养殖专业户由原来的18户再发展到50户左右。再扩大大田葱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亩发展到1500—1800亩,大棚由原来的70多个再增到130个左右,力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把我村的各项工作再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崔家河村

  崔家河村位于中条山下埝掌镇政府南五里地处断,村西有埝裴线中心路沿线段,村中有南北两条油路串通,交通条件比较方便,地势较平坦,东靠中条山下青龙河畔,全村共有土地2860余亩,共有人口1400余人,358户农户,840名劳动力,54名党员,7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三千五百余元。    我村的农业收入历来都走在埝掌镇的最前列,村委领导班子成员一贯坚持上级指示精神,不断发展和壮大大棚基地,使我村的农民收入更上一个新台阶。    另外,我村的文化事业具有很深的底蕴,曾多次参加镇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农民艺术表演活动,受到县委领导表扬,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两委干部坚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常马庄村

  常马庄位于县北15公里处,东靠青龙河,西靠平川,地理位置优越,水利条件良好,全村共有1680亩耕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井共8眼。   全村共分两个村民小组,153户,583人,劳动力380人,外出务工人员198人,现有党员28人.   全村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林40亩,大棚蔬菜15亩。近年来,我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村民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新成立了常马庄平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大牲畜5头,2 养鸡户,现鸡存栏6000只,养猪户2户,猪存栏200头。   随着新农村步伐加快,我村环境大有改善,新建村委会议室,村共有一个小花园;一个体育广场,内设篮球架,健身器材,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埝掌村

  埝掌村位于夏县最北段,与闻喜县裴社乡交接,距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土地面积万余亩,耕地面积8000亩,属传统的纯农业村。   全村20个村民小组,1000户,农业人口3700人,劳力1820人,现有0党员80名。   村名因地形如手掌而得名。三、六、九-有千余年历史,村民文化水平初中居多,村风良好,民风淳朴。2008年被列入新农村推进村之后,水、电、路、校、医改造建设全部到位,绿化、美化、亮化基本达标。近几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日光温室400亩,中药材1000亩,大田蔬菜500亩,经济林200亩,2011年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   


探马沟村特产大全




探马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