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芮城县 >> 西陌镇 >> 柏社村

柏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柏社村谷歌卫星地图)


柏社村简介

  芮城县西陌镇柏社村,下辖3个自然村,7个居民小组,居民498户,总计2052人,其中党员54人,拥有耕地面积5千余亩,人均年收入达3650元。以苹果产业为主导,以养羊、鸡、猪、等养殖业为副,小麦、玉米、棉花、药材等经济农作物全面发展。 柏社村支委村委一班人在党支部书记雷念民的带领下,紧密团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奋进,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服务意识,以农村基层班子和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以来,我村结合实际,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绿色的新村作为努力目标,严格遵循统一规划、试点带动、分步实施、平衡推进的基本原则,聘请了省规划设计专家对村庄建设和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合理规划,明确了近期和远景的目标及任务,对村庄整治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对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分期进行了细化及量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30103 044000 -- 查看 柏社村谷歌卫星地图

柏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柏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湖村

  西陌镇石湖村位于芮城县西陌镇西北方向,北靠中条山,南临芮城沿山公路,地理交通便利,民情淳朴,乡风文明。石湖村是由石湖、堡子、宋家崖、水沟楞、永兴夭、岔口、常家庄七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3个居民小组,农业户数559户,农业人口2226口人,耕地5710亩,其中水浇地1500亩,党员58名,党小组3个。本村人均年收入约为3550元。村民家庭院落分布比较散,主要沿沿山公路东南西北分布。石湖村以农业为其主导产业,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药材、核桃为主,另外有以养猪、羊、鸡为主的养殖业。石湖村是一个革命老区,这里曾是革命前辈史永正烈士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土地,石湖村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著名的史永正烈士陵园就坐落在石湖村。   

板桥村

  板桥村位于西陌镇北2公里处,北邻董家庄禹门口,南邻西陌集镇,东与东陌村相邻,西和太口村接壤。   板桥村地处丘陵,由板桥、杨桥、谷家、荆家沟、西燕夭、郭家六个自然村组成,共7个居民组、646户、2424口人,其中男劳力750人,女劳力730人,党员43人。   板桥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现有机电配套井5眼,加之黄灌面积的扩大,因而5353亩耕地中,就有水浇地4200亩。苹果是板桥的主导产业,现苹果种植面积28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园500亩,年产苹果150万斤,苹果收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小麦面积1800余亩,原秋和回茬玉米共计2200余亩,药材种植面积650亩,红薯和其它作物100余亩。饲养猪4000余头,年出栏3800余头;饲养蛋鸡10000余只,年产蛋量30余万;饲养肉鸡36000只,年出栏35000只。年人均纯收入达3750元。   板桥村南距风平线2.5公里,北距沿山公路2公里,村通巷道大部分硬化到位,交通十分便利。板桥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近年由于经济好转,群众住宿条件大有变化,新巷道一条又一条,新房一排又一排。现板桥村有大中型汽车、拖拉机35部,家庭小轿车60余辆,农用小机动车500余台,摩托600余辆,电视机1100余台,电冰箱300余台,洗衣机400余台,手机1100余部,村民储蓄存款达1800万元,人均存款2500余元。   板桥村文化生活丰富,为了使富裕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名的杨桥锣鼓和硬面麻花,深受群众的欢迎,近年不断发扬光大,爱打的人越来越多,能煮麻花的人年年增加,形成了板桥村的一大亮点。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增长,群众在进步,在西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信板桥村的面貌一定会更加日新月异,群众的生活一定会更富、更美好,未来的板桥一定会成为西陌镇一颗闪亮的明星。   

西陌村

  西陌村是西陌镇镇政府驻地所在村,西三公路穿越其境,村落距风平线仅2.5公里,地形相对平缓,交通比较便利。村占地面积为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39亩,村所在的晋南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400毫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苹果、桃、核桃及中药材等。近几年,西陌村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经济实力逐年上升,人均年收入3200元。西陌村是由西陌、东陌两个自然村组合而成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5个居民小组,农业户数88户,农业人口2984人,劳动力1334人,党员81人。西陌村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在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下,投资9万余元建成了一个“示范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活动中心置有党员活动室、村干部活动室和一个不太完整的休闲广场。目前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极大地调动了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人民文化政治生活。   西陌村近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始终把创建生态文明和谐新农村作为工作总目标,精诚团结、想方设法,使西陌村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一流的幼儿园、示范小学等,同时老协会创办的有声有色,人畜饮水得到彻底解决,土地灌溉面积大大地扩展,全村所有巷道硬化、绿化、净化。土地复垦基本到位,村民数值极大提高。   目前,西陌村新的“两委”班子在上级领导的英明领导下,正在加大建设新农村的步子,积极谋划,加大管理力度,西陌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朱阳村

  西陌镇朱阳村位于芮城县西陌镇东北方向,地处中条山南麓,北临芮城县东沿山公路,地理条件优越,水力资源尤为丰富,共有机井13眼,交通便利,民情淳朴,乡风文明。朱阳村下辖五个自然村,朱阳、沟北、万家庄、燕家夭、沟北嘴,共十二个居民小组,有701户,2700余口人,党员54人,耕地面积6510亩。人均年收入3800元。    该村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建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朱阳、燕夭的巷道硬化任务,完成了沟北桥的修复重建工程和新戏剧舞台的建设工程;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村委会的翻新改造;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农民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广场的建设。为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朱阳村修建了藏书2000余册的 “农家书屋”,丰富和活跃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文化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为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该村在以苹果为第一主导产业的结构下,又发展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经济发展模式;以棉花生产为辅助,大豆、油菜、花生和中药材等相结合的经济作物发展模式;以小麦、玉米为基础,双茬播种和小杂粮间作的种植发展模式。   

上庄村

  上庄村位于芮城县西陌镇最北边,北靠中条山,南临芮城沿山公路,地理交通便利,民情淳朴,乡风文明。上庄村主要有三个自然村,禹门口、上庄、麻峪,共六个生产队,470户,1800多口人。村民家庭院落分布比较散,主要位于沿山公路北面,东西跨距10余里。村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药材、核桃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在村民搞经济方面只有猪场、鸡场,规模适中,猪最多的有100多头,鸡最多可一次性上28000多只。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突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2009年将完成8公里通组道路的扩改修及部分户际道路的硬化;完成“一建三改”160户的沼气建设;争取资金对水窑进行扩大再建,解决全村1800余人的饮水问题;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设施建设,增加药品的数量和品种,全面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柏社村

  芮城县西陌镇柏社村,下辖3个自然村,7个居民小组,居民498户,总计2052人,其中党员54人,拥有耕地面积5千余亩,人均年收入达3650元。以苹果产业为主导,以养羊、鸡、猪、等养殖业为副,小麦、玉米、棉花、药材等经济农作物全面发展。 柏社村支委村委一班人在党支部书记雷念民的带领下,紧密团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奋进,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服务意识,以农村基层班子和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以来,我村结合实际,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绿色的新村作为努力目标,严格遵循统一规划、试点带动、分步实施、平衡推进的基本原则,聘请了省规划设计专家对村庄建设和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合理规划,明确了近期和远景的目标及任务,对村庄整治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对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分期进行了细化及量化。   

奉公村

  奉公村位于芮城县城东北13公里处,距西陌集镇2.5公里, 2003年合村并镇时由奉公、东滑、夏阳三个自然村组成奉公行政村,北靠中条山,南邻风平线,属山区丘陵地带。现有土地面积9450亩,耕地面积8100亩,水资源困乏,经济基础薄弱。从村南通过的西卅公路为奉公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2011年底全村共有党员88人,预备党员5人。全村850多户,3500多口人,19个居民组,年人均纯收入3050元。集体经济力量相当薄弱,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农闲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形成以苹果、粮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大队部党员活动室的建设,休闲娱乐广场以及巷道硬化、绿化健身器材的安装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邀请县健康协会来我村演出等等,大大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东升村

  西陌镇东升村位于西陌镇东北方向,北靠中条山,地处西陌镇与陌南镇的交界处。水力资源丰富,有机井三眼,交通便利,村容整洁,村貌整齐,民情淳朴,乡风文明。村总人口140人,共40户,10名党员,耕地面积540亩,其中水浇地390亩。经济作物以苹果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棉花生产为辅。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年人均收入3650元。东升村水库1974年修建,是方圆5公里灌溉的主要来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村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室一座、健身器材一套、农家书屋一座。位于东升村境内的清凉寺2004年被列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清凉寺墓地属于“坡头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庙地沟二期文化,墓地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   

马夭村

  西陌镇马夭村位于芮城县西陌镇西北方向,北靠中条山,南与板桥村相连,东沿山公路从村中穿过,乡风文明,民情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全村由董家庄、东马夭、西马夭、五柳庄、小岔沟、南坡、葫芦坡、东果、石湖夭南队、石湖夭北队、龙头、卜吉掌、太口等1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分8个居民小组,5个党小组,51名党员,农业户数654户,农业人口2115人。耕地面积6257亩,人均产粮1200多斤,人均年收入约为4000余元。村民家庭院落分布比较分散。马夭村生产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有苹果1336余亩、药材210余亩、核桃800余亩,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另外养殖业以养猪和养羊为主,共计20余户,存栏约1500多只。近几年,在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马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广大群众在村级组织场所、街巷硬化、农村用电低改、人蓄饮水、引黄灌溉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上,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夹沟村

  芮城县西陌镇夹沟村位于镇东北方位,地处条山南麓,下辖11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居民525户,总计1997人,其中党员45人,拥有耕地面积5千余亩,人均年收入达3570元。虽处沿山地带,但交通极为便利,南北大道为枣园——夏阳油路,北接沿山公路,南接石湖——三十里铺公路和风平线,各个自然村及自然村内部交通方便。产业以苹果和核桃干果经济林产业为主导,以养羊、鸡、猪、牛等养殖业为副,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药材等经济农作物全面发展。夹沟村支委村委一班人在党支部书记张战民的带领下,紧密团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奋进,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服务意识,以农村基层班子和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使我村整体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目前,夹沟村正朝新农村建设大道上平稳快速前进。  


柏社村特产大全




柏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