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夏县 >> 胡张乡 >> 大里村

大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里村简介

  大里村位于闻夏衔接之处,南靠峨眉岭下,北处涑水河畔,地接同蒲,连输大运,地理优越,川丘并茂,可谓县、乡经济腾飞的窗口。
   全村有人口2060人,475户,8个居民小组,46名党员,耕地4500余亩。
   近年来,大里村两委一班人在胡张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走种植、养殖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业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龙头,牵动瓜果梨桃种植业,养殖业猪千十头,鸡万余只。村民生活大部分生活富裕,人均收入3000余元,安定团结,和谐共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8202 044000 -- 查看 大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张南村

  1、东张南村居住在胡张乡6公里的西北方向的一个高原黄土地带,交通道路全部硬化,土地面积4224亩,耕地面积4124亩,其中水浇地3100亩,旱地1124亩,经济林500亩,砖窑5个,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    2、全村10个居民小组,459户,1643人,912个劳动力,党员人数47个。    3、村委会建有文化室1个,内设有农业书刊、杂志等读书内容。村民素质较高。对党对社会主义满怀特请,村风比较稳定,全村道路基本全部硬化,干净整洁,村委门前设有文化活动中心,绿化花园,美观整洁。    4、新农村建设硬化道4米的为1500米,6米以上的为1300米,绿化花园,1300平方面积,主导产业以发展经济林500亩(苹果树300亩,桃树100亩,山楂树100亩)农民的经济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张村村

  张村位于胡张乡的南边,村口有通村公路,群众出门方便。本村土地面积2050亩,耕地1620亩,地形以丘陵为主,全村村民以种植苹果和桃树收益为主。    我村共704人,175户,4个居民小组,有青年劳力410人,共有党员25名。本村建有农家书屋,共有图书50余本。群众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的达96%,文盲约有40余人。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我村于2008年组建了花鼓队共16人。为确保我村村容的长期整洁,还组建了村容管理队伍共6人。    近年来,我村还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翻新了旧村委大院,全村共栽植绿化树木400余棵,安装健身器材6个,人均收入达4100元。   

西和头村

  西和头位于闻夏公路两侧,土地分布东岭、西岭和青龙桥上下,总共面积为1880亩。村占面积131亩,耕地面积1600亩,经济林500亩,小麦其他面积1230亩,深井5眼,可灌溉农作物面积1600亩。    西河头村有村民150户,537人,劳力350人,党员26人,为新农村推进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河头村于2009年完成了村级饮水管道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2010年我村按照省县乡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投资20万元,兴建了村级花园,村民健身娱乐场所,近一步完善了村级活动场所;2011年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又进一步完成了村级部分道路硬化工作,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工作,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西河头村为传统农业村,年人均收入在3100元左右,为近一步解放劳动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近年来,鼓励青年人走出去,引进来.......青壮年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不仅带回来了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发展理念,西河头村民在种植部分经济林作物的同时,看到周边村落乡镇在经济林、大棚蔬菜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规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我们是否在服务业方面做些文章呢,经两委的协商,党员大会以及村民会议的通过计划在2012年以周边经济林为依托修建一果蔬批发市场,为集体为百姓服务,争取带领西河头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下晁村

  下晁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71户2528人,支村委班子共有6人,党员53名。耕地面积6577亩,机井18眼,农业方面以粮棉种植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以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目前鸡存栏共2.5万余只;在附近企业务工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小麦播种面积5600亩,玉米4952亩,由于严重缺水,且丘陵面积居多,多数粮食作物不能浇灌,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经济效益总体较低,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农民人均收入2650元。   

郭村村

  一、郭村位于夏县县城以北,胡张乡镇以南、闻夏线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面积973亩、属于丘陵地形,耕地分布在东西两岭,村庄坐落在两岭之间,夏秋季节容易干旱,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二、全村村民分为两个居民小组,共115户,464人,有劳动力220人,党员人数21人。    三、村级文化体育场所里有篮球架、健身器材等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正、村俗好,村容村貌经过定期地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洁,焕然一新,且建立了长效有效的环境保洁机制。    四、全村共有机井4眼,主导产业是以粮棉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近年来,油桃、苹果等经济林发展迅速,成为村民经济收入新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相对于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仍有一定差距;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农民人均年收入3248元。    郭村村民在新一届支村委的引导下,安定团结,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号召政策,学习科学技术、高效种田、及时地调整农业结构,年年力争增产增收,在奔赴小康生活的大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着,安定有序地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和新农村。   

泊头村

  泊头村位于夏县最北端,接壤闻喜,全村共有8个居民小组,580户,2557人,支村委班子5人,党员62人,耕地面积6330亩,深井20眼。主导产业以种粮食为主,粮棉收入占60%,养殖占20%,外出打工20%,人均年收入3000元。   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团结奋进,踏实肯干,为泊头村团结、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枣园村

  枣园村位于夏县以北,地处胡张乡政府以南2公里。全村共有274户,7个村民小组,1260口人,支村委班子共有6人,党员28名。耕地面积3150亩,人均2.5亩,经济林面积为2000亩,人均1.7亩经济林,现有机井10眼。 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1550斤,2011年人均纯收入3747元。目前,该村以油桃、梨果生产及销售为主导产业,并带动了周边村经济林的发展。   

小李村

  小李村是山西省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位于夏县胡张乡以北,紧邻闻喜,闻夏线横穿村中,交通便利。    本村有六个居民组,304户,1537人,党员42人,支村委干部8人。在外从事收购废品的120人,镁厂、铁厂、打工的200人。耕地面积4480亩,其中平滩地2200亩,丘陵地2280亩,机井16眼就,水利条件一般,种植小麦3700余亩,玉米3800余亩,经济林全部为苹果100亩,个体养猪4户,猪存栏500余头,2006年小李村引进了鑫山玛钢铸造有限公司,2007年引进投资1.4亿的鹏晋镁业,为村民解决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该村年人均收入3739元。    基础设施方面,巷道部分硬化,以党员活动室、便民超市、老年协会为一体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并建有合作医疗室一座,文化休闲娱乐广场一座。目前,支村委一班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经济林和日光温室,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   

东河头村

  东河头村位于胡张乡政府以南约一公里处的青龙桥畔。坐落在闻夏线移动的一道丘陵脚下。全村现有157户620人。支村委班子5人,党员30人,耕地面积1764亩,深井8眼。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村栽植经济林有杏树200亩,桃树120亩,果树50亩;种植农作物棉花150亩,小麦1000余亩。大棚蔬菜130个,面积达400余亩。村民散养猪数量达300余头。人均收入3500元。    目前,村级两委活动室已经建成,文体广场、花园以及配套设施都建设到位并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成为群众体育娱乐的活动场所。    在新一届支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团结奋进,踏实肯干,为东河头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努力。  

西下冯村

  1 基本情况 西下冯村东接条山之秀,西纳峨眉之丽,位于闻夏线和水念线的交汇处。西下冯村共有人口673户,2242人,10个村民生产小组,党员55人,5000亩耕地面积。以日光温室和林业为主导产业,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    2新农村建设 西下冯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在支村委的带领下,从1985年制定的十五年大规划开始实施,全村道路格局呈纵横六条大街,南北五大巷,9条千米小巷,其中十字大街道路宽30米,是西下冯村的一大特色。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和全体村民出义务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把六条大街基本硬化到位,硬化道路长达5000米。硬化村里的水泥路时,牵连到拆迁户500户,有些拆迁户因为赔偿和宅基地纠纷问题而不肯拆迁,支村委一干人等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并一家一家多次上门寻找问题的根源,实心实意的给他们解决矛盾。西下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得到了当时省委书记王茂林,省长孙文胜等领导的肯定,并亲自来西下冯村视察指导工作,并多次在西下冯村召开省党建、团建、现场会。近几年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去年建了一个村级卫生室改变了村民的医保条件,硬化了村委大院并给村民安装上了健身器材和一个供村民休闲的花园,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村小学教学楼,改变了孩子们的上学环境。2010年是西下冯村十五年大规划的最后一年,大规划牵涉到拆迁户500户,现已有350户规划到位,还有150户因支村委资金紧缺没有规划到位。如果西下冯村的大规划能完成,西下冯村的新农村建设在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都是首屈一指。    3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一直是支村委努力的方向。1994年,村里主要是以当地的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村民都过着紧紧巴巴的生活。支村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千中心、万中心、经济是中心,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让村民致富,就必须改革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于是支村委一干人等多次到外地实地考察,经过支村委研究决定,大面积种植苹果是一项很好的致富产业,于是带领群众发展种植苹果产业,第一年发展1500亩,到第二年以发展到2300亩,村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苹果多了销售有成了一大难题,而且苹果更收获那时的价钱和年前那时的价钱差很多,根据村里的地势特点,支村委经开会研究决定建窑洞带领村民促藏苹果,当时促藏苹果已达到了二千三百万斤,从此西下冯村成了有名万元户村。随着苹果市场的饱和,支村委又开始为村民寻找新的致富产业了,几位村干部到山东实地考察学习后,回来经支村委研究决定,带领村民种植日光温室蔬菜。更开始村民不知道种植日光温室效益好不好,而且自己又没有技术,投资有较大,许多村民对这种新型产业还没有信心,村干部带头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并到外地请来专家为种植户实地指导,当年效益非常可观,一个日光温室收益都达到了一万元,到现在已发展到200多个日光温室,并且有种植蔬菜扩展到油桃,杏。今年经支村委研究决定,在7生产小组发展40多个日光温室。1998年为了发展养殖业,支村委又投资300余万元开发建立了一个拥有60000只鸡的大型养殖场。    4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把西下冯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村委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党风基成廉政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其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村实施的特别好,西下冯村十五年大规划牵涉到拆迁户因各种矛盾纠纷问题一直困扰着支村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结合新农村“-”重要思想教育,把“四爱”教育继续引向深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涌现出大批好人好事。在思想教育中,他还注意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村党支部除抓紧普及教育外,还重视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西谷村

  西谷村位于胡张乡政府北1公里,闻夏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1440口人,389户,830名劳动力,支村委班子成员共有5人,党员27人,耕地面积3614亩,深井18眼。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苹果、油桃为主,粮食为副的产业格局,果树面积达人均1亩, 2011年人收入4590元。同时,西谷村支村委一班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狠抓文化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兴建村级文体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充分依靠现有条件组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群众也自发成立了锣鼓队,利用闲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全面展示新时期农民的新面貌,设立图书室,既满足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又能起到转变村风村俗的作用;建立健全环卫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胡张村

  胡张村是胡张乡所在地,是胡张的窗口,代表胡张的形象,位于胡张乡的中心,交通便利。2007年被定为山西省新农村重点推进村。该村有八个居民小组,党员48人,共有471户,1883人,其中劳动力1020人。耕地面积4120亩,机井18眼,以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种植小麦3094余亩,玉米3294余亩,棉花40余亩,经济林果树400余亩,大棚蔬菜20余亩,个体养猪户6户、猪380余头、养鸡专业户4户、4000多只鸡,年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    胡张村为传统农业村,为近一步解放劳动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近年来,鼓励青年人走出去,引进来。青壮年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不仅带回来了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发展理念,胡张村民在种植积极种植经济林作物,发展大棚蔬菜,经两委的协商,党员大会以及村民会议的通过计划在发展经济林和大棚蔬菜的同时,积极引导更多的村民发展起来,为集体为百姓服务,争取带领胡张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柳村村

  柳村位于胡张乡以北,距胡张乡政府仅1公里。现有8个居民小组,共380户,1705人,耕地面积4149亩,机井21眼,有劳动力780人,党员人数38人,柳村属于纯农业村,主导产业仍以农业种植为主导,年人均收入3750元。几年来,村两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现已突现出以笤帚加工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两大产业,村两委将紧抓这个契机,和全体村民同心协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生态的柳村。    2009年村文化广场建成,同时配备了健身器材,硬化了篮球场,方便群众在生产之余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并改建了村两委活动室和儿童专用活动室,丰富了党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已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逢5逢10都有专人专车负责清扫,实现了村容亮化、净化。村内重大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该村坚持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及时通报公布,使村民充分了解村的状况。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以加强对村的民主管理。   

其毋村

  其毋村位于胡张乡政府南3.5公里,于尉过乡相邻,闻夏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2043口人,440户,支村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党员52人,耕地面积4200亩,深井27眼。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苹果为主,粮食为副的产业格局,苹果面积达人均1亩,设施农业日光温室150亩,2011年人收入4000余元。    这里是革命先烈嘉康杰的故乡,有嘉康杰烈士陵墓,又有千年唐柏,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模范人物。    目前,村委活动室已建成,文体广场已投入使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经济文化中心。    新一届支村委决心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团结奋进,踏实肯干,为其毋村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朱村村

  朱村是山西省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位于夏县胡张乡以北,南临夏后路,夏县中心主路从村庄西北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四个居民小组,共有185户、805人,其中劳动力220人,耕地面积2230余亩,机井9眼,种植小麦1500余亩,玉米1500余亩,棉花100余亩。其中早熟玉米100余亩,经济林苹果60余亩,油桃120余亩,个体养猪户4户、猪90余头、养鸡专业户1户、5000多只鸡,年人均收入3200元左右。多年来,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如今该村发展经济种植毛桃树200余亩,做到集中连片,形成发展规模。而且为了响应发展绿色食品的政策,改善村民的经济环境,该村发展了第五代日光温室,共建温室大棚20个,占地70多亩。   在文化建设方面,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主要有锣鼓、秧歌、独唱等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并建有党员活动室、读书室、农廉室、花园和村民活动场所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已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逢3、6、9都有专人专车负责清扫,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美化,村容亮化、净化。并新建了村两委活动场所和卫生室,硬化文化广场1000多平方米,健身器材、篮球架等全部安装到位。并且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该村坚持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及时通报公布,使村民充分了解村的状况。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以加强对村的民主管理。   

西张南村

  西张南村地处胡张乡南边8公里处,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91户,1648人,有党员40人,预备党员1人,现有可耕地面积4453亩,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支村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确立了“强基础、调结构、谋发展、展宏图”的思路,带头工作,扎实苦干,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我村广大村民的共同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村中饮用水安全问题已得到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村中主干道已全部硬化,硬化面积占全村的60%;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已达到95%;投资30余万元,建起一座高标准的教学大楼;投资10万元建起党员活动室;群众文化生活空前活跃;村里以西瓜、桃、苹果为主导产业;拥有深井22眼;村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面向未来,支村委一班人豪情满怀,决心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特色农业,把父老乡亲带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冯村村

  冯村位于夏县胡张乡北边,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173户,637人,三个居民小组,有劳动力339人,党员人数3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年人均收入2700元,总耕地面积1989亩。多年来,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村发展经济种植桃树50余亩,杏树10亩,第五代日光温室19个;养鸡5户存栏20000只,养猪6户存栏150头,养羊2户存栏100只;小麦玉米连年丰收,农民经济收入连年提升。    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年来在当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村民们每年都有文化体系,比如村民自编自演眉户剧、过年组织学生篮球比赛等一些活动。村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供群众农闲时健身娱乐,村中花园绿化、硬化已筹建到位,村中小孩放假时在里边玩耍。我村已于2009年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逢2逢5逢8都有村卫生管理员郭李虎专人专车负责清运,村整理公共环境卫生实行每户每位村民出义务工制度,真正为集体解决资金困难问题。2012年我村计划对环村路、郭家胡同进行拓宽并硬化,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美化,村容亮化、净化。并且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我村坚持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及时通报公布,使村民充分了解村的状况。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纪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事调解小组、红白理事会等配套组织,以加强对村的民主管理。   

西晋村

     夏县胡张乡西晋村位于峨眉岭下,北靠涑水河,距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店村交界,号称夏县北大门,离大运二级路仅一公里有余,交通较为方便。   该村共1800余人,470户,11个村民小组。全村主要劳动力600余人,60名党员,5000余亩耕地,其中水浇地仅有1000余亩,全村共有深井7眼,80%土地为旱地,历史以来靠天等雨,自然条件较差,传统地以粮为主,延续至今。   政策开放以后,该村由传统的以农为主,渐渐地向商业、工业化转化,特别是2000年以来,先后通过招商引资,办起来两个镁厂,两个玻璃厂、六个塑料加工厂,可安排就业人员400余人,全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经济条件较好。   该村历史悠久,文化素质较高,是抗日解放时期的革0据地,文艺发展较为爱好,村风较好,大学生、中专生年年有增,是该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永兴庄村

  永兴庄村位于胡张乡最北边,是胡张至埝掌的“北大门”,交通便利,土地面积是2640亩,总耕地面积2270亩,主要位于村东和村南,其中丘陵地势占1100亩,全村共有2个居民小组,173户,686人,有劳动力320人,党员人数25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年人均收入3600元。多年来,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如今该村发展经济种植毛桃树200余亩,做到集中连片,形成发展规模。而且为了响应发展绿色食品的政策,改善村民的经济环境,该村发展了第五代日光温室,共建温室大棚35个,占地100多亩。    在文化建设方面,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主要有锣鼓、秧歌、独唱等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并建有党员活动室、读书室、农廉室、花园和村民活动场所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已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逢5逢10都有专人专车负责清扫,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美化,村容亮化、净化。并新建了村两委活动场所和卫生室,硬化文化广场1000多平方米,健身器材、篮球架等全部安装到位。并且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该村坚持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及时通报公布,使村民充分了解村的状况。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以加强对村的民主管理。   

中晋村

  中晋村位于夏县的西北边界,与闻喜县接壤,东与王村隔岭相望,西与闻喜郭店为界,南邻西晋村,北与大里村相依,距胡张乡政府约有10公里。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06户,486人。共有党员23人。全村共有耕地1120亩,水浇地400亩,其余全为旱地。全村共有机井5眼(浅井),现在只有3眼井可利用。主导产业以粮为主。小麦播种面积1100余亩,由于严重缺水,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去年农民人均收入1000余元。    目前“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家致富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我村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为中晋村的发展不懈奋斗。   

窑头村

  窑头村位于胡张乡最北边,交通便利,总耕地面积2953亩,主要位于村东和村南,其中丘陵地势占1100亩,全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270户,984人,有劳动力556人,党员人数3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年人均收入3600元。多年来,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如今该村发展经济种植烟叶300余亩,做到集中连片,形成发展规模。   在文化建设方面,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主要有锣鼓、秧歌、独唱等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并建有党员活动室、读书室、农廉室、花园和村民活动场所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已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逢5逢10都有专人专职负责清扫,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美化,村容亮化、净化。并新建了村两委活动场所和卫生室,硬化文化广场1000多平方米,健身器材、篮球架等全部安装到位。并且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该村坚持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及时通报公布,使村民充分了解村的状况。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以加强对村的民主管理。   

大里村

  大里村位于闻夏衔接之处,南靠峨眉岭下,北处涑水河畔,地接同蒲,连输大运,地理优越,川丘并茂,可谓县、乡经济腾飞的窗口。    全村有人口2060人,475户,8个居民小组,46名党员,耕地4500余亩。    近年来,大里村两委一班人在胡张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走种植、养殖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业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龙头,牵动瓜果梨桃种植业,养殖业猪千十头,鸡万余只。村民生活大部分生活富裕,人均收入3000余元,安定团结,和谐共处。  

上晁村

  上晁村位于胡张乡政府北5公里,于闻喜相邻,与夏埝线连接,交通便利,全村现有11个小组,2585口人,556户,支村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党员44人,耕地面积6895亩,深井18眼。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烟叶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粮食为副的产业格局, 2011年人收入达4100余元。    目前,村委活动室已建成,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经济文化中心。新一届支村委决心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团结奋进,踏实肯干,为上晁村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沙流村

  沙流村位于胡张乡西北边,与闻喜县庄儿头村接壤,进出村道路通畅,交通便利,独体面积4.5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428.7亩,其中水浇地900余亩,主要在沿速水河边分布,由于地势和水利条件限制,南岭上大部分是旱地。全村共6个居民小组,340余户,共1867人,有劳动力1000人左右,目前党员有32人,预备党员1人。   近年来,沙流村支村委一班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狠抓文化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兴建村级文体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充分依靠现有条件组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群众也自发成立了锣鼓队,利用闲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全面展示新时期农民的新面貌,设立图书室,既满足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又能起到转变村风村俗的作用;建立健全环卫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包括水利设施、村巷硬化、下水道配套设施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足,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目前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有部分群众发展养殖,其中养鸡户5家,养猪户7家,养羊户2家,但规模不大,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全村人均收入2800左右。   

王村村

  一、王村位于夏县峨嵋岭和鸣条岗之巅,地处胡张乡西南,交通便利,耕地面积5800亩,属于丘陵地形,夏秋季节容易干旱,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二、全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 455户,2093人,有劳动力1100多人,党员人数51人。    三、村中心是一个集花园、活动场所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场所里有篮球架、健身器材等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淳朴;村内环境卫生基本上每月都要大规模的搞一次,每天都有人清理路边的垃圾,做到家家门口有垃圾箱,这使我们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并建立长效有效的环境保洁机制。    四、王村新农村建设这两年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仍有一定差距;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投资力度比较大,目前村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外,苹果树的种植已形成规模,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民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    王村村民将在新一届“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安定团结,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习科学技术、高效种田、及时地调整农业结构,力争增产增收,安定有序地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   


大里村特产大全




大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