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永济市 >> 城西街道 >> 西姚温村

西姚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姚温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姚温村简介

  永济市城西街道西姚温村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市重点革命老区村。地处市区西10公里的中条山脚下,全村323户,1476口人,五个居民组,耕地2200余亩。近年来,村“两委”在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市老促会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指导和帮扶下,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西姚温村以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大棚菜已发展到300余座占地400余亩,是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130余人,注册了 “蒲州绿”蔬菜商标。建成了一座占地20余亩上下60间的蔬菜批发市场,全村大棚蔬菜年收入超过800万元,加上务工和粮果生产等,全年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
   与此同时西姚温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成了高标准的村委会、农民健身广场和农家书屋,硬化了全村的主干道路8公里,两旁植树4000株,实现了道路的美化,被省林业厅定为园林示范村。目前,全村已实现户户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全村呈现着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美好局面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81001 044000 -- 查看 西姚温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姚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姚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任阳村

  任阳村简介    任阳村是永济市城西街道一个建制的行政村,位于黄河大道西5公里处,南临运风公路,北有同蒲铁路,东接永济新规划的城市西沿——11号路,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720户,总人口2610人,其中劳力2130个,有党员55名。    近年来,在城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任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五个永济,打造黄河中游地区明星城市”这一奋斗目标,以“打造现代农业龙头,彰显工业园区重心,构筑城市建设中心,重现旅游开发配套”这一工作定位为出发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村上下呈现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一派生机的良好局面。    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近年来,任阳村抢抓发展机遇,以五个全覆盖为抓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村里多方筹资,建设了能容纳500名学生的教学楼一个,翻新了村委会办公场所,新建了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体育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硬化了广场,绿化了场地。同时,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近几年硬化村里巷道及通村路6公里,配了便民连锁商店和农资商店8个,新建便捷式垃圾池8个,组建了清洁队伍,完善了民效机制。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近几年,任阳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承办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个,为城西设施蔬菜项目和基地建设起好了头,带好了步。特别是在2014年初,吸引了山东沃华集团来我村投资大葱育苗基地,解决了村里留守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共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30个,搭建现代化拱棚800亩,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培养经纪人队伍5个,每年的蔬菜产品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远销运城、大同、西安、兰州等地,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增加纯收入1000余元。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近几年,任阳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村里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充分享受文化生活带来的欢愉。领导小组利用农闲时节,每年定期组织群众进行秧歌比赛、拔河比赛等;春节期间组织蒲剧爱好者在村委会为群众公演;每年三八妇女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组织妇女开展晾衣晒被孝敬老人等活动;每年九九重阳节组织六十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观光。同时,村里成立了禁赌协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治保小组、巡逻小组等等,为村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014年,任阳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一如既往地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村里稳定为第一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保障民生为第一要求,顺应新要求,抢抓新机遇,重现新发展,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北王村

  1、基本概况    北王村是城西街道的一个小村,住于西厢路两侧,全村现有3个村小组,135户,541口人,外来人口200余人,出租房屋102间,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2、经济发展情况    我村主要是以外出务工、运输业、房屋出租、养殖等为主,年人均收入10000余元。    全村外出务工(包括开饭店)人员有230余人,经营运输业共40户,共有运输车辆13辆,住宅出租32户,商品房出租63间,养殖大户(养鸡1户1000只、养鹅2户1000只、养猪2户、养牛1户30余头、养羊1户)。    外出务工人员收入400万元,运输业收入40万元,房屋出租35万元,养殖业收入20余万元。  

庄子村

  庄子村近城靠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2683人,耕地面积3788亩。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抓产业,也就是抓基础。庄子两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城西党工委、办事处号召,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设施蔬菜作为转型跨越发展和创先争优的主战场,他们紧急抓住城西街道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园项目机遇,“两委”干部带头建棚,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并形成了“大户牵头建棚,六个统一经营”的科学发展模式,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调整土地、统一协调贷款、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管理。庄子村强化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设施蔬菜建设,投资30万元建冷棚14个30亩,发展拱棚350亩,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设施蔬菜1030亩,安置剩余劳动力600余人,投资200余万元建蔬菜批发市场1个,投资100万元绿化硬化道路5.5公里,投资20万元架设低压线路2.5公里,铺设管灌8000米,机井配套9眼,预计今年日光温室收入可望达7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可增加2600元。    二是抓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循环路墙体进行上面,铺设路牙石5000米,修排水管道1800米,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绿化覆盖面积:新建三处游园,对村道路两边进行绿化覆盖;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结合乡村清洁工程对村寄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在此基础上建立村保洁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下一步,庄子村两委干部将一如既往地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村里稳定为第一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保障民生为第一要求,顺应新要求,抢抓新机遇,重现新发展,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上庄村

  1、地理位置    上庄村位于城西街道东南部,坐落在中条山下,庄子村以南,全村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辖3个村民小组。   2、基础设施    全村现有水泥路1.8公里,全村巷道硬化实现“全村通”;各条巷道通路灯;自来水实现“户户通”,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全村有木土房3户,其余为砖瓦结构;全村电视拥有率为100%,电话入户率90%,广播覆盖面达100%。   3、人口状况    全村按户籍共有96户,总人口334人。两委成员共5人,支部有正式党员10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9人,党员代表4人。   4、经济情况    目前,人均年收入4000元。全村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优质桃、杏等水果,其中桃110亩,杏120亩,户均年收入1万元。同时发展经济林,主要种植刺槐、花椒树;养殖户较少,养牛1户,养羊1户。户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目前全村已转移劳动力127人,87%在本地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   

水峪口村

  城西街道水峪口村位于市区西南,近城靠厂,依山傍水。全村现有三个居民组,758人,占地面积1200余亩。自2006年春始,水峪口“两委”一班人积极贯彻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村庄丰厚的自然资源,积极构建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游、农家乐”的发展模式。    五年来,水峪口新农村围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和旅游产业项目发展三大块积极实施,累计投资六千余万元,目前初具发展雏形。首先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新修硬化道路2500余米,配套路灯、绿化、管道全部到位;绿化荒山1000多亩,栽植雪松、垂柳、国槐、刺柏等苗木数万株;整修水涧1200米,新建桥涵2座,使昔日的乱石滩变成了优美的水上乐园。其次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新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其中文化大楼2500㎡,文化广场12000㎡;新建村民住宅小区,已建成四栋可容纳96户村民,建筑面积10000㎡。第三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新建别墅式及小院式农家乐20余户,其中10余户试营业,经济效益可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水峪口一班人不懈的追求。为此,下一步他们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搬迁80余户村民提升水峪口民俗村,新建占地100亩可容纳1000余辆车的公园式停车场,将为村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力争三年完成整个景区提升工程,使水峪口村早日成为永济乃至全省一颗璀璨的明珠。   

太峪口村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太峪口村位于永济市西,黄河大道南端,中条山冲积扇前沿。村民常年居住在中条山前沿冲积扇区,生产与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二)人口情况    目前,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120户,500余人。村中劳动力有60%在外打工(多为附近建筑与饭店),所得收入占其总收入很大一部分。   今年,全村新出生人口有5人,非婚生育4人,社会抚养费征收2人。现有育龄妇女176人,已婚育龄妇女131人,应上环4人,实际上环4人。    村中现有党员21人,党小组3个。    特困户8户,五保户2户。    (三)经济情况    产业结构:太峪口村以干鲜果、香椿、黄花菜为主,目前香椿200亩,亩收入1200元;杏树100亩,亩收入600元;黄花菜100亩,亩收入800元。新栽核桃树30亩。    太峪口村处于半山坡,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土与气候条件。山区的自然优势,使其发展村果业。其中,香椿优质高产高效,在大中城市广受欢迎;另外,山区优势,杏成熟早,是全国杏特早熟基地,早熟也带来了价格优势。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村里一方面号召大家增加经济林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明年再发展香椿树、黄花菜与杏树。另一方面搞好培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搞好干鲜果、黄花菜、香椿等产品的加工外销。   

小张村

  城西街道小张村地处永济城市西移的黄金地段,东至河东大道,西至黄河大道,南至富强西街,北至市府西街。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共465户,总人口1680人。主要以蔬菜种植和草莓种植为主。    为了扎实推进小张村的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干部精心组织群众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对小张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小张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围绕“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进行。截止目前,在村主巷道两边栽植女贞、雪松共1000余棵;更换路灯40盏;完成沼气建设21户,在村每条巷道建垃圾池2个,彻底改变了全村的环境卫生;硬化道路1500米;为更好的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组织村民每周六、日晚进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跳舞、戏曲等,并投资14万元在村中心建一座占地5亩的小游园;投资80万元,在村委会原址上建一座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的高标准办公大楼,大楼建成后有可容纳全体党员的活动室、村委办公室及老年活动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的收入,在原产业的基础上,投资80余万元建成一座占地60亩的肉兔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合作社,逐步形成“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村民增收;2008年8月为了响应城西办事处党委的号召,在村计划建300座高标准蔬菜大棚,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现已建成24座)   

太谷屯村

  太谷屯村位于永济市西南4公里处,是个靠山村,紧邻任阳街,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800多亩,耕地面积840余亩,土地贫瘠,三个居民小组,197户,总人口689人,劳动力430人,党员26人,全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果树为主,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仅为6000元。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村办公大楼、体育活动设施场地、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和村整治等工作,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  

东姚温村

  东姚温村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西南方向,是一个华夏根祖文明村。全村有6个村民组,1762口人,561户,39名党员,2430亩耕地。村北接电机大道,并离运风高速路永济西口0.25公里,交通方便,地灵人杰,村西有明、清两代石、砖牌坊,村南山上有尧王台,是尧舜禹三大古帝曾经生活过的故地,山脚下有2亿多年的古生物(恐龙蜡象)化石群带。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芦笋、果树、柿树、养殖业、大棚蔬菜为主。2006年3月18日东姚温村迎接了-总理的“三农”调研,普遍受到好评。  

太宁村

  太宁村东临任阳、西接蒲州,位于城西街道西南,下辖三个居民小组,420户,1230人,耕地面积1818亩。近年来,在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的统领下,太宁村两委干部紧紧扭住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不动摇的发展思路,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促民增收 。产业发展上:抢抓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动组织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沃华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太宁沃华集团大葱基地,解决100余人就业,年增加农民纯收入150余万元。改善民生上: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对太宁村的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环境整体进行上档升级。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动员会后,村两委干部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家看到的这些单元楼是村里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建的安置楼,这边在建的二期工程建成可入住76户,已经建成的“幸福家园”小区,有2栋楼,可入住56户。这些安置楼都是水、电、暖齐全,它们的建设既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不用再给新增户规划院基,又让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下一步,村两委将积极引导群众住单元楼,将腾出来的空院进行改造后发展农家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上,村里还投资26万元,对通村道路进行加宽改造;投资50余万元,铺设人行横道、路牙石及小游园提升改造;投资20余万元建设标志性门楼一座,通过狠抓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改善。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环境的改善营造了和谐的村风,美丽太宁处处彰显生机勃勃的活力。  

张志村

  张志村坐落于永济市西郊,黄河大道西侧,分别与张华、任阳、桃李村毗邻,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由5个居民小组,345户,1088人,劳动力750余人,党员数为32人。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有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其中以传统蔬菜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近两年,积极与山东沃华集团合作,流转土地130亩,终种植大葱。   

张华村

  张华村坐落于永济市西郊,黄河大道西侧,毗邻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张华村东通市区,西至张志村,北到涑水西街,南达电机大道,交通便利。    全村由8个居民小组,340户,1376人,劳动力800余人,老年人171人,未成年人371人,党员数为38人。全村耕地面积2626亩,有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其中以传统蔬菜种植业为主导产业。  张华村与任阳村、北王村、庄子村、上庄村、水峪口村、太峪口村、小张村、太谷屯村、东姚温村、太宁村、张志村、桃李村、吕坂村、西姚温村、介峪口村相邻。

桃李村

  桃李村位于永济市西部,是城西街道最小的村,地理位置优越,运风高速公路和南同蒲铁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组330余口人,耕地面积630亩,人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主要种植糯玉米、棉花、小麦、芦笋等。    近年来,该村把种植和发展优质糯玉米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优质糯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吕坂村

  吕坂村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西北方向约7公里处。全村共计250余户,985口人,耕地面积1850亩,全村5个居民小组,形式两个自然村,分别为东吕坂村和西吕坂村,其中第5居民组为西吕坂村,其余4个小组为东吕坂村。村内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尤其治安环境非常优良,甚至能做到夜不闭户。    吕坂村的经济不是很发达,村中绝大部分家庭还是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芦笋、大豆、芝麻等;一少部分群众养猪、养羊以增加收入。还有许多青年人外出谋生,有开饭店当老板的,也有进城打工的,这些都不同成度的带动着我们村的经济发展。针对本村现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大力度地发展种植业,同时帮助养殖户扩大规模,多途径为农民增收。2008年,村支部书记尹永来,为了给群众找发展之路,他带头投资10万余元建起四个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并计划成立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希望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提高经济收入。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村两委通过各种办法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两委各方面的努力,现在为止,我们的蔬菜大棚已经有20多座大棚投入生产,并取得很好的效益。随着一个个蔬菜大棚的建设,我们吕坂村村民也正一步步的走上致富之路。    去年,村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依靠上级补助加上村内自筹的办法,新建我们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一起建设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及一个高标准的游园,工程总投资30余万元,建筑面积318平米,活动场所总占地4000平方米。现在为止,新的村委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也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协调,绿化了游园,总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接下来我们会再次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将游园广场全部硬化。村委会、游园的全面完成将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极大的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委支委八名干部。各位干部各司其职,团结在以书记为核心的村党支部周围。由于村民自治,村干部不是脱产干部,难免有时公私分不清,但总体都能够保持一致。党员队伍偏于老龄化,大多都在50岁以上。    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展年轻党员,充实党员队伍,并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其次要从年轻优秀党员中选出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走出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现在现任村干部正在积极工作,积极带领群众致富,为全体村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西姚温村

  永济市城西街道西姚温村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市重点革命老区村。地处市区西10公里的中条山脚下,全村323户,1476口人,五个居民组,耕地2200余亩。近年来,村“两委”在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市老促会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指导和帮扶下,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西姚温村以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大棚菜已发展到300余座占地400余亩,是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130余人,注册了 “蒲州绿”蔬菜商标。建成了一座占地20余亩上下60间的蔬菜批发市场,全村大棚蔬菜年收入超过800万元,加上务工和粮果生产等,全年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    与此同时西姚温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成了高标准的村委会、农民健身广场和农家书屋,硬化了全村的主干道路8公里,两旁植树4000株,实现了道路的美化,被省林业厅定为园林示范村。目前,全村已实现户户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全村呈现着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美好局面   

介峪口村

  介峪口村位于永济市西南5公里处,紧邻条山中麓,全村分三个居民小组共有125户,520人。全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在03至04年两年间实施退耕还林300亩,农民经济收入以农牧业为主。    在经济发展上,介峪口村立足地理环境优势,从三方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在退耕还林栽植花椒、香椿等经济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苹果栽植,基本达到了人均拥有2亩果园。目前全村共栽植澳洲青苹1200亩;其次按照产业合作化思路,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业和生猪养殖业。目前发展规模养鸡32户,30000余只,仅养鸡一项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500余元。规模养猪4户,存栏200余头,养猪户均收入达三万元以上。第三,积极招商引资开发尧王台自然风景区,建设森林公园和生态新农村,发展相关产业,在发展农家乐,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上下功夫。    通村路和村内巷道绿化共栽植女贞1000株,刺柏1000株,国槐700株。投资十万余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介峪口村游园10亩,按时高质量完成了硬化和绿化工作,并在游园北侧投工200余人次,垒石堰290米,建设文化墙200米,彻底改变了介峪口村以前的脏、乱、差面貌。    在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上,介峪口村高标准建成了可同时容纳全村所有党员的活动室,配备了桌椅,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了党员远程教育。同时,在村委会专门设立老年活动室,群众踊跃捐款八千余元,为村老年协会置办活动器材,在党员和老年人的带动下,村党支部在村文化大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全体村民学习-,宣传-,贯彻-,现已蔚然成风,此举极大地促进了介峪口村的文明和谐。   


西姚温村特产大全




西姚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