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平陆县 >> 部官乡 >> 董庄村

董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董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董庄村简介

  董庄村位于部官乡西南,与开发区紧邻,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90户,共计312人,共有12名党员。目前全村有耕地683亩,其中退耕还林350亩,荒山造林726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粮食、果桃经济林,养殖鸡、牛、羊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来源较少。于2010年建成新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大院,设有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生活。村里有便民超市一个,村民日常购物较为方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9202 044000 -- 查看 董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董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董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祁村

  部官乡西祁村位于平陆县北7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325户,1254口人,劳动力700左右,党员有34人;西祁村有耕地面积2970亩,其中桃果面积1200亩,蔬菜150亩;西祁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富士苹果和大玖宝桃为主,年人均纯收入1260元,是典型的农业村。    西祁村的建设一直走在部官乡的前列,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西祁村的发展主要靠政府扶持和招商引资,随着西祁村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西祁村在村委和支委的领导下,依托西祁村周仓庙这个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西祁村是三国时期周仓的故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里的农民善良淳朴,村民的素质普遍较高,有着北方农村特有的风俗,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西祁村人民的建设,西祁村的村容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沟东和沟西的地理格局使一些人出行不便,现在大都聚集到平地,集中居住有助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节约了土地。  

东祁村

  东祁村位于平陆县部官乡北部十公里处。乡级公路通村而过,村内部分主街道已经硬化。耕地2600亩,林地1800亩。东祁村,村内地形平整、垣面宽坦,地处条山之阳,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受夏季风影响,春,干燥多风;夏,炎热多雨;秋,凉爽晴朗;冬,严寒少雪。年日照2272小时,平均降水5513mm。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全村五个居民组,275户,1054口人,其中0员37名。    东祁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盛产小麦、玉米、桃果、蔬菜、油菜等。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一是桃果产业,全村桃果面积1800亩,有高标准桃果示范园10个,亩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二是发展养殖业20余户,养羊共计2000余只。三是劳务输出,支村委每年组织青壮年劳力参加培训,积极掌握养殖、修理、驾驶、厨师等技术。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人,年经济收入300万元。   

阳朝村

  阳朝村位于平陆县西北13公里处,北临中条山,西临杜马乡,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846亩耕地,其中桃果面积为1300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种植面积为2700亩,近年来新发展陆地西红柿510亩,烟叶50亩,该村的特产主要是核桃等干鲜果品。因地处黄土高原,受天气影响连年干旱。2011年人均纯收入2006元。    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6个自然庄, 1483口人360户,719个劳动力,党员39人。近年来发展专业合作社2个(养牛、蔬菜),通过招商引资招引浙江商人来村投资唐新矿业有限公司开发当地的铁矿资源,该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2011年该村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吃水难问题,现已铺设自来水管道7000余米,解决了200余户的吃水难问题。修建了占地1000余平米的果桃收购市场,并搭建了500平方米的彩钢瓦棚。   

黑窑村

  黑窑村位于部官乡上片,距县城约15公里处,有2个居民小组,98户,410多口人,有劳力290余人,有党员23名,是一个典型的小村大支部。有耕地1000多亩,其中西红柿150余亩。近几年,村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在稳定农业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一方面大搞养殖业,发展养羊专业户3个,截止目前共存栏100余头,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露地西红柿种植,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高商品率,增加亩均收入,最高达8000余元,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亮点。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素质大有提高,村容村貌大有改观,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村民人均收入达1200元左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依托养殖发展经济的山庄小村。  

上牛村

  上牛村位于部官乡西北角上,南面邻下牛村,东与张店镇相邻。全村通乡道路1.6公里,土地面积13000余亩,耕地面积2285亩,人均年收入1985元,主要产业以粮食、果品为主。    全村6个居民组,170户,551口人,285个劳动力,21个党员,群村居民素质普遍偏低,其中高中文化水平占10%,初中文化水平占30%,小学文化水平占50%,文盲占10%。    村内现有党员活动室一个,用于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村内设有图书室,配有专人管理,便于村民借鉴;远程教育按时播放,便于村民及时了解政事、学习农业技术;设有老年活动室,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基本达到我村文化活动需要。   

下牛村

  下牛村位于部官乡东垣,距平陆县城十五公里,全村现有国土面积五千八百九十亩,耕地面积四千三百二十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三千一百亩,粮田面积一千二百二十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一千五百四十元,居全乡中游水平。    下牛村共有四个自然庄,十个居民小组,二百九十九户,一千零六十人。全村现有劳动力七百五十人,党员三十八名。    下牛村现有党员活动室一个,用于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户外健身场地一个,用于村民健身活动;农家书屋一个,配有专人管理,便于村民借阅;远程教育按时播放,便于村民及时了解政事、学习农业技术;成立老年艺术队一个,腰鼓、扇舞、健身操等形式多样。    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新的村庄、新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能够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村新风尚。我村成立了一支有素质的环境卫生治理小分队,由七人组成;在全村建标准化垃圾池30个,方便群众处理垃圾;大力推广改厕工作,全村新改厕所200个,建沼气池100个;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柴庄村

  柴庄村位于部官乡东部,东、西、南三面环沟,北邻下牛,南和城关交界。全村320户居民,总人口1100人,10个居民组。总耕地面积4100亩,经济林2900亩,粮食作物面积1200亩,退耕还林650亩,水源以马跑泉为主。全村主要以桃、苹果收入为主,并有生猪养殖60户,养羊20户,生猪2100头,羊600只,人均年收入为1450元。全村设有读书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技术培训室并有体育活动广场,基本达到我村文化活动需要。现修建傅说祖坟地,并已修建完成。此处风景秀丽,祖坟上有九个山峰相应,上有潺潺的马跑泉水,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场所。  

董庄村

  董庄村位于部官乡西南,与开发区紧邻,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90户,共计312人,共有12名党员。目前全村有耕地683亩,其中退耕还林350亩,荒山造林726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粮食、果桃经济林,养殖鸡、牛、羊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来源较少。于2010年建成新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大院,设有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生活。村里有便民超市一个,村民日常购物较为方便。  

坂头村

  坂头村位于部官乡西南,距部官乡10公里,距县城4公里,交通便利。辖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927人,共258户,劳动力504人,全村拥有耕地1700亩,其中450余亩,粮食作物1000余亩。2010年人均收入1400余元。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畜牧养殖示范点1个,有10000余只鸡,另外养猪专业户有4户,户均50头。2008年新班子成立以来,我村进行了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吃水设施、道路建设、平沟造地等工程已基本完成。    全村共有党员29名,支村两委干部共4名。村民代表16名,村务公开监督组有3人组成,其他各项组织有民事调解组、综治领导组、计划生育领导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远程教育播放领导组。   

皂坡村

  皂坡村位于部官乡西4公里处,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1360口人,劳动力923人,党员33人。辖上皂坡、下皂坡、小滑、汪庄、贺家庄、后马庄、毛庄7个自然村。现有耕地3600亩,其中经济林2200亩,荒山造林10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    近年来,皂坡村党支部、村委会从提升村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入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知识培训,建成了藏书2000本的村图书室,方便群众阅读和文化知识学习,村文化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大搞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硬化村街巷道10公里,硬化文化活动场地500平方米,新建配套设施齐全移民村一个,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形成苹果、桃经济作物面积达千亩,增加了农民收入。   

郑沟村

  郑沟村位于平陆县部官乡西垣,距乡政府3公里处。全村共有7个自然庄,10个居民小组,267户,1130口人,党员有4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300亩,其中桃果面积2000亩,粮食作物面积1700亩,退耕还林1300亩,露地蔬菜300亩。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    村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绝大部分分布在30度左右的一沟三梁六面坡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2004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郑沟村大搞移民搬迁。120户群众走出山沟,搬入平川,来到了郑沟移民新村。为了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支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科学规划:一是投资50万元,在本村打机井1眼,建水池2座,建水塔1个,并先后铺设塑料管道20000余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2800亩耕地浇地灌溉全覆盖,大大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效益。二是在移民新村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一个,即消化了当地的农副产品,又吸收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真是一举三得。三是投资300百余万元,在本村建设高标准养牛场一个,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    郑沟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脑,购书2万册,建设了科技文化活动室;购买了健身器材,建设了老年人活动场所;投资8万元,占地5亩,建设了景观园,群众有了散步和活动的的场所。通过精神文明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新风。而今郑沟村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东太村

  东太村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2.5公里,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全村344户,1173口人,六个居民组,共有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桃果面积1200亩,种植小麦8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桃果为主,年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2007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修建自来水管道1万余米,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2011年4月份修建引黄U型渠5600余米,解决了群众浇地难的问题。全村共有党员32名,文化丰富,村民素质较高,村容村貌整洁,村里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并保存完好,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西太村

  西太村位于中条山南麓。县城以北7余里。我们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3个自然庄,430户,121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85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    西太村的主要产业为小麦、苹果、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999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求发展、创特色、带整体、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建阵地、强班子。村党支部积极筹措资金数万元,改建标准化村委会1间,党员活动室1间,计生办公室1间,治安办公室1间,图书室1间,购置了办公设施,配齐了电教设备,建立健全了村“五位一体”活动室,修订了各项制度,使村部面貌得到了改善。    二、抓典型,办实事。村党支部注重培养典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发展优质果园800多亩,优质桃1200余亩,年产值420余万元,近年来养殖业也迅速发展,现有养殖户15户,年出栏460余头,并在去年先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桃果专业合作社。    三、解决了本村群众行路难及灌溉难问题,采取“向上级争取、村上筹、群众集”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本村基础设施条件。目前,硬化村主干道路14公里。铺设10000余米灌溉管道,耕地灌溉面积达1800亩,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近年来村党支部把提高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   

计都村

  计都村位于中条山南麓,县城以北部官乡以南2.5公里处,与西太、部官临近,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我们全村共有十个自然村,421户,1405口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0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约2亩。    计都村的主要产业为小麦、玉米、苹果、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003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求发展、创特色、带整体、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建阵地、强班子。村党支部积极筹措资金8万元,改建标准化村委会3间,党员活动室3间,计生办公室1间,治安办公室1间,图书室1间,购置了办公设施,配齐了电教设备,建立健全了村“五位一体”活动室,修订了各项制度,使村部面貌得到了改善。   二、抓典型,办实事。村党支部注重培养典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发展优质果园800亩,优质桃2000余亩,年产值420余万元,近年来养殖业也迅速发展,现有养殖户20户,年出栏860余头,并在去年先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桃果专业合作社。   三、解决了本村群众行路难及灌溉难问题,采取“向上级争取、村上筹、群众集”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本村基础设施条件。目前,硬化村主干道路4.9公里。建设450方蓄水池一座,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近年来村党支部把提高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   

部官村

  部官村位于中条山南麓。县城以北的15余里部官乡政府所在地。该村东部隔沟与柴庄相望,西与西祁村紧紧相连,南邻西太,北近东祁村,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我们全村共有两个自然村。即:部官、小沟。6个居民小组,358户,1042口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64亩。人均耕地面积约2亩。    部官村的主要产业为小麦、苹果、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025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求发展、创特色、带整体、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建阵地、强班子。村党支部积极筹措资金12万元,改建标准化村委会4间,党员活动室5间,计生办公室1间,治安办公室1间,图书室1间,购置了办公设施,配齐了电教设备,建立健全了村“五位一体”活动室,修订了各项制度,使村部面貌得到了改善。    二、抓典型,办实事。村党支部注重培养典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发展优质果园800多亩,优质桃1200余亩,年产值420余万元,近年来养殖业也迅速发展,现有养殖户7户,年出栏460余头,并在去年先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桃果专业合作社。    三、解决了本村群众行路难及灌溉难问题,采取“向上级争取、村上筹、群众集”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本村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先后争取上级无偿资金30余万元。目前,硬化村主干道路3公里。建设450方蓄水池一座,铺设2500米灌溉管道,耕地灌溉面积达1000亩,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近年来村党支部把提高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   


董庄村特产大全




董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