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平陆县 >> 坡底乡 >> 尖坪村

尖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尖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尖坪村简介

  尖坪村位于坡底乡东南黄河岸畔,东与曹川镇为邻,西与崖底村山水相连,南于河南省陕县隔河相望,北与向阳村接壤,东沿河公路东西穿越,千年古渡往来南北,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境内矿藏丰富,品质优良,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全村10个居民组,715口人,拥有耕地3240亩。从事工副业、交通运输和养殖业是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止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50元,居全乡之首。村委会设在村中心地段尖坪居民组。
  改革开放后,在历届支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合作社遍布全村;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完工在即;引黄灌溉正在实施,前期引黄已基本结束,下一阶段将完善相应的配套工作,可望在6月底交付使用。一个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雅的新农村将指目可待。
  满面愁云随风去,不尽黄河滚滚来。我们坚信,有社会各界贤达的鼎力相助,有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村党员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全村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9203 044000 -- 查看 尖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尖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尖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碾道村

  碾道村位居县城东北52公里处,位于乡政府最东边,有大碾道、小碾道、辿沟凹、梭元、辿子5个自然村。    全村有152户,454人,劳动力318人,党员16人,村支委委员3人,村委委员1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13人,村民代表20   人。1565亩耕地。年产粮食253.4吨、棉花0.2吨、油料2.3吨、蔬菜85吨;大牲畜存栏55头,猪存栏142头,羊存栏183只,鸡   108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957元。目前,该村正在进行街巷硬化工程,做到了户户通,方便了村民出行。村内有文化广场1个,   便民连锁商店1个,卫生保健所一个。    该村境内富藏煤矿。特产烟叶,现烟叶种植面积已达200亩。   

马河村

  原名李家川。相传很久以前,一马姓家人居住此地,村西崖下有涧河,故名。马河村位居县城东50公里处,有马河、庙底下、杏树沟、白土窑、前岭、前川、后川、枣树坡、杠树沟等12个自然村。    马河村有190户,668人,劳动力466人,党员29人。2130亩耕地。年产粮食342.7吨、棉花0.3吨、油料2.4吨、蔬菜120吨;年末大牲畜存栏40头,猪存栏278头,羊存栏137只,鸡27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3024元。    村内有文化广场1个,卫生保健所1个。便民连锁商店2个。    在党的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下,马河村率先发展露地西红柿种植示范园。由原来的50亩先发展到80亩,亩均收入可达2800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县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马河村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已大部分投入使用,既美化了环境,也节约了能源,被农业局誉为沼气建设示范村。   

郭原村

  郭原村位于坡底乡东梁,地处偏僻,东与曹川镇界临,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东西9公里,南北6公里,十一个居民组,326户,1180口人,62名党员。村里建文化广场一个,配套有相应的健身器材。农村书屋一个,内有图书800余册。老年活动室一个,内有象棋、扑克牌等可供老年人娱乐的设施。    郭原村面积8.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44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49亩,种植主要是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其它小杂粮。    近年来,为了发展本村经济,烟草生产已成了郭原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450亩,总产值63万,人均增收450元。人畜吃水问题基本解决。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现有肉鸡养殖大棚3个,现存栏1万只,牛35只,羊360只。   

尖坪村

  尖坪村位于坡底乡东南黄河岸畔,东与曹川镇为邻,西与崖底村山水相连,南于河南省陕县隔河相望,北与向阳村接壤,东沿河公路东西穿越,千年古渡往来南北,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境内矿藏丰富,品质优良,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全村10个居民组,715口人,拥有耕地3240亩。从事工副业、交通运输和养殖业是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止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50元,居全乡之首。村委会设在村中心地段尖坪居民组。   改革开放后,在历届支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合作社遍布全村;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完工在即;引黄灌溉正在实施,前期引黄已基本结束,下一阶段将完善相应的配套工作,可望在6月底交付使用。一个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雅的新农村将指目可待。   满面愁云随风去,不尽黄河滚滚来。我们坚信,有社会各界贤达的鼎力相助,有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村党员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全村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向阳村

  向阳村位于坡底乡中梁,南与尖坪村相接,北与后窑村连壤,东接郭原村,西与崖底村相望。   全村共有七个居民组,二十七个自然庄,分布在一梁三沟。全村267户,906口人,劳力500余人。全村共有党员32名,村民代表27名。全村有一个卫生所、一个文化广场、一个蓄水池。   由于地理条件决定,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200亩,其中粮食面积2400 余亩,退耕还林1855 亩,自古以来农民以种植小麦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开始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由矿产业转向其它产业,开始平田整地,种植烟叶100亩,发展养殖业10户,建300余亩花椒基地等,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两委班子换届已经0成功,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向阳村的面貌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窑村

  后窑村位于中条山南麓,距县城50公里,是坡底乡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交通极不便利,遇到雨雪天气,农产品运不出去,农民损失惨重。    全村有23个自然庄,11个居民组,共分后窑、姚坡、马沟、虎庙等,全村314户,共有人口1245人,现有劳动力720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4030亩,多为坡地,国家扶贫已平整1393亩,仍有1200余亩未能得到平整,属纯农业村,没有其它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1033元,我村狠抓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完成了农家书屋工程,集图书馆、会议室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产业育才、项目育才,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全村环境整治,新建垃圾池3个,实行垃圾归池,改善了全村卫生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湾村

  七湾村紧邻黄河岸边,背靠苍茫中条,距县城42公里,地处坡底乡西大梁,有四个居民组,分别为七湾、西寨、西流河、安沟,全村共有180户,704口人,其中党员23名,村支委委员3人,村委委员4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23人,村民代表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00亩。    近年来,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村里新建了文化大院,小花园等一系列村级活动场所。我村村民以前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以贺建斗为会长的康富养殖业合作社。自2008年建社以来合作社是坡底乡养殖业示范村,猪存栏头数一直保持在500头左右,先后又带动发展了豪利等四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80户,年产值200余万元,直接经济效益80万元,人均收入1200余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300元,提增为2011年底的2500余元。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了一个好头,被誉为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示范村。   

桐垣村

  一、自然条件    桐垣村位于坡底乡政府西4公里处,距县城55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庄,农户141户,419口人,其中男性220人,女性199人,劳动力220人,全是汉族。全村贫困户115户,特困户7户,其余19户为一般户。村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平均海拔810米,土地贫瘠。拥有土地面积1600亩,宜林面积1600亩,四荒面积1000亩,全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300mm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最大冻土层0.5m.    二、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和畜牧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其中粮食生产仍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耕地面积达1100亩。2011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31吨,人均275公斤。年末全村大牲畜存栏29头,羊88只,猪162只。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粮食亩均收入仅150元左右;畜牧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发展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群众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全村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56元。    三、文化教育与医疗保健    桐垣村现有幼儿园一所,教师一名,幼生8名,;简易卫生所一个,医疗保健人员一名,但只能按方司药,村民患病多数是外地求医;文化大院、体育锻炼及农家书屋设施较为齐全。这为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同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帮助。   

崖底村

  因该村处在高崖之下,故名。位居县城东42公里处,有崖底、东寨、周家沟、后沟、岭西、枣树埝、西窑院等10个居民小组。2002年,崖底村进行了整体移民搬迁,各项基础设施已逐步配套完善。村有文化广场一个,广场内有健身器材,卫生所一个,中心小学一个,    崖底村有354户,人口1187人,劳动力831人,43名党员。耕地3300亩。年产粮食591.6吨、棉花0.8吨、油料7吨、蔬菜190吨、水果5吨;年末大牲畜存栏55头,猪存栏142头,羊存栏183只,鸡1080只。人均纯收入1538元。境内富藏铁矿和铝矿,该村生产的天然石膏保健枕已初具规模。该村前庄自然村有古商城遗址,是乡政府所在地。   

坡底村

  坡底村地处坡底乡东梁,背靠锥子山,东与七湾村相邻,南与崖底村相接。全村有十四个自然村,353户,1307口人,耕地面积4381亩,人均纯收入2137元。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农作物种植仍然摆脱不了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发展格局。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光照时间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等,小麦面积两千亩,总产量50万公斤。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油葵、棉花、蔬菜、花生、烟叶等,烟叶面积200亩。    近些年发现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以石膏、大理石、铝、煤为主。    按照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与部署,坡底村准备开发锥子山原生态自然景区,现各项工作都在积极筹备之中,预计投资近5000万元。锥子山景区将是坡底乡的“名片”,是全乡的旅游资源开发示范村。坡底锥子山原生态旅游景区一期开发正在实施,随着景区开发,本村将形成种植、养殖、干果经济、旅游四大支柱产业。   


尖坪村特产大全




尖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