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永济市 >> 城东街道 >> 郭李村

郭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郭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李村简介

  郭李村地处城东办事处东南8公里处,紧靠二级旅游路,南依中条山山坡,距进山口3.5公里,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850亩,其中耕地2475亩。整个村子自然条件属于半山区状况。
   全村共有519户,在册人数2016人,分为10个居民小组,有劳动力人口1338余人。全村共有党员62人。
   村内有村级小学一座,同时建有文化大院,配置了体育及健身器材。
   村里基础设施主要有从二级旅游路通向村子内的三条道路,均为水泥硬化路。村内耕地有部分灌溉设施,全村吃水现有地埋管和水塔设施,主导产业以棉粮为主,有部分农户从事家禽及畜牧养殖,农民平均收入为4800元左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81003 044000 -- 查看 郭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郭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吴村村

  吴村东距永济市区6公里处,东与干樊村为邻,西与马铺头接壤,南靠运蒲旅游路,北依伍姓湖,距我市工业循环产业园区不足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南、北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7个居民组410户,总人口1500余人,共有党员6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0人,初中文化22人,全村共有700余劳动力,土地面积1300余亩。    2006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省级推进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农产品以大蒜种植为主,依临城靠厂的优势,多数青年人在附近厂矿打工,全村人均纯收入为5300元。目前,村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绿化、硬化、亮化已覆盖全村,新农村建设各项指标正在稳步提升。   

四冯村

  四冯村位于永济市市区南端,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属典型城中村,全村共有居民组8个、居民户899户、居民2580人,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8个,共有党员138人。近年来,四冯村坚持唱响“民主定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三部曲,切实狠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实行民主定事,大事小事群众说了算。近年来,四冯村坚持每周一召开一次“两委”成员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对群众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反复协商,共同决议,合理解决。坚持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对村内重大事项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居民代表议事会进行专门讨论决策。坚持推进投票表决制度,村内所有事项在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民主投票表决,对票数不足的事项坚决驳回。近年来,四冯村全部实行民主定事,没有出现一起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群众满意。    二、实行民主理财,资金使用群众说了算。一是村内资金全部由城东街道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进行代管,村内取消会计设置,所有收入和费用支出全部由报账员报到会计服务中心进行办理。二是严格执行开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村集体的一切开支,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每笔开支票据都必须有经办人签字、村主任签字、村党支部书记盖章、民主理财组盖章、便民服务中心盖章方能入账。三是实行财务公示制度。每季度定期对本村的帐务收支进行公示,如遇重大事项进行即时公示。    三、实行民主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说了算。一是村两委成员、村组长任职前要进行党纪政纪知识培训,在全体党员、干部、居民代表会议上主动进行勤政廉政承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将村级“双述”活动延伸到组级干部,实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对居民提出的问题,村干部当场回答,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进行限期整改,使村里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体现民意。三是实行三务公开制度,除将村内财务公示外,还将村内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政策进行定期公示,使群众真正了解村情况,更好发挥了监督作用。    近年来,四冯村通过坚持不懈狠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7年被0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0永济市委、永济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已大步迈开,虽然建设新农村任重而道远,但四冯村两委班子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下,立足新的起点以昴扬的斗志,一定会全面推进四冯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见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榆林村

  榆林村位于永济市城东街道东部,距市区0.5公里,永济热电厂,蒲州发电有限公司位于榆林村南部,临城靠厂,南临中条山,北望伍姓湖,运风旅游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有4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478户居民,1679人,劳动力1181人,党员76人,土地面积1230亩,耕地面积1182亩,村民主要从事有:进厂务工人员400余人,在外打工200余人,从事第三产业及经商300余人,从事农业产人员300余人。   主要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兼有棉花、果树、蔬菜、油菜、养殖等产业,人均纯收入6500元。   由于临城靠厂,村民文化素质较高,注重子女教育和学习,在外工作人员较多,村容整洁,民风质朴。   近年来,村两委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紧紧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顺民意,重民生,搞好村容村貌,硬化巷道10多公里,修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小游园和文化体育设施,方便了群众,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赵坊村

  赵坊村临城靠厂,全村有311户,总人口1114人,土地面积1500余亩,耕地面积850余亩。共有四个居民小组,50名党员。   自2008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先后对村净化、绿化、亮化等方面加快了步伐。先是对道路整体修边,村委大院和路两旁全部进行了绿化。文化建设方面,广场休闲娱乐的体育器材也都已投入使用当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村主任带头发展大棚蔬菜,形成主导产业,并辐射周村,带动村民增收。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反馈情况,在外务工获得的经济收入也是我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涨幅点。因此,将坚持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以提高村民收入。   以上便是赵坊村的现有情况,相信在新一届村两委的群策群力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赵坊村的各方面工作将会做得更好,村民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马铺头村

  马铺头村位于运蒲公路和南同蒲铁路沿线,永济市区以东2.5公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国土总面积3000余亩,其中耕地2180亩,是一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典型农业村。全村589户,8个居民小组,2398口人,共有党小组8个,党员50 名,其中60岁以上19名,40岁以下4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3名,体弱多病、卧床不起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一名。    近年来,马铺头村建成和发展马铺头学校、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在几年的文化建设中,村民素质大大提高。    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马铺头村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以“贡蒜”品牌为基础的大蒜种植业,以“思雨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牛、羊、鸡养殖业。目前已形成了千亩大蒜种植基地和肉牛肉鸡养殖基地。   

郭李村

  郭李村地处城东办事处东南8公里处,紧靠二级旅游路,南依中条山山坡,距进山口3.5公里,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850亩,其中耕地2475亩。整个村子自然条件属于半山区状况。    全村共有519户,在册人数2016人,分为10个居民小组,有劳动力人口1338余人。全村共有党员62人。    村内有村级小学一座,同时建有文化大院,配置了体育及健身器材。    村里基础设施主要有从二级旅游路通向村子内的三条道路,均为水泥硬化路。村内耕地有部分灌溉设施,全村吃水现有地埋管和水塔设施,主导产业以棉粮为主,有部分农户从事家禽及畜牧养殖,农民平均收入为4800元左右。   

孙李村

  孙李村位于永济市区东,属于典型的城中村。东外环路、东环路、银杏街、市府西街、富强街等交通要道从我村经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我村土地面积2700亩,其中耕地面积965亩,共有八个居民组,652户,2376人,劳力1125人,党员125人,人均收入4800余元。今年来,我村通过广播、板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途径,为村民讲政策,-律, 讲致富信息,使我村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致富手段明显多样化,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良好风气明显增强。    在书记周宝忠、主任高随麦的带领下,我村实现了巷道硬化全覆盖,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办公大楼,并且彻底解决了我村的卫生状况,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干樊村

  干樊村位于永济市区东7公里处,旅游路两侧,交通便利。南靠中条山,北临五姓湖,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便利,经济条件较好。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土地面积3000余亩,耕地面积1600余亩,辖7个居民小组,共424户,总人口1656人,劳动力约800余人,党员57人。先后荣获“林业全国200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干樊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方面:先后组建成立了30余人的秧歌队、50余人的锣鼓队和30余人健美操队,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群众自编自演的宣传新农村建设成果的“谝谝干樊新面貌”、“八唱建设新农村”、“家乡美”等节目得到广泛认可,全村形成了比团结、比文明、比进步的新风气。村民素质方面:利用党员活动阵地对全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了养殖、种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受教育人数达到8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村民素质修养。村风村貌方面:先后投资14万元对南北大道进行了扩宽硬化,投资65万元对全村巷道进行了硬化绿化,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集体经济方面:要外出考察适应本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以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利用靠厂发展集体经济,力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12万元,新建占地33平方米的党员活动阵地,投资6万元,新建90平方米的集体卫生所一座,真正做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投资48万元新建800平方米的两层校舍一座,并配备了优秀师资力,大大提升了村级教育质量。投资12万元,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全面维护改造,确保了广播电视信息的畅通。投资8万元建成干樊村图书室,现存图书1100余册,极大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投资30万元新建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娱乐广场,并安装了活动器械,为村民创造出良好的锻炼条件。主导产业方面: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开饭店,做生意。因为人均土地少,要搞特色产业以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年收入水平在5800元的基础上再提高,使村民真正富裕起来。   

荣盛庄村

  荣盛庄村位于永济市东南11公里处,南傍中条山,北接二级运蒲路,村容整洁,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土地面积1000余亩,耕地面积34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2亩。以干果经济林为主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以养鸡厂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正初具规模,因村耕地面积较少,村民大部分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农民人均收入4272元。    荣盛庄村有两个自然村,两个居民组,67户,277人,劳力160人,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素质较高,村风村貌良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经过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2009年被确定成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2010年被永济市评为新农村建设明星村,巷道、路灯、下水道、村委会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另有风光独特的庆盛园使整个村庄绿意盎然。  

孙常村

  孙常村位于城东街道中条山下,北临伍姓湖、距离永济市区10公里全村共有11个居民小组,725户,总人口3120人,耕地面积6100亩,是一个纯农业的大自然村,离太风路北1公里。全村党员81人,其中男70人、女11人,全村劳动力2000余人。    2011年被市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村,首先以村容村貌为突破口,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向一村一木、一村一品道路发展,因思想的转变,使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识也有了改变。    在-精神的感召下,全国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这股旋风下,我村的阵地建设也是蒸蒸日上。2007年,村委会拔地而起,一改过去三间土矮房的旧貌。紧接着,投资80余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硬化;投资7万元对我们村的门楼进行了修建;投资30余万元建便民连锁超市一座;投资20余万元对道路两边的边沟进行了现浇修复;投资15万元对全村主巷道进行了粉刷,并绘制了文化墙,总耗资150余万元。我们村在净化、绿化、亮化等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先是对道路整体修边,村委大院和路两旁全部进行了绿化。    2012年,孙常村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核桃产业的种植面积、扩大规模,形成主导产业。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反馈情况,在外出务工获得的经济收入也是我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涨幅点。因此,将坚持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以提高我村村民收入。使孙常村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跨越的发展,让村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平壕村

  平壕村位于永济市东北腹地15公里处,南邻运蒲公路、孙常车站,北靠姚暹渠、于乡农场,交通便利。全村有12个居民组,共890余户,3500余口人。现有党员89人,是城东街道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800余亩,耕地面积6762亩。全村土地肥沃,现有深井27眼,浅井30眼,变台37个,水里条件优越。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全部实现沙石硬化。    平壕村是一个以粮棉为主导产业的传统农村。村内主要巷道已全部水泥硬化,中心位置建有超市、商业街、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楼、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全日制小学、半托幼儿园及小游园。    平壕村全村社会稳定,民风淳朴,村民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体村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中。   

王朔村

  王朔村位于城东街道辖区东北角,共有四个居民小组,292户,总人口1083人,其中劳动力723人,全村共有党员45人。土地面积2600余亩,耕地面积2009亩,2008年被定为新农村建设的省级推进村。    在-精神的感召下,全国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这股旋风下,我村的阵地建设也是蒸蒸日上。2007年,村委会拔地而起,一改过去三间土矮房的旧貌。紧接着,耗时一个月主干道全部进行了解硬化。现在我村的大部分巷道都已硬化完毕,总耗资70余万元。    2009年开始,我村在净化、绿化、亮化等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先是对道路整体修边,村委大院和路两旁全部进行了绿化。文化建设方面,广场休闲娱乐的体育器材也都已投入使用当中。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不至于成为“一潭死水”。今年下半年,我村计划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再加以完善,改善村容村貌,能提高文化品位;将投资一万余元建设“农家书屋”,便于村民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家政策。打通硬化与邻村的村际路,改善我村对外交通状况。    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方面,村两委将继续号召村民种植经济作物,以绿天土豆合作社为依托,以反季土豆、大葱为模式扩大规模,形成主导产业。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反馈情况,在外务工获得的经济收入也是我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涨幅点。因此,将坚持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以提高我村村民收入。    以上便是我村的现有情况和计划,时不我待,相信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春风下,在村两委的英明决策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王朔村的各方面工作将会做得更好,村民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侯孟村

  侯孟村位于运蒲公路和南同蒲铁路沿线,永济市区以东12公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国土总面积2504亩,其中耕地1680亩,是一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典型农业村。全村276户,4个居民小组,1100多口人,共有党小组4个,党员33名,其中60岁以上17名,40岁以下4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6名,体弱多病、卧床不起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一名。    近年来,侯孟村先后投资900万元建成侯孟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古庙区”、思想道德教育“清风亭”、爱国主义、农科知识教育“生态园”基地。村风文明,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山西省关工委在2011年10月份召开现场会,参观了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学校建设等等,在几年的文化建设中,村民素质大大提高,人均收入5600元。    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侯孟村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努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发展规模化现代高效农业,在村北规划、投资700万元,构建百亩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一期工程投资1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大棚34个,已投入使用。二是打造无公害有机生态农业,在村北规划、投资300万元,建成千亩优质核桃基地。现树苗已全部栽植到位,基本实现了人均1亩核桃经济林的目标。三是合理利用土地,在村东规划投资500万元,新建一个百亩无公害的沼气池。目前已完成了水、电、路三通的基础工作。四是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全村又投资70余万元,开通硬化、绿化工程“三横四纵”园区骨干林网道路2.7公里,架设低压线路11公里,并将启动园区灌溉工程。    目前,侯孟村已初步形成了东养殖、西核桃、南市场、北蔬菜、环村绿化林带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新格局。   

南郭村

  南郭村地处城东办事处东南15公里处,北距2级旅游路1公里,南依中条山山坡,距进山口2.5公里,全村共有土地2000余亩,其中耕地1700余亩。整个村子自然条件属于半山区状况,经济条件较差。    全村共有360户,在册人数1220人,分为7个居民小组,有劳动力人口900余人,0员36人。村内建有文化大院,配置了体育及健身器材。    村里基础设施主要有从二级旅游路通向村子内的三条道路,东西两条柏油路,中间一条硬化道路。村北耕地有部分灌溉设施,全村吃水现有地埋管和水塔设施,主导产业为芦笋,大约有400亩,农民平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   

南郭沟村

  南郭沟村处于太风公路南一公里处,南距中条山一公里左右,东临黄家跃村,北临南郭村,西临荣盛庄村,耕地面积共计898亩,其中可浇面积300亩左右,南郭村北200余亩因深井有问题不能保浇,去年村南打一深井可浇100亩左右,旱地近600余亩,靠天吃饭。    南郭沟村共有三个居民组,常住户143户,总人口524人,劳动力245人,全村共有党员19人,其中高中文化八名,初中文化五名,小学文化六名。    现有村委支部办公室一座,健身器材一套,篮球架一副,乒乓球案一个,全村在外经商和开小饭店约七十余户,在村留守人员约150余人。    上届党支部村委会在村南打深井一眼,今年计划在村北地打深井一眼,解决有水地不能浇的状况,上届领导已把全村巷道硬化完毕,除在外经商打工人员外,留守人员以农业收入为主,力争在三年内使我村达到新农村标准。   

新街村

  新街村位于永济市以东5公里处,南临循环工业园区,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320口人,349户。有6个居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1400亩,人均纯收入13000元。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近年来,新街村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①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占地20余亩,集村委办公、医疗卫生、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垂钓池为一体的大型广场。②投资160万元对全村大小23条约6.4公里的巷道全部进行硬化,投资70余万元进行拆迁拓宽南北主巷道500余米,新修一条8米宽的南北大道。通墙硬化1万余平米,修建排水沟600余米,修复巷道400余米,③投资6万元在所有巷道安装了100余盏路灯;投资3万余元,巷巷建立垃圾池,拆除临时建筑及破旧房屋11间,维修破损墙壁8处约60平米;投资15万元修建雄伟靓丽的门楼一座。④在全村巷道绿化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约15万元对四条巷道进行了绿化,共栽植雪松、柏树、国槐等苗木3000余株。   在全面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品位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狠抓富民工程,立足村情,以大棚韭菜和第三产业为两大主导产业。   史有“新街的韭菜、马铺头的大蒜、平壕的白菜”之说,改变传统、粗放管理的种植方式,村两委干部亲自上,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大搞实验,发展韭菜大棚产业,变传统优势为经济优势。今年发展韭菜大棚9个,占地30余亩,按目前市场每斤2.50元的行情,每亩年收入可达万元,预计明年再发展150亩,可增加农民收入150万元。   村两委根据临城靠厂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每年外出务工、开饭店的有200余人,由村集体向附近工业园区输出劳务150余人。村委组建工程队和运输队吸纳劳动力近100人。   随着我市工业的大力发展,去年占地640余亩的海丰铝业有限公司落户我村,这是我村发展商业的大好机遇,因新街村紧邻运蒲路,将运蒲路北沿线规划为商业街,一期工程的顺隆商务会馆等数家店面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解决了近100人的就业问题。    目前,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将沿着韭菜大棚为主,劳务输出、商业街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阔步迈向和谐、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李村特产大全




郭李村景点大全