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芮城县 >> 阳城镇 >> 胡营村

胡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胡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营村简介

  胡营村地处中条山脚下,东西五华里,南北七华里,全村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50人,(景庄27户,110人;宋庄,70户,250人;南沟,20户,80人;青坡,25户,110人;何家湾40户,160人;陈家山17户,70人;沟曲头65户,232人;南桥16户,67人;甘塬40户,188人;胡营320户,1320人),其中党员85人,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0%。耕地面积6700余亩,村现有苹果树1500余亩,花椒1100余亩(含沟坡),红枣1700余亩(含沟坡及酸枣接大枣)。2010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包括打工收入、农田收入和其它收入,主要产业以红枣、苹果、花椒、养殖业为主,村现有初具规模养鸡专业户6户,3万只,养猪专业户14户,13000头,养羊专业户6户,320只,这两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各养殖户效益都特别突出,人均粮食占有量850斤。胡营村民风淳朴,干部团结一致,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建立起了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30106 044000 -- 查看 胡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胡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江口村

  江口村地处中条山区,由江口、西坡、前园、宁家山、姚坪、南涧、东弯、永胜、西长畛、东坪10个自然村组成。共14个村民小组,502户,1821口人,耕地面积4765亩,劳力1185个,党员48个,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红枣、花椒、苹果,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41元,在新农村建设中巷道已全部硬化。村北十公里处有宝玉台,峰顶建有玄武庙。村委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建平    (1)江口村:位于县城西北32.5公里处,原名金巷口。解放前,村西北城门上写有“古金巷口”四字,现城、门、字俱毁。相传古时,一娘娘过路,将一金项圈遗落峪口,故名金巷口。后演变为江口。现有858口人,耕地2164亩,为村委会驻地。    (2)西坡:位于县城西北33公里处,因地处江口村西山坡而得名。现有59口人,耕地290亩。    (3)前元:位于县城西北35公里处,相传此处山峪前候补各有一村,名为前院与后院,后后院并处前院,更名为前元,现有82口人,耕地面积244亩。    (4)宁家山: 位于县城西北35公里处,因居民多为姓宁,故名宁家山,现有63口人,耕地面积283亩。    (5)姚坪:位于县城西北36公里处,因姚姓居民初建村于一坪地而得名,现有93口人,耕地面积243亩。    (6)南涧:位于县城西北31.5公里处,该村由江口村分迁另建,置江口涧之南部而得名。现有183口人,耕地394亩。    (7)东弯:位于县城西北33公里处,原由江口村分迁另建,以地名而定为东湾村。现有70口人,耕地216亩。    (8)永胜: 位于县城西北32.5公里处,原名瓷瓦壕,因地处一山壕内,石片遍地而得名,解放后,自然面貌得到改变,而更名为永胜,取永立不败之地之意,现有276口人,耕地552亩。    (9)西长畛: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处,以耕地地块名称定名,现有110口人,耕地274亩。    (10)东坪:位于县城西北35公里处,地处中条山中,因所处之坪很小,故名车坪。现有37口人,耕地105亩   

西尧村

  芮城县阳城镇西尧村村地处阳城镇政府西北,北靠中条山,东邻大王镇,西至永丰村,南至韩王村。全村共12个自然村,西尧、付家山、白坡、接凹、东尧、张东坡、南沟、营子斜、营子庄、营子、皂树、庙上。共19个居民组,全村有785户,2710口人,其中男1377人,女1333人,劳动力1312人,其中男670人,女642人,其中外出劳动力400余人。党员60人,预备党员2人,党支部班子成员7人,村委班子7人,包括妇女干部1人,两委班子共13人。全村耕地面积9600余亩,其中小麦面积5227亩,秋粮3700亩,小麦总产量1100吨,苹果面积2631亩,苹果总产量600万元。2011年村经济收入1949万元,人均纯收入3817元。该村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指引下,村级建立了活动场所,硬化巷道8700米,硬化道路1500,米,建设文化广场一个。  

杜庄村

  阳城镇杜庄村位于阳城镇政府东10里、南风平线1公里。是由原南杜村、岭上村、中庄村、杜庄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 21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728户,农业人口2930人。土地面积1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9960亩,水地面积570亩,经济作物以小麦、苹果为主,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低于全镇同期平均水平。杜庄村2011年被确定为新农重点推进村。杜庄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村委委员7人,(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其中高中文化程度4人,初中文化程度6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60岁以上委员2人,45岁~60岁委员6人,30岁~45岁委员2人,30岁以下1人。 杜庄村现有党员84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39人,50岁~60岁党员26人,40岁~50岁党员6人,35岁及以下党员6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18人,初中文化程度40人,高中文化程度18人.   

阳干村

  阳干村地处阳城镇政府西北10公里处,北靠条山,南接阳祖村,东连翟家,西与风陵渡上田村相邻,全村三个自然村(阳干、桑林、桃凹),13个村民小组,416户,1537口人,其中男772人,女763人,劳动力952个,其中外出劳力280余人,共有党员48人。   阳干村是一个世代以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全村总面积9000余亩,耕地面积3100亩,荒山5000余亩,其中小麦1829亩,玉米800亩,豆类730亩,其它90亩,阳干村是以粮食、红枣、花椒为主导产业的村,全村花椒1500余亩,红枣500余亩,苹果100余亩,核桃100余亩,全村经济总收入385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近几年来,全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村道,硬化文化广场,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等,同时全村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村村

  阳城镇新村,由6个自然村,11个居民组,802户,2830人组成。全村共有劳动力1580个,党员61名。全村耕地面积5898亩,其中水浇地900余亩。6个自然村包括:东边的春晓村,上路村,老晓村,西边的池上村,新村,东晓村。东与永乐镇历山村交界,南临黄河岸畔,西与风陵渡镇晓里村交界,北距阳城镇人民政府5公里。全村巷道已基本硬化,有两条水泥路长9公里,交通便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粮棉蔬果为主,养殖业以鸡,猪,甲鱼为主,剩余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全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380余人。全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2010县委县政府将我村列为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在董县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起了文化广场一座,占地4500余平方米,内设舞台,村委会办公室,文化书屋,健身器材和凉亭,使我村的村风村貌有了可喜的变化。   

韩王村

  韩王村地处丘陵旱垣,由韩王、柏树两个自然村组成,7个村民小组,340户,1180口人,耕地面积1964亩,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苹果,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有文化广场和舞台,韩王村是革命老区,建有周仙德,周仙瀛烈士纪念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    韩王:位于县城西18.5公里处,相传为宋王赵匡胤所封五王之一。因居民为韩、王两姓而得名。现有730口人,耕地1184亩    柏树:位于县城西18.5公里处。原因柏树繁多而得名。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建起文化广场和舞台。现有450口人,耕地780亩。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阳城镇政府以北一公里处,共辖东风、东焦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56户,总人口1643人,党员42人,村民代表31人,村共青团、妇联、民兵、民事调解委员会、老人协会等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战斗力较强。全村共有7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3114亩,其中水地450亩。该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干水果有红枣2000亩,苹果400亩,有35-40%的劳力外出务工。200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8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3元。    自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以来,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东风、东焦两个自然村巷道已基本实现巷道硬化、亮化。为平衡共享资源,在两个自然村各建景点一处,栽植各种苗木12000余株,配备健身器材一套。农村便民连锁店达10余家。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本村专门成立环卫队,定期清扫巷道垃圾。全村民风淳朴,村民素质普遍都很高。为加强文化建设,在村委会设立农家书屋,书籍种类齐全、贴近实际生活,很受群众欢迎。   

阳城村

  阳城村地处丘陵旱垣,由阳城、南韩、-、尧村四个自然村组成。交通极为便利,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红枣,村委会设在阳城,共17个村民小组,853户,3055口人,劳力1800个,党员82名,耕地面积6680亩,2011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在生产发展上全村大力发展红枣产业,面积达4000余亩,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建有休闲文化广场一座,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2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发。    (1)阳城村:位于芮城县27.5公里处,相传唐谏议大夫阳城凑劾裴延令之0后,与当道不合,辞官隐居于中条山之柳谷。因尊其人,颂其德,而命名为阳城村。现有居民1550口人,3130亩耕地。为村委会所在地。    (2)尧村:位于县城西北27.5公里处,地处丘陵旱垣,相传因尧帝访贤时曾借宿此地而得名,现有400口人,耕地820亩。    (3)南韩村; 位于芮城县27.5公里处,名无考究,现有755口人,耕地950亩。    (4)-村; 位于芮城县27.5公里处, 名无考究,现有350口人,耕地780亩。   

常村村

  常村地处阳城镇北5公里处,北依江口、南临阳城、东临胡营、西接翟家;地形西低东高,共由西庄、常村、寨上、东庄4个自然村构成,13个居民小组,农业户数585户,2203口人,其中1153人,女1050人,劳动力1250个,其中外出打工的有400余人,耕地面积5617亩,其中水浇地500亩。2010年农村居民总收入16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500余斤,该村生产的红枣个大、核小、味甜,远销全国各地,是全镇优质红枣基地,是阳城镇红枣经济循环圈的中心村。常村党支部委员5名,村委4名,两委班子成员在党支部书记赵崇亮的带领下,始终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班子团结,凝聚力强,有战斗力,有13个居民组长,39名村民代表,有党员56名。2009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内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篮球场等活动场所,村南有文昌庙文物遗址。   

西任村

  西任村地处丘陵旱垣,由西任、新胜、沟西柴家桥四个自然村组成。共12个村民小组,535户,1915口人,耕地面积3254亩,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红枣、花椒。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根据距集镇近的特点,在街道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力达100余人。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元。现任村支部书记张仙旺。    西任: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建于元朝,相传任氏兄弟分居于东西两沟,该村居西,故名西任,现有727口人,耕地744亩。    新胜: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属黄河三门峡库区纯移民村,故名新胜,现有112口人,耕地130亩。    沟西:位于县城西25.5公里处,因地处一沟涧之西而得名。现有990口人,耕地2165亩。    柴家桥:位于县城西南25.5公里处。以居民姓氏定名,现有86口人,耕地215亩。   

翟家村

  芮城县阳城镇翟家村地处阳城镇政府西北8公里处,北靠中条山,南临阳祖村,东连江口村,西和阳干村接壤,由翟家、北上庄、南上庄、永兴、涧西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605户,1892口人,党员有52人,耕地面积4450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为主,干水果有红枣、苹果、花椒。近几年来,畜牧养殖迅速发展。该村把红枣做为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抓科学管理,示范户带动,目前红枣面积达2500亩,亩收入3000元,总收入750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2009年以来,先后投资36万元,建成了山区一流的农民休闲广场,投资20万元建起了舞台、篮球场、凉亭等设施,并配备了健身器材等。投资120余万元对全村22条巷道进行了水泥硬化,长达5公里,并对巷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栽植各类树木1500株,花草1.8万株。全村发展沼气用户120户,建垃圾池12个,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该村建起一支30人的威风锣鼓队,有业余农民演唱团,连续十多年每年正月十三到十五由村民自编自演的蒲剧、眉户、线腔等戏曲节目,连演三天三夜,使村民能看到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翟家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积极实施,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阳祖村

  阳城镇阳祖村位于阳城镇西北5公里处,北靠翟家村,南邻风陵渡镇北曲村,东连东焦村,西和风陵渡镇夭珂村接壤。全村共8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1140户,4233口人,劳动力2163人,耕地面积8866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569元,该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和棉花为主,其中小麦面积5493亩,玉米面积845亩,豆类面积2940亩,棉花面积247亩,油料面积399亩,经济林发展有苹果250亩,红枣500亩,花椒300亩。    该村地处丘陵旱埂,土地瘠薄,由于水源缺,深井少,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份,雨水充足,粮食平均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八十年代初这里曾是芮城县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该村条件得到改善,但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还很大,最近,县政府已将该村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在生产发展上今后通过实施农田基本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建设项目,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增产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该村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孙涧村

  孙涧村位于阳城镇政府东10公里处,东接大王镇,西至杜庄村,北靠韩王村、与永乐镇接壤,由孙东、孙西、封涧、王涧、后涧五个自然村组成,7个居民小组,307户,1211口人,劳力566个,耕地面积3242亩,其中水浇地100亩。人均纯收入2289元。产业结构有苹果、粮食种植,近年来新发展芦笋产业和药材种植,分别种植达450余亩和300余亩。孙建村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4人,(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其中高中文化程度4人,初中文化程度3人。60岁以上委员1人,45岁~60岁委员4人,30岁~45岁委员2人,30岁以下1人。 杜庄村现有党员45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9人,50岁~60岁党员9人,40岁~50岁党员14人,35岁及以下党员3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18人,初中文化程度40人,高中文化  

永丰村

  永丰村位于海拔800米的中条山下,8个自然村,16个居民组,国土面积32880亩,耕地面积8100亩,646户,2401口人,其中0-4岁670人,15-64岁1320人,65岁以上410人,农村劳动力1301人,外出打工350人,村级组织比较完善,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7名,35岁以下8人,60岁以上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农业生产总值2520万元,水地面积1200余亩。村集体固定资产130万元(机井、道路等)。苹果是永丰村的主导产业,面积3500亩,涉及620户,1250人,年总产量5250吨,苹果生产以烟台市“龙口市新程苹果贸易公司”为龙头,全村苹果总产量60%出口东南亚等国家。2009年,永丰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在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及时筹集资金30万元硬化了全村的巷道工作,发挥股份制优势,投资80余万元,改造旧井一眼,新打深井两眼,投资10余万元,完成了石道、永丰两个自然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现建有标准化的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村级广场完成了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胡营村

  胡营村地处中条山脚下,东西五华里,南北七华里,全村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50人,(景庄27户,110人;宋庄,70户,250人;南沟,20户,80人;青坡,25户,110人;何家湾40户,160人;陈家山17户,70人;沟曲头65户,232人;南桥16户,67人;甘塬40户,188人;胡营320户,1320人),其中党员85人,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0%。耕地面积6700余亩,村现有苹果树1500余亩,花椒1100余亩(含沟坡),红枣1700余亩(含沟坡及酸枣接大枣)。2010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包括打工收入、农田收入和其它收入,主要产业以红枣、苹果、花椒、养殖业为主,村现有初具规模养鸡专业户6户,3万只,养猪专业户14户,13000头,养羊专业户6户,320只,这两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各养殖户效益都特别突出,人均粮食占有量850斤。胡营村民风淳朴,干部团结一致,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建立起了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东任村

  东任村位于阳城镇政府以东1公里处,2005年5月由原东任、南云、侯家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全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867户,3125口人,耕地面积6089亩,其中水地1050亩,农业产业主要以红枣、苹果、粮食为主,有红枣面积3000余亩,苹果500亩,其余为小麦面积。该村在各业发展上,有机制砖窑3座,侯家酱豆加工厂一座,在红枣产业化发展上2008年乌枣加工42家。 在新农村建设上,今年完成3.5公里水泥路改造工程,投资60余万元,建起9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一座,在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实施四个一工程,县政府曾在东任村召开环境整治现场会,同时发展户用沼气110户,实现路灯亮化,村有标准化小学一座,占地30亩,在校学生800余人,被县教育局定为标准化示范小学,便民连锁店2个,农村卫生室3个。   

北里庄村

  阳城镇北里庄村位于阳城镇政府东4公里处,紧靠风平公路,南北两条主干线,东西邻村以深沟隔绝,东南里庄至沟渠头沿山路,西料场至胡营。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全村共有土地面积9100,耕地面积7824亩,其中水浇地770亩,水地渠纵横。全村共由北里、南里、料场、王村、吊村、疙瘩、北圣、胜家坡、东沟、疙瘩岭十个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5个居民小组,580户,总人口约2449人,其中男1289人,女1238人,劳动力1269人,党员72人。   村民家庭果园3500亩,有苹果、红枣、花椒等多种品种,村年人均纯收入约3200元,我村道路巷道硬化竣工,使广大村民享受到出行和运输的便利,给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使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致富奔小康。   该村除传统农业种植外,近几年发展青笋达2500余亩,其中该行政村的南里庄村人均1亩青笋,年人均青笋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胡营村特产大全




胡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